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亚美尼亚语:“ԼեռնայինՂարաբաղի”、阿塞拜疆语:DağlıqQarabağ),简称纳卡地区,位于南高加索地区,介于下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之间。“纳卡地区“总统”为阿拉伊克·哈鲁秋尼扬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在公元前二世纪曾归属于大亚美尼亚,此后的600年里一直属于大亚美尼亚阿尔扎赫省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随着大亚美尼亚的解体,这块土地被萨珊王朝的附庸国-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吞并。从7世纪中叶到8世纪末被阿拉伯帝国统治。9世纪至16世纪成为亚美尼亚哈臣公国。1868年,卡拉巴赫就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新建制——实行督军管制的“伊丽莎白省”。1923年,俄共中央政府在“山地卡拉巴赫”建立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区,归属阿塞拜疆”。1967年,在“山地卡拉巴赫”的首府斯捷潘纳克特爆发了流血冲突。1991年9月2日,“山地卡拉巴赫”宣布“独立”,与相邻的绍米扬诺夫区联合,成立了“卡拉巴赫共和国”。2008年11月2日,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总统在莫斯科州迈恩多尔夫城堡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有关和平解决纳卡问题的声明。2016年4月初,“山地卡拉巴赫”地区再次发生更为严重的军事冲突。2020年7月12日,在“卡拉巴赫共和国”的“走廊”地区再次发生流血事件。2024年1月1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终止存在。

纳卡地区多为山地森林,约4400平方公里,在国际上被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截至2020年,纳卡地区人口约17万,但90%以上的居民都是亚美尼亚人。纳卡地区首都为斯捷潘纳克特。纳卡地区是石油、天然气输出的重要通道。

历史沿革

十八世纪前

阿亚两国对卡拉巴赫的历史发展各有说辞,阿塞拜疆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艾斯米拉·加法洛娃(EsmiraJafarova)称该地区为“被雕刻出来的领土”。但从主流观点上看,该地区部落联盟的出现最早始于公元前3-4世纪之间,阿塞拜疆北部的26个部落一一阿尔巴尼亚人、乌金人等一一联盟组成独立国家,命名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CaucasianAlbania)”。这是阿塞拜疆北部最早出现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是阿塞拜疆人的祖先之一,卡拉巴赫当时已在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统治范围之内

公元前8世纪中期,乌拉尔图国(Urartu)在亚美尼亚高原兴起,国王萨尔杜里一世(SarduriI,840-830B.C经过塞凡湖畔战役夺取乌尔特奇(Urtekhi汉语名称不详),这一时期亚美尼亚部族就已形成并定居在此。提格兰二世(TigranII,95-55B.C.)治下的亚美尼亚进入了领土扩张和政治统治的鼎盛期,15年内统一了中亚部分地区,至今亚美尼亚人称其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锻造了“大亚美尼亚”的神话。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的一些地区归属亚美尼亚国家,卡拉巴赫紧邻亚美尼亚,可以推测在提格兰二世时期该地区已被占领,说明亚美尼亚人在统治的鼎盛时期的确是卡拉巴赫的占有者。

然而,公元前1世纪末期亚美尼亚国家沦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1-4世纪,亚美尼亚一直处于臣属地位,卡拉巴赫地区是其15个行省之一。7世纪穆斯林国家入侵并将卡拉巴赫交给地方官员治理。9-12世纪,卡拉巴赫在地理和政治上都属于今阿塞拜疆境内的半独立公国,“从15世纪开始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域上形成了五个不大的封建领地,这些领地的统治者是亚美尼亚的几位王公。

俄罗斯帝国时期

18世纪开始,“卡拉巴赫”地区就是俄罗斯帝国波斯土耳其激烈争夺的地区。历来都是土耳其、波斯登陆高加索地区的桥头堡,也是沙皇们扩展南疆势在必夺的滩头要地。叶卡捷琳娜二世征服了巴库汗国,开拓了通往卡拉巴赫之路。

1747年,阿塞拜疆分裂为23个汗国,面积最大的卡拉巴赫汗国最早成立。俄罗斯帝国早在18世纪前期就对占领南高加索跃跃欲试,面对周围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帝国的威胁,它选择利用政治手段取得对各汗国的控制权。正当卡拉巴赫汗国面临波斯的武力侵占,俄国趁机施以军事援助。

