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县
治多县(英文名:Zhiduo County)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8.06万平方公里,辖五乡一镇20个行政村、68个牧民小组。治多县总人口48480人,是中国主体民族比例最高、地区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为重要的县城之一,素有长江之源、动物王国、中华水塔、嘉洛宝地之美誉。县政府驻地加吉博洛镇。
治多县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治多县属苏毗地。唐宋时,治多县为吐蕃地。元朝时,治多县所在的玉树市地区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府管辖。明朝时期,治多县属朵甘思宣慰使,明末清初受和硕特汗国蒙古政权册封的囊谦县王族节制。清时,治多县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1912年,治多县属青海省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管辖。1917年,治多县属玉树理事。1929年,治多县为玉树县管辖。1953年由玉树县、移多县析置优秀县。1954年更名为治多县。2001年10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99号文批复:撤销当江乡,设立加吉博洛镇。
2023年,治多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2万元。治多县先后获得“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9年度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2021年8月,治多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名称由来
治多藏语意为长江源头,因长江发源于治多县境内的各拉丹冬雪山雪峰而得名。
历史沿革
古代与近代
治多县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治多县属苏毗地。唐宋时,治多县为吐蕃地。元朝时,治多县所在的玉树市地区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府管辖。明朝时期,治多县属朵甘思宣慰使,明末清初受和硕特汗国蒙古政权册封的囊谦县王族节制。清时,治多县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1912年,治多县属青海省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管辖。1917年,治多县属玉树理事。1929年,治多县为玉树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由玉树县、移多县析置优秀县。1954年更名为治多县。到1957年,治多县先后建立3个肖格(乡)政府。1959年,治多县又建立百户肖格政府。1958年10月上年措肖格政府划给曲麻莱县。1962年治多县建立扎河、多彩、·下日那可(治渠)、当江、岗察(立新)5个乡,1966年又增设索加乡。
2001年10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99号文批复:撤销当江乡,设立加吉博洛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加吉博洛格)。2020年4月,治多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青海省42个县(市、区,含大柴旦行政区行委、原茫崖市和冷湖行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8月,治多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治多县位于东经92°42′至96°19′、北纬33°23′至34°46′之间,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县域东接玉树县,西南与西藏自治区及玉树州杂多县接壤,西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交界,北隔通天河与曲麻莱县相望。县城距州府结古镇195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020公里,县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总面积约8.0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治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山多滩大。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呈西南向东北倾斜状态。大部分地区是波状起伏的高平原原状地貌,河流切割不深,山地不高,除极高山外,滩地、低山、山间盆地和宽谷相间。乎均海拔4500米以上,县城海拔4203米。主要高山有昆仑山脉脉及其支脉、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等,最高山峰为青新接壤处的新青峰,海拔686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802座,大部分山顶终年积雪。
气候
