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家兔

家兔

家兔(学名: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是兔科穴兔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由一种野生的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经过驯化饲养而成。家兔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经过长期的人工培育,到2023年,家兔的品种数量已经过百,主要按披毛特性、经济用途、体型大小、培育程度将其分为四类

家兔体形小,体长一般为35-55厘米,平均体重为1.97公斤。体躯被毛,门齿发达,上唇中央有裂缝,灵活。耳长,眼大突出,尾短上翘。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较前肢长,善跳跃。胆小,听觉、嗅觉敏锐。家兔为夜行性动物,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为活跃峰值。家兔是草食动物,但对食物具有选择性,同时它具有食粪的特性。此外,家兔繁殖力强,6月龄左右便可性成熟。全年发情产仔,每年可繁殖8-9胎。寿命一般为7-8年。

家兔可做经济动物,以肉用为主,兼用其皮。此外,其还可作为实验用动物和制备多种动物模型,或作为宠物也很受欢迎。家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生育、祥和、阴缺、高速度等。同时由于家兔的经济价值高,兔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从事家兔的养殖与兔产品生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以及非洲4个大洲,其中欧洲和亚洲为主要的养兔大洲。截止到2014年底,全世界从事家兔的养殖与兔产品生产的国家已达到93个。其中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养兔国,不仅兔产品总量占世界第1位,出口量也居世界第一,而且门类比较齐全。

分类

家兔(Domestic 兔形目)在动物分类学上的位置是: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兔形目(Lagomorpha),兔科(Leporidae),穴兔属(Oryctolagus ),穴兔种(Oryctolagus cuniculus),家兔变种 (Oryctolagus cuniculus var. domesticus)。穴兔种野生穴免是所有家兔的祖先,经过长期的人工培育,到2023年,家兔的品种数量已经过百(但对于公认品种的数量尚未达成共识,美国兔子育种者协会、分类学家和英国兔子理事会分别承认为51、47和80个品种)。其品种的分类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被毛特性分类

长毛型:被毛较长,粗毛和细毛的长度均在5cm以上,被毛生长速度快,每年可采毛4-5次,如安哥拉兔属于这种类型。

标准毛型:毛长3cm左右,粗毛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且突出于细毛之上,毛的利用价值不高。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肉用兔、皮肉兼用兔,如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青紫兰兔等。

短毛型:被毛短,密度大,一般毛长为1.3-2.2cm,平均毛长1.6cm,粗毛与细毛几乎等长,被毛平整,粗毛率低。皮用兔是典型的短毛型兔。

经济用途分类

毛用兔:其经济用途以产毛为主。毛长5cm以上,被毛密度大,产毛量高;毛质好,毛纤维生长速度快,70天毛长可达5cm以上;细毛多,粗毛少,细毛型兔粗毛率在5%以下,粗毛型兔粗毛率在15%以上,如安哥拉兔

肉用兔:其经济用途以产肉为主。肉用兔大多体躯较宽,肌肉丰满,肉质鲜美,屠宰率高,繁殖力强,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如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等。

皮用兔:其经济用途以产皮为主。被毛具有短、细、密、平、美、牢等特点,被毛平整,粗毛分布均匀,理想毛长为1.6cm。如雷克斯兔

实验用兔:其特性为被毛白色,耳大且血管明显,便于注射、采血用。作为实验用兔,日本大耳白兔最为理想,其次是新西兰白兔。

观赏用兔:外貌奇特,或毛色珍稀,或体格微小,适于观赏。如法国公羊兔、彩色兔、小型荷兰兔等。

兼用兔:其经济特性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利用目的。如青紫兰兔,既可皮用也可肉用;日本大耳兔,既可作为皮肉兼用,亦可作为实验用兔。

体型大小分类

大型兔:成年体重约6kg或以上,体格硕大,成熟较晚。如比利时兔、德国花巨兔、哈尔滨市白兔等。

中型兔:成年体重约4-5kg,体型中等,结构匀称,体躯发育良好。如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等。

小型兔:成年体重约2-3kg,体型小,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如中国白兔、中系安哥拉兔等。

