1. 简单百科
  2. 石山镇

石山镇

石山镇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西南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53户4.6万人,其中常住人员口3.6万人。石山镇距离海口市行政中心11公里,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海榆中线、绿色长廊、粤海铁路穿境而过,是重要的物流、交通枢纽。

全镇配有行政编制34名,内设机构共6个(不定级),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政务服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事业编制58名,共设1个副科级执法机构和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分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政所。全镇共有1个村级党委、3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8个,社区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9个,两新组织7个),党员1371名(其中,农村党员1143名,占总数的83.4%;女党员262名,占总数的19.1%;35岁以下党员308名,占总数的22.4%;大专以上学历党员430名,占总数的31.3%)

石山镇自然和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拥有40多座火山及60多条熔岩隧道。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省十佳景区”、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阴离子含量高达9000个/立方厘米。有保存完整的传统中国传统村落80多个,如三卿村、荣堂村历史悠久,古驿道与古村落已成为旅游资源,八音、乡贤文化以及新农村文化交汇,形成石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清末设石山、文盛、石岩3都,属琼山区五原乡。

民国元年(1912年),分别改为石山、道堂、美党3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石山、道堂、美党3乡属琼山县第一区。

1951年春,石山、道堂、美党、石岭、美岭5乡属琼山县第五区。

1957年7月,撤区并大乡,石山、道堂、石岭3小乡合并为石山大乡,驻石山墟。

1958年9月,石山、道堂、美党、石岭、美岭等乡同长流、新海乡合并为长风公社(12月改名长流公社)。

1958年12月,改属海口市

1959年4月,石山、道堂、美党、石岭、美岭等乡从长流公社分出,成立石山公社;同年10月,恢复琼山区建置,复归琼山县。

1961年2月,重归海口市。

1961年6月,美党大队和澄迈县白莲公社安仁大队合并为美安公社,属海口市。

1965年底,美安公社并入石山公社,复归琼山县。

1979年5月,又从石山公社分出复设美安公社。

1983年9月,石山公社和美安公社改区公所。

1987年3月,区公所改镇。

1994年1月,琼山县改市,属琼山市。

2002年7月,美安镇并入石山镇。

2002年10月,属秀英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石山镇属岛北台状地区,多为火山喷出物玄武岩,凝灰岩等,有海拔100~220米的锥状小山,最高山岭为马鞍岭,海拔222米,口径百余米,四周陡峭,中间凹陷,深70多米。马鞍岭往南是一列火山丘,昌道岭186.3米,美玉岭139米,儒本岭北边有一座虎头岭,西边有一字岭、道育神岭、好山岭。

石山镇地形分三类:中部是火山爆发形成的马鞍岭,海拔222米,东部为羊山小丘陵区,海拔100~200米,西部和南部为缓坡丘陵区,海拔10~30米。

气候特征

石山镇具有气温高,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干湿季节明显,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等特点,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石山镇纬度低,太阳角度大,日夜长短变化小,日照时间长,全年接受太阳的辐射大,热量十分丰富,年平均气候在22℃~26℃之间。石山镇的夏季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到11月上旬,长达9个月,冬季以1月份为例,月均气温仍达20℃。石山镇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分明,旱季、雨季差别较大,夏秋两季雨水集中,一般都在200毫米以上,但洪涝灾害较少,适宜作物生长,冬春早期较长,不过某些年月,偶尔也会出现长时间连日阴雨。

水文

石山镇地处山区,河流很少,只有一条小溪,源于美党,称美党溪,流经澄迈县老城镇流入海里

自然灾害

琼山区志记载,影响琼山的台风50~90年代200多次,石山镇也不例外。一般认为影响石山地区最大的是1950年10月14日的强台风和1970年10月15日的强台风,整个石山地区,有些大树连根拔起,房子倒塌多间,瓦片被摧毁更多。但没有人畜伤亡。

1955年干旱6个月,石山镇泉水枯竭,饮水困难,要到几公里外的地区挑水,庄稼损失不少。1977年春到次年3月,连续13个月大旱,历史上罕见之遇,作物种不上去,人畜饮水相当困难。