治多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日照充足,辐射强烈,冷季漫长,达8—9个月。暖季3—4个月,年温低,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32.2℃;7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高气温24℃。冰冻期达半年以上,霜期一般在8月至次年6月,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15.4米/秒。日照市年平均2638小时,天然牧草生长期105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421.2毫米,年降水日数在131天左右。初雪日期9—10月,终雪日期5—6月。年极端最大降水量494.7毫米(1983年),月最大雨量170.5毫米(1972年7月),日最大雨量30.3毫米(1985年9月12日),年蒸发量1435.2毫米。
水文
治多县境内河流多属长江水系,有通天河及其支流、当曲、莫曲、聂恰曲、牙曲、口前曲、登俄龙曲等80余条。通天河境内全长480.4公里。河网密度0.15公里/平方公里。治多县河流多年平均流量29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亿立方米。主要湖泊有太阳湖、勒斜、武担错、错达日玛,铁马湖、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错仁德加、永红湖、西金乌兰湖、特拉什湖、节约湖、明镜湖、库水浣、卓乃湖、多尔改错、库赛湖、苟仁错、苟异杀用错、察仁错、扎西娃错、雅兴错、海丁诺尔、特拉什错纳克湖、特拉什湖等,分别为外流淡水湖和内陆咸水湖。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有旱、涝、冰雹、雷电、病虫、鼠、风等。旱灾出现机率低,一般在4—7月;涝灾发生在暖季6—9月,洪峰历时短,有暴涨暴落现象。2008年中国雪灾易发生在冬春季,10月至第二年5月,年平均3次,每年小灾,3年中灾,5年大灾。雪灾破坏力大,范围广。1985年10月17日一19日,出现了罕见雪灾,降雪持续时间长达50一60小时,平地积雪80一110厘米,治多县绝大部分地区陷入茫茫雪海之中,损失巨大。冰雹、雷电发生在雨季,年平均2次,4—10月是冰雹发生的季节。冰雹受害面积不大,但来势凶猛,对牧业生产破坏极大,甚至危及人身安全。1983年7月底至8月初在当江乡日青二组的降雹,雹块与鸽蛋一般,打死羊40多只,还击穿帐篷数顶,对草原破坏严重。病、虫害主要集中出现在牧草生长时期。7—8月较严重,每年都有。鼠害较为严重,草原破坏面广,对牧业生产危害大。风灾发生率低,大风最多的月份是2月,在1968—1984年17年中仅出现过12天。
2025年1月20日0时4分,在青海玉树州治多县(北纬35.15度,东经89.97度)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随后,0时48分,青海玉树州治多县又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自然资源
光能资源
治多县所属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年日照时数平均在2500小时以上。阳光年辐射总量达623.5~674.7千焦/平方厘米。境内全年大风日数41.5~124.3日,大部分地区在65天以上,年均风速1.1~5.1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8米/秒。
生物多样性
治多县有冬虫夏草图、川贝母、雪莲花等野生药用植物。野生动物有雪豹、水獭亚科、早獭、蒙古野驴、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狐属、岩羊、盘羊、雪鸡等。
矿产资源
治多县境内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锉、煤、硫、盐、石灰岩、天然气、砂石等。
水资源
治多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大小河流 80余条,其中主要河流有7条,属长江水系,河流年平均径流量为292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30.95千瓦。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治多县辖五乡一镇20个行政村、68个牧民小组。
政治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30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治多县常住人口344496人,截至2023年5月,治多县总人口48480人。
民族
治多县居住有藏、汉、回、蒙古、土等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治多县总人口的95%以上。
宗教
治多县共有藏传佛教寺院1个、宗教活动点3个,在册僧侣429名,属全民信教地区。
经济
综述
2021年,治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94.24万元,按现价格计算,比上年增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790.5万元,比上年增加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409.94万元,比上年增长6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为16993.8万元,比上年增长4%。
2023年,治多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2万元。
第一产业
