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
石桥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位于苍梧县北部,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1°32′23″,北纬23°50′42″。东毗封开县、怀集县,南接梨埠镇,西连六堡镇、昭平县,北通沙头镇、贺州市,距梧州市市区53公里。是苍梧县县城,是苍梧县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截至2010年,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桥镇常住人口为53644人。
2009年,石桥镇被确认为全国第三个诗词之乡。2003年被确认为全区20个小康示范镇之一;2004年被确认为全国重点镇;2008年被确认为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镇;2012年被确认为全国改革和发展试点镇。镇内有龙岩名胜风景区和宋代古石拱桥等旅游景点。
201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2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企业总收入1.2亿元,财政收入528万元,银行、信用社存款余额4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3元。
历史沿革
石桥,历史悠久。秦朝以前,这里属西楚。《礼记·注》云:“苍梧县于周(为)南越国之地。吴起南并蛮越,遂有苍梧。”
隋朝废郡,改广信县为苍梧县,此后石桥均隶属苍梧县。镇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桥,石桥镇就是以这座石拱桥而取名"石桥"。
作为行政区域,“石桥”始终与“东安县”联系在一起。同治版《苍梧县志》上册第86页载:五代十国、宋,置东安巡检司,驻石桥“。
民国以后,撤销东安巡检司署,石桥属东安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东安乡改为东安区,石桥属东安区辖下的东信乡、东义乡、东和乡和东平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区建乡,原石桥辖地合并成石桥乡和信义乡。
1949年11月25日,苍梧解放,全县设五大区,石桥属东安区辖。
1950年10月隶属第十区。
1952年5月隶属第十一区。
1953年隶属第十二区。
1955年9月称石桥区。
1957年9月称石桥大乡。
1958年9月隶属东安公社。
1961年6月隶属石桥大区。
1962年10月撤大行政区复称石桥区。
1966年1月称石桥公社。
1984年称石桥乡。
1988年12月改为镇建制后至今称石桥镇。
2013年3月1号国务院批准把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新地镇、广平镇划给新成立的龙圩区管辖。县城原在龙圩镇,2013年3月迁到石桥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桥镇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3°50′42″东经111°32′23″,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千米,东毗封开县、怀集县,南接梨埠镇,西连六堡镇、昭平县,北通沙头镇、贺州市。
地形地貌
石桥镇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主要山峰:东袍岭、马鞍山市、古揽山、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最高山峰东袍岭,海拔713米,还有莲花山、公鸡顶、陈岭顶、独松岭等,海拔均在400米以上。中部有7座石灰岩山峰,其中以龙岩市著名。
气候特征
石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温度20.7℃。年均降雨量1722.5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桥镇有十一种矿藏,蕴藏量一亿吨以上。矿产资源有碳酸钙、重晶石、白云石、黄金、磷矿、磷赤铁矿等,其中石灰石储藏量达8000万吨以上。
森林资源
截至2010年,森林蓄积量40.5万立方米。林地221827亩。
水资源
东安江贯穿全镇,多年平均流量18.1亿立方米。在塘蓬村附近建有交刀水库,水库总库容263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石桥镇下辖石桥社区以及石桥村、培中村、塘蓬村、永安村、奇冲村、廉溪村、胜利村、寒水村、务平村、学田村、泗歧村、东挂村、湾岛村13行政村;244个自然村,365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石桥镇东安街1号。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全镇总人口70396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桥镇常住人口为53644人。
民族
为汉族,分散在244个居住点。
经济
第一产业
石桥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石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俗称苍梧县北部粮仓,是苍梧县优质谷主产区。截至2010年,全镇有耕地面积36586亩,其中水田33991亩,旱地2599亩。粮食播种面积7978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6117亩;沙糖桔种植9450亩;蔬菜种植21589亩。
第二产业
1998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32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1年被自治区列为“十五”计划城镇发展重点镇;2003年被确认为全区20个小康示范镇之一;2004年被确认为全国重点镇;2012年被确认为全国改革和发展试点镇。石桥社区已建成水泥硬化街道15条近2公里。有各种个体、集体工商企业400多家。
2001年石桥镇主要企业有:日产汽车公司10吨以上的石灰厂九个,日产20000块粘土实心砖以上的红砖厂五个,家私木器厂七间,水电站一座。石材开发为石桥镇龙头产业,现有碎石场43处,块石场45家,年产块石30万立方米以上。2001年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商住户560多家,市场三个,集市年成交额4000多万元。
2001年,镇内有年产10万吨水泥的水泥厂一家,优质石灰厂100家,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以上的镇办水力发电站一座,木器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共40多家。建设了11万伏高压输电变电站一座,开发了共140亩的镇属企业发展基地两处,其中一处50亩,已建钢筋水泥结构、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楼房两座,可供用作厂房;另一处90亩,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
交通
公路:G207国道、G355国道(在建)。
铁路:洛湛铁路。
最近的机场为长洲区机场。
社会
教育
截至2010年,石桥设有3所中学,13所小学。2014年12月19日,苍梧中学石桥校区开工仪式在石桥镇培中村隆重举行。规划规模可容纳8000在校学生。按照规划新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433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4.15亿元。
交通事业
2010年,石桥镇全镇十三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道路,道路约里程110公里。全镇60%自然村在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实现水泥硬化道路,通村到户,总路程约200公里。
文化事业
石桥镇自明、清以来,都是文人聚集之地。有东安县采茶剧、舞狮、舞龙、舞鲤鱼、舞鹿儿、东安山歌等民间传统文艺,每年农历“上巳节”炮节活动波及东安五镇。一直以来,石桥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有自己特色的歌谣——“九山调”。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在当时石桥公社的支持下,成立了龙岩诗坛,并出版了《龙岩诗坛》刊物,到1995年发展为东安诗社。
2009年6月,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梁东先生,代表中华诗词学会亲临石桥,授予石桥镇“全国诗词之乡”称号,贺诗曰:“昨夜龙岩市绕紫霞,今朝袍岭绽春花。诗乡盛誉京城至,应是粤西第一家”。至此,石桥镇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诗词之乡,也是全国第三个诗词之乡。
旅游
风景景点
石桥镇有“苍梧县名胜“——“龙岩”、“东袍岭”、“马鞍山市”、“东安巡检司衙门遗址“、”清代古民居(培中古民居群)“和“千年石拱桥”、“天后宫”、“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史贤升烈士纪念碑”、“抗日阵亡纪念碑”、”石桥老街“等数处风景名胜。
特产
石桥镇的特产有:石桥山羊、石桥地瓜酸、三黄鸡、鱼眼米、寒水蜂蜜、牛辣晒烟等。
石桥番薯酸:选用石桥独有藤蔓植物“地瓜”(此地瓜非番薯“),采用传统独特配方和现代腌制工艺技术,加入辅料精制而成。具有香、辛、酸、辣、咸的独特味道。这道小吃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食品,深受去石桥旅游的客人喜爱。
参考资料
苍梧高中教学综合楼装修.苍梧高中教学综合楼装修.2021-05-23
苍梧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苍梧县统计局.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