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菜又称“榜眼菜”,是用泡发干货,由高汤老火以烧、炖、煨、、蒸为烹制方法制作而成的官府名菜,谭家菜讲究原汁原味,在烹调中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适中,鲜美可口,南北皆宜。谭家菜里共有近二百种佳肴,以做海味菜最佳,在烹制名肴中,又以燕条鱼翅的烹制最为有名。

谭家菜由清末官僚谭宗浚和家人所创。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有“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谭家败落后,谭宗浚之子谭瑑青开办了家庭餐馆,并由谭家女主人赵荔凤掌灶,按照谭府家传做法,经营二百多种名菜、名点。谭瑑青夫妇去世后,其女儿谭令柔主持、家厨彭长海掌灶,继续经营。1949年谭令柔参加公干,彭长海等搬出谭宅,在果子巷经营谭家菜。1954年彭长海等参加公私合营,谭家菜由果子巷迁往西单“恩承居”。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谭家菜驻北京饭店西七楼。1982年11月,彭长海的高徒陈玉亮受邀到法国去做了谭家菜烹饪表演,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谭家菜品也从原来的一百多种发展到三百多种。

谭家菜于2008年至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并于2014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谭家菜谱系传承已历经四代,谭家菜已走向世界,多次名厨出国表演技艺,并逐渐形成中国烹饪技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

历史渊源

谭家菜初期

谭家菜是清末民初官僚谭宗浚父子创始的,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幼年时便不断陪父亲品尝潮州菜、广州菜、东江菜,到翰林院做京官时更进一步得到品尝和实践的机会。谭宗浚嗜好口腹之美,常在要好的同僚中相互吃请,谭宗浚宴请同僚时,夫妇俩总要亲自安排,把席间佳肴搭配得精美适口,而且不断尝试烹饪各地菜肴,并以此为乐。谭宗浚曾任四川省督学,川菜的味道给了他一个与粤菜比较融合的机会。此时,儿子谭瑑青受其熏陶,对美食也开始入道。到谭宗浚任江南副考官时,又对淮扬菜作了深细研究。回京后,父子俩对各地菜肴多有涉猎,积累食谱甚丰。为了提高技艺,谭家不惜重金礼聘京城各派名厨。在厨师献艺的过程中,将技术学到手。这样随请随辞,博采众长,为己之长。久而久之,谭家菜成功地将南方菜(特别是广东菜)同北方菜(特别是北京菜)结合了起来,融汇百川、精益求精,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对他的儿子谭瑑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谭家菜初期,完全是一种家庭菜肴。

谭家菜商品化

北洋军阀时期,谭瑑青家境中落,仍喜交游,好饮馔,天天高朋满座,盛宴常开。谭家菜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声誉也日见高涨。后不得不将谭家菜拿出来变相营业,以获得收入,补贴家用。谭琢青独撑谭家菜的是三姨太太赵荔凤,她到谭家不几年,便将谭家祖传的烹饪秘决基本掌握了。来到北京后,天天都有聚会饮宴;谭瑑青仍然经常不惜重资聘请名厨来家掌灶,让赵荔凤借此机会,学做新菜。当时的名厨一般都有三、四个最拿手的好菜,而三姨太太赵荔凤正是紧盯名厨的好菜,赵荔凤不但成为谭家菜之集大成者,而且又广泛吸取了京师各派名厨的特长,使谭家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谭家菜发展

谭瑑青夫妇过世后,谭家由二小姐谭令柔主持,继续依靠家厨经营谭家菜,由彭长海、崔明和、吴秀金三位家厨掌灶烹制,使谭家菜技艺得以保存。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谭令柔参加了工作。1954年,彭长海、崔明和、吴秀金三人加入国营企业,从果子巷迁往西单恩承居后院,正式挂牌营业,并收徒传技。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谭家菜”全部并入北京饭店,谭家菜由一百来个菜点品种,发展到三百多种。有很多非常受欢迎的菜,是到北京饭店以后新创造的,如蚌油鲍片、炸包蛋、干烧海参等等。再次,谭家菜的风格得到完整保存和提高。不仅保持了谭家菜的甜咸适口,讲究原汁原味,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软烂,用料精等特色,而且更加完善。