牧业是治多县国民经济的支柱。1953年建县时治多县有各类牲畜34.3万头(只),人均22.6头(只)。到1957年,治多县各类牲畜发展到49.15万头(只)。到1979年牲畜总数达101.04万头(只),人均占有67.44头(只)。1984年底治多县各类牲畜存栏达72.74万头(只)。1985年1场2008年中国雪灾受损近40万头(只)牲畜。1988年起牲畜每年净增近3万头(只)牲畜,产值逐年增加。1990年,共产主义各类仔畜16.13万头(只),育成13.24万头(只),成活率为83.65%;繁殖成活率为73.25%;成畜减损3.04万头(只),减损率为6.2%;牲畜净增2.8万头(只),净增率为5.71%;总增牲畜10.2万头(只),总增率为20.8%,出栏牲畜7.4万头(只),出栏率为15.09%,商品畜达3.55万头(只),商品率为7.25%。年底各类牲畜存栏数达51.82万头(只)。其中,野牦牛17.22万头,占牲畜总数的33.22%;绵羊30.11万只,占58.1%,山羊3.63万只,占7%,马8628匹,占1.67%。各类适龄母畜19.85万头(只),占牲畜总数的38.3%。年生产畜产品,酥油16.15万公斤,曲拉21.33万公斤,绵羊毛35万公斤,山羊毛绒2394.5公斤,牛毛绒3.31万公斤;牛皮1.19万张,羊皮3.35万张,羔皮1.92万张。全年牧业收入671.83万元,占总收入的93.59%。牧民人均年收入为425.42元。1990年共产主义狐狸皮822张,沙狐皮453张,石羊皮572张,仙人果1547公斤,虫草445.33公斤,知母60.5公斤,鹿干角1135.5公斤,牧民副业收入达45.98万元。到1990年底,治多县累计修建畜棚1690个,修建民房1779间,围栏草场8.87万亩,其中,年内修建畜棚800平方米,修建民房248间,围栏草场2.9万亩,种植多年生牧草3000亩,打贮草料248.5万公斤。
截至2021年末,治多县草食牲畜存栏总数为32.74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29.1万头,羊存栏3.5万只。全年牲畜出栏总数为8.3万头,其中牛出栏3.5万头,羊出栏4.8万只。
第二产业
1990年,治多县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个,工业总产值295.9万元,职工3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8.22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434.1万元。
治多县县肉联厂,1990年屠宰牛羊2.17万头(只),560.75吨,向省、自治州调牛、羊肉395吨,给县城干部职工销售97.6吨。全年实现利润37.81万元,上交利税434.1万元。
治多县电站,1990年发电量为33.2万度(包括火力发电3.2万度),产值16.6万元。
2021年,治多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911万元。治多县固定资产在库项目39个,包括新申请及新开工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46882万元,以及续建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230万元。
第三产业
2021年,治多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5.2万元,同比增长7.6%。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4223万元,同比增长14.8%;零售业销售额17065.7万元,同比增长11.1%;住宿业营业额781万元,同比增长16.6%;餐饮业营业额2213.4万元,同比增长20.2%。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为93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85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66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33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9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764万元,非税收入6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1230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12304万元。金融机构中,农业银行存款余额16065万元,贷款余额22000万元;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余额24827万元,贷款余额21796万元;中国邮政银行存款余额10241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1993年,治多县有邮电局1座。农村投递邮路总长592公里。电话线路总长3.19杆公里,明线线路总长10.97对公里,电缆长度1.23皮长公里,电话机总数77部。治多县6个乡只有1个乡通电话。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117530.80元,通信总量7.366万元,报纸杂志累计发行18.61万份。
商业外贸
1953年始建治多民族贸易公司。到1990年有职工154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07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7.41万元。每年外调30万公斤绵羊毛。
社会
社会保障
