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是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为鼓舞士气,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4至29日以土城为中心,主动发起的对尾随川军的决战。

1935年1月24日,林彪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进抵土城,黔军刘翰吾部,闻风而逃,未作抵抗。1月25日后,其他军团和中央直属纵队陆续抵达土城,与此同时,号称川军“模范师的郭勋祺旅,潘佐旅也从温水、东皇朝土城奔袭而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截获的错误情报得知,川军共4个团的兵力。为了打击川军气焰,提高部队士气,也为了给北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距土城3公里外的青杠坡战役集中红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优势兵力,合围夹击,歼灭尾随而来的川军郭勋祺部。1月28日凌晨,青杠坡战斗正式打响,由于情报的错误,1月28日下午5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原定由赤水市北上,从泸州市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主动撤出土城战斗,1月29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分为三个纵队,分别从土城、猿猴两处渡过赤水河,土城战役至此结束。

土城战役由于未能迅速解决川敌郭勋祺部,敌援军四面合拢,中国工农红军伤亡较大被迫撤出战场,西渡赤水河,以图脱离中国国民党包围圈。随着战斗形势的变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调整军事方向,主动撤出战斗,西渡赤水,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战役背景

整体局势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市,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东面是国民党湘军刘建绪的4个师,西面是国民党滇军孙渡的6个旅,南面是中央军薛岳的2个纵队,北面是川军刘湘的12个旅。红军陷入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会议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分析了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决定放弃黎平会议确定的以黔北为中心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制定了“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进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争取四川赤化”的战略方针和行动路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1月19日,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和重点攻击的严峻形势下,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市,兵分3路从松坎、桐梓县、遵义地区向赤水市、土城前进,拟夺取两地后,在泸州市上游之纳溪区江安县等地北渡长江。1月24日,中央红军攻占土城。这时,川军2个旅先于中国工农红军到达赤水城,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尾追的川军进至土城以东地区。在前往土城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察看地形,决心在土城以东青杠坡战役地区,围歼尾追红军的川军郭勋祺部,为北上渡江创造条件。

战场地理

土城位于黔西北、赤水河北岸,黔川公路从城东北通过,赤水河穿境而过,其东、南、北为险峻山岭,急流险滩,是赤水东岸重要渡口、黔北大道要冲,素有“黔北重镇”之称。夺取土城,对于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赤化四川”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土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说它在赤水河边,还不如说赤水河在它的脚下。因为河岸很高,土城实际上在半山腰里,而赤水河却在深深的谷底。川军占据的青杠坡战役,地势很高,竟差不多像是在土城的头顶。中国工农红军向川军出击,一路都是自下而上实行仰攻。

战前部署

中共红军方面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城,行至距遵义城20多公里的泗渡镇。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继续讨论北渡长江的作战计划。泗渡会议明确提出,红军必须迅速移至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过赤水河,夺取蓝田坝、大渡口镇江安县一线的长江渡河点,然后迅速渡江。20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的同时,朱德总司令致电各军团首长,必要时,在赤水以东地域与追击和截击的川军的一路进行决战。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彭德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为左路大军,林彪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为右路大军,中央军委纵队为中路大军。三路大军向北挺进,准备经过赤水市,从泸州市、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四川省。大部队到达习水东皇后,又兵分三路向赤水河东岸的土城前进。

川军方面

有号称川军“模范师的郭勋祺旅,潘佐旅也从温水、东皇一路朝土城奔袭而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截获的情报得知,川军共4个团的兵力,后根据抓获的俘虏得知,川军不是原先侦查的4个团6000多人,实际为6个团1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增援部队。

战役经过

1935年1月24日,林彪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进抵土城,黔军刘翰吾部,闻风而逃,未作抵抗。红一军团占领土城以后继续向赤水城挺进。1935年1月25日后,其他军团和中央直属纵队陆续抵达土城。与此同时,号称川军“模范师的郭勋祺旅,潘佐旅也从温水、东皇路朝土城奔袭而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截获的情报得知,川军共4个团的兵力。为了打击川军的嚣张气焰,提高部队士气,也为了给北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距土城3公里外的青杠坡战役集中红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优势兵力,合围夹击,歼灭尾随而来的川军郭勋祺部。

