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
夜鹰(英文名Nightjars),是对夜鹰科(学名)鸟类的统称,该科为今鸟亚纲夜鹰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其拉丁语学名来自希腊语“Caprimulgi”,源于古代欧洲传说夜鹰是偷食山羊之乳的鸟(goatsuckers,“吸山羊者”);英文名“Nightjars”中词根“jar"则源于夜鹰鸣叫声带有颤音(“jarring cries”)的特点。夜鹰(主要指普通夜鹰)在中国又被称作“蚊母”“吐蚊鸟”“贴树皮”“鬼鸟”等。截至2023年,全球共发现夜鹰科鸟类20属98种169亚种(COL),中国发现2属7种。
夜鹰是中小型鸟类,体长在14~55厘米之间。头部和眼睛很大,喙短而软,口裂宽阔,有发达的刚毛口须(毛腿夜鹰例外)。鼻孔呈管状,略微突出。腿短而稍弱,足为并趾型,中爪有匀齿状栉缘。体羽蓬松柔软,翼狭长,尾呈平尾或凸尾状,飞行无声。羽色多呈暗褐色、灰色或棕色调的斑驳状,和树皮、枯叶、地面颜色相近,能在环境中较好地伪装隐蔽。
夜鹰是夜行性攀禽,多数种类不营巢,白天在树枝或地面上栖息,晨昏或夜间活动,主要在飞行中用大嘴兜食昆虫。通常独居,通过独特的鸣叫声交流。多在暮春和夏季食物丰富时繁殖,产卵、孵化、育雏多在地面或屋顶,产卵时间和孵化、育雏时长与月亮盈亏周期基本同步,雏鸟属于晚成性。
夜鹰是陆生鸟类,多数种类不迁徙,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南部、新西兰和大部分海岛除外),主要生活在森林、灌丛、草原、内陆湿地和荒漠等生境;在农田、牧场、农村居住区附近的林带及有些城市公园等生境,也有栖息。
夜鹰主要以蚊、虻和植食性昆虫为食,是有名的农林业益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世界各地民间神话传说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由于栖息地丧失或退化、人类活动干扰、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其生存繁衍受到影响。截至2023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夜鹰有2个物种极危、1个物种濒危、6个物种易危、4个物种近危,41个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尚未收录夜鹰科鸟类,中国已将境内的夜鹰列入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名录。
起源与演化
夜鹰作为一个群体可以追溯到始新世时代(Eocene Epoch),并不像许多其他鸟类那样古老,它们的近亲是猫头鹰(owls)和雨燕科(swifts)。夜鹰化石非常稀少,第一个化石记录是在南非朗厄班韦赫 (Langebaanweg)古生物化石遗址发现的上新世(Pliocene Epoch)早期鸟类喙状体。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新大陆和欧洲发现的更新世(Pleistocene)的鸟类遗骸,可以归属于现生夜鹰的种属。中国学者2024年4月2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的研究论文《科阶元基因组揭示鸟类演化复杂性》,认为夜鹰和雨燕等夜鹰目鸟类,与企鹅、潜鸟属、信天翁等鹭形类和鹤形类鸟类,以及在陆地活动的麝雉等,来自同一个单系群,即它们是由相同的祖先分化而来的。
命名
拉丁语夜鹰“Caprimulgus”,来自希腊语“Caprimulgi”,对应的德语是“Ziegenmelker”,意思均为“goatsuckers”(“吸山羊者”),这源于古代欧洲人以为夜鹰会藏在山羊群中,用大嘴偷偷吮食羊乳。在欧洲最先记载这种鸟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自然史》作者古罗马的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也曾记载“'Caprimulgus',是夜间的盗贼”。虽然夜鹰混迹羊群中只是为了更多地觅食昆虫,18世纪的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olus Linnaeus)还是沿用了以往的称谓,用“双名法"将这类鸟命名为“Caprimulgidae”。夜鹰的英文名叫“Nightjars”,其词根“jar"则源于这种鸟的鸣叫声带有颤音(“jarring cries”)。
在中国,先秦古人把夜鹰(主要指普通夜鹰)飞翔时张口食蚊,误认为是往外吐蚊,故《尔雅·释鸟》称其为“”(音tián),即“蚊母”(古作“蟁母”,即蚊)、“夜鹰目”。唐朝孟琯《岭南异物志》称民间传闻“吐蚊鸟,大如靑鷁(音yì,一种水鸟),大嘴,食鱼”。汉语“夜鹰”的称谓,在明代顾起元《说略》中即有,一说来自于日本。因夜鹰习惯于纵向平贴在枝干上栖息,在华北地区俗称其“贴树皮”;又因为它夜间眼睛发亮,时常鸣叫,在民间也有“鬼鸟”之名。
分类
