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薛莹

薛莹

薛莹(约209-282年),字道言,沛郡竹邑(今濉溪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大臣、文学家,吴太子少傅薛综的次子,交州薛珝的弟弟。薛莹曾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等职,与韦曜等人合著《吴书》五十五卷,另著有《后汉记》一百卷,现存辑本。薛莹还创作了《献诗》,赞述祖德,称颂皇恩。吴亡后,薛莹入洛阳,出任散骑常侍太康三年(282年),去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薛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后,薛莹被任命为散骑中常侍。在职期间,薛莹以才德显著,受到重视。然而,因身体原因,薛莹在任职数年后辞去官职,返回隐退。

官场生涯

孙皓继位后,薛莹被重新任命为左执法,随后升迁为曹尚书,并在太子立后被授予少傅职务。建衡三年,孙皓追念薛莹的父亲薛综的文稿,命令薛莹继续完成。这一年,薛莹创作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父亲薛综及家族的感怀,以及自己在逆境中恢复荣光的心境。

重要事件与官职变动

开凿圣谿:

何定建议开凿圣谿以通江淮,孙皓命令薛莹督导万人前往。然而,由于盘石难施,工程未能如期完成,薛莹因此被罢免,转任武昌左部督。

流放与复职

何定被诛后,孙皓追究圣谿之事,薛莹被拘捕入狱并流放至广州市。在此过程中,国史右臣华覈上疏为薛莹辩护,称其才学高超,表彰其对历史书籍撰写的贡献。孙皓最终召回薛莹,任其为左国史。由于政局的复杂性,薛莹的职务屡次变动,包括被调往衡阳市担任知府,后又因职务问题被流放至桂阳县,但最终恢复原职。

晋军征讨

天纪四年,晋军征讨孙皓,薛莹负责撰写孙皓的降服文书,之后被调至洛阳,受到特别优待,并担任散骑常侍

史传记载

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

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曰:“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县,在海之隅,迁入京,遂升机枢。枯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原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杨声。及臣斯陋,实闇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媿,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市

天纪四年,晋绥军征皓,皓奉书於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人物评价

周昭:“薛莹、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陆凯:“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薛莹、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干,国家之良辅。 ”

房玄龄等《晋书》:“自综至兼,三世傅东宫,谈者美之。”

三国志》:“莹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诸。”

陆喜:或问予,薛莹最是国士之第一者乎?答曰:“以理推之,在乎四五之间。”问者愕然请问。答曰:“夫孙皓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避尊居卑,禄代耕养,玄静守约,冲退澹然,此第二人也。侃然体国思治,心不辞贵,以方见惮,执政不惧,此第三人也。斟酌时宜,在乱犹显,意不忘忠,时献微益,此第四人也。温恭修慎,不为谄首,无所云补,从容保宠,此第五人也。过此已往,不足复数。故第二已上,多沦没而远悔吝;第三已下,有声位而近咎累。是以深识君子,晦其明而履柔顺也”。问者曰:“始闻高论,终年启寤矣”。(《晋书·陆喜传》)

王隐晋书》:莹子兼,字令长,清素有器宇,资望故如上国,不似吴人。历位二宫丞相长史刘奭践阼,累迁丹杨尹、尚书,又为太子少傅。自综至兼,三世傅东宫

作品欣赏

《汉纪赞》(应为部分)汉氏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冲、质短,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藩侯而绍皇统,不恤宗绪,不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於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刑戮无辜,摧仆忠贤,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於下位。遂至奸邪蜂起,法防堕坏,夷狄并侵,盗贼糜沸,小者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当斯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则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社无主,危自上起,覃及中原地区,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痛哉!

参考资料

卷五十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国学导航.2024-09-02

薛莹.淮北党史和地方志网.2024-09-02

薛莹.中华典藏网.2024-09-08

薛莹.古诗文网.2024-09-08

三国志·吴书·薛莹传.易读三国志.2024-09-08

《三国志·吴书十六》.国学网.2015-01-14

晋书·列传第三十八.国学网.2015-01-14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5.汉程网.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