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强,男,汉族,1972年4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甘肃武威人,出生地甘肃武威,在职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

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人物经历

1998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后留校任教。

2008年聘为教授。

2019年12月,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担任职务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9年11月,柴强拟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9年12月,兰州新区管委会,甘肃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柴强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21年12月,拟任省属本科院校行政正职。

2021年12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柴强任甘肃农业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多熟种植、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旱地绿肥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教学情况

已指导毕业博士20余人、研究生硕士50余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12人。

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农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宏观农业、植物化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农作学、农业现代化专题等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负责全校农业概论教学工作的组织。

教学成果

(1) 《旱农学》甘肃省精品课程.甘肃省教育厅,2010. 第五完成人

(2) 《农业生态学甘肃农业大学精品课程,2012. 第一完成人

(3)  作物生产类实验课程群建设.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2012,第一完成人

学术成果

共主持和参加完成各类科研课题26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6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参加研制地方技术标准6项。主编和副主编教材各1部,参编教材2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在“Advance in Agronomy”、“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urop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领域 Crop Research”、“作物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2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计划、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多项。

科研获奖

1.粮田超高产种植模式及增产机理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2.调亏灌溉条件下多作系统的根水肥时空协调机理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3.甘肃省一熟灌区作物持续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

4.甘肃灌溉农业发展方略研究.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

5.集约多熟制农田水肥耦合机理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

6.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张掖市)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与示范.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7.绿洲灌区粮田超吨田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甘肃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8.提高兰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

9.西北绿洲农田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代表论文

1.H₂O储蓄 Innovations in 汉语词类 Agriculture. Advances in Agronomy,2014,126: 149-202

2.Higher yield and lower emission by intercropping maize with rape, pea, and wheat in arid irrigation areas.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4,34:106-117

3.Dry matter remobilization and compensatory effects in various internodes of spring wheat under water stress. Crop Science, 2013, 53:1-9

4.表演 of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is a 函数 of Belowground Inter物种 Interactions. Crop Science, 2013, 53(5):  2186-2194

5.Relationships among soil respiration, soil 温度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for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an arid environment. Canadian Journal of 植物界 Science.2013,93(4):715-724

6.Yield and H₂O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with reduced tillage in an Oasis region.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3,45:52-58

7.Grain yield and soil respiratory response to intercropping systems on arid land. Field Crops Research,2013,144:1-10

8.山脊Furrow Mulching Systems-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Boosting Crop 生产率 in Semiarid rainFed Environments. Advances in Agronomy,2013,125:429-476

9.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on Soil Properties, Root Growth, Grain Yield, and WUE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2, 11(8): 1286-1296

10.Impact of soil 温度 and moisture on soil respiration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in arid oasis 面积 Our Nature,2011, 9:1-8

11.H₂O use and yield of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under alternate irrigation in the oasis field of northwest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2011,124:426-432

12.Root distribution and yield responses of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to alternate irrigation in the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植物界 Soil and Environment,2010, 56(6): 253-262

13.Tillage and straw 管理学 impacts on soil properties, root growth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western China. Crop Science, 2010, 50(4):1465-1473

14.不同供水水平下丁香酚和间作蚕豆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互作效应.草业学报,2014,23(2):133-149

15.间作小麦玉米的种间竞争互补对少耕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作物学报,2014,40(11):

16.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下冬小麦不同土层含水率与耗水量动态变化.草业学报,2014,23(1):131-141

17.灌溉方式对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耗水特性的影响.干旱区研究,2014, 31(1):105-110

18.单作与间作的棵间蒸发量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6): 1307-1312

19.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作物学报,2011,37(9):1623-1630

20.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特征试验研究.中国沙漠,2010,30(5):1153-1158

专著教材

(1)《新型多熟种植研究》参编. 兰州市:甘肃科技出版社,2000

(2)《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理论、技术、潜力》参编. 北京市: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农作学》参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农作学》参编.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5)《节水农业在中国》参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节水农业技术》参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中国农作制发展优先序研究》参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8)《农业生态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编,参编. 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参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0)《中国保护性耕作制》副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 《作物生产类实验实习指导》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2) 《FSD2013》副主编. 兰州市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3) 《农作学》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获得荣誉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与“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甘肃省“领军人才”、“555”科技创新人才,

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甘肃省首届杰出青年基金”

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奖”

甘肃农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得者

入选“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创新青年人才扶持计划”

“甘肃农业大学伏曦杰出人才计划”

社会任职

现为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绿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委员会、甘肃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等。

参考资料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张旭晨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今日头条—每日甘肃.2022-01-03

(受权发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名单.今日头条-新华社.2023-03-14

柴强.甘肃农业大学.2021-12-17

柴强.renshi.people.com.cn.2019-12-0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网.2021-12-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网.2023-02-04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中国甘肃网—今日头条.2021-12-19

柴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