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冢子镇,隶属安丘市,地处安丘市东南部,东、南与景芝镇以206国道为界,西与兴安街道接壤,西北、北与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相连。镇人民政府距安丘市区1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2.5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金冢子镇户籍人口为42701人。
1958年,成立金堆公社。1981年,更名金冢子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金家子乡。1997年,撤乡设金冢子镇。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金堆公社。
1981年,更名金冢子公社。
1984年,撤公社设金家子乡。
1997年,撤乡设金冢子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金冢子镇辖中金堆村、西金堆村、里戈庄、后舒角埠、前舒角埠、兴隆官庄、中南戈村、北南戈村、梁家官庄、泉二头村、金冢子村、水右官庄、潘家官庄、黑石埠子村、张家庄子、小沟河、车戈庄、陈亭官庄、团埠村、东金堆、尧沟、下里戈庄、谷家村、凉泉村、七戈庄、东南戈庄、曹家官庄、红冢村、马家河子、双柳树、班家官庄、阳图店子、曹家营子、红林庄、郑戈庄、岳家店子、军屯村、草店子、沙里沟、下洼官庄、草坡屯、林家屯、冯家坊子、西后金堆、后双庙子、芦洼村、周家十里河、沙岭子、桑杭村、管家埠、川里村、后东金堆、前双庙子、阿洛村、三河、周家店子5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金冢子镇辖5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金冢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冢子镇地处安丘市东南部,东、南与景芝镇以206国道为界,西与兴安街道接壤,西北、北与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相连。镇人民政府距安丘市区1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2.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冢子镇境域主要为平原。最高点老鼠岭,海拔78米。
水文
金冢子镇有洪沟河穿越境内,总长42.3千米,流域面积210平方千米,最大流量200立方米/秒,属季节河。
自然灾害
金冢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风灾、霜冻、雷击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金冢子镇辖区总人口410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62人,城镇化率4.78%。另有流动人口183人。总人口中,男性20842人,占50.8%,女性20181人,占4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9%,有彝、满、苗3个少数民族,共42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7‰,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6人。
截至2019年末,金冢子镇户籍人口为42701人。
经济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合同利用外资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总产值5353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408万元,利税4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0%、85%和136%。金冢子镇引进亚洲银行贷款改造中低产田项目和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两项目共引资2525.97万元,受益人口1.92万人,改造和整理土地1866.57公顷。届时,项目区将成为金冢子镇乃至安丘市的优质粮食、出口蔬菜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积极筹资150多万元,实施“村村通柏油路”工程2处、10.3公里;投资200万元整修金临路镇区以北至206国道段。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年底又有28个村吃上放心水,新增受益人口1.6万人。全镇有9000多农户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该镇招商引资大项目之一,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安丘市田润食品有限公司已开工投产,日宰杀肉鸭3万只。另一投资5600万元的大项目安丘市天润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年可屠宰肉鸭、肉鸡1500万只,年生产加工肉制品3万吨,加工饲料20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实现利税2400万元以上。该镇充分发挥了这两家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和全兴肉鸭、杰腾公司等大型养殖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培植养殖大户,发展肉鸭、肉鸡养殖,精心打造养殖专业镇,年力争新发展专业养殖户200家以上,年出栏肉鸭、
综述
2011年,金冢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845元。
2011年,金冢子镇财政收入440万元,比上年增长79.9%。
2011年,金冢子镇入库税金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
2019年,金冢子镇有工业企业4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5个。
农业
2011年,金冢子镇耕地面积8万亩,人均近2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蜀黍属、蔬菜、瓜果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
2011年,金冢子镇农业生产总值达8.02亿元。
2011年,金冢子镇生产粮食3.2万吨,人均800千克,其中小麦2万吨,玉米1.1万吨。
2011年,金冢子镇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14.4万吨,主要品种有大姜、大葱等。
畜牧业
金冢子镇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
2011年,金冢子镇生猪饲养量6.6万头,年末存栏4万头,羊饲养量1.5万只,年末存栏0.75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96万羽。
工业
金冢子镇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有中小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职工1620人。
2011年,金冢子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商业网点141个,职工11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11个,年成交额6.1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家,2011年,出口总额8.2亿元,比上年增加620万元,主要生产高档木制家具、加工大姜、大葱、芋头等蔬菜,产品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
2011年,金冢子镇农民储蓄余额2.52亿元。
交通
金冢子镇境内有206国道、央赣路、宿箭路、律南路、陈石路、战备路、红里路、双丰大道,交通便利。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7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6户,各类图书室58处,藏书2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达56人。
教育事业
