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佛白崖
多佛白崖(英文: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多佛,是一片长达5千米的白色悬崖。
多佛白崖最高点达110米。它是由细小的海洋生物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沉积而成。这种地质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亿年以上。多佛白崖是由白垩构成,白垩主要是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的遗骸构成的,其中含有海绵骨针、浮游性有孔虫壳、杆菊石、箭石、海胆和贝类化石等海生动物的壳。这种岩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也就是大约1亿455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这一时期,在地质史上被称作“白垩纪”。
沿着比奇角向西延伸,便是多佛白崖的主体部分——著名的七姐妹崖。多佛白崖现在则被认为是英格兰的象征,从欧洲大陆远眺英格兰,最显眼的就是这片美丽的白崖。
多佛白崖是英国的海上门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里曾经上演过英德空中大战,英军在此地多次击败德军,因此多佛白崖几乎成为英军的圣地。当地相关部门为了保护多佛及多佛白崖的自然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里每年都有植物展览会(Plant Fair),有花草销售,筹集起来的资金会被用作白岩崖的保护资金。多佛白崖由于其地质结构并不十分坚固,于2012年3月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岩层塌事件。当时,一块相当于足球场面积大小、重达数千吨的白色岩层崩塌落入海中,场面壮观且令人震撼。据科学家分析,此次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雨水在干旱期间渗入岩石裂缝,在随后的寒冷月份中冻结并产生膨胀效应,最终导致了岩层结构的破坏与坍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多佛白崖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经纬度范围为51°06'~51°12'N,1°14'~1°24'E,是英国南部肯特郡的一片长达5千米的白色悬崖,地理位置优越且重要。它北临泰晤士河河口湾,可从水路到达伦敦;东濒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的加来隔海相望,是欧洲大陆人员进入大不列颠岛的主要通道。
气候
多佛白崖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温差较小。由于处于泰晤士河边,受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肯特郡气候湿润,气候宜人,常有雾。
地质
构成多佛白崖的主要物质是石灰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所以呈现出白色。而石灰岩从成因上可分为三种:粒屑石灰岩、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石石灰岩。多佛白崖中有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石石灰岩两种,它们中的大部分由颗石藻和浮游有孔虫的残骸沉积而成。这些微生物虽然十分微小,但是数量极其庞大,并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向上堆积。历经1.3亿年的日积月累,这些石灰岩便从海中露了出来,矗立在海滩上,形成了白崖。
地形地貌
多佛白崖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多佛,是一片长达5千米的白色悬崖。悬崖的最高点达110米,由细粒石灰石组成。悬崖的最高点在海滩之顶(Beachy Head),那里的白垩层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从下面的海滩中上升了500英尺(约152米)高。
历史沿革
关于多佛白崖何时形成以及形成原因,地质学家早已研究清楚。地质学家称,多佛白崖是由细小的海洋生物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沉积而成。这种地质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亿年以上。多佛白崖是由白垩构成。
关于白垩,地质学家称,那是一种独特的矿物,属于石灰岩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白垩主要是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的遗骸构成的,其中含有海绵骨针、浮游性有孔虫壳、菊石亚纲、箭石、海胆和贝类化石等海生动物的壳。这种岩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也就是大约1亿455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这一时期,在地质史上被称作“白垩纪”,也就是说,多佛白崖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了。
在欧洲的西北部,经常发现白垩纪的白垩沉积层,除了多佛的白色峭壁,还有法国诺曼底海岸、德国北部、丹麦沿岸等地。此外,白垩层不仅发源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
重要景点
多佛白崖作为英国本土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标,其直线距离至法国海岸线不足40千米,从悬崖边缘可以凭借裸眼直接眺望到横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领土。这一自然奇观坐落在英吉利海峡英国一侧,与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伊斯特本市西南方向的比奇角相邻,构成了一段绵延约千米的壮丽海岸悬崖带。其中,多佛白崖的最高海拔点高达110米,堪称整个英国海岸线上的海拔巅峰。沿着比奇角向西延伸,便是多佛白崖的核心部分——著名的七姐妹崖,共同构成了英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产。在2005年的Radio Times读者调查中,多佛白崖被命名为英国第三大自然奇观。
七姐妹崖
