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会厌炎
急性会厌炎(英文名称:acute epiglottitis)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急性感染或某种急性变态反应引起的声门上区会厌黏膜的急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
急性会厌炎根据病理学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卡他型、急性水肿型、急性溃疡型。感染是急性会厌炎最常见的原因,变态反应、异物创伤、刺激性有害气体及食物、放射线损伤等都可引起会厌黏膜的炎性病变,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侵及会厌部。全年均可发病,以早春、秋末发病者为多。成年人及儿童均可发生,常见于3至7岁儿童。
急性会厌炎的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对急性咽喉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口咽部检查无特殊病变,或口咽部虽有炎症但不足以解释其症状者,应考虑到急性会厌炎,应行间接喉镜检查。治疗以抗感染、消肿为主,严重者有气管切开的可能。
分型
急性会厌炎可分急性感染性会厌炎和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两类。
急性感染性会厌炎
急性感染性会厌炎(acute infective epiglotitis)为一以会厌为主的声门上区喉黏膜急性非特异性炎症。Woo(1994年)利用纤维声带镜观察,炎症不仅累及会厌,同时或多或少地波及声门上区各结构,因此称为“急性声门上喉炎”。早春、秋末发病者多见。
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
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acute allergic 会厌炎)属I型变态反应,抗原多为药物、血清、生物制品或食物。药物中以青霉素最多见,阿司匹林、碘或其他药物次之;食物中以虾、蟹或其他海鲜多见,个别人对其他食物亦有过敏。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反复发作。
病因
感染
感染是急性会厌炎最常见的病因,致病菌有乙型流感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与病毒混合感染。
变态反应
对某种变应原发生反应,引起会厌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会厌及周围黏膜高度肿胀,因此发生喉阻塞的机会要远高于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会厌炎,故应十分重视。
其他
热损伤,如烫食、高温蒸汽等;机械损伤,如喉异物外伤、器械创伤等;化学损伤,如刺激性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等;以及放射线损伤等都可引起会厌黏膜的炎症反应,继而出现水肿。
病理
炎症始发于会厌,渐延及杓状软骨、喉室带。声带及声门下区则少有侵及者。因会厌的静脉血流均通过会厌根部,故会厌根部如受到炎性浸润的压迫,使静脉回流受阻,会厌将迅速发生剧烈水肿,且不易消退。会厌软骨舌面黏膜下组织疏松,因此该处肿胀最明显,会厌部可增厚至正常五六倍左右,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免疫细胞浸润。炎症剧烈者局部可形成水肿。
急性会厌炎病理可分为3型:
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有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细胞浸润,会厌舌面黏膜肿胀,可增厚到正常的5至7倍。
黏膜显著肿大如圆球状,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随病情进展局部可形成脓肿。
病菌侵及黏膜下层及腺体组织,形成溃疡,损伤血管可引起出血。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急性会厌炎起病急,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体温多在38℃至39℃,老人或儿童症状更重。
局部症状
多数患者遭受剧烈咽喉痛的困扰,吞咽时疼痛加剧,连唾液也难咽下。说话时语音含糊不清。
患者呈急性病容,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
患者口咽部多无明显改变,经喉镜检查,可见会厌明显充血、肿胀,严重时可呈球形。会厌脓肿形成时,黏膜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由于肿胀会厌的遮挡,室带、声带等喉部结构常看不清。
检查诊断
检查
喉外部检查
先观察颈部外形,再进行触诊。急性会厌炎严重者炎症可向邻近组织拉散,出现颈前皮下红肿、甲状舌骨膜处压痛。一侧或两侧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手指触压颈部舌骨和甲状软骨上部时压痛明显。
咽部检查
由于幼儿咽短、会厌位置较高,张大口时稍一恶心,约30%可见红肿的会厌。压舌根检查时宜轻巧,尽量避免引起恶心,以免加重呼吸困难而发生窒息。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发生心跳停止。卧位检查偶可引起暂时窒息。
间接喉镜检查
可见会厌舌面弥漫性水肿,重者如球形,如有脓肿形成,常于会厌舌面的一侧肿胀,急性充血,表面出现黄色脓点。室带、杓状突黏膜充血肿胀。由于会厌明显肿胀,使声带、声门无法看清。
硬质喉内镜或纤维喉/电子镜检查
一般可以看到会厌及杓状软骨,检查时应注意吸痰、吸氧,减少刺激。最好在有立即建立人工气道的条件下进行,以防意外。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常在(1~2.5)×10⁴/mm³,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可显示会厌等声门上结构肿胀,喉咽腔阴影缩小,界限清楚,喉前庭如漏斗状缩小,会厌谷闭塞。CT扫描还有助于识别有无脓肿形成。
诊断
对急性咽喉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口咽部检查无特殊病变,或口咽部虽有炎症但不足以解释其症状者,应考虑到急性会厌炎,应行间接喉镜检查。咽痛和吞咽困难是成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的症状,呼吸困难、喘鸣、声嘶和流涎在重症患者中出现。成人急性会厌炎也有缓慢型和速发型之分。呼吸道梗阻主要见于速发型,在病程早期出现,一般在起病后8小时内。可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鉴别诊断