2021年,治多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23人;治多县低保人数 1998人;治多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09人;治多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409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82人。
教育
2021年末,治多县有各类学校20所,其中民族中学2所,治多县中学在校学生1290人。治多县小学8所,在校生4681人;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777人,治多县各级各类教职工663人,其中临聘教职工216人。
卫生
2021年末,治多县共有卫生机构11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1个,乡镇卫生所(院)6个,藏医院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卫生监督所 1个;妇幼保健院 1个,20个村级卫生室。年末实有病床数261张,卫生技术人员314人,中级职称27人。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21年,治多县常住人口3.4万人,流动人口2.1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1元,增幅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10元,增幅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0元,增幅9.7%,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57元,同比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11元,同比增长8.35,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8789元,同比增长6.75。
交通
公路
治多县境内有公路3条,即治多——治渠线90,公里,途经同卡、江庆,治多——索加线265公里,途经多彩乡和扎河乡,治多——立新线64公里,途经当江乡。公路总长419公里。治多——玉树线198公里。(县城驻地到哈秀山长98公里)。青藏公路于距县城377公里处穿过,境内全长近230公里。另外还有12条简易公路,总长453公里。境内公路,除治多——玉树线和青藏公路有专人养护外,其余的基本属于草原便道,无专人养护,路况很差,部分公路不能常年通车。1990年客运量达9125人次。
截至2024年12月,治多县公路总里程已达5522公里,其中,省道541公里,县道309.82公里,乡道1323公里,村道3344公里。
铁路
青藏铁路经过治多县。
文化
治多县文化积淀深厚有藏传佛教文化、格萨尔文化、民俗文化等。
格萨尔文化
在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传唱千年的《格萨尔》(蒙古语称《格斯尔》)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传奇。2006年,《格萨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抢救保护项目5年计划,总投资计划2000万元,有编撰《格萨尔名词藏汉对照大典》等6个子项目。
嘎嘉洛文化
治多县是格萨尔王妃嘉洛·森姜珠姆的故乡和出生地,当地留有大量“嘎嘉洛文化”风物遗迹,治多县的山、河、湖和大量实物性质的遗迹丰富多彩,非物质形态的民俗传说更是无处不在,风物遗存中所蕴含的有关格萨尔王和珠姆的故事浩如烟海,是依然生动地活着的嘎嘉洛文化。美丽的森姜珠姆出生于财富显赫的嘉洛家族,嘉洛家族曾创造了青藏高原游牧经济的巅峰。“嘎嘉洛文化”涵盖了“史诗文化”和“游牧文化”,包容了游牧文化的全部,是“青藏游牧文化”的代表之一。嘉洛草原居《格萨尔》史诗文化的核心位置,是嘎嘉洛文化的灵魂。
藏传佛教
贡萨寺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12世纪,寺内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珍贵佛经,壁画唐卡等精美文物不计其数,寺内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室内铜制镀金佛像,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美食
熬饭
熬饭(闹饭)是青海省当地方言,谐音是烦恼的意思。“闹饭”名实则为熬饭(“熬”念:nao),因青海方言中的“熬”发音“nao”而来,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压低、沸点只有九十度,想要吃到一碗煮到软烂的“闹饭”就先得把牛肉或羊肉熬了又熬,故聪慧的青海人就形象的命名为“闹饭”。
甜醅
青海当地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醅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至来临,在夏天喝一碗清凉的甜醅既能清心提神,又能去除倦意。而冬天吃一碗温热的甜醅,又有驱寒暖身之效。甜醅是西北手工酿造的特色小吃之一,以高原特有的稞麦为原料,上好的甜醅选料精细,青稞粒粒饱满,蒸煮适度,脱皮后的青稞盛在碗里颗粒白嫩,酒曲配料适中,掌握温度准确,蒸煮时老远就会闻到一股醇香扑鼻的味。入口醅甘汁浓,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
酿皮