微型兔:成年体重小于2kg,体型微小。如小型荷兰兔

培育程度分类

地方品种: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家兔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由此形成的品种,虽然生产性能不高,但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较强,如中国白兔、中系安哥拉兔等。

过渡品种:有些品种不很适合培育品种,但培育程度比地方品种高,人们称这类品种为过渡品种。在培育过程中既注意到精心选择和培育,又注意到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和锻炼,这类品种兼具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两者的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经济专门化用途,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如比利时兔

培育品种:又称育成品种,是人们经过有明确目标的选择,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精心培育的品种,具有专门经济用途且生产效率较高。通常培育品种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适应性较差,繁殖率较低。例如,德系安哥拉兔产毛量高且毛质好,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繁殖性能不如中系安哥拉兔。再如,新西兰白兔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性才显示出来,否则不仅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对疾病抵抗力也会下降。

起源驯化

世界

关于家兔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所有的家兔品种均是从欧洲野生穴兔驯化而来的。然而有关野生穴兔史前自然分布状态知道得很少,最古老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当时的腓尼基人向北非和南欧推进,到达西班牙半岛,意外发现在当地栖息着一种野生穴兔。以后,穴兔逐渐从西班牙散布到南欧和北非。直到公元前2世纪,希腊史学家波力比阿称这种善于挖洞穴的野生穴兔为“挖坑道的能手”,这就是“穴兔”名称的由来。

欧洲野生穴兔演变成家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驯养过程。据德国动物学汉斯·纳茨海(Hans·Nachtshain)考证,家兔驯化最早是在16世纪的法国修道院中进行的。中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穴兔作为水手们的肉食供应品而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航海家对穴兔的驯化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17世纪,生物学家开始对家兔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具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采用家兔进行科学研究的事件发生于1852年,当时澳大利亚的一位生物学家对家兔进行了颠茄叶的饲喂实验,结果惊奇地发现该动物没有中毒,而是继续安然无恙的生长。这一现象后,更多动物学者发现家兔的实验用途,使家兔成为广泛被应用于研究的实验动物。进入20世纪后,家兔广泛引入遗传学、胚胎学、传染性疾病、免疫学、糖尿病生物医学领域。据美国实验动物资源和健康质检中心统计,2000年后,每年约有50万只家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家兔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继小鼠之后需求量最多的实验动物。

中国

中国是驯化家兔最早的国家之一。史料记载,中国在先秦时代就开始养兔,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驯化兔的时间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关于中国家兔的起源问题,自1981年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所有的家兔品种起源于欧洲野生穴兔,中国没有穴兔,只有草兔。虽然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养兔,但所养的是引入的野生穴兔,而非驯化后的家兔(简称欧源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兔是人类的伴生动物,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兔,现在世界上家兔品种琳琅满目,很可能有多个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兔的地区之一,不排除中国家兔是由生活在中国的、现今已经灭绝的野生穴兔传下来的可能(简称亚源说)。

欧源说认为,现在的野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穴兔类(rabbits),一类是兔类(hares)。穴兔的种类很多,但只有一种穴兔被驯养成家兔,现在的兔类只有一个兔属。中国所有的草兔(也称旷兔)共9种,均属兔类;虽然外形与穴兔十分相似,但不是家兔祖先,因为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次,只有穴兔才能驯化成家兔。迄今为止,中国没有发现关于野生穴兔类的正式记载,也没有发现过野生穴兔的化石,更没有野外发现过现在生存的穴兔。由此可见,中国的家兔是引种驯化而成的。亚源说认为,中国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甲古文中就有兔的记载。同时,很多古代出土的墓葬中也有兔的塑像等。古代文献中有关草兔的记载很多,如著名的《木兰辞》就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描写。综上所述,关于中国家兔的起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培育历史

