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河
大宁河,发源于重庆市市巫溪县县西北新田坎(一说平利县的中南山麓),穿行于大巴山脉和巫山县的云岩峡谷之中,横贯重庆所属巫溪、巫山两县,在巫山县县城东侧巫峡口注入万里长江,全长约250公里(一说150多公里)。流域面积为3720平方公里。大宁河流经巫山县大昌,截断山脉,形成秀丽的滴翠峡、巴雾峡及龙门峡小三峡,峡谷长约50公里,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之誉。又名巫溪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大宁河在历史文献中有着悠久的记载,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使其成为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
干流概况
河流走向
大宁河 源出巫溪县县西北新田坎,东流经西宁区转向南流,经巫溪县城,于龙溪折向东南流入巫山县,至县城东侧注入长江,长 150 公里,流域面积 3720 平方公里,是川江北岸一条较大的一级支流。
河道特征
流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转向南倾斜,大昌镇以上为中、上游,地处大巴山东南端,大部分山峰海拔2000米以上,下游为巫山背斜西翼,山顶海拔1500~1800米。各段河流深切于丛山之中,岭谷高差600~1200米,沿河两岸多峡谷,谷坡50°~80°,局部有小块山间盆地。沿河偶有山崖崩、滑坡、岩石梗塞河道,形成较多的急流险滩。上游河源市至巫溪县,比降9‰;中游巫溪至大昌,比降1.8‰;下游大昌至河口,比降1.4‰。
水文特征
流域气候受地形影响有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变化。降水自南向北,自谷底向谷顶递增,气温则呈相反趋势。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夏、秋两季相对集中。河川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秒,巫溪水文站14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70.8立方米/秒。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最大月(7月)径流与最小月(12或1月)径流之比为12。丰水期(5~10月)河川径流总量可占全年径流总量80%以上,枯水期(12~2月)仅占全年径流5%左右。大宁河约每10年有一次较大洪水,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全流域大面积洪水,并有记录显示六次大水进入巫溪县县城。1980年是大宁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在巫溪为3070立方米/秒。大宁河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9万千瓦。干支流通航里程165公里。随着两巫高速的开通,大宁河上的航运逐步减少,原本的机动船已停止客运。
人文历史
大宁河在历史文献中有着悠久的记载,又名巫溪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在《读史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记载:“大宁河在县治东。其上流即大宁县之马连溪也,经大昌县流入境,下流入大江。”《水经注》中称之为“巫溪县”。《大明一统志》记载:“大宁河在巫山县治东,源出大宁县。”发源于巫溪县西部光头山东麓,东流至西宁桥以东纳东溪河后始称大宁河,折南流入巫山县,经大昌镇,穿龙门峡,至县城东注入长江。河流全长162千米,流域面积3720平方千米。水量丰富,含沙量较小。在龙门峡两岸有古栈道遗迹,重峦迭嶂,奇峰绝岭,景色奇丽壮观。
主要支流
大宁河的主要支流包括东溪河,长53公里,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杨溪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平定县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534平方公里。这些支流的加入,为大宁河带来了丰富的水量和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