酿皮是青海省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酿皮加工用“蒸”“馏”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制作的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也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习俗
嘉洛婚俗
嘉洛婚俗是青藏高原流传下来特有康巴藏族婚俗文化,见于长江上游的嘎·嘉洛地区,即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其深刻影响了此间后世藏族的婚礼习俗。相传,嘉洛婚俗最初形成于历史上名震雪域高原的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时期,而正式确立于岭国国王格萨尔与嘎嘉洛部落公主森姜珠姆在嘎嘉洛地区举行的婚庆大典。
在青藏高原的传奇史诗《格萨尔王》中提到,森姜珠姆于一千年前出生在长江源头的嘉洛草原(即今治多县境内),她是当地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的传奇女子。“珠姆”是藏族绝色女子的最高荣誉称号。在当地文化中,“珠姆”是千年独秀的美丽词汇,她的出生震惊了世间万物,颠倒了四时节气,森姜珠姆降生时,沉默已久的雷声响彻云霄。森姜珠姆后与岭国国王格萨尔在嘉洛草原举办了盛大华美的婚礼,成为格萨尔王妃。
康巴拉伊
康巴拉伊是民间社会生活中劳动人民以诗与歌的表现形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怀联系。通过异性之间情感交流的智慧作诗来延续文明。康巴拉伊分为祭歌、颂歌、引歌、咒歌及吉祥祝福歌等十二卷,每卷由万首诗歌组成,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特产品
冬虫夏草
为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名贵滋补药料,主治肺结核、神经衰弱、贫血等症。治多县南部各乡均有虫草分布,其中,当江、立新和多彩是主要的虫草产区。
蕨麻
素有“人参果”之称。可治细菌性痢疾,有止血、止咳、祛痰的功效。每年7—8月开花,分2季采挖,春蕨麻细长瘦小,粉质不足,称线头蕨麻,秋蕨麻圆而肥大,颗粒饱满,称僵蚕蕨麻。
旱獭油
俗称哈拉油。草原旱獭在治多县境内分布较广。旱獭油在工业生产和医疗上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据化验,旱獭油含:皂化值0.13%,碘价90.63%,酸价0.81%。凝固点为一6℃,沸点为300℃以上。
文化艺术
截至1993年,治多县有县文化馆1座,建筑面积506平方米。境内有影剧院1座,拥有座位858个。县新华书店总店年图书发行量4500册,销售额1.8万元。县内无正规艺术团体,每年节假日,从群众中选拔能歌善舞者组成临时群众性艺术团体,排练、演出节目,很受群众欢迎。
旅游景点
扎西拉山口
当年格萨尔王征服了北方巨魔,从羌塘地区经过当曲西边的邦荣托保神山、绵羊桥、佐敦桥,来到项俄拉山口,遇见了当时称霸这片天地,危害生灵的一位红色赞魔,他骑着一匹铜色的马,身披一件红铜色的盔甲,戴着红铜色的头盔,身材巨大如擎天大柱。格萨尔王用赶牲畜的抛石绳,放进去一块羊肚大的石子,如天崩地裂般甩出去之后,红色巨妖轰然倒地,他身上的火焰熄灭了,失去了称霸一方的威风,向格萨尔磕拜求饶,并承诺听命于大王。格萨尔王命其永生不得危害众生,破坏佛法,并取出一件右旋白海螺赐予红妖说:“未来五浊横流的末法时代的大臣丹玛将在此地转身身披袈裟的活佛,转起传佛法轮时,此物亲自交予他的手里。”
据说白海螺是第一世秋吉活佛仲·秋吉慈成邦巴,于公元十二世纪初,遵照上师嘱咐到康巴藏区传扬佛法时,就在项俄拉山口挖掘到手的。这一传说在《第十九世秋吉活佛自传》中也有记载。当仲·秋吉慈成邦巴来到项俄拉山口时,听到悦耳的海螺声,其声包含着《文殊师利名号》中的“吉祥”句,缘此命名为“吉祥老海螺”, 项俄拉山口也从此不叫“哭泣”的山口,而改名为“扎西拉”山口(吉祥的山口)。
贡萨寺旧址
贡萨寺始建于十二世纪末,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创建者是仲·秋吉次成邦巴。他是贡萨寺住持活佛秋吉的第一世,刚开始贡萨寺是属拔戎噶举派。因为拔戎噶举派的创始人拔戎达玛旺秋是仲秋吉次成邦巴的根本上师。十二世纪末仲·秋吉次成邦巴在帕尤秀地区得到阿加公保王的大力支持下在贡萨日措山腰修建了一座寺院。当时只有四根柱子的经堂。由于帕尤秀地区有一座江让寺,故称该寺为“贡萨寺”,意思是“新建的寺院”,相对于旧寺江让寺而言。
1187年,秋吉活佛第二世转世灵童降生在邓柯,他是止贡噶举派创始人止贡加贡的侄子,又是传授止贡教法的得意门生,这一时期,贡萨寺的教派是止贡噶举派。秋吉活佛昂索南扎巴在康巴藏区的名望很高,而且正逢止贡噶举派昌盛时期,因而贡萨寺院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235年秋吉活佛昂索南扎巴圆寂,享年48岁。到了十七世纪中叶,秋吉更却旦增即秋吉第九世活佛在世时,第阿旺罗桑嘉措喇麻进京途中在帕优秀地区传法灌顶,贡萨寺院在五世达赖的昌导下改信了格鲁派,赐寺名为“贡萨朋措香巴岭”,意思是“新寺圆满弥勒佛洲”,直到治多县建政为止凡三百多年间尊信宗喀巴开创的日卧格鲁派。
治多县建政后,于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寺院拆毁,僧侣还俗返乡,寺院财产被没收,所藏经卷和珍贵文物焚烧和遗失。寺院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六十年代初,寺院曾又一度开放。“文革”期间重又关闭。1981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贡萨寺院重新获得开放。
通天河吊桥