夜鹰科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扇尾类、夜鹰目,是夜鹰目中最大的一个科。根据2023年全球物种名录(COL)及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夜鹰目有夜鹰亚科、美洲夜鹰亚科两个亚科,共20属、98种、169亚种。夜鹰𫛭亚科又被称作“真正的夜鹰”(“true nightjars”),美洲夜鹰亚科(Chordeilinae)则被称作“nighthawks”。由于今鸟亚纲曾经历快速的辐射性演化,在不到1000万年里分化出大量的新类群,给分类研究带来挑战。历史上,夜鹰科的属、种就屡有调出、并入或新命名,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和认知的深化,对其分类还有调整的可能。中国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团队在2024年4月2日发表研究论文,提出新的分类方案,将夜鹰归入一个称作“元素鸟类”的新的类群。
本词条依据COL、ITIS资料,将夜鹰科2亚科20属具体分类信息列表如下:
特征
夜鹰体长在14~55厘米之间,有麻雀到鸽子大小。头部相对较大,头顶略微扁平。眼大而圆,位置略靠后,虹膜多是褐色或暗褐色,有脉络膜层结构,可以增强感光能力,在夜间有较好的视力。喙短弱而软,口裂宽阔,常深达至后眼角;口盖为裂颚型,两侧下颌骨可向左右张开,嘴在平行和垂直方向能张得很大。除毛腿夜鹰(Eurostopodus macrotis)外,多长有发达的刚毛状口须。鼻孔开口在喙的顶部,接近嘴峰前端,圆形、呈管状,略微突出。腿短而稍弱,附被羽或裸出;足为并趾型,三趾在前,一趾在后,前三趾趾基有微蹼,中爪特长且有匀齿状的栉缘。
夜鹰羽毛蓬松柔软,羽色多以褐色、白色、黑色、棕色为主,呈暗褐色、灰色或棕色调的斑驳状,和树皮、枯叶、土壤颜色相近,有较好的拟态性,便于伪装隐蔽。雌雄羽色稍有区别,但不甚明显。翼长而尖,有初级飞羽10枚,通常第二或第三枚初级飞羽最长,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羽较长,有10枚,呈平尾或凸尾状(圆形或楔形),某些种有极长的尾羽(如长尾夜鹰)或内侧初级飞羽(如旗翅夜鹰和翅夜鹰)。翼、尾展开时,可见白色块斑。尾脂腺裸出。夜鹰振翅频率较低,飞行快速而无声,能长时间滑翔或突然曲折绕飞。
分布
世界分布
夜鹰属于陆生鸟类,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南部、新西兰及某些大洋中的海岛除外)。有15种分布在“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淮河奄美群岛海域以南、华莱氏线以西的亚洲地区),24种分布在“非洲热带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及其附近岛屿),12种分布在“澳洲界”(华莱氏线以东的亚洲地区和大洋洲),10种分布在“新北界”(墨西哥高原及其以北的北美洲地区),47种分布在“新热带界”(墨西哥高原以南北美洲地区和南美洲)。其中,南美洲分布种类最多(34种),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26种)、南亚及东南亚(20种)。
中国分布
在中国发现夜鹰科鸟类2属7种(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023)。地理分布如下表:
习性
节律行为
夜鹰属夜行性攀禽,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其繁殖季一般在5月到8月。1985年至1986年,自然学家对北美三声夜鹰和津巴布韦非洲夜鹰的研究发现,为了利用月色获取充足食物,它们的繁殖周期与月相周期有关,通常在满月后几天产卵,下一个满月前后雏鸟孵化,开始喂食,再一个满月前后,幼鸟长成,离巢独立捕食。目前已知会长时间冬眠的夜鹰是北美小夜鹰,能把体温保持在18℃,以降低能量消耗。
觅食行为
夜鹰主要在晨昏或夜间、特别是黄昏昆虫比较活跃时猎食,以蚊、虻和飞蛾类、飞行性甲虫等为主,嗜食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有些夜鹰捕食昆虫的种类众多,如美洲夜鹰以多达50多种昆虫为猎物,包括鞘翅目的甲虫、鳞翅目的飞蛾、蜉目的蜉蝣、双翅目的苍蝇、膜翅目的黄蜂、直翅目的蟋蟀科和直翅亚目等。卡氏夜鹰有过捕食林柳莺等小型鸟类和树蛙的观察记录,它们还会摄入石子以帮助研磨和消化食物。夜鹰有两种捕食方式,一是从栖木上向猎物发动突然袭击,二是在飞行过程中张开大嘴𫛭兜捕昆虫。在月色较好的晚上,夜鹰觅食的时间相对延长。在城市地区,夜鹰会在路灯或有灯光的建筑物周围飞行,捕食被光线吸引来的昆虫。
防御行为
夜鹰科鸟类羽色斑杂,满布细密的横斑、点斑或条纹,多呈暗褐色、灰色或棕色调,和树皮、枯叶、土壤颜色相似。它们昼伏夜出,白天或贴伏在枝干上,模仿枯树节或树皮,或栖息在草丛、灌丛中或地面上,和周围背景混为一体,依靠拟态伪装来躲避白天活跃的捕食者。夜鹰多在地面上产卵、育雏,卵和早成雏的颜色与环境相近,可以避免掠食者的搜寻。在掠食者接近巢穴和雏鸟时,很多夜鹰(如北美小夜鹰等),会留在巢穴上,发出嘶嘶声或咆哮声,弄乱羽毛或抬起翅膀试图恐吓入侵者;或佯装受伤,在地面上扑腾,以转移掠食者对卵和雏鸟的注意。
交流行为