早期培育

随着野生穴兔的驯养成功,加上兔本身具有的高繁殖力,使得家兔在一定时期内数量快速增长。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在西欧,尤其是法国等地就已经有人开始驯化野生穴兔或依靠捕捉孕兔产仔来获取美味佳肴。到16世纪初出现和记载了几个家兔品种。当时的家兔育种工作遍及法国、意大利弗朗德地区和英国。其中英国在当时已从肉用、皮用等经济性状出发,对兔进行选育。到1700年以前,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荷兰等国欧洲养兔中心的养兔行家们,利用毛色突变,已育成了白色、淡蓝、灰色、褐色、荷兰班兔、非刺鼠毛型和黄色等6个突变种,为毛皮市场增加了新的品种。这批早期的养兔行家,在其育种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毛色遗传的知识,在1700-1850年间,又育成了英种小型兔喜马拉雅兔安哥拉长毛兔

市场拓展

到了19世纪,欧洲各国的养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饲养方式多以围栏、栅养、圈养或散养等为主,饲料多以青草、树叶及农作物秸秆和谷物籽实等为主,使欧洲的养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兔肉、兔皮、兔毛等兔产品市场的拓展,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兔场相继出现。据记载,1800年左右在伦敦附近,即有饲养皮肉兼用型种兔的大型兔场。在1850-1900年,利用突变又育成杂色、钢灰色和棕黄色等3种不同毛色的兔品种。后随着欧洲的移民,家兔被带到了一些新的国家和地区,1532-1554年荷兰人把兔带到日本,在明治四年到六年(1872-1874年)是从欧洲输入种兔的狂热时代。1859年,欧洲移民把兔带到澳大利亚,以后又引入到新西兰和美洲等地。同时在19世纪末,安哥拉兔(安哥拉兔)在手工纺织业兴旺的法国诺曼地区开始发展起来。此后,随着欧洲移民和纺织工业的发展,长毛兔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一些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长毛兔生产,使高原兔的饲养量和兔毛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专业标准

随着养兔爱好者的增多,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不同规模的兔种协会和育种协会,并随之建立了详细的品种标准和严格的品种鉴定程序。例如,美国家兔育种者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养兔爱好者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养兔大会进行各个品种的现场比赛。美国养兔者协会还下属47个各品种分会,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也都有各自的不同规模的品种比赛和交流。英国家兔委员会也有59个品种注册登记,同时大约有500多个不同的变种和色型得到承认。每年的定期品种比赛极大地促进了特色品种、小型品种、微型品种的培育和发展,例如,英系垂耳兔、英国花斑兔和狮子兔的培育即得益于此。同时现代商业化生产的育种由于考虑到生产的需要,更加注重家兔的商业生产性能,因此,育成了一些生产性能非常突出的家兔品种,如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法国近年来还借鉴其他畜禽的育种方法,育成了肉兔配套系。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家兔体形小,体长一般为35-55厘米,平均体重为1.97公斤。体躯被毛,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家兔被毛颜色、长度和细度各不相同,故其可作为识别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家兔整个体躯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4部分,各部分由不同部位组成。

头部

家兔的头较长,略呈长圆形,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眼以前的部分称为颜面区,眼以后的部分称为脑颅区。口具有肌肉质的上、下唇,上唇中央有纵裂(便于摄食),形成门齿外露的豁嘴。口边有硬的触须,具有触觉作用。鼻孔1对,位于吻的末端,其内缘与上唇纵裂相接。鼻孔内为鼻腔,既是嗅觉器官,也是呼吸的通道。眼具有上、下眼睑和退化的瞬膜。瞬膜位于内侧眼角,展开只能遮盖眼球的三分之一;眼睑的边缘着生有细长的睫毛,眼睑和睫毛具有保护眼的作用。虹膜内色素细胞产生的不同色素决定了家兔的眼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白色家兔由于虹膜缺乏色素,血管内血色透露,所以眼睛看起来也是红色的。眼球也带有色素,色调协调,相关性很强,可呈现出蓝、黑、棕色等。颅部两侧有1对长耳廓,能向不同方向转动,收集声波。