行至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曲麻莱县,跨过通天河上的夏日通天吊桥,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钢索吊桥,来到了修筑于通天河峡谷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夏日寺。通天河,是长江由源头而下流经玉树区域的名字,在连接曲麻莱县城与夏日寺之间的夏日通天大桥没有修通之前,那些虔诚的朝拜者都只能依托扎起的牛皮筏子才得以渡过通天河来朝拜天旋吉祥八轮,地处莲花八宝的夏日寺。
夏日寺
夏日寺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期明朝永乐年间,是通天河上游五大寺院后弘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寺院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千百年来的藏传佛教文化,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灵性。这里的风景秀美无比,民风淳朴友善,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彰显出天地之大,众生平等的佛法禅境。徒步爬上陡坡,来到夏日寺另一侧的山顶,在这里,可以看到蜿蜒的长江第二弯,也是通天河第一弯。
长江第一湾
万里长江第一湾位于治多县立新乡通天河岸,整个通天河流域地形怪异,景色壮观的景点之一,由三大神山簇拥形成,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佛教圣地。从长江源头顺流而下,可玉日赞山可堪称“万里长江第一湾”,从这里能够饱览通天大江第一湾的气势和壮美;从生态角度讲,可玉日赞神山是万里长江最西端的大果圆柏原始森林区。这里有十几种树类,栖息着麝属、豹子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可堪称“万里长江第一片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从历史角度而言,可玉日赞神山遍布古老而神秘的修行禅房,传说古老的苯教徒和藏传佛教徒都曾经在这里隐居修行,由此可堪称万里长江第一座神山。
登额荣(岩画、古墓)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东部,地处通天河一级支流登额曲河流西北岸,所在区域属高寒草原草甸区,海拔4100米。岩画连续一线分布于长度8公里范围内,岩面面积约300平方米。2012年8月,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和成都考古研究所组成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联合考古队对岩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登记,根据地点分布情况,将岩画分为7个地点,自上游依次为毕色、普卡贡玛、冷培塔、角考、尕琼、章齐达、岗龙俄玛等岩画地点,统称为登额曲岩画。登额曲岩画共计47块岩面,单体图像220余幅。登额曲岩画均属岩面岩画,刻有图像的岩面距现地面高度在1-4米之间,岩面多与河流流向相平行,朝向东南,与地面夹角多在90°-110°间。岩画图像多以敲凿法制作,构成通体式和剪影式图形。岩画单体图像以各类动物居多,约占全部图像的90%,计有野牦牛、鹿、岩羊、犬、马、虎、猴、野骆驼、鹰等,人物形象较少,有骑者、猎人、舞者等。另有少量与佛教有关的图像如塔、“卐”符号等以及日、月、帐篷等图像符号。岩画所表现的题材多与畜牧、射猎、征战、舞蹈、自然崇拜等有关,其中以毕色地点动物群岩画和尕琼地点狩猎岩画较为典型。
东大门
东大门修建于2014年,它象征着治多县域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里程碑。该大门是按照《格萨尔王传》女主人公珠姆家族的宫殿“嘉洛红宫”遗址的构造所打造而成。
该建筑共分三个层次和三种颜色:第一层为绿色部分,是按照绿松石的颜色,第二层为黄色部分,是按照金子的颜色,第三层为红色部分,是按照珊瑚的颜色,以绿松石、金子、珊瑚的造型所打造而成,它不仅象征着当时嘉洛家族的富裕,也象征着嘉洛草原治多人民的幸福生活,大门顶层的中心部分涵盖着江源独特的生态理念。左侧的雪峰是举世无双的格拉丹东雪峰,是长江的发源地。而右侧的母牛则是相传从龙宫恭迎到世间的神牛,也就是现在长江出水的山包。
这座比较醒目的独立山丘北面横跨治玉公路,而这座突兀的小山丘,却恰巧叫“曲司迪吾”山,有迎驾山或迎宾山丘之意,迎宾山在《格萨尔·嘉洛婚礼》中记载说是当年嘉洛地区举行嘉洛婚礼时迎接新郎格萨尔王的地点。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被专家称为“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活生态实验室”。即便如此,可可西里还有诸多人类未涉足的区域,人类对这些区域的认知仍处在空白。可可西里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东,青藏公路以西,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以南,可可西里地区宽约200至300公里,西部是藏羌内流湖区,东部是长江源,盘踞南北两侧的是唐古拉山脉与昆仑山脉,是山势较缓的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的极高山地。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核心区域,境内栖息着藏羚、野牦牛、西藏野驴等珍稀野生物种。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共拥有大小湖泊7000余个、古冰川255条,此次申报区总面积共600万公顷,其中提名核心区370万公顷,外围缓冲区230万公顷,涵盖了保护区全境以及部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这些区域基本属于无人区,对这些区域的地名认知也相对匮乏,因此,通过地名普查,也可以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逐步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野生动物的乐园”。