夜鹰通常独居,有的迁徙时成松散的群(如三声夜鹰、卡氏夜鹰、欧夜鹰等),主要通过独特的鸣叫声来交流,一个特定种群的雄鸟基本上都发出一样的鸣啭。毛腿夜鹰的叫声是欢快而又悠长的“diu-diudiu”声;普通夜鹰的叫声似“tuck-tuck-tuck”,响亮、快速而平稳。在求偶季,雄性夜鹰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并经常久鸣不休。有些雄性夜鹰(如美洲夜鹰等)求偶时,会先飞上高空,然后垂直俯冲向地面,在接近地面时再鼓翅腾空,最后落在雌性附近,张开翅膀,摇晃尾巴,发出鸣叫,向异性示爱。雌性夜鹰(如三声夜鹰等)则会通过低着头、张开翅膀和尾巴在地上昂首阔步或盘旋飞翔、发出鸣叫,来吸引雄性的注意。雄性欧夜鹰惯于通过拍打翅膀来表示问候、防御、恐吓和求爱。非洲的雄性旗翅夜鹰和翎翅夜鹰有两枚极长的次级飞羽,鸟类学家观察认为这与炫耀求偶有关,在繁殖期结束后会脱落或折断。
繁殖行为
夜鹰的繁殖期与昆虫的季节性繁盛期基本保持一致,在热带地区通常为潮湿季节末期,在温带地区通常在暮春和夏季。每年繁殖一窝或两窝,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些种类可繁殖3窝。多数种类将卵直接产在简单刮刨后的地面上,卵数多为1~2枚,少数种类可达3~4枚,呈白色或粉黄色,杂有灰褐和暗灰色斑。夜鹰两性孵卵、育雏,孵卵白天由雌鸟担任,晨昏由雄鸟接替,孵化期16天~22天;雏鸟晚成,约20天离巢,约25天~35天可独立生活。夜鹰一般是单配型,即“一夫一妻”,有些配偶关系延续终生,有些配偶关系仅维持一年,还有一些夜鹰偶然在第一窝与第二窝之间更换配偶。雄性占领巢区,雌鸟为半留巢鸟。
栖息环境
夜鹰主要生活在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森林、灌丛、草原、内陆湿地、荒漠和岩石区(诸如内陆悬崖、山峦)等生境。在农田、果园、牧场、农村居住区附近的林带及有些城市公园等生境,也有夜鹰栖息。如中亚夜鹰栖息于荒漠边缘和覆盖有低矮灌丛的沙丘和荒山;林夜鹰栖息在高山、丘陵、平原地区的树林及河边、沟谷灌丛草地;小灰眉夜鹰喜欢生活在地形相对平坦且不杂草丛生的开阔土地上;普通夜鹰喜欢在平原、丘陵地带的开阔灌丛和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竹林、农田栖息,西藏自治区亚种(C. i. hazarae)可在高至海拔3400米的山地生存。有数种夜鹰,如普通夜鹰、美洲夜鹰等,越来越适应城市环境,经常停栖于建筑物的顶层平台,在城市上空捕食昆虫。
价值
生态价值
夜鹰以蚊、虻和飞蛾类、飞行性甲虫等植食性昆虫为主要食物,而且能高效捕食,可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是有名的农林业益鸟。夜鹰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在捕食昆虫的同时,也是其他肉食动物的猎物,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夜鹰对栖息地的质量比较敏感,其种群数量、分布等,可作为监测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物指标。
药用价值
对于来源合法的夜鹰科鸟类,也可用于医疗领域,发挥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医领域,认为取普通夜鹰的脂肪炼油后服用,具有滋阴补气的功效,主治肢体倦怠和妇女不孕不育。同属的林夜鹰、长尾夜鹰和欧夜鹰的脂肪,被认为具有和普通夜鹰一样的药用功效。
危害
夜鹰作为食虫性的农林业益鸟,尚未发现它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任何已知的负面影响。根据1890年代的有关报道,欧夜鹰曾经对养蜂人和鳞翅目昆虫收集者的工作带去过某些滋扰。
寄生物种与天敌
与夜鹰共生或寄生的物种,主要有虮子、虱蝇、欧洲尘螨、变形血原虫等。人们在北美小夜鹰等鸟类的冠部和颈背发现过虱子,在其鼻腔中发现过螨虫;在卡氏夜鹰巢穴上发现有两种虱蝇;在欧夜鹰身上发现有变形血原虫寄生。
夜鹰的捕食者,主要有猫头鹰、鹞、等肉食性猛禽,以及蛇、狼、狐属、加拿大臭鼬等肉食性动物。在城镇和农村人类居住区附近生活的夜鹰,经常会受到家犬、家猫的侵袭和猎食。喜鹊、乌鸦、刺猬亚科和狗等,会偷食夜鹰的卵。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2023),截至2023年,在98种夜鹰中,有50种夜鹰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种种群数量有所上升,41种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几个种群的数量未能得到有效统计。
致危因素
威胁夜鹰生存繁衍的主要因素,根据受影响物种数量的多少,依次是:农业和水产养殖,影响到13种夜鹰的生息;住宅和商业开发、包括狩猎诱捕等在内的生物资源利用、其他物种入侵和疾病,分别影响到8种夜鹰的生息;有7种夜鹰遭受火灾等造成的自然系统改变带来的不利影响;有5种夜鹰受到公路、铁路等运输通道建设的影响;能源生产和采矿,工业、农林业生产和军事活动产生的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分别影响到4种夜鹰的生存繁衍;有3种夜鹰受到包括游憩等人类入侵和干扰活动的影响;有2种受到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的威胁。
