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火桐

火桐

火桐(学名:Erythropsis colorata,又称苹婆属 colorata),别名篝火树、彩色火桐和印度杏仁,在阿萨姆语中称为ওদাল(odal),在马拉地语中称为“कौशी”(kaushi),是梧桐科火桐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火桐的属名Erythropsis源自希腊语,意为“红色的外观”,而属名Sterculia则来自拉丁语神祇Sterculius,Stercus意为粪便,这个名称是因为一些火桐属植物的花和叶子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得来的。火桐是中国罕见的稀有植物。

形态特征

糯米椴,高达15米;嫩枝干时灰黑色,略被灰白色短柔毛。叶亚革质,广心形,长17.5-25厘米,宽18-20厘米,顶端3-5浅裂,基部心形,两面均被稀疏的淡黄色星状短柔毛;中间的裂片长约5厘米,顶端钝,两侧的裂片长约3厘米;基生脉注射液5-7条,小脉在两面均凸出,几乎互相平行;叶柄长10-15厘米。

聚伞花序复总状花序式排列,长达7厘米,密被橙红色星状短柔毛;花梗长4-5毫米,被短柔毛;萼漏斗状,基部近楔形,长2厘米,宽7-8毫米,顶端5浅裂,外面密被橙红色星状短柔毛,内面密被短的小柔毛,萼的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毫米,先端急尖;雄花的雌雄蕊柄长10-12毫米,被星状短柔毛;雌花的子房5室,近于分离,无毛,花柱短,柱头向外弯曲。蓇葖果有柄,膜质,无毛,在成熟前甚早就开裂成叶状,舌形,长5-7厘米,有明显的脉纹,成熟时红色或带紫红色,每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黑色,直径约6毫米,着生在蓇葖果的边缘。花期3-4月。

分布范围

产于海南琼海、万宁市、陵水以及三亚、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等地。印度次大陆的西高止山德干高原的森林中也有分布。

栖息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400米至900米之间的热带雨林,以及海拔1000米至1650米范围山间坡地灌木林地带。

生活习性

气候特点是夏秋炎热湿润,冬春凉湿,少雨,土壤为赤红壤或砖红壤。耐荫蔽,一般在常有云雾的山谷阴湿的地方生长良好。

保护

现状:2021年8月,云南省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在腾冲市新华、团田、芒棒等乡镇,相继确认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物种火桐分布群落4个。

保护等级:在199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用途

火桐木材纹理直,材质柔韧易加工,不开裂,是制作家具、建筑、胶合板的上等用材。梧桐科常绿乔木,火桐的树皮似厚皮树,树叶似三角槭,花蕊似炮仗藤。先开花后长叶,每逢开花时节,树叶全面脱落,枝梢挂满红花,花色鲜艳靓丽,是观赏价值很高的花树,园林绿化和行道树的佳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