175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建立了卡拉巴赫汗国,当时主要的人种,其实是阿塞拜疆人,是突厥的一支。1805年3月与俄罗斯帝国签订《库拉克恰伊条约》,卡拉巴赫汗国自愿成为俄国的臣属国。波斯在忧患之下再次袭击卡拉巴赫,但实力不敌俄国,1813年10月俄波签订《古利斯坦和约》,第三条明确说明:“波斯沙赫陛下,为了向全俄罗斯皇帝陛下表示他真诚的愿望,他和他的波斯王位继承人都庄严地承认,下列各汗国(政府属于俄罗斯帝国所有:卡拉巴赫汗国和甘真汗国,这两汗国目前已合并成一个省叫伊丽莎白堡,还有巴库汗国”“但波斯依然没有放弃对卡拉巴赫首都舒沙的侵袭,后以失败告终。1822年,卡拉巴赫汗国被废除,沙皇在此建立军事管制,至此,《库拉克恰伊条约》在签订的17年后失去效力。俄国与波斯的军事战争最后结束于1828年2月《土库曼彻和约》,标志着阿塞拜疆北部各汗国和东亚美尼亚(后来的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地理、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开始融入俄国。1868年,卡拉巴赫就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新建制——实行督军管制的“伊丽莎白省”。

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怀疑境内的亚美尼亚人有亲俄取向,联合土耳其和库尔德人对于生活富裕的亚美尼亚人采取了血腥镇压,1894-1896年有几十万亚美尼亚人在土耳其东部被屠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更是将亚美尼亚人“放逐”到边远地区,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在这次残酷的种族屠杀中,大约有150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或者服劳役受压迫致死,这在后来酿成了南高加索的恶果一一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种族大屠杀的阴影一直烙印在亚美尼亚后代心中,以至于20世纪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对伊斯兰教徒报以屠杀式的复仇。尤其是在俄罗斯帝国危在旦夕之际,民族冲突达到了高潮,阿亚两族兵戎相见的事态时有发生。

苏联时期

1917年俄罗斯帝国政权瓦解后,阿塞拜疆再次陷入新的种族冲突,亚美尼亚种族主义迅速膨胀,巴库政府部门和红军队伍也是亚美尼亚人的天下,大量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被血腥屠杀,同时,亚美尼亚境内的穆斯林也遭到了军队的大规模屠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土耳其联合阿塞拜疆进驻舒沙(卡拉巴赫当时的首都),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革命联盟党退守山区,宣布成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名称首次出现。

1918年5月,阿塞拜疆民族主义者宣告“亚塞拜然民主共和国”成立,宣称将自里海边的巴库直至“山地卡拉巴赫”的大片土地归属自己。同年6月,“山地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召开了第一次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代表大会,不承认其归属阿塞拜疆,宣告独立并组建了自己的“独立的山地卡拉巴赫人民政府”。1918年至1919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获得独立后因纳卡地区的归属发生冲突。

1920年,英军司令部通过阿塞拜疆政府对任命了卡拉巴赫和赞古耶祖尔地区总督。然而,统而不治的英国政府此举招致卡拉巴赫地区亚美尼亚族人的强烈反对。1921年7月4日,俄共中央政治局高加索局开会讨论“卡拉巴赫问题”;次日,高加索局才作出“将卡拉巴赫留在阿塞拜疆境内,在其一小部分地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的决定。

1923年,俄共中央政府在“山地卡拉巴赫”建立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区,归属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之,高加索的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建立了一些“民族自治区”。1926年,纳卡的阿塞拜疆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6%,但是到1979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25%。人口结构的变化为未来激烈的族际冲突埋下隐患。1965年,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埃里温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要求是“给卡拉巴赫问题一个公正的决定”。1967年,在“山地卡拉巴赫”的首府斯捷潘纳克特爆发了流血冲突。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采取的激进式经济改革引发了整个苏联的社会动荡,苏联对纳卡地区的控制相对减弱。1988年2月13日,卡拉巴赫首都斯潘捷纳克特举行第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当地亚美尼亚人反对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卡拉巴赫地区进行“去亚美尼亚化”。同月20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区”召开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向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两国的苏联最高苏维埃提交请愿书,请他们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区从阿塞拜疆划入亚美尼亚;同年9月23日,在巴库的卫星城市苏姆盖特爆发了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大规模血斗,阿塞拜疆政府动用军队镇压。

苏联解体至二十世纪末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宣布独立之后,退苏独立之风席卷苏联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于8月30日,亚美尼亚于9月23日发布独立宣言,宣布退出苏联独立。同年9月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山地卡拉巴赫”之争演变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被人们称之为“卡拉巴赫战争”。1991年9月2日,“山地卡拉巴赫”宣布“独立”,与相邻的绍米扬诺夫区联合,成立了“卡拉巴赫共和国”。1991年至1994年,亚阿双方在“山地卡拉巴赫”地区的冲突、流血事件不断。