1935年1月28日凌晨5时,青杠坡战斗正式打响。战斗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具体部署为红军三、五军团从土城镇外的水狮坝兵分两路,向盘踞在青杠坡的川军郭勋祺旅发起进攻。战斗开始不久,中国工农红军攻占了青杠坡周围的老鹰石、桐子窝、猴子丫等阵地,但川军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拼命抵抗。在对制高点石高咀、尖山子、营棚顶的争夺中,双方进行了持续的激烈交战。红军组织特别行动队对川军阵地发起十余次冲锋,同川军进行白刃战。一时间,青杠坡山头血流成河,红军牺牲颇多,伤亡巨大。然而,红军的英勇作战并没有攻破川军的阵地,战斗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上午8时许,川军潘佐先头团赶到青杠坡战役投入战斗,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部分阵地被突破。川军沿山脊下冲,扑向土城,直攻到了大埂山军委指挥部前沿。在这危急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临三军团前线指挥,刘伯承参谋长亲临五军团指挥部队作战,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来到位于土城东面的大埂山军委指挥部。情况紧急,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直属中央军委的干部团对川军发起进攻。干部团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的带领下英勇作战,打退了进攻大埂山的川军,使阵地得以巩固。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毛泽东同志电令红一军团二师放弃奔袭赤水县城的任务,火速从猿猴(今元厚镇)赶回土城参加战斗。

1935年1月28日中午2时许,一军团二师回援赶到。中国工农红军各军团相互配合,接连对青杠坡战役川军阵地发起冲锋。在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川军受到重创,被迫撤出青杠坡主阵地,逃往丰坝村。朱德率领红二师五团乘胜追击。然而川军凭借丰坝村沙沟头的有利地形封堵红军追兵,红军久攻不下。就在青杠坡战斗激烈进行的同时,已渡过乌江进入贵州清镇地域的中央军薛岳部8个师正急速向土城开进,王家烈指挥黔军4个师向遵义市逼近,云南省滇军全速向黔西北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军已到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川军抢占了赤水城堵住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的通道。中国国民党各军对红军的合围之势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3万多人被围困在川黔铁路边界的狭窄地带,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可能。

1935年1月28日下午5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原定由赤水市北上,从泸州市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主动撤出土城战斗,迅速由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摆脱川军的合围,寻机再渡江。

1935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分为三个纵队,分别从土城、猿猴两处渡过赤水河,土城战役至此结束。

战役结果

土城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次“不胜而胜”的战役。说它“不胜”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未能实现战前制定的作战目标,由赤水北上,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说它“胜利”是因为红军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作战目标,主动撤出土城战斗,由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县,成功摆脱川军的合围,为北渡长江创造了新的战机。红军在土城战役中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和面临几乎全军覆灭的种种险象。据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75页披露,这一仗中国工农红军的伤亡高达4000多人。

战后失利原因反思

土城战役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一渡赤水,进入了川南古蔺、叙永县境内。后来,中共中央在云南威信县一个叫作扎西镇的地方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并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整编,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土城战役失利的教训,他说,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们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场败仗。主要教训有三条,一是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是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是轻敌,对刘湘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

情报错误

土城战役开始之前,毛泽东首先向周恩来、刘伯承了解川军的情况。周恩来说,先于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赤水城的川军两个旅对红一军团前锋部队进行反扑,阻止红军北进;另一部川军两个旅尾追红军,其先头已达土城以东地区。随后,毛泽东又问刘伯承参谋长,“阻我渡江北进的川军到底有多少?”刘伯承回答,“据侦察报告,约为4个团。”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这些情报推测尾随红军而来的川军郭勋祺部只有四个团的兵力,于是决定集中红三、五军团的优势兵力,利用土城青杠坡的葫芦谷地形对尾随之敌进行歼灭。但是土城战役打响3个小时后,中国工农红军久攻不下,后根据抓获的俘虏得知,川军不是原先侦查的4个团6000多人,实际为6个团1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增援部队。情报错误是青杠坡战役战斗失利的致命硬伤,它使得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战术策略无法得以实施。