谭家菜现状

彭长海曾带过三位徒弟陈玉亮、王炳和、刘京生学习谭家菜,1956年,陈玉亮考入服务技术学校烹饪班,毕业后分配到恩承居饭庄,师从彭长海学习谭家菜,1958 年随谭家菜班子调入北京饭店。1982年法国狄戍市举办第52届国际美食博览会,陈玉亮应邀表演了他的精湛技艺,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经过他的多年努力,在保持谭家烹饪制做技艺与口味的特点的基础上,成功地创制了“草蘑蒸鸡”、“壕油鲍片”、蒸“三鲜驼掌”、“炸驼峰”等近30多种新菜,大家美誉他为谭家菜的新一代传人,后任北京饭店谭家菜总厨师长。陈玉亮在谭家菜前前后后工作的四十一年时间里,先后培养了大约十八位谭家菜徒弟。这为以后“谭家菜”在全球各地的四处开花埋下了伏笔。

陈玉亮师弟王炳和曾任谭家大酒楼厨师长,1998年,刘忠正式拜师谭家菜第三代传承人王炳和先生。2011年,39岁的刘忠成为了北京饭店历史上最年轻的谭家菜厨师长。此后多年,刘忠不仅积极对谭家菜进行创新研发,还多次率领团队为国家级大型盛会提供餐饮服务。

制作方法

谭家菜烹制方法以烧、炖、煨、㸆、蒸为主,在烹调中往往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以烹制干货海鲜为看家绝活,吊制的“清汤”“浓汤”享誉业界。

选材

谭家菜的主要原料有:鱼翅、燕条、鲍鱼、海参(包括有大乌参,刺参梅花参)、鱼肚、鱼唇、中国林蛙、熊掌、驼峰、驼掌、鱼、鳜鱼、白鱼、鲫鱼、草鱼比目鱼、白鳝、回王鱼、元鱼、裙边、印度对虾、螃蟹、鸡、鸭、银耳等。

谭家菜对菜的选料十分上心,熊掌必须挑选熊的左前掌,鱼翅则必选用菲律宾产的“吕宋黄”;燕窝必是泰国产的“罗官燕”;鱼肚要广东省产的“广肚”。

泡发

鱼翅全凭冷、热水泡透、发透;燕窝不采取用碱涨发,温水将燕窝浸泡三小时,再用清水反复冲漂,择尽燕毛和杂质。

吊汤

谭家菜吊汤是用整鸡(农家养柴母鸡)、整鸭、瑶柱、火腿按比例下锅,用火工二日,将鸡、鸭完全熬化,溶于汤中,过细箩,出醇汤,将鱼翅放入汤中,用文火靠上一日。

烹制

谭家菜在烹调中往往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适中,鲜美可口,无论南方人、北方人都爱吃。谭家菜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原汁原味。烹制谭家菜很少用花椒一类的香料炝锅,也很少在菜做成后,再撒放胡椒粉一类的调料。吃谭家菜,讲究的是绝地求生就要品鸡味,吃鱼就要尝鱼鲜,绝不能用其他异味、怪味来干扰菜肴的本味。在焖菜时,绝对不能续汤或兑汁,否则,便谈不上原汁了。

谭家菜在烹调上的特点是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软烂,易于消化。在谭家菜中,采用较多的烹饪方法是烧、㸆 、烩、焖、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而绝少爆炒类的菜肴,亦不讲究抖勺、翻勺等技术;在谭家的厨房里,共有四个火眼:两个火眼,一个是烧菜用的,一个是放蒸锅的;两个小火眼:一个是㸆菜用的,另一个是烤叉烧肉用的。灶中烧的是硬煤,火力很好;所谓下料狠,是指吊汤时舍得多下料;谭家菜在烹制中很讲究火候要足(例如烹制鱼翅、一般都要在火上烧火靠六、七个小时;亨制熊掌则在火上的时间更长),所以谭家菜非常软嫩鲜美。

