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镇
发放镇,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地处凉州区东部,东与腾格里大沙漠接壤,南连清源镇、高坝镇,西邻金羊镇,北接大柳镇。区域面积7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发放镇户籍人口为28452人。
发放镇因境内有古发放亭而得名。1983年7月,设发放乡。2002年8月,发放撤乡建镇。截至2020年6月,发放镇辖4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人民镇府驻发放村。
2018年,发放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历史沿革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唐宋年间,复归姑臧县。
元时,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武威县大柳乡。
1949年9月后,属大柳区。
1952年7月,属第三区(红崖)、第四区(白塔)。
1956年1月,为大柳乡。
1958年10月,为大柳公社。
1962年,成立发放公社。
1983年7月,设发放乡。
1986年1月,双树、发放并入大柳乡。
1991年11月,分设为双树、发放、大柳乡。
2002年8月,发放撤乡建镇。
2004年7月,双树乡并入发放镇。
地理环境
发放镇地处凉州区区东部,东与腾格里大沙漠接壤,南连清源镇、高坝镇,西邻金羊镇,北接大柳镇,西距凉州城区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77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发放镇辖有发放、贾家墩、双桥、马莲、屯庄、小路、六、西沟、双树、沙子沟、下沙子、王家墩、朱家庄、东沟、新兴、双河市、安置、马儿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发放镇辖4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人民镇府驻发放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发放镇辖区总人口272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8人,城镇化率2.7%。另有流动人口1119人。总人口中,男性14196人,占52.1%;女性13042人,占47.9%。总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3.7人。
2017年,发放镇有常住人口为28516人。
截至2018年末,发放镇户籍人口为2845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发放镇财政总收入5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4.3万元。
2018年,发放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发放镇有农业耕地面积3.2万亩,人均1.2亩,林地面积0.4万亩。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958吨,人均365千克,其中小麦520吨,玉米793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9.5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其中西瓜1.9万吨,辣椒2.4万吨,西红柿2.9万吨,茄子1万吨。
发放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2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1.4万只,年末存栏1.3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3万羽,年出栏24万羽。
工业
2011年,发放镇工业生产总值764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发放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8亿元。出口总额7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主要品种有西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葫芦、黄瓜等,出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地。
文化
地名由来
发放镇因境内有古发放亭而得名。
辣椒之乡--发放镇
发放镇位于城区东北郊,乡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拼地面积20102亩,辖10个行政村,即:双河、新兴、安置、马儿、发放、贾家墩、双桥、小路、马莲、屯庄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14人。乡政府驻地发放村,因明初移民时,在此设立移民发放安置机关而得名。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94亿元,财政收入9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有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3702人;有卫生院1所。
日光温室发展起步早,效益明显。日光温室的发展从引进、度种成功到形成上前规模优势,累计发展面积达17496亩。
原双树乡
双树乡位于城区东北郊,东靠腾格里沙漠,因境内有双树堡而得名。乡域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8亩。辖8个行政村,即:西沟、六畦、双树、东沟庙、朱家庄、沙子沟、王家墩、下沙子,下设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37人。乡政府驻西沟村。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55万元,财政收入6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1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元。有中小学9所,在校学生2169人;有卫生院1处。
双树乡农业高新技术普遍推广。日光温室在全乡境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传统日光温室向二代温室转变,其品种由单一的黄瓜向西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葫芦等多茬口方向发展,成为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日光温室面积已累积达到450亩。畜牧业稳步发展。已建立起六畦、下沙子两个村级示范点,四个冷冻精液配种站和沙子沟示范点一处。酿酒区区产业兴起。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全乡新栽植葡萄3000亩,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种植业内部结构。全乡8个村已有1329户农户与皇台集团签订了合同,建立酿酒葡萄示范基地6处。旅游产业日益兴旺。新开辟的双树旅游度假村沿白塔河两岸而建,20多座蒙古包,点辍林间,犹如桃源世界,为丰富人民群众的假日生活创造了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双树乡结合本乡实际,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业,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瓜果业,以牛、羊、猪并举的养殖业,以运销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把双树乡经济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
交通
发放镇有武下路、发朱路和双清路3条主要交通主干道。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发放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70人;小学10所,在校生1428人,专任教师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制中学1所,初中在校生480人,专任教师5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发放镇有农业技术人员11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发放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1.8万册,有省、市级文文物保护单位1处。学校体育场1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左右。2011年,发放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5700余户,入户率达79.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发放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村卫生所18个,床位32张;固定资产总值31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5名,其中执业医师19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发放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户,人数56人,支出14.7万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医疗救助14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3人次,共支出36.3万元,比上年增长ll%。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91户,人数1588人,支出168万元,比上年增长41.2%;敬老院1家,集中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万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800人,参保率83%。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