颈部

家兔颈短,位于头和躯干之间,能自由活动。在颈与喉交接处有由皮肤隆起形成的皱褶,称为肉。

躯干

家兔的躯干部长,弓形,分为胸部、腹部、背部三部分组成。胸部分前胸和侧胸,前胸位于两肩关节之间,侧胸位于两肩骨和肋骨处。发育良好的家兔胸部宽、深。腹部位于最后肋骨和胸骨后方,腹腔容积较大,这与其草食性有关。雌兔胸、腹的两侧有3-6对乳头(多数为4对),最前方的1对乳头位于胸部,其余的乳头位于腹部;幼兔及雄兔不明显。背部位于胸腹的背侧,由胸、腰、荐部脊柱和发达的背肌构成,呈弓形。躯干的末端有一短小的尾,靠近尾根处,包括肛门和泄殖腔的区域为会阴部(perineum),上方为肛门,肛门下方为尿殖孔。雌兔的尿殖孔称为阴门,两侧隆起成阴唇。雄兔肛门前方有阴茎,尿殖孔位于阴茎的末端,成年雄兔阴茎的基部有1对阴囊。肛门两侧各有一个无毛区为鼠蹊部(regio inguinalis),鼠蹊腺开口于此,其分泌物造成家兔特有的气味。

四肢

家兔的前肢较短细,后肢较发达。前肢由上臂、前臂和前脚三部分组成,上部以肩带与躯干相接,前脚有五趾,趾端有爪。后肢肢节较长,由大、小腿和后脚三部分组成,上部以盆带与躯干相接。后脚有四趾,趾端有爪,第一趾退化。

感觉器官

嗅觉

家兔的嗅觉特别发达,主要是因为兔的鼻腔黏膜上分布着大量的嗅觉细胞,对于气味的反应很灵敏。其主要依靠嗅觉来辨别雌雄、分辨子女及柄息地,以及饲料是否新鲜、有无怪味等,所以采食时先用鼻嗅后才采食。

听觉

家兔的听觉也很灵敏,有长大直立的双耳,耳廓大并且能向不同的方向转动,不仅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还能判断声音的远近。一旦发现异常的声响,使用后脚在地上拍击出声响,并作出发怒之态,表示警告身旁的幼兔立且逃跑躲避。

味觉

味觉兔的味觉也相当发达,在其舌头表面分布着数以干计的味蕾细胞。味蕾细胞的分布有区域分工,不同区域感受不同的味道。研究表明,家兔喜欢采食甜昧、酸味、微辣、植物苦味的饲料,而不喜欢药物苦味。

视觉

家兔的眼球圆大,视野广,但视觉却迟钝,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视力范围:家兔的视觉基本上是单视的,单眼视野的角度可达190°,可以轻易地“环顾四周”。其眼睛位于脸颊两侧的上方,有助于扩大兔的视力范围和远视距离,能够观察到身后的东西。但家兔的上眼睑睫毛集中靠近后眼角,下眼睑睫毛集中靠近前眼角,上下眼睑闭合时并未将眼球完全遮住,是家兔的视觉肓点,因而兔看不清正前方、近距离的东西。

颜色辨别能力: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家兔的颜色辨别能力差,是色盲。研究表明,家兔只能够明显分辨出绿色和蓝色。

清晰度:家兔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比人类要少很多,因此家兔看到的影像相对模糊。家兔辨别主人,主要是依靠声音、动静、气味和有限的声像来实现的。

视觉敏锐度:家兔眼部对焦能力差,尤其是对于近距离的物体,对焦能力很差;而对于远距离的对象,效果比较好,因此家兔看远距离的物体时比较清晰。家兔大多也不能看清对象的距离,只能通过对象的大小和对象的模糊度去判断对象距离的远近。

夜视能力:虽然家兔喜欢黑暗的环境,但是其夜视能力并不强。本身活动也是以黄昏、黎明最为活跃,因此家兔的眼睛是习惯在暗光下看东西,而在光线充足或黑暗当中,它们的视力也不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家兔的祖先穴兔,在上一个冰河时代时曾主要分布在伊比利亚半岛以及法国和非洲西北部的小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该物种的适应性,除亚洲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上都存在。所以家兔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最初家兔育种工作主要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开展。随着育种工作的推进,不同种类的家兔逐渐分布于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荷兰欧洲国家。随着欧洲的移民,家兔先后被带到了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洲等地。