1992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立了由俄、美、法三国担任共同主席的“明斯克小组”,主持双方进行谈判,试图解决“山地卡拉巴赫”争斗。在俄罗斯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立了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该小组联合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的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土耳其威胁要加入阿塞拜疆一方对抗亚美尼亚时,俄罗斯发表声明表示,如果土耳其干涉纳卡冲突将有可能招致俄罗斯对其使用核武器。1994年,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跨议会大会在比什凯克开会,对亚阿双方进行斡旋,同年5月5日,签署了《比什凯克协议书》。1997年9月,俄、美、法作为明斯克小组主席国提出分阶段解决纳卡问题方案,即亚美尼亚先撤出纳卡以外的阿赛拜疆被占领土,然后就纳卡地位进行谈判。亚方予以拒绝,坚持纳卡作为一方参加谈判,并提出撤军与最终确定纳卡地位的一揽子解决方案。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组又提出阿塞拜疆同纳卡组成“共同国家”的方案。阿方认为该建议赋予纳卡同阿赛拜疆平等地位而不能接受,主张纳卡在阿主权范围内享有高度自治。

二十一世纪至今

2006年12月10日,阿塞拜疆自行宣布独立的纳卡地区举行了关于该地区首部宪法的全民公投。同月11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发表声明,表示欧盟既不承认阿塞拜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独立,也不承认该地区10日举行的所谓宪法公投及其结果。2007年11月27日,阿塞拜疆国防部长萨法尔-阿比耶夫在阿斯塔纳出席独联体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席会议后向媒体声称,因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领土争端问题,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为100%,战争迫在眉睫。

2008年3月,俄罗斯拒绝邀请纳卡地区参加俄杜马关于分离主义冲突特别听证会;同年10月24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巴库发表就职演说,呼吁有关各方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问题进行谈判,并表示阿塞拜疆将继续奉行与所有国家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同年11月2日,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总统在莫斯科州迈恩多尔夫城堡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有关和平解决纳卡问题的声明。2010年10月27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27日在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举行会晤,三方共同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旨在为和平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冲突创造互信氛围。

2016年4月初,“山地卡拉巴赫”地区再次发生更为严重的军事冲突,阿塞拜疆宣称,亚美尼亚军队炮轰阿塞拜疆,而亚美尼亚也宣称,阿塞拜疆利用坦克大炮飞机进攻自己的领土。2020年7月12日,在“卡拉巴赫共和国”的“走廊”地区再次发生流血事件。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率先发动军事行动。2020年11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签署声明,宣布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从莫斯科时间10日零时(北京时间10日5时)起完全停火。

2023年5月23日,纳卡地区人民会议于当地时间22日夜间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了一项关于不允许承认纳卡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的决议。2023年9月21日,纳卡地区亚美尼亚族人方面发布公告称决定停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就纳卡地区局势发表电视讲话说,阿塞拜疆一天之内在纳卡地区行动中实现了所有目标,恢复了主权。2023年9月28日,不被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从2024年1月1日开始终止存在,该国总统萨姆韦尔·沙赫拉马尼扬(SamvelShahramanyan)已签署相关法令。2024年1月1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终止存在。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位于高加索地区中心的地带,连接里海黑海地中海三海的 一个重要战略枢纽。

地形地貌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多山地和森林,面积0.4万平方公里。山地布满密林,如橡树、鹅耳柄、山毛榉树等,高山上生长着桦木与草地口,这也是其被称作黑色花园的原因。亚美尼亚人历史上称纳-卡地区名为“阿尔扎赫”;由于该地位于山区,阿塞拜疆人称其“上卡拉巴赫”,周围的低地则称为“下卡拉巴赫”。

气候和自然资源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在南高加索的小高加索山脉。小高加索在地形上为一四周山地环绕的高原,冬季有冷空气停滞,在亚美尼亚高原上形成一个反气旋,伴有静风晴朗的寒冷天气。到了春季亚美尼亚高原迅速增温,对流活动频繁,致年降水量以 5 月多,6 月以后又行减少,冬夏两季均干早。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在海拔1500以下的地区,冬季有22.5个月的雪期,夏季热而干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发展农业,需要发展灌溉。塞凡湖附近就是因为发展了灌涨,盛产棉花葡萄果树和一些工艺作物,繁荣了经济。