保护等级
在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牙买加夜鹰、新喀毛腿夜鹰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可能已经灭绝;普氏夜鹰成熟个体数量少于10000只,被列为濒危物种(EN);白翅夜鹰、波多黎各夜鹰、白喉夜鹰、镰翅夜鹰、内基萨夜鹰、所罗门毛腿夜鹰被列为易危物种(VU);红颈夜鹰、三声夜鹰、卡氏夜鹰、中美夜鹰被列为近危物种(NT);除去未能统计的,其他83种为无危(LC)。
截至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尚未收录夜鹰科鸟类。在中国,2000年出台《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境内2属7种夜鹰全部列入保护名录;2023年出台《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除中亚夜鹰与埃及夜鹰外的2属5种夜鹰被列入。北京、四川省、安徽等多个省市将普通夜鹰列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针对夜鹰的致危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人类活动的侵扰,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出了以下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保护、恢复夜鹰种群的栖息地环境,防止栖息地进一步丧失或退化;减少农林业、水产业有害药物的使用,保护好夜鹰的食物来源和饮用水源;适当控制入侵物种;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升其保护意识;加强对夜鹰种群数量、分布情况的监测和对夜鹰的生态学研究等。
相关文化
民间传说
围绕夜鹰奇特的叫声、昼伏夜出的神秘的天性,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积累了有关夜鹰的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和有趣的迷信说法,通常将其与魔法、幽灵和能预知未来的超自然能力联系在一起。
反面形象
在中国,夜鹰被称作不祥的“鬼鸟”。在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夜鹰在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鬼魂、黑暗以及预兆有关,其叫声被认为意味着将发生重大事件,或者是鬼魂或神明发出的启示。夜鹰在印度被骂作“不祥之鸟”,人们认为在房子附近听到它的叫声,预示着这个家庭将有人死亡;如果扰乱夜鹰的栖息地,则会给整个村庄带来灾难。
在欧洲,夜鹰被视为恶魔或邪灵附身。一个古老的传说认为夜鹰会在晚上吮食山羊淡奶,让它们的乳房空空如也。斯拉夫人的民间传说认为,如果夜鹰的呼唤被忽视,会带来疾病和不幸。中世纪以来,欧洲人迷信听到夜鹰的尖叫声或意外遭遇夜鹰(尤其是在白天),是死亡或灾难的预兆。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夜鹰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恐惧。科萨人认为夜鹰是自己祖先的化身,其叫声被解释为警告或意旨,伤害或杀死它们会带来厄运。祖鲁人将夜鹰尊为神鸟,将其哀鸣与悲伤和祖先联系在一起。马达加斯加人把夜鹰看作“死亡之鸟”,认为晚上听到窗边夜鹰的叫声,预示着家里有人即将死亡。
在南美洲和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等土著群体认为夜鹰具有超自然能力,是死亡的预言家。夜鹰在地面上筑巢,被赋予了尘世的象征,其叫声被认为代表着死者的声音。和非洲人一样,南美洲一些民族也认为夜鹰会模仿人类说话,如果它重复呼喊一个人的名字,就是那个人行将死亡的预兆。
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群体也认为夜鹰具有的人类语言的模仿能力,它们的呼唤声被认为是神明或恶灵的象征。
正面形象
在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夜鹰也被赋予了积极、正面的形象,通常被视为守卫者、向导和生育的使者。一些美洲原住民部落认为,夜鹰是个人和村庄的保护神,它们的存在阻止了恶灵,让人们在睡觉时不做噩梦。在非洲民间传说中,认为夜鹰会警告人们注意危险,或在夜间将人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并奖励那些听从它们呼唤的人。在南部非洲的桑人眼里,夜鹰是神圣的,认为它们可以引导萨满(shaman,巫师)进入超自然的境界,并赋予萨满神奇的力量。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中,夜鹰的叫声预示着怀孕与生产,在相亲仪式中,女性会倾听夜鹰的叫声作为预兆。