从比奇角向西,是多佛白崖的主体-七姐妹崖,这条长长的断崖,之所以被叫做七姐妹崖,就是因为在整条高耸的悬崖海岸线上,有7座连续的白垩岩质悬崖。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轻易看到7个突出于海岸线的崖体。7座首尾相连的白崖,宛若一群活泼可爱、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因此获得了“七姐妹崖”的美名,就像中国“七仙女”的传说。相传,7座白崖仿佛站在山头等待水手归航的亲人,洁白的崖体,正象征着最纯洁、美好的情感。
开发与保护
白垩的质地并不坚固,因此这些沉积层的质地也非常松散。这些地层还包含石灰岩、砂质岩。在这些地层还有可能发现海胆、箭石、菊石亚纲以及远古海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多佛白崖因其主要由质地相对松散的白垩岩构成,地质结构稳定性较弱。2012年3月的大面积坍塌事件,揭示了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易受侵蚀、地质活动活跃的特性。据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崖每年后退12英寸(约30厘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为了保护多佛及多佛白崖的自然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里每年都有植物展览会(Plant Fair),有很多花草销售,筹集起来的资金会被用作白岩崖的保护资金。
相关文化
英国的海上门户
绝大多数从欧洲大陆航行至英国的船只,都会在即将抵达英国时,第一时间看到多佛白崖。这座悬崖矗立在英吉利海峡边,好像一扇白色的巨门,守护着英国的国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里曾经上演过惊天动地的英德空中大战。纳粹德国,妄图快速攻取英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狂妄计划下,一个名为“海狮行动”的作战计划浮出水面。纳粹德国的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成为“海狮行动”的主要策动者。在他的指示下,德国空军向英国本土发起了凶猛的轰炸作战。1940年7月10日,德国的侦察机发现,一支英国船队悄悄地驶向多佛白崖下的多佛港。于是,70多架德军飞机分成3个梯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多佛白崖。而在英军一方,借助先进的地面防空雷达预警系统,很快就发现了来袭的敌机。当时,德国空军的实力远胜英国,仓促之间,英军只能派出6架战斗机升空拦截。英军指挥员急中生智,率领机群隐蔽在多佛上空的云层里,放过德军的第一批护航战斗机,将笨重的德军轰炸机拦截下来。德军慌乱中首尾不能相顾,光是友机相撞就损失大半。从此,多佛白崖几乎成为英军的圣地。
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
多佛白崖是英国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这里距离法国不到40千米。站在陡峭的悬崖边,仅凭肉眼就能望见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陆地。多佛空战只不过是多佛白崖所经历过的各种经典历史时刻中的一个。实际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时代,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就是从多佛白崖登陆英格兰,开始对英格兰的征服历程。不过,也是在多佛白崖,几百年后的古罗马人狼狈地被凯尔特人赶出了英国。由于多佛白崖距离欧洲太近,几乎所有渡海而来的欧洲人都会选择从这里进入英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光荣革命”,推翻了英王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需要选择新的君主。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率军从多佛白崖附近登陆英国,乘虚而入,一举取得了英国国王的宝座。二战时期规模最大的大溃退——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也是发生在多佛港。从法国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德军,狼狈不堪地进入多佛港寻求庇护。而在不久之后,面貌焕然一新的盟军,又从这里慨然出征,他们的目标,则是对面的诺曼底登陆。
信号阻隔
英国肯特郡圣玛格丽茨崖和圣玛格里茨湾的人们抬眼可见英国著名海滨胜景白崖,手机里经常蹦出“欢迎来到法国”的信息,并在使用后产生手机漫游费。经调查得知,因为那里靠近法国,当地人的手机不时进入法国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而阻隔英国移动信号的“罪魁”正是美丽的白崖。
圣玛格丽茨崖和圣玛格里茨湾距离法国仅29千米,但用英国手机在法国打电话,收费比在英国移动网络内打电话最多高出4倍。比如,接听一次电话花费近8便士(约合0.13美元),发一条短信花费9便士(0.144美元)。
鉴于上述问题现阶段难以解决,英国手机运营商EE建议人们,不必要时最好关闭手机的漫游功能。
EE公司一名发言人说:“我们一直建议进入这个特殊地区的人关闭手机数据漫游功能,这样至少能保证他们收到的是英国手机网络的信号。毕竟我们没法控制海那边的手机网络。”
重要事件
2012年3月,几千吨重、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白垩岩层坍塌掉落到了大海中,场面震撼,令人惊恐不已。科学家认为,坍塌的原因,是雨水流入了干旱期裂开的石缝中,在2012年3月的严寒天气中,这些水结冰膨胀,导致整块白垩石的松动,并最终与悬崖“决裂”。
2021年2月3日下午,英国多佛,一名网友拍到著名景点白崖发生塌方的过程。在“一声巨响”后白崖的一大块土石开始断裂,接着数以吨计的土石坠入英吉利海峡激起巨大浪花。
参考资料
You May Also Like.britishheritage.2024-03-10
十大英国最有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巨石阵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今日头条.2024-01-12
【Dover】肯特郡游玩攻略之多佛.英国邦利.2024-03-04
不一样的双11,“喷火”战斗机飞越英国多佛白崖纪念阵亡将士.今日头条.2024-01-12
多佛白崖.途风旅游.2024-02-28
十大最绚丽悬崖 小新之父失足悬崖位列其中(组图).新浪旅游.2025-04-26
英国白崖一处崖面发生塌方 数以吨计土石掉入英吉利海峡.今日头条.2024-02-24
英国肯特郡手机乱漫游 美景阻隔信号成“祸首”.环球国际.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