卓乃湖
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核心地带,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卓乃湖,又称霍通诺尔,藏语有“藏羚”之意,是内陆咸水湖。湖区是可可西里藏羚羊繁衍、产仔的最主要区域。其地理位置为35°29′42″N - 35°37′15″N,91°48′31″E - 92°2′8″E。湖区呈蝌蚪状,湖岸北侧为五雪峰(海拔5577.3 m)、雪月山(海拔5548.8 m)、大雪山(海拔5863.4 m);湖岸南侧为好扎日旧山(海拔5404.7 m)、约大巴山脉(海拔5386.7 m);水域面积为158.25 km²,湖岸线长80.16 km。湖区位于半干旱高寒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3℃,年平均降水量160 mm左右。水源主要依赖于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地下潜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其中,源自五雪峰山的卓乃河是汇入湖区最大的地表径流。此外,还有部分季节河在丰水期汇集成溪流注入湖泊。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玉树藏族自治州情况简介.青海省人民政府.2025-01-20
青海治多:万里长江第一县 谱写奋进新篇章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网.2025-01-20
治多县简介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加吉博洛镇人民政府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治多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1-20
玉树阿加宫/玉树四族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2023年治多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治多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公示|2019年度青海省脱贫攻坚奖拟表彰对象 .百家号.2025-01-20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2021-08-29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民和等17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青海省人民政府.2025-01-20
一小时内,青海玉树州连发两次地震!.今日头条.2025-01-20
玉树州基本州情.央视网.2025-01-20
长江源头 第一县治多再现魅力.柴达木日报.2025-01-20
县委书记池永杰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治多县举行2025年退休干部迎春茶话会 .微信公众平台 .2025-01-20
县 长:普措格来.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治多县召开2024年度第二次“园地”联席会议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玉树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澎湃新闻.2021-07-01
山河万古长存,生活日新月异——治多县成立七十周年巡礼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治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玉树治多:打造百姓平安出行放心路 .百家号.2025-01-20
全球连线|世界最高铁路隧道上的“守望者”.光明网.2025-01-20
中国藏区致力保护格萨尔文化活态传承 .百家号.2025-01-20
第二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治多县举办.青海新闻网.2021-05-15
治多县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喜挂“国保”牌子.玉树新闻网.2025-01-20
【城东老故事】熬饭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城东老故事】甜醅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有一种味道叫“青海酿皮”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治多 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五一”长假 游玉树| 治多县精品一日游路线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0
可可西里地名探寻 .治多县人民政府.2025-01-20
卓乃湖—全球变化数据大百科辞条.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