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开祖

王开祖

王开祖(约1035—1068),字景山,世称儒志先生,永嘉县城(今鹿城区)人,宋皇佑五年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丽水市主簿。后辞官回乡,在东山书院讲学授徒,从者数百。学者称为“永嘉县理学之开山祖也”。遗著有《儒志编》。

人物简介

王开祖,字景山,先世避南唐兵乱,自福建省迁温州瑞安市。父王鲁,娶知温州军刘起之女,故迁居永嘉城内。北宋皇祐五年(1053)中进士,次年试秘书省校书郎。出任处州丽水县主簿,后曾参加制科考试,因是年制科应试者十八人均未录取,遂辞官回里。在永嘉城内东山之麓讲学授徒,从者数百人。当时伊洛程颢程颐未出,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名儒初起,宋学初兴,开祖倡导修己治人,发明经义,遥相呼应,为永嘉道学首倡者。其学重教育,以为“学者国之大本,教者国之大务”。重历史研究,见解高超,不同流俗,既重理论,尤重实践,以为“举天下知孔子之言而不行孔子之道,是不知孔子之道也”。年32而卒。遗著仅《儒志编》一书传世,是讲学时由门人记录而成,故学者称儒志先生。

人物经历

问道天台 授业东山

王开祖自幼敏捷过人,才学超众,读书阅览成诵,文章落笔如云。青年时代喜爱给人吟诗赋联。据说有一日,开祖正在书房伏案静读,突然门外进来二个街坊邻居,说是要请王开祖为他们明天就要开业大吉的店铺写一副。门联讨彩,须在一副对联中既表示裁缝店生意兴隆又有小酒店财源广进之兆。原来,该二家店铺是同一间店堂内经营的,这下可把王开祖给难住了。但是他还是答应了恳求。次日凌晨,随着密集的鞭炮声,当两位店主将店门打开时,只见两旁的门扇上贴着“杨柳科衬衣绿;桃花映酒红”。工整的对偶,将裁缝手艺与酒铺生意不同的经营内容巧妙地融合在春光风物之中,令围观民众赞不绝口。

其时新昌县石牧之为天台县令,兴建学校,亲自讲学,王开祖负至台州天台山从游于下。作为永嘉县理学的“开山祖”的王开祖,就学问道于天台山,这可能知者不多。据北宋名相苏颂《朝议大夫致仕石君墓碣铭》载:新昌石君,讳牧之……移台州天台令……广天台县学,择乡先生居师授之,任以延俊,造县事间,则亲为讲说,远近向慕,负笈而至者,若王景山、余京方、伍原辈,同时出黉下,后皆为闻人。”

王开祖学成回温州市赵祯皇佑五年(1053)考中进士,次年试秘书省校书郎,出任处州丽水县主簿,后曾参加制科考试,因是年制科应试者十八人均未录取,遂尽焚旧作,辞官回里,纵观经史百家之书,在城内东山(亦称华盖山)之麓讲学授徒,是为温州有书院之始,世称东山书院,从学者常达数百人。可以说温州的书院文化起源于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于明嘉靖十二年毁于台风,三十一年,知府龚秉德重修。清雍正十年,巡道芮复传移建于城东南积谷山麓,前绘谢灵运像,内祀王开祖像。左建文昌阁,颇具规模,入学者日众。乾隆二十年,巡道重修,二十四年,巡道徐绵、知府李碗、知县崔锡次第重修。同治二年,巡道周开锡将其经费拨给中山书院,东山书院月保遂废。

王开祖后被举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而卒。其墓在湖岭潮基乡,有《儒志编》传世,是讲学时由门人记录而成,故学者称儒志先生。

台州章安人杨蟠在宋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市知州时,在温州城建规划“三十六坊”中,特立“儒志坊”(今城区东起园西巷口,西至解放街)以表其居,以纪念邑地“永嘉县之学”始倡者,明清时,因巷口建有温州府儒学之故而改名为府学巷。

英年早逝 思想长存

王开祖生命短暂,《宋史》不见有传,有关他在历史上的活动记载不多见。从所能搜检的史料中,可以得知他知名于王安石陈襄北宋理学家、号古灵先生),并得到他们的赏识,后者文集中分别有《答王景山书》《答王景山启》。

王安石在《答王景山书》说:“读其文章,庶几得其志之所存其文是也;则又欲求其质,是则固将取以为友焉。故闻足下之名,亦欲得足下之文章以观,不图不遗面惠赐之。又语以见存之意,幸甚幸甚!”陈襄在《答王景山启》认为:“某谓今圣天子在位,不当有豪杰之士,尚在山野,心常忧焉……如足下者,固某夙夜所欲致诚尽礼,惟恐求而弗得者,又敢辱足下,书辞为先。”

王开祖年纪轻轻就受到王安石陈襄的赏识,主要归功于其老师、天台县令石牧之的举荐。因为石牧之与王安石、陈襄当时并称“江东三贤宰”,且宁波市仙居县与天台均是周边近邻,地缘上的便利和石牧之的举荐,王开祖的年轻才俊,这才引起王安石、陈襄的注意与赏识。

宋初儒者仍然承继着韩愈的思想,他们的宗旨是重建合乎儒家思想的政治、社会、文化秩序。王开祖在论自己的学术志向时说:“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我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吾畏诸天者,吾何敢已哉?”(《儒志编》)“论道”以辟邪,“论治”以达皇极之门的外王之道,这与朱熹追溯宋初儒学特征时所用的“推明治道”一词甚相合拍。

王开祖在永嘉讲学期间,正是“宋学”方兴之时。王开祖的学说早于洛学。其学在于修己治人,无所谓理、气、心、性的微妙之说。故此,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在《宋元学案》说:“是时伊洛未出,安定(胡瑗)、泰山孙复)、徂徕镇石介)、古灵(陈襄)诸公甫起,而先生之言,实遥与相应。永嘉后来问学之盛,盖始基之。惜其得年仅三十有二,未见其止,为何惜也。”

在整个理学发展史上,王开祖属于最早的提倡者之一,因此全祖望称他‘见道最早’,而后来永嘉学术的繁荣,其实也由王开祖奠定了基础。南宋永嘉县学者陈谦对王开祖的评价非常高,在其《儒志学业传》中称王开祖为永嘉理学的“开山祖”,云:“当庆历、皇佑间,宋兴未百年,经术道微,伊洛先生未作。景山独能研精覃思,发明经蕴,倡鸣‘道学’二字,著之话言,此永嘉理学开山祖也。不幸有则亡之叹。后四十余年,伊洛儒宗始出,从游诸公还乡转相授受,理学益行,而滥觞亦有自焉。”并惋惜其寿命太短,只有32岁,未能在政治上、学术上施展抱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