口味特点

谭家菜讲究原汁原味,在烹调中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适中,鲜美可口,南北皆宜;谭家菜味道鲜美、质地软嫩。在三十年代报刊上,对于谭家菜曾有“其味之鲜美可口,虽南面王不易也”的评价。

特色菜品

黄焖鱼翅

将水发好的鱼翅与泡发的鳐柱,上笼蒸透,再加入火腿肉片焖六个小时左右,将焖㸆鱼翅的浓汁倒入煸锅内烧热,再把鱼翅放入煸锅,煮一小时左右,然后加入清汤及干贝汤,用火煮开,放入鸡油、糖、盐炖煮,使其入味后,取出放在平盘里,将浓汁浇在鱼翅上面,撒上火腿末,即成制好的黄焖鱼翅,翅肉软烂,金黄透亮。柔软精滑,味极醇美。

清汤燕窝

谭家菜中的"清汤燕窝"更有独到之处。待燕条泡发好后,放在一个大汤碗内,注入半斤鸡汤,上笼蒸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取出分装在小汤碗内。再把以鸡、鸭、猪蹄汤瑶柱、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汤烧开,加入适量的料酒白糖、盐,兑好味,盛入小汤碗内,每碗撒上几跟切得很细的火腿丝,即可上桌。此菜汤清如水,略带米黄色,味道鲜美,燕窝软滑不碎,营养价值很高,是谭家菜中的代表作。

清炖熊掌

将氽好的熊掌、冬菇、冬笋、火腿块及干贝同时放入沙锅内,注入鸡鸭汤,加入糖、盐、料酒、葱、姜等,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2至3个小时,去净浮油,再撒入少许味精,即成一道汤鲜爽口,掌糯味浓的清炖熊掌。

红烧鳜鱼

将肉片用油煸一下,加入调料和鸡汤,将炸制好的鱼下锅,盖上盖焖15分钟左右,将鱼捞在盘内,浇汁即成。鱼呈枣红色,鲜香肉嫩。

菜品影响

餐饮行业内曾有“南北双谭”的说法,北谭是指“谭家菜”。

陈玉亮师傅在保持谭家烹饪制做技艺与口味的特点的基础上,成功地创制了“草蘑蒸鸡”“壕油鲍片”蒸“三鲜驼掌”“炸驼峰”等近30多种新菜,于各种形式的宴会上广为享用。

谭家菜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国际游客的欢迎。许多来华贵宾下榻于北京饭店,正是为了谭家菜而来。过去,谭家菜一天只能承办两三桌宴席,客人要吃谭家菜,需提前半个月预订排队;北京饭店特将中七楼餐厅辟为风味餐厅,重点经营谭家菜,现在每天可以接待近五百名国内外客人。目前,谭家菜已走向世界,多次由其名厨出国表演技艺。目前在美国还有谭家菜厨师,在中美合作经营的餐馆里营业。

以上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谭家菜于2008年至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并于2014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谭家菜谱系传承已历经四代,并逐渐形成中国烹饪技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2023年11月,谭家菜中华老字号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复核验收。

菜品文化

美食美器

谭家菜讲究美食美器,而且大部分菜品都用精致的器具分盛,顾客一人一份,这样的分餐办法很讲究卫生。品尝谭家菜也非常注重环境,尤其要布置得室雅花香,让顾客受到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正因为谭家菜与众不同,曾有人发出"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的赞叹。

不出外会

相传,要吃谭家菜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请客一定要连谭家的主人请在内,据说谭家每次承办三桌席,不管每餐的就餐者与谭家是否相识,都要给谭家主人多设一个座位,谭家主人也总是要来尝上几口。要吃谭家菜,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便是无论吃客有多大的权位,都需走进谭家门来吃谭家菜。谭家概不出外会。

参考资料

您吃过谭家菜吗,您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百家号.2024-01-31

曾经中上流社会人士一尝为快的谭家菜,究竟有何魅力?.百家号.2024-01-31

北京百年非遗老字号谭家菜重张!曾为清朝“榜眼菜”.百家号.2024-01-31

老北京都馋的谭家菜,可不止是“好吃”那么简单.cnr.2024-02-04

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汇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1-31

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