急性会厌炎临床上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喉水肿
由于某种刺激而至喉水肿,可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但咽喉疼痛,全身症状较轻。
儿童急性喉炎
发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空空”样咳嗽,喉部检查会厌正常。
喉白喉
发病缓慢,体温不高,全身症状重。喉假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白喉杆菌。隐性会厌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者,可引起急性喉阻塞,危及生命。
治疗
当患者就诊时,可通过喉镜等检查看到肿大的会厌而确诊。治疗以抗感染、消肿为主,严重者有气管切开的可能。
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足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因变态反应引起的会厌炎成年患者,应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如治疗后1小时患者自觉堵塞症状无明显减轻,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手术。
气管切开术
对于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后仍无法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窒息发作时,经口气管插管或硬性气管镜抢救常无明显效果,因为此时声门周围被水肿的黏膜堵塞,插管很难成功。如不能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可行紧急环甲膜切开术,扩张切口,进行人工呼吸,待患者呼吸恢复后可行常规气管切开术。
其他治疗
针对会厌脓肿形成的患者,可在喉镜下切开排脓。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可予以静脉补液等支持疗法。
预防
急性会厌炎患者应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咽喉部卫生,清淡饮食等。
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抵抗力、感染细菌的种类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如能及时诊断、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关案例
案例一
刘某,男,28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16日。
主诉:咽喉痛2天伴吞咽困难1天。
病史:患者2天前因饮酒后外出受风,自觉咽痛、全身酸困,发热,体温37.6℃。自行口服阿莫西林、感康(具体剂量不详),休息1天,咽痛加重,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明确诊疗,遂来求诊。门诊行喉窥镜检查见:咽喉黏膜略红,会厌黏膜急性肿胀,表面可见散在脓点,会厌成半圆形改变,声带窥及不满意。自诉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诊断:急性会厌炎。
辨证:风毒外袭,肺胃蕴热。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处方:牡丹皮12g,栀子花6g,射干12g,郁金12g,连翘24g,淡豆豉6g,茯苓24g,淡竹叶6g,甘草6g,黄芩24g,炒僵蚕12g,蝉蜕9g,酒大黄(后下)9g,桑白皮12g,蒲公英12 g,芦根12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3剂临床症状消失。
评析:《圣济总录》记载“肺气上迫于喉咙,胃逆外连于咽嗌,其气平和则呼吸咽纳,无所妨碍。若肺胃蕴热,熏发上焦,攻于咽喉,结聚肿痛,不得消散,上火炽盛,致结成,妨碍吐纳”。该病例患者过食膏粱厚味,加之酒毒湿热蕴积肺胃,复受风邪外侵。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湿热邪毒循经上犯咽喉则气血蕴滞。故咽痛明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治疗则在丹栀射郁汤清降郁火、散结消肿止痛的基础上加桑皮、黄芩、蒲公英加强清泄肺胃热毒,僵蚕、蝉蜕、酒大黄清化痰火、通便泻热,芦根清热生津。药证相符,效如鼓。
以上资料来源于:
案例二
雷某,女,51岁。
初诊日期:2016年3月19日。
主诉:咽喉异物感,吞咽、呼吸不畅2天。
病史:患者自述3天前因与人争执,情绪激动。回家后自觉咽喉异物感,有痰黏不适,无疼痛,未予关注。第二日晨起突发呼吸不畅、声嘶、吞咽疼痛难忍、无发热。遂来诊。门诊行喉窥镜检查见:咽喉黏膜淡红,会厌黏膜急性肿胀、色淡,会厌整体增厚,双声带略水肿,表面有黏性分泌物附着,前联合窥及不满意。舌淡,苔白略水滑,脉弦滑。
诊断:急性会厌炎。
辨证:痰郁气滞,喉窍不利。
治法:理气化痰,解毒利咽。
处方:牡丹皮9g,栀子6g,射干12g,郁金12g,连翘12g,淡豆豉6g,茯苓24g,淡竹叶6g,甘草3g,前胡12g,枇杷叶24g,通草6g,枳壳12g,香附9g,柴胡6g,紫苏梗24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5剂临床症状消失。
评析:《素问·奇病论》记载:“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颜。”患者恼怒伤肝、急火攻心,心肝脉络经气不畅,气郁化火,火毒上攻咽喉,结于关下。故咽喉肿痛,妨碍呼吸、吞咽。声门肿胀,闭合欠佳则声嘶不扬;肝郁气滞则津凝为痰,故咽部有异物感,痰黏难咳。方用丹栀射郁汤清降郁火,散结消肿止痛。重用前胡、枇杷叶消痰下气,外加中国柴胡、枳壳、香附舒肝解郁、理气化痰,紫苏梗开胸化痰利咽喉。
以上资料来源于:
参考资料
小心跨越鬼门关的“喉咙痛”——急性会厌炎.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8
急性会厌炎.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2024-03-18
急性会厌炎.ICD-11编码工具.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