栖息环境

家兔是由穴兔驯化而来,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一直被当作宠物饲养,野外分布少。其生长环境对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有要求。家兔一般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高温或低温都会对家兔的健康产生影响,如高温会导致家兔口渴、食欲不振,甚至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低温则容易导致家兔体温过低、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同时家兔爱干燥、怕潮湿,兔舍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一般不应低于55%或高于80%。此外,合适的通风和光照也可以促进家兔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家兔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传播。同时因家兔胆小的特性,在家兔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避免噪声刺激,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

生活习性

家兔由野生穴兔驯化而来。现在家兔的生活环境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其原始祖先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活动特点

穴兔为夜行性动物,家兔保留了其祖先的这一特性,白天多趴卧在笼内,眼睛半睁半闭,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此时除听觉外,其他刺激不易引起兴奋。而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却十分活跃,采食、饮水比较频繁。据测定,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家兔夜间采食量和饮水量的65%-75%。

防御行为

家兔听觉灵敏,耳朵长大,耳廓可以转动,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借助敏锐的听觉做出判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动物的闯入、陌生人的接近、突然惊吓等都会快速做出反应;但家兔的防御能力差,当受到惊吓或遇到敌害时常边跑边用后足猛踏地面,发出响亮的声音来吓唬敌人。同时它们胆小怕惊,容易发生惊觉现象,如果应激强度过大,将产生严重后果,如食欲减退,妊娠母兔发生流产,分娩母兔出现难产、死产,哺乳母兔拒绝哺乳,甚至将仔兔咬死或吃掉,幼兔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甚至死亡等情况。

社群行为

家兔有群居性,如发现敌情时,会通过后肢猛顿地板、发出大的声响向同伴报警。但随着月龄的增大,家兔的群居性越差,特别是性成熟后的家兔,群养时经常发生争斗的现象,特别是公兔之间或新组成的兔群中表现得比较严重,公兔尤为明显。

觅食行为

家兔是一种以草等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物种,其门齿发达,上唇分为两片,便于啃食低矮植物,喜吃幼嫩枝叶和枝条。同时,家兔具有发达的放射性肠炎、盲肠和圆小囊等器官有助于粗纤维的消化,耐杂粮食品性较高。据有关资料报道,家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65%-78%。此外,家兔还具有食粪特性,会重新摄入粪来获取额外营养,在该物种的盲肠中会发生难以消化的物质的细菌发酵。这些细菌会释放或产生穴兔生长发育的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盲肠定期排便并穴兔重新摄入,并在第二次通过消化系统时被吸收。

生长繁殖

发情交配

家兔性成熟要比体成熟早一些。一般公兔4-4.5月龄,母兔3.5-4月龄性成熟,6月龄左右便可配种,由于世代间隔短,一年内可繁殖两代。

家兔的繁殖期没有季节性。母兔一般在分娩后第二天又开始发情。没有怀孕的母兔,在正常情况下,其发情周期为8-15天,持续期为2-3天。母兔发情主要表现为神情不安,脚爪乱刨地,踏足、爱跑跳,食欲下降,有时衔草营巢。在抚摸兔背时,母兔伏卧地面,并把身体伸长,尾部颤动。检查女性外生殖器时,初期呈淡红色,中期红肿湿润,后期变为紫色。性欲强的母兔,主动向公兔调情爬跨。当公兔追逐母兔爬跨时,发情的母兔臀部抬高,表示出愿意接受交配的姿势。在人工辅助交配时,将母兔放人公兔笼内后,公兔开始嗅闻母兔的尿液和外阴部,做出嬉弄姿态和发出特异呼声等求偶行为。

母兔在交配后约10-12小时开始排卵,如果此时精子和卵子相遇,就会受精卵。家兔是多胎动物,有把泌乳期和怀孕期完全结合的能力。

妊娠产仔

家兔的妊娠期短,一般为30-31天,在商品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每只母兔每年可繁殖8-9胎,每胎6-9只,一年可提供50-70只仔兔。

