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西军

大西军

明末清初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定边县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省)充捕快手,继投边营。崇祯三年(1630),陕北地区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府谷县,破河曲县。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忠已成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中的一营之首,转战陕豫。八年,东征皖北,众逾万人。九年闯王高迎祥被俘死,献忠一军称最强。

介绍

同年秋,献忠义军自均州(今湖北均县)与老回族马守应等攻襄阳市(今湖北襄樊),又联合罗汝才刘国能等人东下,与久据皖中英山、霍山县贺一龙贺锦合营,转战至淮阳区。十年春,转战太湖县蕲州镇(今湖北蕲春西南)、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安庆市等地,破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定远县,众至二十万。同年秋,明军集中兵力,加强部署,进行反扑。起义军连遭失利,先走麻城市,后西退至谷城县。为保存实力,献忠于十一年五月伪降于明总理六省明朝军事兵部尚书熊文灿

假降复叛

献忠伪降后,名义上归明朝节制,实际惟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打造武器,训练士卒,为再举义旗进行准备。十二年五月,再起,夺取库藏,释放狱囚,诛杀地方官吏,谷城、房县所驻明军多投降起义军。七月于房县西之罗猴山败明军左良玉部,斩获甚巨。熊文灿因此弃市,左良玉降秩三级。献忠军威名大震。十月,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师至襄阳市,部领各路兵几十万,以“四正六隅”之策进剿起义军。十三年春,玛瑙山等役义军连败,退于兴归山区,收集散亡,后转战于湖广、四川省陕西省三省交界地带,数月后连破开江县(今四川开江)、大竹县大昌镇(今巫山县北)、开州区,寻连克川东各州县。又针对杨嗣昌围剿战略,采取“以走致敌”之计,自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一月,北起广元市,南至泸州市南溪区;西起成都市、东至巫山、门(今重庆奉节),义军足迹几遍全蜀。明军疲于奔命,只得尾随其后,问其所向。十四年二月,献忠突然率军出川入楚,攻占襄阳市,杀明襄王朱翊铭,发库藏银赈济饥民。杨嗣昌被迫自缢,其围剿战略彻底失败。

全盛时期

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进入极盛时期;转战河南省、湖北及皖中地区北部各州县。十六年,又在蕲黄一带号召农民参军,队伍迅速扩大,五月取武昌,执明楚王朱华奎以王府所存银钱散济贫民。改武昌为天授府,以为京都,称大西王。建制置官,开科取士,蕲、黄一带二十一州县悉附。八月,弃武昌西进,复南下赤壁市嘉鱼县,克长沙市。又攻占常德市邵阳市(今湖南邵阳)等府。分兵进攻江西省。十月,连破永新县吉安县萍乡市宜春市(今江西宜春)、安福县万载县等城。十一月克建昌(今江西南城),继下抚州市(今临川区)、南丰县。起义军在楚赣之间进兵神速,所至辄破,每使敌军猝不及防。当时,湖南省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广西全州已皆在农民军控制之下。

农民军占领长沙后,于所克州县设置官吏,传檄远近,令所属州县民众照常营业,宣布钱粮三年免征。同时严肃军纪,严禁杀掠。农民军还在常德市刑杀宗室贵族及横暴官绅,并将杨嗣昌家霸占的土地还给农民。故湖南、江西省农民群起响应。

打入四川

十六年岁末,张献忠决计入川建立基业,遂率军打进四川。十七年正月下夔州、万州区涪州(今重庆涪陵)。继由江津区顺流东下,六月克重庆市,执杀明四川巡抚陈士奇。八月克成都市后,分兵略地,先后下四川州县五六十。十月,以成都为西京,建立政权,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崇祯十七年为大顺元年,并设置内阁和六部,对大明投顺官吏加以任用。以汪兆龄为内阁大学士兼丞相,严锡命为大学士兼右丞相。胡默为吏部尚书,王国宁为户部尚书,吴继善(一云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定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还建置各院监寺科道,委派官吏。地方政权分府、州、县,分设知府知州、知县等官。同时统一军制,共编一百二十营,营设总兵。最高武官为将军,有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次有都督多人。为收罗人材,还开科取士,所取进士举人分别选授中央及地方官吏。为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为“天学国师”,询问西方各国政事、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二人曾为献忠制作天球仪、地球仪和日晷等。

入川后

张献忠四川省严厉镇压横暴地方的官绅和地主,但措施过激,波及面过宽。起义军内部则严格约束士卒,不许淫掠。对违纪者有由“捆打”至“枭示”的处罚,但往往禁而不止。还释放狱囚,散府库金银赈济贫穷。在起义军占领时期,过去曾受官绅地主压迫的奴仆或纷起暴动响应献忠,或向起义军地方官府告发故主罪状,使其受到制裁。起义军尤注意团结少数民族,派人到各地招抚各少数民族,免其三年租赋。除个别部族外,四川少数民族多行归附。为保持过去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茶马贸易。献忠还任命雅州(今四川雅安)知州王国臣为茶马御史,以司其事。

献忠占据四川省时期,大顺已在清代进攻下逐渐败亡。满清占领黄河流域各省后,分兵南下。满清顺治二年,派人入川向献忠招降,献忠严加拒绝,并召集诸将计议征伐。三年八月,清兵逾剑阁县(即剑门关风景区)入阆中市。献忠率军迎击,至西充县凤凰山,清兵猝至,因疏于防备,未及战斗,献忠已被清兵射死,起义军大败。

张献忠战死后

1646年张献忠战死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等他的养子各复本姓,推举孙可望为统帅,继续领导大西军作战,并攻破盘踞重庆市的明将曾英。打开了向西南进军的通道,并继续向贵州省进军,1647年连占遵义市、贵阳。当时云南土司沙定洲与妻范氏造反,致使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市。大西军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省。大西军开进昆明,四将军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有的史籍记载,大西军入滇是接受了龙在田的建议)1648年刘文秀出征川南,同时大西军与明朝展开联合抗清的谈判。大西军在云南全力经营。

清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朱由榔接到贵州安龙,改名安龙府永历封孙可望等为王,大西军与永历朝的联合抗清阵线正式建立。大西军在以后的作战中取得许多对清军的胜利。其中晋王李定国两阙名王。

结局

孔有德自杀,尼堪阵亡。大明收复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四川省大片地区,震动全国。但大明却出现分裂,刘文秀在四川战败,孙可望企图杀害李定国,但反被李定国杀败,投降了清军将领洪承畴。清军继续进攻,大明大敌。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市,永历帝逃入缅甸,后被吴三桂绞死。晋王李定国余部则在云南省边境坚持作战,李定国至死不降,并告诫儿子宁愿死在荒野也不要投降清军,可惜其子後来仍归降清代,西南的抗清势力从此式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