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驹(841~905),号升乔,生于李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系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六祖荫公之次子,开姓始祖姬泰之第六十七世孙。住泉郡钱鉴巷(今福建晋江)。初举明经,唐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授承事郎,唐光启三年(887)任潮阳区令。在任五年,察民情,重农桑,兴教化,勤政爱民,卓有政绩。任满,因乐潮阳风土民情,遂创芦溪定居,成为潮阳吴姓开基始祖。吴氏宗书《历世系书》,诗曰:“潮阳系出晋江公,作邑唐时来此中,肇创芦溪为鼻祖,本支百世不迁宗。”

人物背景

吴驹光启三年(887)任潮阳区令,在任期间,察民情,重农桑,兴教化,勤政爱民,卓有政绩。因乐于潮阳风土人情,遂创胪溪定居,吴驹入潮创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唐朝潮邑三大古寨之一,成为潮阳吴姓开基始祖,百世不迁之宗。吴氏宗书《历世系书》诗曰潮阳区系出晋江公,作邑唐时来此中,肇创芦溪为鼻祖,本支百世不迁宗吴驹人潮创乡已有1100多年,下传35世,广布粤东潮汕等九县市128个乡村,人口约有40万

人物履历

吴驹子孙,蕃衍昌炽,遵祖训,继祖德,诗礼传家,励志奋进,人文荟萃,代有人才,流芳后世。三世吴,任京都乔允升(刑部尚书)。四世吴昱,宋开宝元年(968)戊辰科进士,任大理寺评事;吴昊,宋端拱二年(989)登已丑科进士,累官左中大夫,刑部侍郎。五世吴敦仁,举贤良方正,任建宁知府。八世吴少颜,登宋嘉定进士,为皇室双郡马;八世桂屿(今贵屿)吴说,登绍兴市乙卯科进士,历官吏部尚书,天章阁侍制学士进上轻骑都尉朝请大夫。明院西吴智海之后,七世吴正伟,任江西南昌知府。四世吴酋之后迁桂屿一脉,冠带满门,子孙显达,在朝为官者有36人之多。历朝历代文昌市武蔚,为官者众。吴驹宗系垂成潮之望族。

生平故事

南宋末年,元军于祥兴元年(1278)大举南下,吴驹十一世孙,居桂屿吴枢一家,奋起抗元。吴枢,字应辰,宋咸淳元年(1265)登进士,任南康区录事参军,为抗击元兵,倾家资以助军饷,招集乡中丁壮勤王护宋,随文天祥移师海丰县。同年十二月十二日语天祥于五坡岭被执,应辰兄弟三人,同时壮烈殉难。二十七日,元将张弘范追兵剿杀桂屿,应辰举家30余口,无一幸免于难。翌年正月八日,元兵又围剿芦溪吴氏家族,烧杀抢掠,毁乡破寨,十世以前举族上下,男女老幼,几乎全部被赶尽杀绝。

经历了兵之灾的吴驹子孙,随着元朝政局的稳定,重返芦溪县,复兴创业。十一世吴道泰,字景阳,号隐泉,与堂弟吴哲南,号南溪区,返回罹兵火而成废墟的芦溪,继传统,兴耕读,勇开拓。并于明清时期,发展具有芦溪独创的三大经济支柱:大面积种植生柑,农耕之余大搞板筑,以及发展纺织业,辛勤耕耘芦水两岸大片冲积土,遂成富庶繁荣的鱼米之乡,今日潮汕平原的泱泱大族。

“源之深者流虽伏而复涌,木之丰者枝偶折而必荣”。厥后,人文蔚起,科甲连第。继芦溪少颜、吴椿父子同登进士,祖孙三代连魁。仕华精通五经,授汉州学正,升州新宁县令,为人刚直,凡事先辨义利,时有流匪寇城,邑人崇祀于忠义祠。

礼义相承,诗书不替,尊儒重道,古风可褒。十二世吴良玉的女儿吴来庆,父母双亡,她矢志抚孤,采舆临门而却聘,终使四个年幼的弟弟得以成才,被明洪武皇帝敕封为孝姑,并于县邑建孝姑牌坊和孝姑祠以祀之。其弟邦宁,奉召进京陈述民情,被封为“奉申大夫”“四州纠察司”。十四世武、载二公与侄十五世梅隐公,讼回为寺僧霸占的、为祭祀先祖之用的石塔寺田租,出资修寺殿、僧舍、桥道,重修梵宇,延僧住持;并于永乐壬辰 (1414),与族人修芦溪县宗书,恢弘祖德、祖训,共振先祖创业之雄风。明太学生范荣,披阅宗书作序时,慨然赞曰:“吴氏之门,家家诗书,人人礼义,一族雍睦,后之视今,也犹今之视昔,瓜绵绵,螽斯科绳绳,克昌厥后于无穷矣,噫,乃祖可谓善垂创之令祖。”明洪武进士林逊,为桂山吴氏谱撰序,曰:“今观吴氏,在宋最盛,礼义相承,诗书不替,居官者,则以尽忠所事为念;家食者,则以睦族民泽物为心,或执谊捐躯者有之,或同居累世者有之,内而有妇人女子亦各秉贞淑不二之德……吴氏世德厚矣。”族中有吴少颜、吴椿、吴丙、吴来庆(孝姑)、吴武、吴载、吴从周、吴正伟、吴仕华、吴仕训等人,入祀于县治之乡贤祠和忠义孝悌祠,厚德载物者众。

吴驹任县令期间,于唐大顺二年(891)迁范坟(今潮阳区人民政府前)建揭阳学宫的功举,影响着一代代后人。有八世少颜、九世吴椿,舍田1360亩,入明农石塔寺和桃山庵,作为学子修学和往返州县赴考接待场所。有胪岗名士吴向志于育人,桃李灿然,明代名臣周光镐之父周孚先,乃出其门下。桂山吴崇器创桂山学馆,授徒里中,师道尊严,训诲有方,潮汕地区有名进士陈江、陈?(即陈南科陈北科)皆其高足。时至近现代,科学教育兴邦,人才为本,振兴中华,族人则视为己任。

吴驹墓座落于胪岗龟山之东南阿,墓穴位取于“龟颈”,穴内双棺双,内用晚唐的大红砖构筑,墓碑半圆形,全坚石三碑夹式。管柱二副,外柱文引用颂先祖姬泰的赞诗:让国也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县;兴吴应作祖,顿教草昧起文明。内柱文:一世祖风,三让美德。墓道入口处,竖一墓道碑,上刻:唐潮阳令吴公墓道,皇明嘉靖戊戌中秋节望日,工部侍郎莆阳宗沐大田立。并排有一碑,芦岗唐朝吴尹墓简介。吴驹墓,1993年被列为潮阳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驹神主牌位,入祀芦溪上厝绥成堂。聂氏宗祠匾额“吴氏家庙”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明大宝寺卿吴殿邦所书。祠址位于今胪溪上厝水关桥凤肠溪北侧,现属上厝寨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