同时由于家兔发情周期不规律以及刺激性排卵的特点,导致家兔假妊娠的比例高,比例高达30%。在不进行交配的情况下,给母兔一定条件刺激(如公兔的交配、母兔的相互间爬跨或爬跨子兔、注射药物等)的诱导,母兔就可以排卵。所以在不进行交配的情况下,母兔相互爬跨或母兔爬跨子兔,有时会造成可延续16-17天的假妊娠。假妊娠兔的表现一样,乳腺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在圈养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产前打洞和衔草。不接受公兔交配。假妊娠对母兔本身并无不良影响,但是会使得公母兔长期隔离,不进行繁殖,使母兔的繁殖力减退、卵巢机能降低。

此外,家兔胚胎在附植前后的损失率较高。据报道,家兔胚胎在附植前后的损失率为29.7%,其中多数由于母体过于肥胖时,体内沉积大量脂肪,压迫生殖器官,使卵巢、输卵管容积变小,卵子或受精卵不能很好地发育,以致降低了受胎率并使胎儿早期死亡。

生长发育

家兔仔兔刚出生时闭眼,无毛,各系统发育不健全。生后第四天长出绒毛,第十二天睁开眼,开始有视觉,3周龄时便可出巢吃料。同时仔兔刚出生时体重较小,约为50-60克。但在母兔泌乳正常的情况下,其增重速度很快,1周时可增加1倍以上,4周时其体重约为成年兔的12%,8周为成年体重的40%。家兔体重的增加因品种、性别、个体、母兔的产仔数和泌乳力的不同而异,如比公兔的增重速度在性成熟前较快,性成熟后则较母兔慢,尤其在8周龄以后。

家兔一生中共有两次年龄性换毛:幼兔生长到约30日开始至100日龄期间为第一次换毛脱换被毛;从130日龄开始至180日龄结束为第二次换毛。当幼兔完成两次年龄性换毛后,即进入成年行列,以后的换毛要按季节进行。

家兔的寿命一般为7-8年,长者可达12年。公、母兔的年龄影响繁殖性能,年龄越大繁殖性能越低。在生产实践中,11胎以前属正常稳定的繁殖阶段,到12胎以后繁殖性能显著下降。从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考虑,母兔可利用3-4年,公兔利用4-5年。

人工养殖

配种方法

用于家兔的配种的方法有3种。即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和人工授精。冬季配种要选择暖和的时间,中午至下午2时左右较好。夏季在早、晚天凉爽时放。春秋应在清晨饲喂1小时后放对。同时注意控制日配次数,一般种公兔每天可配1次,最多是2次,间隔4小时以后,连续配2天,应休息1天。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即公母兔混养,在母兔发情期间,任凭公兔母兔自由交配。这种配种方法的优点是配种及时,能防止漏配,节省劳力。但是缺点甚多,如无法进行选种、选配、极易造成近亲交配,品种退化,早配,传播疾病等。所以自然交配一般均不采用,除非是放牧饲养的兔群。

人工辅助交配:在公、母兔分群或分笼饲养的条件下,在母兔发情期间,用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放对交配,称为人工辅助交配。此法又可分以下几种方法。

一次交配:一次交配即放对后如果母兔配上,就不再放对,这种方法较普遍。个别母兔接受交配后,拒绝再次交配,自然形成一次交配。

多重交配:母兔在一个发情期持续期内,用3只或3只以上的公兔进行交配,每次间隔时间为0.5- 2小时,或8-12小时,此法较少使用。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用器械采集公兔的精液,经处理后再输入到母免的生殖道内使其受精卵。人工授精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配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饲养管理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要遵循“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的原则,搭配颗粒饲料。不同阶段的家兔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幼兔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应少食多餐,宁单勿杂,应以易消化吸收的饲粮为主;成年家兔消化系统及各个器官均发育成熟,营养需求量较大,采食量增加,可以牧草为主、兔粮为辅饲喂;老龄化家兔,减少饲喂难消化的粗纤维含量。另外,要遵循家兔日静夜行的生理特点,增加晚上饲喂料量和供给足够饮水,白天保持安静,保证家兔健康生长。

同时家兔不分公母都有争斗行为,3月龄以上的公母兔要分笼饲养,既可避免家兔之间撕咬争斗而受伤,也可避免公母兔之间发生早配或乱配的现象,从而影响家兔品质。笼养家兔要选用钢制笼具,不要采用木制用具,避免家兔到处撕咬损坏笼具,可定期在笼中放入树枝或木棒,用于磨损门齿。