石山镇地处海南省北部,经常受冷空气影响,经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霜冻天气。1955年1月石山曾经出现一次历史上罕见的霜冻。

石山镇的雷暴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时分,春夏秋才有。冬季偶尔也有出现,2005年冬天出现过一次,雷雨时,电击伤人经常发生,解放后,整个地区被雷电击死不少于10人。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石山镇的土壤为第二期全新世晚期火山的喷出物,大多气孔状玄武岩,土层很浅,有较大面积表层火山砾石,土很少,土色褐至黑色,土壤肥力高。石山镇中部岩层的土壤为火山黑色石砾土,东北地区南边缘地区为粘质红壤土,西部美岭与和平村委会周边地区多为沙壤土。据原琼山区农田土壤化验结果,石山镇属溶岩台地,土壤肥沃,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高。土壤粘性比海口市东部地区少,但易耕层砾石多。

水资源

石山镇水库有二个,玉风水库,北征水库属中型蓄水工程。该水库1963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1965年扩建,1974年续建,1986年配套完毕,水表面积约2000亩,库容104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约1.38万多亩,灌田养鱼兼用,还可每年提供美安糖厂工业用水200万立方米。库区主坝长2160多米,高18米,斜坡1:125,宽4米,还搞两个涵洞,分东西两管。已完成自流灌溉2000多亩,70年代,准备兴建4座电灌站550千瓦。提水灌溉,效益达5000多亩,1981年,因工程管理体制变动而失管,设备被偷损失严重报废。

植物资源

石山镇的植物可分下面几类:

粮油类:水稻、坡稻、玉米、粟、豆薯木薯、毛薯、芋头、南椰、黑豆粉青刀豆、豆角、柳豆、花生、芝麻、油茶

瓜菜类:冬瓜、南瓜、西瓜、丝瓜新华玉甜瓜、葫芦瓜、油菜、白菜、青菜、蕹菜、菠菜、卷心菜椰子菜,油菜、洋葱、韭菜、青萝卜、番茄、茄子、桑姜、辣椒、青椒

果类:荔枝、龙眼、菠萝、杨桃柑橘属黄皮番荔枝番石榴波罗蜜、芒果、乌榄人心果

经济作物类:甘蔗

棉麻类:陆地棉、黄麻

林木类:苦、木麻黄白千层属台湾相思海棠花榕树、山苦楝、重阳木、母生、花梨、乌榄、香樟木、包子树、胭脂树、厚皮树、红花树、麻楝等。

草本、灌本类:席草、白茅马兰(原变种)蜈蚣草、鸭嘴草、硬骨草、未碎草、艾草、飞机草五色花、水草、仙人掌科、古香茅、九里香、苦藤、地毡草、九吉刺、菘蓝落地生根仙人球等。

观赏花草类:茉莉、菊花、啼血杜鹃鸡蛋花属、米兰花、四季花、满天星、玫瑰花、富贵竹、君子兰、清明花等。

水生类:睡火莲、纠草、马尾藻等。

中草药类:毛叶两面针葫芦茶湘蕾金银花、黑面神、早莲草、大百部茅根、谷精、白花蛇舌草石胡荽平车前苍耳木磨子鬼针草蓖麻防风草、五月艾、榕树盆景柳叶马鞭草益母草马蹄香山芝麻土沉香、花梨、鸭脚树、山桂、穿心莲使君子、牛大力、香附子子、香附、鸡蛋花、射干、砂姜、鸡矢藤、革决明、猫须草、羊耳草积雪草、三十六筋、三叉凤尾蕨曼陀罗、蒲公英、火炭母草田基黄等。

动物资源

石山镇的生物可分下面几类:

家畜、家禽类:暨雅黄牛、猪、羊、狗、家兔、鸡、鸭、鹅、火鸡、鸽等。

鸟类:大约有100多种,常见有麻雀、巴哥犬家燕山斑鸠银鸥夜鹰鸮形目鹧鸪红原鸡鸿雁、老鹰、大白鹭、天鹅、白鹭、太阳鸟喜鹊褐翅鸦鹃啄木鸟、火鸟、红嘴八哥、大嘴乌鸦小云雀等。

