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
张治,男,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目前关注之问题——近代诗文小说中的新学新知;钱书读书笔记手稿;翻译《剑桥文学批评史:中世纪卷》;西方古典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之历史;林纾翻译小说原作底本考证;明清传教士中文著作;西方西洋古典学著作总目提要。
个人简历
学历
1995-1999年,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工学学士。
2000-200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导师为王文英研究员,文学硕士学位。
2003-200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导师为陈平原教授,文学博士学位。
职务
2007年7月入职厦门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助理教授】职务。
访学经历
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古典、地中海与东方研究中心(The Institute of Classical, Mediterranean and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弗罗茨瓦夫)任访问学者。
专业领域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晚清小说与近代中国社会》、《翻译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晚清诗选讲》、《中国近代文学史》。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学术著述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题》(与他人合开)。
学术兴趣或特长
(1)中国近代文学;(2)现代文学;(3)晚明以来西学传播;(4)翻译文学研究;(5)中西学术比较。
研究成果
著作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与人合著,署名第一作者),系“科幻新概念理论丛书”(“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种,2006年。
《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获得第二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
《文艺复兴之东传》,北京大学出版社(今年即将出版)。
译著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第3版),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卷修订版以及第二、三卷将在2016年出版)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人合译),新星出版社,2016年7月
发表论文
《“引小说入游记”:〈三洲游记〉的译与作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康有为海外游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求法与朝觐之旅:近代中国宗教人士的海外旅行》,《国际汉学》第16辑;
《星笔录中的人格与文章——晚清外交使臣对西方文明的反应》,《现代中国》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7月。
《黎庶昌与晚清海外使臣的“游记新学”传统》,收入《遵义沙滩文化论集》第二辑,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晚清科学小说议》,《科学与文化评论》第6卷第5期,中科院自然史所,2009年10月
《文献考据与文学鉴识:西方古典研究的学统与精神》,《读书》,2011年第3期
《黎庶昌与晚清海外使臣的“游记新学”》,《人文国际》,第3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引,2012年第1期
《民国时期古希腊神话的汉译》,《读书》,2012年第3期
《西学东渐中的“林译小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3辑,2012年7月
“《巴黎茶花女遗事》与清末民初的言情小说”,《上海文化》,2012年第5期
“《围城》与《儒林外史》”,《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9月,第3卷第3期
《林译小说底本补考》,《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6期
《民国时期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关注和译介》,《人文国际》,第7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法漫”中的古物写生》,《读书》,2016年第5期
《清代小说关于“怪诞”风格的修辞试验》,《厦大中文学报》,2016年第3辑
《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著作流传中国述略:三位前驱人物》,《侨易》,2016年第3辑
《钱锺书西学视野中的古希腊罗马经典》,《中国文学学报》,2016年第6期
《钱锺书眼中的薄伽丘及后继者》,《读书》,2016年第8期
《钱锺书与吴兴华的骈体文学论》,《上海文化》,2016年第9期
会议论文
2005年6月,苏州市,哈佛大学、苏州大学合办: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提交论文《思乡症与怀古癖:晚清海外行记的两个侧面》并发言。
2007年9月,贵州遵义市,纪念黎庶昌诞辰170周年暨遵义“沙滩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黎庶昌与晚清海外使臣的“游记新学”传统》并发言。
2009年9月,厦门市,厦门大学与东北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主办:鲁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周氏兄弟早期文学翻译观:晚清“说部新学”风气下的《红星佚史》)并发言。
2010年10月,厦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汉阳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第七届中国地域文化与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林译小说的闽籍合作者——以福建船政学堂师生及其子弟为中心》并发言。
2013年1月,厦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主办:“莫言诺贝尔奖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提交论文《民国时期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关注和译介》并发言。
2013年7月,德国柏林,柏林自由大学古典系主办:The Reception of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in East Asia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Lukianos in China并发言。