疾病预防

家兔发病的情况有很多,最主要的是饮食、环境、卫生、传染等几个方面,要求在平时饲养工作中注意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消毒,做好预防接种等工作。如兔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定期做好清洗、消毒、杀虫脒灭鼠等工作。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有效预防兔瘟、产气荚膜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等病。此外,还要制定科学的、符合自身养殖场实际情况的驱虫计划,选定效果显著的驱虫药,按照驱虫计划进行驱虫,防治寄生昆虫对家兔的危害。

主要用途

食用营养

兔肉肉质细嫩,不仅易于消化,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据测定,兔肉含有高达21%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及人体需要的铁、磷、钾、钠、锌、铜、、钻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兔肉还因其含脂肪、胆固醇、热量低和尿酸少等特点,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食品。

经济用途

家兔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养殖动物,其品种被商业化饲养以获取肉、毛皮、用于试验,或作为宠物也很受欢迎。

皮毛用

兔毛是优良的毛原料,具有轻软、保暖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通过加工的兔裘皮,可制作各式长短翻毛大衣披肩、围巾、帽子、手套、挎包、褥子等,具有轻柔、美观等优点,同时兔的皮质优良,不用染色即可形成几十种自然颜色,制成各种仿珍贵兽皮服装,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在国际上畅销。

实验用

家免是科研和医疗卫生部门常用的试验动物,因为兔的胸腔由纵膈膜将它分左右两室,互不相通,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使得兔子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不会像人类一样发生气胸,适合复制心血管和肺心病的各种动物模型,如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同时兔的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正常体温38.0-39.6℃,最易产生发热反应,注射药品到兔子体内会引起体温升高,更容易监测,所以家兔广泛应用制造生物药品、药物鉴定和疾病诊断等方面。但常用于实验的主要是新西兰白兔、日本大耳白兔和中国白兔3种。新西兰白兔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性情温和、容易管理、性状稳定,是世界公认的的实验用兔;日本大耳白兔顾名思义两耳长大,但耳根细,耳端尖。生长发育快,但抗病力较弱。由于它的耳朵较长,皮肤白色,血管清晰,便于取血和注射,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实验用兔;中国白兔是中国培育的一种实验用兔,体型较小,抗病力较强,易于管理。

观赏用

此外,有些家兔品种由于其外貌奇特,或其被毛华丽珍稀,或其体格轻微秀丽,适于观赏。如垂耳兔、荷兰矮兔、波兰兔喜马拉雅兔等。

生态保护

免粪还是一种高级优质有机肥,含氮、磷成分比其他家禽粪高,它不仅能增加腐殖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促进农业增产,还具有杀虫脒灭菌作用,可以减轻农作物的虫害。

产业发展

世界

发展阶段

由于家兔食草节粮、繁殖力高,而且其所提供的肉、皮、毛等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资,兔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整体兔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

第1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兔产业发展缓慢。二战以前,养兔的技术极为落后,大多采用粗放饲养的传统方式,养兔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产量较低,故兔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第2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兔产业得到很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饲料短缺导致饲养大型的家畜和家禽存在较大困难,食草节粮、繁殖力高的家兔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3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世界兔产业进入低谷。在这一时期流行性疫病的泛滥,对于抗病能力弱、易患病的家兔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伤害,同时疫病的盛行也导致兔产品的销量及价格大幅降低,家兔的生产进入低谷。第4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兔产业开始复苏并快速发展。随着疫病的逐渐消失,世界兔产业也开始复苏,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专业化、工业化养兔模式的出现及养兔技术的不断完善,世界兔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1961年世界出栏量、存栏量以及兔肉产量分别约为2.71亿只、0.98亿只以及39.7×104吨,截止到2014年底,世界兔出栏量、存栏量以及兔肉产量已高达10.68亿只、7.69亿只以及155.99×104吨,其中肉兔出栏量和兔肉产量均翻了4倍,而兔存栏量则翻了接近8倍。