兽类:主要有黄獠、野猪、家鼠、野猫、野兔、日狸、乌脚狸、花面狸、金钱狸、水獭亚科、松鼠、花松鼠、刺猬乐队鳞甲目、蝙蝠、耗子大足鼠鼹鼠等。

鱼类:主要有鲢鱼、鲤鱼、草鱼罗非鱼、福寿鱼、塘节鱼、河鳗、鳗鲡泥鳅、画鱼、例鱼等。

爬行纲:主要有蟒蛇竹叶青属、火蛇、佛公蛇、裙带蛇、七寸蛇、乌龟、水蛇属眼镜蛇属金环蛇银环蛇、鳖,坡马、蜈蚣等。

昆虫纲士蜂、黄蜂、蜜蜂蜚蠊目螳螂、蚂蚁、蚊子、萤火虫凤蝶总科、蜻蜒、蟋蟀黑蚱大蜜蜂、铁蜂、地蜂、叶蜂、火通蜂、针蜂、球蜂等。

两栖动物青蛙、蛤蟆等。

其他生物:倪海曙、田蟹、蝎子蜘蛛、田螺、山螺等。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石山镇辖石山属1个居民委员会,和平、扬佳、道堂、北铺、岭西、施茶、建新、安仁古镇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道育、美岭11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石山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石山墟社区。

人口民族

人口

50年代初期,石山镇人口不逾1万。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石山镇人口16232人。

1984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石山镇人口24676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石山镇人口28858人。

2002年,石山镇人口33729人;2003年,石山镇人口32043人;2004年,石山镇人口32866人;2005年,石山镇人口33729人;2006年,石山镇人口34590人。

2011年末,石山镇辖区总人口400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750人,城镇化率11.87%。另有流动人口312人。总人口中,男性20013人,占50.02%;女性20001人,占49.98%;14岁以下5213人,占13%;15~64岁20407人,占51%;65岁以上14394人,占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5.8‰,人口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长率12.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95人。

截至2018年末,石山镇户籍人口43544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35957人。

民族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9912人,占99.75%;有黎、苗、京3个少数民族,共102人,占0.25%。

经济

综述

2021年,石山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达到8.63亿元。

第一产业

2011年,石山镇有耕地面积17.6万亩,人均0.8亩。

石山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0.33万吨,人均133.3千克

石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为反季节瓜菜,2011年,瓜菜种植面积10001亩,产量36696吨。

石山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4万头;羊饲养量16690只,年末存栏8856只;家禽年饲养量10万羽。

截至2011年末,石山镇累计造林0.15万亩,其中防护林1330亩,经济林3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7.5万株,林木覆盖率95%。

2011年,石山镇有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5939吨,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石榴、香蕉,其中荔枝78吨,龙眼23吨,石榴39吨,香蕉1503吨,番荔枝124吨,杨桃534吨,尼克·基里奥斯5667吨,其他水果272吨。

2016年,农村常住可支配收入10380元,同比增长20%。

2016年,石山镇农业生产总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1%。

第二产业

2016年,石山镇工业生产总值1.19亿元,同比增长7%。

第三产业

商业

2006年,石山镇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239万元。

2011年末,石山镇有商业网点689个。

2011年,石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集市贸易成交额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金融业

2011年末,石山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款5420万元,比上年增长6.78%;人均储蓄21632元,比上年增长7.65%;各项贷款余额1310万元。

2016年,石山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9%。

文化

因石山镇地处历史上的火山地区且多石而得名。

交通

2007年,石山镇有货车15辆,客运汽车16辆,农用手扶拖拉机105台,三脚轮小型车136辆,摩托车1656辆。

2011年,石山镇有海口市绕城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21千米,双向4车道,有火山口、疏港2个出口,分别通往海口市区和海口南港码头。