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中,还多把夜鹰看作是“天气占卜师”。在欧洲,农民用夜鹰的叫声来预测降雨或干旱。非洲一些地方的人们将夜鹰叫声的强度、持续时间、音调和节奏,解释为一定天数内降雨的预兆。某些南美原住民群体认为,特定的夜鹰叫声是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大风或风和日丽天气的预告,可以指导人们妥善地安排旅行、狩猎和社区活动。在印度,人们认为夜鹰激动、响亮的叫声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日本作家宫泽贤治1921年创作的童话《夜鹰之星》,讲述了一只夜鹰自我救赎的故事:虽然身为美丽的蜂鸟科和翠鸟科的兄长,夜鹰却因为容貌丑陋而被大家嫌弃,老鹰甚至威胁它不能使用带“鹰”的名字。它也讨厌自己为了生存而剥夺许多虫子的生命,幻想着能变成一颗夜空上的星星。它请求太阳帮忙,太阳说它是夜里的鸟,让它去求星星。它向星星祈求,也遭到了拒绝。但它没有放弃,靠自身的力量拼命飞向夜空,最终让自己变成了放射着蓝色光芒的“夜鹰之星”。
绘画作品
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创作于1942年的油画《夜鹰》(NightHawks,又名夜游者),描绘了夜晚城市的一个普通场景:空旷幽暗的街道,唯一亮着灯的街头酒吧,酒吧里几个落寞的旅客。油画充溢着冷清、忧郁的气息,表现出特殊时代人们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Caprimulgidae .itis.gov.2024-04-08
IUCN Red List Threatened (Caprimulgidae-Family).iucnredlist.org.2024-04-1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5-04
caprimulgiform.Britanlica.2024-04-16
Chordeiles minor.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Phalaenoptilus nuttallii.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Caprimulgus europae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Caprimulgidae.catalogueoflife.org.2024-04-08
Caprimulgidae.britannica.2024-04-14
What is the folklore about nightjar birds?.www.birdful.org.2024-05-04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04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4-16
Caprimulgiform.www.britannica.com.2024-04-28
First evidence for a nightjar (Caprimulgidae, Aves)in the early Pliocene of Langebaanweg, South Africa.ResearchGate.2024-05-03
鸟类物种演化过程被重新认知.光明网.2024-05-03
Caprimulgiformes(夜鹰目分类扇形图).catalogueoflife.org.2024-04-16
nightjar.www.britannica.com.2024-05-03
nighthawk.www.britannica.com.2024-05-03
A multi-gene estimate of phylogeny in the nightjars and nighthawks (Caprimulgidae).ResearchGate.2024-05-03
Gray Nightjar Caprimulgus jotak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Sickle-winged Nightjar Eleothreptus anomal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White-throated Nightjar Eurostopodus mystacal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Collared Nightjar Gactornis enarrat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White-tailed Nightjar Hydropsalis cayennens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Great