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海
李宗海(1904-1995),男,汉族,江苏兴化人。自幼喜爱古典文学书法,曾从兴化高甘来学习书法诗词,所作楷书秀润敦厚,工整豪放,超逸浑穆,行书闲雅超脱,风韵自然。年逾八旬犹能作蝇头小楷与擘大字。工诗词,善对联,对仗工稳,妙造自然,尤善制嵌字联。
个人简介
常以联咏贤,以联纪胜,以联会友,撰题嵌名联赠人,妙在切人切事,称扬得体。其作品入选中外众多书籍。书法内容大多为自作诗词及对联。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及在《书法》《以文》杂志等发表。国内风景名胜区、古今名人纪念馆多有所忆诗联作品征入收藏或碑刻,并被收入《中国当代楹联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1987年2月在江苏省举办个人诗书联展。著有《北游诗词草》《甲寅唱酬谢集》《纪念苏东坡游赤壁九百周年唱酬集》等。
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南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江苏分会顾问,镇江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纽约四海诗社名誉顾问。
相关文章
【李宗海自题联】
百家荟萃,太白为宗,喜与君同名同学;
川流瀚,东坡是海,当和我偕乐偕游。
——李宗海自题暨嵌同名同乡学者吴宗海
这是镇江著名高龄书法家李宗海的一副对联。联中“同名同学”者为李宗海(百川)与吴宗海(百川)。妙的是将“百川宗海”四字嵌入联句,又道出自家的文学主张。李宗海就是对联中的“我”;吴宗海即是他同乡学者。
【李宗海撰题联】
金佛尊严,法相重光,江月圆明禅院静;
山灵赫奕,神威显示,天花纷坠寺门新。
——李宗海题镇江市金山江天禅寺
【李宗海题梦溪园楹联】
〖梦溪园〗梦溪园位于镇江市区东侧的东河边中段,是被列为世界名人的中国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在镇江定居的住宅,沈括在此完成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不朽著名《梦溪笔谈》。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因欲谋居。后来他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梦溪园原占地十多亩。缘溪依山而筑,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园内有花堆阁、岸老堂、肖肖堂、壳轩、深斋、远亭、花峡亭等建筑、沈括卜居于此八年(57岁-65岁),死后归葬于杭州市,其家属仍居镇江市,而梦溪园逐渐荒芜,南宋赵扩年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修之。后梦溪园数易其主,原貌早已荡然无存。1985年在原址附近,初步修复了梦溪园。梦溪园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有镇江籍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题写的石匾"梦溪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踏进纪念室第一进,正中是沈括正面画像,器宇轩昂,雍容大度,是他当年主持北宋中央财政机关三司时的形貌。左右两侧为接待室兼陈列室,其间有古梦溪园原貌的沙盘模型,同时陈列着两年极为珍贵引人注目的文物,一是沈括摩崖题铭拓本,一为当年园中旧物--"梦溪"古石碑。这块长方形的赤褐色碑,上刻有古朴苍劲的"梦溪"二字,从上下款"皇宋乙丑"、"中元日?可以确定沈括建园并命名题字的年月应为赵顼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十五日,室四周挂有沈括的生平简价及大事年表。出第一进大门便是一方小园,几座假山,一泓溪水,古井翠竹石径花墙,"溪水入梦"四字使人恍若已见当年梦溪园中一隅景致。第二进大厅便是沈括科学研究成就展览室。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室中央安放的一座高一点四米沈括全身坐像:青衣便髻,神态安详、从容、左手紧握陨石,右手覆于书上,若有所思。坐像两侧陈列着西欧早四百年的地磁偏角的记载。四周还陈列着日本江启时代乐珍堂用中文发行的《梦溪笔谈》复印件和英国科学历史专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以及反映沈括一生科学成就的实物和等。
〖沈括〗沈括(1030-1094),杭州市人,自幼好学,钻研学术,嘉进士,赵顼时积极推进支持王安石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博学善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用功极勤。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颇有贡献,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他晚年在梦溪园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历史的权威李约瑟博士把沈括称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独的人物",并且赞叹《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该书现有英、法、德、意、美、日等国家的译本。沈括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历史人物。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李宗海题镇江市沈括故居梦溪园