发展现状

FA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从事家兔的养殖与兔产品生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以及非洲4个大洲,其中欧洲和亚洲为主要的养兔大洲。1961年全世界共有45个国家从事家兔的养殖与兔产品的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全世界从事家兔的养殖与兔产品生产的国家已达到93个。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兔业发展先进的国家都分别建有国家级养兔协会或家兔育种协会,类似“德州家兔育种协会”“明尼苏达州家兔育种协会”“美国联邦新西兰兔育种协会”“国家迷你力克斯兔俱乐部”和“美国比利时兔俱乐部”等以地区或品种命名的兔业协会(俱乐部)。其中世界最大的兔业协会组织是“美国家兔育种协会(ARBA)”,在国内外的会员达23 000名,包括育种专家、技术官员、种兔生产者和商品兔饲养者;历史最长的是“英国兔子协会(BRC)”,1920年发起,1934年正式注册成立,是全欧洲最大的兔子繁育协会组织。

中国

发展阶段

中国养兔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但是以经济为目的的养殖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外贸出口的发展,创汇逐步带动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以经济为目的的养殖生产,当时中国存栏家兔约700千只。到1981年,在中国畜牧总站的支持与具体组织下,“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在江苏吴江区成立,接着农业部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相继兴建了两个直属种兔场。1984年,农业部在南京首次举办全国养兔高级培训班,全部由德国从事家兔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的著名专家讲学,中国家兔种业发展由此起步。

发展现状

从80年代开始近30年来,在国内外兔产品市场及其生产快速发展的拉动下,中国家兔种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先后从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引进了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比利时兔弗朗德)、德系及法国安哥拉兔、力克斯兔和齐卡兔、伊普吕兔、伊拉兔肉兔配套系等世界著名的兔品种资源;同时利用本地兔和引进品种的遗传资源,先后育成了哈尔滨大白兔塞北兔豫丰黄兔,浙系、皖系、苏系、西平高原兔和吉戎皮用兔等8个品种;新发掘出湖南九嶷山兔、福建闽西南黑兔两个地方品种;2011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大肉兔3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并获得了新品种证书。

到2012年,已得到国家认证的家兔资源有地方品种6个、培育品种(配套系)12个、引进品种(配套系)14个,加上2006年前通过地方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系10个,共计42个,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养兔国,不仅兔产品总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而且门类比较齐全,品种遗传资源也是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分布在21个省市的种兔企业共有378个,其中四川省山东省浙江省重庆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安徽等10个省市共有282个,占总数的74.6%。在378个种兔场中专营肉兔种的147个,占38.9%,专营雷克斯兔种的125个,占33.1%,专营长毛兔种约60个,占15.9%。

相关文化

家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和民俗传说中有较多记载,还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诗词文化

玉兔是皓月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多有描述,如唐代诗人李白《把酒问月》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之句;李贺有“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之歌,就是对这种美好意向的高度称赞。

民俗传说

在中国古代,百姓把玉兔看作月宫神灵,到了中秋节,烧香祭拜月宫里的“兔儿爷”;中国汉代民间流行种种巫术,兔子有时被当作灵物。

少壮的兔因机敏、警觉而被称为狡兔,在中国、日本的民间故事里,兔子常常是个狡猾的家伙,有欺诈、说假话,说大话的毛病。在中国民间神话里,月中有兔,日中有乌;于是乌和兔又成了时间的化身。

在其他国家,印度·雅利安人的古代神话中,兔子被作为讴歌赞颂的对象,日式民俗中有赠送兔画来祈求育儿。同时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征之一。

象征意义

中国白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兔象征生育、祥和、阴缺、高速度,“月中有兔”,兔是月亮的象征,而月光可以由晦转明,如起死回生,有生育和阴缺两层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兔造型民艺如年画中的兔、剪纸兔、兔灯、兔型玩具等,体现着兔象征吉祥的意义。

参考资料

家兔.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Oryctolagus cunicul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11-12

家兔.zoo-guide.2024-11-10

兔科.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12-27

European rabbit.Agriculture Victoria.2023-11-12

..2023-11-12

..2023-12-05

Rabbits and the specious origins of domestication.qmro.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