行政区划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行政区划分分别是:阿格达姆区、库巴特雷区、杰布拉伊尔区、赞格兰区、克尔巴贾尔区拉钦区、卡菲祖利区、霍贾文德区、霍贾雷区、舒沙区和汉肯德市。

政治

纳卡共和国“国防部长”为贾拉勒·阿鲁秋尼扬,“总统”为阿拉伊克·哈鲁秋尼扬,除被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左三个联合国非会员国互相承认外,未被包括亚美尼亚在内的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承认。

人口

截止2023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人口为150,932人。当地主要人口,是信奉基督教亚美尼亚人

经济

纳卡地区是石油、天然气输出的重要通道。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山谷中的葡萄园、果园和桑蚕林密集开发。该地区种植谷物,饲养牛、羊和猪;还有一些轻工业和许多食品加工厂。Xankändi(前身为斯捷潘纳克特)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文化

纳卡地区主要族群为亚美尼亚族,主要宗教为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

对外交流

2020年11月9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纳卡地区10日起完全停火。声明规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军队将停留在各自阵地,俄维和人员将进驻纳卡监督停火。

2024年6月12日,阿塞拜疆国防部表示,俄罗斯维和人员已全部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撤出。

相关事件

1987年8月,卡拉巴赫地区的75000亚美尼亚人向苏共中央发出纳-卡地区回归亚美尼亚的请愿书。10月,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举行集会声援纳-卡,对此,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未能清楚地认识到这次民族边疆区运动的严重性,对纳-卡州的请愿活动不予回复。

1988年初,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居民在民族主义分子的煽动下开始罢工和游行,苏共中央派遣时任苏联副总检察长的卡图谢夫前往纳卡地区进行调解工作,卡图谢夫认为事件的严重性和民众强烈的情绪是一些“喜欢散布谣言的人”挑起的,但在此期间,已经有小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并有人员伤亡。

1990年1月13日,阿塞拜疆人(主要是逃亡的难民)在巴库发动了大规模集会游行,“会上有消息说,亚美尼亚人袭击了纳-卡州的一个阿塞拜疆人村庄,并有人员伤亡”,会场上群情激奋,开始屠杀巴库仅有的亚美尼亚族定居者,残酷的屠杀为期7天,军方没有公开干涉,结果“66个亚美尼亚人和2个阿塞拜疆人死亡”。在巴库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30万人集会。1月19日,苏联官方发表警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加盟共和国人停止暴力活动的呼吁书,“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仅在1月20日强行撤离近30万亚美尼亚人(整个巴库的亚美尼亚人)之后进行干预,派遣军队镇压了阿塞拜疆人的起义并造成122人死亡”,苏军进驻巴库并以打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由进行了镇压,这就是历史上的“黑色一月(BlackJanuary)”

1991年12月10日,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举行了一次遭阿塞拜疆人抵制的全民公决进而宣布建立独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1992年至1994年,阿塞拜疆试图控制这个自封的共和国,这些都是全面的军事行动,巴库埃里温动用了重型装备和飞机。这些事件被载入史册,称为第一次卡拉巴赫战争,期间有多达3万人死亡(战斗人员和平民)。

1996年12月的欧安组织里斯本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呼吁和平解决的三项原则:“亚美尼亚共和国和阿塞拜疆领土完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在基于自决权的协议中所界定的法律地位,该协议关于在阿塞拜疆境内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最高自治权:保证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及全体人民的安全,包括确保各方遵守和解规定的共同义务”。“然而,这增加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紧张关系,直到1997年双方才举行了谈判。

2014年和2016年4月发生了重大冲突,据报道双方均造成30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015年4月,亚美尼亚大屠杀百年纪念日的前夕,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埃尔多安仍然坚持声称,“自己民族的祖先从未对亚美尼亚人犯下种族灭绝的错误”。

2016年,据报道阿塞拜疆首次使用战斗无人机(UAV)。这场升级持续了四天,并以“四月战争”的形式载入史册。各方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俄罗斯的参与下同意停火。

2020年9月27日,敌对行动开始,双方开始互相指责。第二次卡拉巴赫战争持续了44天,阿塞拜疆获胜,阿塞拜疆收回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邻近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本身的部分地区,包括舒沙(Shushi)和哈德鲁特市。根据2020年11月9日的决定,俄罗斯维和人员被派往仍由亚美尼亚军队控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尽管他们的任务尚未得到双方协议的正式确认。据俄罗斯数据显示,约有5000人在战争中死亡。