轻敌思想

一方面,红军对四川国民党军阀的战略思想认识不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蒋介石追剿红军的命令,地方军阀多是阳奉阴违。长征以来红军多次巧妙地利用了地方军阀与蒋介石矛盾,使部队得以顺利通过军阀的地盘。对于四川国民党军阀,中国工农红军方面也认为其并不真正想围剿红军而消耗自身,围剿红军只是在表面上应付蒋介石。所以推测尾随而来的川军战斗力不强,只要在土城打一个歼灭战,就可以威慑围追堵截的其他军阀部队。

另一方面,红军也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实力。1935年红军进入遵义市以来,主要是同黔军王家烈的部队作战。黔军是有名的“双枪兵”,吸食鸦片现象普遍,纪律涣散,战斗力不强。红军进入遵义几乎没有遭遇黔军的顽强抵抗,反而是打得黔军四处逃窜。土城战役开始前,中国工农红军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认为川军与黔军一样不堪一击。事实上川军历来注重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优良。川军长期在川北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作战,非常熟悉红军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等情况。

地形不利

土城战役虽然是红军主动发起对川军郭勋祺部的歼灭战,但是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由于1月27日郭勋祺部抢先一步占领了青杠坡战役周围的石高咀、尖山子、营棚顶等高地,据险与红军对峙,致使28日青杠坡战斗一开始,红军就全线处于仰攻状态,战斗进行十分艰难。随着川军后援部队的不断投入,而中国工农红军后援不足,一场歼灭战由此变成拉锯战、消耗战

战役影响和评价

土城战役是毛泽东重新走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决策岗位后的第一仗,其意义自然非同寻常。中央红军在一系列失误和巧合的综合作用下未能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也孕育着其后遵义战役取得大胜的潜在因素。土城战役之后,红军已经无法北渡长江,只得向西南方向渡过赤水河避开敌军的围攻,由此开始了“四渡赤水的行动。

虽然土城战役以失利告终,但其也为后来我军的四渡赤水并取得遵义大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土城之战的失利迫使中央红军西渡赤水,但同时也促使中央红军进一步轻装,提高了自身的机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虽然未能歼灭土城之敌,却保住了主动权,在不利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退出战斗,另寻战机。而这也是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笨拙战术的根本区别。正是凭借这样的战略战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最终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城战役是“成功之母”也不为过。

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大仗,也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定党内和红军实际领导地位,恢复军事指挥权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个战役。由于情报失误,仅“一字之差”,导致土城战役最终失利,但毛泽东相机行事,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改变作战部署,以行云流水般的作战指挥艺术,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场较量,变为一部激动人心的战争诗篇,完成了“一字之差”的完美逆袭,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光辉序幕。

后世纪念

土城镇建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长征红九军团陈列馆、毛泽东四渡赤水陈列室、朱德四渡赤水陈列室、耿飚长征陈列室等17个红色场馆,结合青杠坡革命烈士陵园、一渡渡口纪念馆碑、红军总参谋部驻地旧址、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红军开仓分盐旧址、毛泽东住居旧址、朱德住居旧址、博古住居旧址等24处遗址遗迹,在土城形成了最具鲜明特色和不可复制的党性教育教学资源,让土城成为全国红色场馆最多的小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要求,依托土城红色文化,2018年9月中共习水县委联合贵州省社科院在土城成立了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四渡赤水培训学院以“走进四渡赤水、体验艰苦卓绝、不忘革命初心、牢记伟大使命”为教育宗旨,将土城红色故事讲给大家,将红军精神传承和发扬。

文艺作品

参考资料

土城战斗.中国军网.2024-08-10

情报失误导致土城战役最终失利.人民网.2024-08-10

贵人黔行|生态与文化并重——走进千年古镇红色土城.澎湃新闻.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