Eared-Nightjar Lyncornis macrot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Long-trained Nightjar Macropsalis forcipat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Common Pauraque Nyctidromus albicoll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Pygmy Nightjar Nyctipolus hirundinace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Band-tailed Nighthawk Nyctiprogne leucopyg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Common Poorwill Phalaenoptilus nuttallii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Todd' s Nightjar Setopagis heterur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Jamaican Pauraque Siphonorhis american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Band-winged Nightjar Systellura longirostr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Lyre-tailed Nightjar Uropsalis lyra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Brown Nightjar Veles binotat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Common Nighthawk Chordeiles minor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Eared Poorwill Nyctiphrynus mcleodii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Mexican Whip-poor-will Antrostomus arizonae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Rufous-bellied Nighthawk Lurocalis rufiventri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4-28
ラケットのようなめちゃくちゃ目立つ饰り羽を持つ「ラケットヨタカ」.manabu-biology.com.2024-04-16
Standard-winged Nightjar - Caprimulgus longipennis.oiseaux.net.2024-04-16
Caprimulgidae.gbif.org.2024-04-17
Eurasian Nightjar Caprimulgus europae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5-03
Egyptian Nightjar Caprimulgus aegypti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5-03
Large-tailed Nightjar Caprimulgus macrurus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s.birdsoftheworld.org.2024-05-03
Caprimulgus affinis Horsfield, 1821.birdsoftheworld.org.2024-05-03
Caprimulgus vocifer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Caprimulgus carolinens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Caprimulgus europae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04
Prigogine's Nightjar.www.iucnredlist.org.2024-05-04
北京市重点野生动物名录.yllhj.beijing.gov.cn.2024-04-16
四川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四川平昌市人民政府.2024-04-16
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