2013年12月,台北市,台湾“中央研究院”主办: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清代怪诞小说研究》并发言。
2014年4月末,北京市,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燕京大学与现代中国的博雅教育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吴兴华与钱锺书的骈体文学论》并发言。
2015年11月,北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时代重构与经典再造(1872-1976)”博士生与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钱锺书西学视野中的古希腊罗马经典》并发言。
2016年4月,上海市,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主办:“现代中国的文学表达:话语与修辞”小型学术研讨会,提及论文《反对“巴洛克”:新文学创立以来被忽视和否定的修辞路向》并发言。
2016年8月,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编写研讨会”。
学术随笔
《伊比利亚的倾国闲话》(“新中古史研究丛书”之The King and the Whore阅读随感),2009年3月《上海书评》。
《人名难译:从周作人与罗念生的分歧说起》,《上海书评》,2009年9月
《钱锺书先生读“娄卜”》(一:《名哲言行录》篇),《上海书评》,2009年12月
《钱锺书先生读“娄卜”》(二:《阿提卡之夜》篇),《上海书评》,2010年3月
《林译小说中“最不必译”的两种》,《上海书评》,2010年8月
《最早“转贩”西方中古文学的林译小说》,《上海书评》,2011年1月
《钱锺书读过的晚清海外游记》,《上海书评》,2012年4月7日
《晚清之前中国对西方古典文化的点滴认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2年4月22日
《林译过丘吉尔的小说》,《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2年8月
《钱锺书手稿中的年代信息》,《上海书评》,2012年11月
《新见之罗念生译古希腊小说》,《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月
“《达道纪言》与欧里庇得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4月21日
《旧译古希腊小说偶见》,《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5月19日
《钱锺书读“娄卜”》(三:《鲁辛著作集》篇),《上海书评》,2013年6月23日
“《钱锺书手稿集》里的戏曲趣谈”,《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9月29日
“钱锺书读《金瓶梅》”,《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0月13日
“钱锺书读《封神演义》”,《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1月3日
“钱锺书眼中的‘《何典》体’小说”,《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1月24日
“钱锺书读《奥兰陀的疯狂》”,《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2月8日
“钱锺书读《野叟曝言》”,《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12月22日
“钱锺书对于范当世的态度”,《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1月26日
“钱锺书留学时代的阅读兴趣”,《上海书评》,2014年7月20日
“新见晚清翻译小说《奇言广记》”,《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8月31日
“堂吉诃德的藏书”,《上海书评》,2016年6月19日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掌故》第一集,中华书局,2016年6月
《反对“巴洛克”》,《社会科学报》,第1519期,2016年8月
学术书评
《读\u003c沉思录\u003e》,2008年4月11日《文汇读书周报》
《读王尔敏今典释词》,2008年7月《上海书评》。
全译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书评,2008年11月《上海书评》。
《文学中的“骂人”》(《汉语词研究》书评),2008年12月《上海书评》。
《坐飞机来的“欧洲早期汉学”》(《欧洲早期汉学史》书评),2009年4月《上海书评》。
《不识风月读小白》(《好色的哈姆雷特》书评),2009年6月《上海书评》
《当翻译变成喜剧》(《文艺复兴喜剧选》书评),2009年10月《上海书评》
《古典学的精神》(《古典学的历史》书评),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说什么”和“怎么说”》(《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书评),2011年3月27日《上海书评》
《伊朗古史的“去希腊化”》(《波斯帝国史》书评),《上海书评》,2011年10月15日
《读书是最重要的事》,(陈平原《读书的“风景”》书评),《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2年9月9日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书评,《中国学术》,2012年9月,第31辑
《维特鲁威书中的趣味掌故》(评陈平译古罗马作家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2年12月23日
《林译小说作坊的生产力》(评Michael Gibbs Hill,Lin Shu, Inc., Translation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Oxford,2013),《上海书评》,2013年3月24日
“读《罗马史研究入门》”,《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9月21日
《经典文学旧译本的重刊》(评《近代名译丛刊》两种),《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9月28日
《脚注的风度》(评中译本《脚注趣史》)《晶报》2014年12月7日
《普鲁塔克的杰作中怎会有打油诗?》(评席代岳译九卷本《希腊罗马名人传》),《上海书评》,2015年4月5日
《泛欧洲文学视野中的古典传统影响》(评《古典传统》),《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5年10月11日
《关于西方古史研究之历程的中文著作》(评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史》),《古典学评论》,第2辑,第227-23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3月
《罗念生的终生事业》,《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6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