凡去过沈括故居梦溪园的大都会记下宗海先生这副楹联。连嵌六字,笔墨精炼,涵盖宏阔,与敦厚秀润的书法,文采墨华。
【李宗海题施耐庵纪念馆楹联】
〖施耐庵纪念馆〗施耐庵纪念馆座落在大丰区白驹镇(曾隶属兴化市)西郊花家垛上,就是文坛奇才、一代宗师施耐庵的故居和创作传世名著《水浒传》的地方。施耐庵纪念馆是江苏省人民政府1981年批准建立的历史名人纪念馆,全国独此一家。白驹镇人杰地灵,具有千年的文明历史,因传说远古有一只神驹栖居而得名。白驹不仅有美好的远古传说,在近代革命史上又以标志中国抗日战争重要转折的八路军新四军会师历史而成为世人崇敬瞻仰的地方。施耐庵在白驹撰写出《水浒传》,是大自然的特有灵气和造化,是白驹人的骄傲。勤劳的大丰人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为弘扬历史文化,展现一代文坛奇才施耐庵的风彩,在施耐庵故居依“施氏宗祠”重建了“施耐庵纪念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其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让世人读得如痴如醉。《水浒传》又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传奇式的故事倍受人们青睐,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水平的文学小说。《水浒传》为以后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浒传》又是世界封建社会文学发展过程中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真实完整地反映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反封建王朝起义斗争的具有史诗意义的伟大作品,《水浒传》足与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原始末期奴隶贵族斗争的荷马史诗相妣美。人们读《水浒传》,赞其作者施耐庵;人们研究《水浒传》更追寻施耐庵撰写《水浒传》的传奇身世和写作过程。施耐庵纪念馆建馆以来,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已接待中外游客10万余人次。纪念馆拥有碑廊刻碑20余块,中厅由著名范曾先生专作的施耐庵造像让人领悟施世纶的壮志豪情;馆藏名人字画千余幅;藏有各种《水浒》版本、研究资料1300余件;先后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施耐庵诞辰700 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先后首发了三套《水浒传》纪念邮票,施耐庵纪念馆标志着《水浒》文化在施公故里的独特品位和价值,成为《水浒》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成为人们旅游的新取向。施公故里的当代人,深明此势,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的指导思想,反复论证,决定在施公故里具有水泊意境的花家垛岛、施家垛岛建设“施耐庵研究中心”。“施耐庵研究中心”含施耐庵纪念馆,施耐庵研究资料大楼,“水浒”公园和“水浒”街。“施耐庵研究中心”整体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约需2000万美元,总建设时间如资金到位可在3年左右完成。建成后的“施耐庵研究中心”集历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宋代“水浒传”饮食文化于一体,在全国独树一帜。
一进纪念馆大门,首先映人人们眼帘的是耸立在天井内的一座汉白玉石雕施耐庵造像,该像仿照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范曾教授创作的国画设计,是南京市雕塑家、建筑家协会副会长叶宗镐先生的力作。施耐庵头戴方巾,身着宽袍,面容清,目光深,左手握卷,右手拈须,俨然一副愤世傲俗的书生形象。塑像后面为瞻仰厅,大门上方悬挂女书法家萧娴题额“乡国之光”,四壁陈列着绢制介绍施耐庵生平的连环画48幅。镇江市书法家李宗海撰写的这副楹联。再向后为陈列厅,上方悬桂书法大师武中奇题额“文心独运”。厅内陈列有关施耐庵文物、史料,分施耐庵家世、生平、著书轶闻和社会影响四个部分,陈列有《施氏长门谱》,出土的施耐庵独生子《故处士施公让墓志》和《施让地照》,曾孙《施廷佐墓志铭》等数以百计的文物和史料,为人们解开了数百年悬案“施耐庵之谜”,他并非如胡适所说是“亡是公”之流,而确有其人。
【李宗海贺赠联】
世事无惭苏玉局;
诗才有遇李滴仙。
——李宗海赠上海市苏局仙
此联李先生赠上海110岁书法家苏局仙云。联语嵌名赠人,妙在切人切事,称扬得体。不仅嵌入苏老姓名,又以双关古比今嵌入苏李四人(双苏双李),且记述二人的交游。
1987年,李宗海老先生送了这样一幅对联给镇江市的一对新婚夫妇,
上联:泰山飞龙舞
下联;玉圃琼英得
横批;安乐窝
新郎叫泰龙,新娘叫玉英,联中有新郎也有新娘,如今新郎新娘已五十左右,在安乐窝里安享幸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