2011年,石山镇客运总量70万人次,货运总量80万吨。

社会

教育

2003年,市教育局和秀英区教科局拨给石山镇岭西小学(由美社、春腾、美岳上、美岳下、美贯、新香扬欢等初级小学合并组建完小)建校款257万元,新建教师宿舍楼520平方米;拨给施茶小学建校款76万元,新建教学楼550平方米;拨给文风小学建校款66万元,新建教学楼520平方米;拨给美小学建校款51万元,新建教学楼300平方米;拨给美城小学拨款1.6万元,维修教师宿舍教学楼573平方米;拨给石山中心小学建校款135万元,新建行政楼、教师工作间、维修教室等。到2007年,拨给石山镇中心小学610万元,改造危房面积6225平方米,配套建设投入120万元。

2011年末,石山镇有幼儿园(所)6所,在园幼儿623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5所,在校生3669人,专任教师1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00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石山镇财政预算经费200万元,比上年增长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0%,比上年增长3%。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石山镇有民间文艺队伍58支,共计1508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民间八音、盅盘舞等。

2021年,石山镇打造五色共享书院、家风家训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据点。全年开展学术研讨、“第二课堂”等活动200余场,受益人数4000余人,美城村乡村图书馆藏书5000余册,受益人数2000余人;成功举办2021年海南省省定向公开赛暨石山镇“薪火相传乡村振兴”定向闯关赛;成功举办儒安火山地质文化村揭牌仪式。

体育

2011年末,石山镇100%的社区和8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7%。

社会保障

2011年,石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户,人数158人,支出99594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210元,比上年增长25%;城市医疗救助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158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1户,人数2220人,支出685980元,比上年增长24%,月人均103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1人,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3人,支出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医疗救助1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20人次;农村临时救济1200人次,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0.12%。自然灾害受灾人口8000人,紧急转移安置2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新增就业人员654人,有12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医疗卫生

2006年,石山镇有卫生院3间:即石山镇中心卫生院、美安卫生院和道堂卫生院。有门诊部、病房,设有中、西医、妇产科,有医务人员26人,病床25张。私人诊所7间,人员15人。

2011年末,石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1个;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张,固定资产总值0.73亿元。专业卫生人员32人,合作医疗卫生室医务人员16人。

2011年,石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治疗15021人次。

2011年,石山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0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264万人,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09‰,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为零。

基础设施

1987年2月,石山镇建成石山镇广播电视站。

2011年末,石山镇有有线电视用户164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石山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16万户,比上年有所减少;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比上年增加315户;宽带接入用户0.12万户,比上年增加61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41万元。

2011年末,石山镇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38千米,公交运营汽车14辆,万人拥有量为3.5台,年客运量62万人次。

2011年末,石山镇有深水井72口,铺设干线水管161千米,生产能力1400吨/日,年生活用水3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60吨。

2011年末,石山镇拥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104千米,用电负荷30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0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76%,供电可靠率99.48%。

2011年末,石山镇园林绿化面积308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62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92%,人均绿地730平方米。

旅游

石山镇旅游资源优越,有丰富的、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口遗迹群和千姿百态的溶洞群,其中以马鞍岭、仙人洞、七十二洞最为出名,为海南省4A旅游景点之一。儒符宋代石塔遗迹、施茶迈宝仙井和修邱公楼、美鳌李氏古墓群、道教南宗五世祖——典读白玉蟾古庙、古村落、古井、古亭、古牌坊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尚待开发。

获得荣誉

1996年,石山镇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镇,被评为省、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石山镇先后被授予“海南荣誉文化名镇”、“海口市旅游风情小镇”、“海口市教育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石山镇美社村作为秀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亮点,先后荣获“海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海南省和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海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2021年8月,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1年6月,石山镇机关退休党支部成为“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1年8月25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1年9月,入选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参考资料

秀英区石山镇.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2024-03-23

(海口市)秀英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2-22

规划计划.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2024-01-23

石山镇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2024-01-22

关于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1-08-03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名.文化和旅游部.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