安丘市金冢子镇金冢子初级中学于1958年建校,它的前身是安丘九中,它位于金冢子镇驻地西南部,学校占地51.4亩,校舍建筑9000平方米,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860多人,教职员工111人。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潍坊市高级教学能手2人,安丘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9人,教学新秀7人。学校现有教学楼两幢,各种功能用室齐全,内部设施配套。校园布局全理,路面全部硬化,校园洁净幽雅,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金冢子初级中学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借素质教育的东风,确定了以“德育为主,五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制定了“尊师爱生文明向上、开拓进取全面发展”的校训;“团结严谨,文明创新”的校风;“求实求新、求活求精”的教风。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足课程,积极开展“快乐校园”建设,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共成立课名兴趣小组近10个,其中我校的军乐队、女子篮球队在全市享有盛名,多次在市里举行的“祖国颂”文艺汇演中获奖,勇夺安丘市初中组女子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第五名,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展。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全面落实“四制改革”,大力引入内部机制,调动了全体校干及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学上学校注重在教研教改上做文章,成立了由教导处与教研组长组成的教研教改领导小组,不惜重金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且部分己结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全体教师心往一处使,辛勤耕耘,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金冢子初级中学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潍坊市美化绿化优胜单位、安丘市文明单位、安丘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丘市规范化学校。数学、常识两个教研组被评为安丘市优秀教研组。2002--2003和2004--2005学年度,两次被市教研室评为竞赛优胜单位。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4所,幼儿园4所,初中、小学教师300名,在校生263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卫生院1个,卫生所9个,病床112张。专业卫生人员71名。2011年,完成诊疗4.6万人次。9个村实行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4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左右。
社会保障
2011年,金冢子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6人,支出17280元,比上年增长31%。医疗救助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60人次,共支出1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0户,人数1400人,支出151.2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福利费205元,比上年增长19.5%,敬老院床位10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0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56个,社区服务站5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5万元,使26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7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基金支出合计42万元,比上年增长29%。2011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万人,参保率达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数字电视用户7500户,入户率达80%。
2011年末,金冢子镇有邮政局1个,邮政业务总量85万元,其中计费47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8.3万份(册)。
文化
地名由来
金冢子镇因镇政府驻金冢子村而得名。
代表人物
刘正宗(1594—1661年),即刘阁老,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明末清初大臣,生于金冢子镇的书香门第,明朝天启七年乡试中举。明崇祯元年(1628年),以第三甲二十四名中进士,初任真定府司理,后升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等职。清廷定都北京后启用明朝旧臣,他在屡接诏书的情况下,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应诏到北京上任,历任内翰林国史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侍讲学士、秘书院掌院学士、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等,后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授光禄大夫,以少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参与朝廷机要,相当于宰相。顺治帝晚年迷于佛学,他因上疏劝谏失去皇帝信任,加上政敌乘机寻衅,对他诬陷弹劾,被朝廷革职免死,家产一半入旗,不许回籍。他从此一病不起,忧郁而死。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后,认为他清正耿介、政绩卓著,遂予昭雪,降诏恢复原职。这一圣旨石刻现存安丘市金冢子镇丰田村的民家中,系碳酸钙质,长90厘米,宽30厘米,厚6厘米,所刻文字清晰可辨,俊美飘逸,皆用王羲之行书集成,全文共28行、217字。圣旨的内容是表彰翰林院编修刘正宗的。该文先从选贤任能的角度,阐发辅臣的重要性,接着表扬他在任职期间“政声异等”,称赞他“志节清惠,平法慎刑”,欣赏他“识能五志,才擅三千”,特授以文林郎,勉励他积极作为,以光耀于群臣。接旨后,刘家极感荣耀,遂勒石镌刻,镶于壁上,直到解放后刘宅“相府”被拆,此刻石流落民间。
潘刚三
潘刚三(1904—1931年),早期中共党员,革命烈士,金冢子乡潘家庄人。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青岛市一家报馆里当检学工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工运工作。曾多次受党组织派遣,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瓦解敌军的工作。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党组织派潘刚三、刘云鹏打入驻防莒县、临沂、诸城、安丘市等县的杨虎城部搞兵运工作,潘在杨部曹国华(安丘人)混成旅当副官。潘、刘二人做通了一四二师师部手枪队副队长刘绍增(诸城县人)的工作,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暗示,刘绍增的手枪队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的一个晚上,举行了起义,打死了一四二师的军需处长,率领180余人向豫鄂皖边区进发,将要过京汉铁路时被敌人包围,刘绍增等壮烈牺牲,起义失败。事后潘刚三因涉嫌被撤职,成为随军闲员。民国十九年(1930年)秋后,杨部入陕,独立旅撤销编制,潘刚三随曹国华在西安陕南汉中财政专员办事处当办事员。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上旬,党组织派潘刚三、刘云鹏到凤翔区瓦解敌军,领导暴动,准备胜利后成立川陕红军司令部。预定于14日凌晨1时行动,因一营二连连长叛变,计划暴露,潘刚三被扣押。刘云鹏也同时被敌人包围,暴动未成。5月14日,潘刚三被押赴刑场,他大义凛然,在宝鸡城惨遭杀害,年仅27岁。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