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巴贾尔区(阿塞拜疆语:Kəlbəcər rayonu)是阿塞拜疆的66个区之一,位于该国西部,属于东桑格祖尔经济区。该区与阿塞拜疆的其他几个区以及亚美尼亚的格加尔库尼克和瓦约茨佐尔省接壤。克尔巴贾尔区总面积为3050平方公里,实控面积为1936平方公里。其首府和最大城市是克尔巴贾尔。截至2020年,该区的名义人口为94,100人。
历史沿革
克尔巴贾尔区的名称最早在5世纪的亚美尼亚语资料中被提及,当时被称为“卡尔瓦查尔”(Karvachar,Քարվաճառ)。直至16世纪,克尔巴贾尔不过是一个村庄,受哈琴公国统治,居民为亚美尼亚人。在伊朗萨非王朝统治时期,库尔德人逐渐成为该地区主要居民。19世纪该地区被俄罗斯帝国占领,属高加索总督区伊丽莎白波尔省杰万希尔县。1922年,阿塞拜疆随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23年设立库尔德斯坦县,该地区属之。1930年5月30日,改设为库尔德斯坦区,该地区属之。1930年7月23日,库尔德斯坦区被撤销,8月8日,克尔巴贾尔建区。
在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中,阿塞拜疆政府在1992年废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马尔达凯特区,并将其西部并入克尔巴贾尔区。1993年4月3日,该区被亚美尼亚军队占领,并被宣布为亚美尼亚扶持成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一部分。该区原本的阿塞拜疆族居民被迫逃亡至阿塞拜疆的其他地区。
2020年9月27日,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根据同年11月9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俄罗斯三国达成的停火协议,亚美尼亚部队需在2020年12月1日之前从亚美尼亚控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周边地区撤出,其中需要在2020年11月15日之前将克尔巴贾尔区归还给阿塞拜疆。不过实际移交最终于2020年11月25日进行,该日凌晨,阿塞拜疆部队正式进入该地区,使该区成为阿塞拜疆依据停火协议收复的第二个区。
自然地理
克尔巴贾尔区主要地处小高加索山脉中的泰尔泰尔河谷,海拔1500–3800米。木罗夫达戈、东塞凡等山脉的山脊组成了该区的自然边界,海拔3724.6米的加梅什峰是该区的最高峰。泰尔泰尔河发源于克尔巴贾尔区。博尤克阿拉戈尔湖位于该区西部,海拔2800米,靠近亚美尼亚边境。
人口
苏联时期,克尔巴贾尔区主要人口是阿塞拜疆族和库尔德族。在占绝大多数的阿塞拜疆族中,有12个村庄属于一个名为“艾鲁姆”的支系。1931年,当地有7个库尔德族村庄,当地库尔德族与伊拉克等地的不同,操阿塞拜疆语、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1930年代,随着苏联政府将该地区的库尔德自治区人强制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库尔德人口占比大幅下降。1980年,该区人口为40300,分居在124村庄,其中8个是库尔德村庄。根据1989年苏联人口普查,该区人口数量为43713人。
亚美尼亚占领期间,第一次纳卡战争期间,该区的大约5.3万名非亚美尼亚族居民被迫流亡至阿塞拜疆其他地区,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他们离开后留下的居名点仅有少量的亚美尼亚族居住。亚美尼亚扶植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将苏联时期的克尔巴贾尔区辖区划入其八个一级区划之一的“邵武勉区”,并不断迁入亚美尼亚族居民。2000年代初开始,原本生活在邵武勉和古利斯坦一带的亚美尼亚族渐渐迁居至该区。根据2005年阿尔扎赫人口普查数据,在邵武勉区的西部(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克尔巴贾尔区)生活有2560名亚美尼亚族,到2006年增长到了2800人,至2015年进一步增长至3090人。不过,国际观察者则给出了不同的数据。200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一个实况调查团对阿塞拜疆被占领区进行了实地访问,并检查了该地区的定居活动,在调查团提交给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的调查报告中,当时克尔巴贾尔区的亚美尼亚定居者人数约为1500。而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2010年10月对阿塞拜疆被占领区的实地评估报告中称,该地区的人口自2005年以来并没有显著增长。
经济
2022年,小型4.4兆瓦的克尔巴贾尔-1水电站投入运营。
文化古迹
克尔巴贾尔区拥有近750处亚美尼亚文化古迹,包括修道院、教堂、小教堂、堡垒、十字纪念碑和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