2020年12月15日,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的停火协议生效一个月之后,该地区各地仍有数十万民众深受影响,人道需求预计在冬季将进一步恶化。秋季冲突升级,导致了大规模破坏。平民或死或伤,数百户民房以及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被毁。作为中立调解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支持各方开展支援行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组与亚美尼亚红十字会和阿塞拜疆红新月会一起向需要帮助的民众伸出援手。

2021年10月14日,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外长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会晤,讨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停火协议执行情况等问题。三国外长在结束会晤后对媒体表示,三方去年商定的有关纳卡地区停火协议的大多数条款得到执行,三方同意加强剩余问题的解决工作。亚美尼亚外长阿拉拉特·米尔佐扬赞赏俄方在促成纳卡地区停火方面做出的努力,强调亚方被俘人员应被立即、无条件释放,认为纳卡地区冲突应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国框架下得到全面、持久解决。

2023年9月,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下简称纳卡)地区宣布采取“反恐措施”,以镇压“大规模挑衅”、解除亚美尼亚族军队武装。随后在俄罗斯维和人员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2023年9月28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信息总部称,未被国际承认的“纳卡共和国”领导人山姆威尔•沙赫拉马尼扬签署命令,宣布“纳卡共和国”将于2024年1月1日停止存在。

2024年6月12日,俄罗斯维和人员已全部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撤出。

参考资料

山地阿拉伯和平建立计划.crisisgroup.2024-01-07

Nagorno-Karabakh.大英百科全书.2024-01-07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史.rbc.2024-01-07

冲突持续发酵,拥有更多先进武器的阿塞拜疆并不占上风.澎湃新闻.2024-01-02

纳卡军事冲突折射怎样的大国博弈.人民网.2024-01-02

战火暂停,细数“纳卡之争”的前世今生.百家号.2024-01-08

纳卡首府遭炮击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互指对方攻击平民.央视网.2024-01-08

纳卡冲突加剧各方博弈.人民网.2024-01-07

Население Нагорного Карабаха.RosInfoStat.2024-01-10

闻一:“山地卡拉巴赫”——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百年争斗.澎湃新闻.2024-01-02

俄亚阿三国总统签署有关和平解决纳卡问题声明.中国新闻网.2024-01-02

“纳卡共和国”覆亡的历史归因与地缘逻辑.腾讯网.2024-01-07

图记|纳卡地区硝烟背后:“高加索火药桶”再引国际关切.澎湃新闻.2024-01-02

视频|连俄罗斯也摆不平它!一文看懂纳卡150年冲突史.新浪网.2024-01-08

纳卡冲突的历史经纬.中国青年网.2024-01-08

只是领土纠纷?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西部网.2024-01-08

CCTV.com.央视网.2024-01-02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领土争端 战争迫在眉睫.搜狐网.2024-01-08

阿塞拜疆总统希望通过谈判解决纳卡问题.凤凰网.2024-01-08

俄阿亚三国首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凤凰网.2024-01-08

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冲突.人民网.2024-01-08

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达成纳卡地区停火协议.新华网.2024-01-02

纳卡地区通过决议 不允许承认该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央广网新闻.2024-01-08

阿塞拜疆总统:一天之内在纳卡地区行动中实现了所有目标,恢复了主权.腾讯网.2024-01-02

纳卡归属尘埃落定,但南高加索的新一轮博弈正拉开帷幕.澎湃新闻.2024-01-07

打了三百年的仗!纳卡,为何连俄罗斯也摆不平它?.今日头条-看看新闻.2024-01-11

阿塞拜疆一级行政区划简表(汉俄对照).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2024-01-08

美国为何一边倾向亚美尼亚,一边对阿塞拜疆军援?.凤凰网.2024-01-02

火星在吱吱作响,又一场战争要爆发了?.今日头条-上观新闻.2024-01-11

阿塞拜疆总统驾车视察纳卡地区 跪地亲吻国旗(图).环球国际.2024-01-07

阿塞拜疆方面表示俄维和人员已从纳卡地区全部撤出.今日头条.2024-06-13

Нагорный Карабах: история конфликта.RBC.2024-01-10

纳卡冲突:2020年12月最新行动动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2024-01-08

俄亚阿三国外长会晤讨论纳卡地区停火问题.人民网.2024-01-10

阿塞拜疆官员:与亚美尼亚签署和平条约取得进展.中国西藏网.2024-01-09

快讯!外媒:“纳卡共和国”宣布将于2024年1月1日停止存在.今日头条-环球网.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