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约271年),沛郡竹邑(今埇桥区符离镇)人。三国时期孙吴后期将领,太子少傅薛综之子。
人物经历
永安三年(261年),薛珝受孙休之托聘蜀求马。薛珝回国后,孙休问起蜀汉的情况,薛珝回答:“蜀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大臣只求无过错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进入蜀汉的朝堂,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路过蜀汉的郊野,百姓因饥饿而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臣听说处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为过得安逸。建筑物被焚毁时,燕雀却怡然自得,而不晓得祸患将要到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孙休闻而栗然。
宝鼎二年(267年),吴主孙皓令守大匠薛珝为孙和营建寝堂,号为“清庙”。
晋、吴对峙时,晋朝将领霍弋断杨稷、毛炅等从南中攻击交州地区。晋绥军大破吴军于古城,甚至斩杀了孙吴的交州刺史刘俊。
建衡元年(269年),孙皓为平定交趾,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大都督薛珝、苍梧县知府陶璜从荆州市出发,经合浦县向交趾发动攻击。当时薛珝杖节南征,军容非常浩大。
虞汜、薛珝、陶初到达时,陶璜率军与杨稷交战于分水,兵败退保合浦,损失手下两员将领。薛珝怪责陶璜:“你自己上表讨贼,而损失两员大将,责任何在?”陶璜驳斥:“下官做不到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诸军又互不团结,因此导致失败了。”薛珝听了恼怒,打算撤军。陶璜便趁夜带着数百士卒袭击晋绥军将领董源,收获其军中宝物,用船装载而归,薛珝才向他道歉,并任命陶璜领交州事,担任前部督。
建衡三年(271年),薛珝、陶璜等攻破交州,诸郡回归孙吴。薛珝在回军时病逝。
人物关系
父亲:薛综,字敬文,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文学家。为当时名儒,著有诗赋难论数万言,集为《私载》,并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
弟弟:薛莹,字道言,三国时期吴国文学家、官员,后来随孙皓入晋。
侄子:薛兼,字令长,薛莹之子。入晋,历任二宫丞相长史、丹杨尹、尚书、太子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