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语:Northwest A\u0026F University,缩写为NWAFU),简称西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学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南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于1934年,前身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1985年经批准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11日,西北农业大学与共处陕西杨陵区的7个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5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学校加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2年入选中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学校加入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并开展国家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试点工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农业水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林学等11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55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36476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51-900名,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1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301-400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西北农业大学
1932年10月,中国国民党成立了“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筹划创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3年1月,选定武功县张家岗为校址,购地7800余亩,校园占地541亩,在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建过程中,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和陕西省水利专科班相继并入,学校内部还附设了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4年7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开始办学。1936年7月,学校筹备委员会工作结束。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辛树帜为校长,国立北平研究院与学校联合组建了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作为学校的附属机构。同年8月,学校开设水利组、园艺组、农艺组、森林组、畜牧兽医组、农业经济组6个学组。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京津宁沪高校纷纷内迁。1938年6月至1939年4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组建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辛树帜任院长。1941年,学院农田水利部成立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46年增设农业机械学系和农产品制造系。1947年举办西北农学院进修班,同年,农业经济专修科停止招生,1948年停办。截至1949年,学院共培养研究生21人,共设农艺学系、森林学、农田水利部等共十系一部。
1949年5月27日西安市军管会接管了学院,后户县知行农业专科学校、兰州市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兰州大学水利系并入西北农学院。
1950年10月,国立西北农学院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52年,将畜牧、兽医两专业调整到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7年,水利系调出,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9月成立“西北农学院人民公社”。
1961年,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将1960年的18个专业调整为13个专业和1个专修科。1962年,宝鸡大学四年制的一年级学生并入农机系,学制改为五年。1964年9月,将全日制改为半工半读,翌年春季开始试行,到1966年学校共设有6个系11个专业。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招生停止。1969年,学校举办了一年制的“五·七”农业试点班、农作物试点班、畜牧兽医试点班。1971年10月,学校在陕南建立教学基地,地址在南郑县石拱公社龙岗寺。1972年,农机、畜牧、兽医学、水利各专业开始招生,学制三年,其余各专业学制为二年,均招收工农兵学员。1975年,学校相继在延安、高陵、户县建立教学基地(点),分散办学。学校受到严重破坏。
1977年起,各专业恢复四年制。1978年起招收研究生,学习年限三年。1979年,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同年3月,林学系分出,建立了西北林学院。1981年水工、水电站两专业并入陕西机械学院。
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院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森林组成立。1979年3月,林业部、教育部发出《关于建立西北林学院的通知》,由林业部和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同年8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确定西北林学院基建用地从西北农学院划拨,林学系的教师、干部、工人和林业站、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在编83人,由西北农学院移交西北林学院。同年9月,西北林学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办公,1981年8月迁入新院址。
1981年,受林业部委托,开办林业部西北林学院干部训练班。1982年,森林植物、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三个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54年,由科学家竺可桢提议,中国科学院决定筹建中国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选址陕西省武功县。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
196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1979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管理。198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并成立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1954年更名为西北水工试验所、1958年更名为西北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1969年更名为陕西水利科学研究所、1979年更名为西北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的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
1973年由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成立,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独立后成立为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隶属陕西省林业厅。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65年,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独立后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9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由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合并成立
1999年9月11日,西北农业大学与同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原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5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2021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2022年,学校入选中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3月,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2024年1月,陕西河湖长学院、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学校揭牌成立。
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5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9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4.12%;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43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5.14%。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58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26人。
院系专业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开设79个本科专业。2024年7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关于对2024年拟新增与撤销专业的公示,增设生态修复学、生物信息学、土地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数字经济等5个本科专业及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撤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5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曹新庄试验农场为陕西省首批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博览园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成果
2023年,学校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5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批6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5种教材获评2023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15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共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个进入ESI全球前0.1‰,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金银花示范基地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30个、示范基地50个,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全球34个国家(地区)104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格罗德诺国立农业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大学、维捷布斯克国立兽医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农业技术大学、全俄豆类及制米作物研究所、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吉尔吉斯国立农业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新西兰林肯大学签订校际协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的环境科学专业“4+0”本科教育项目,获批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与保护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主导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舍由南校区图书馆、北校区图书馆、水保所专业分馆和农科分馆四部分组成。图书馆大楼“图书馆”三个金色大字为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图书馆建筑面积32104平方米,阅览座位2964个,其中电子阅览座位468个。
截至2023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280.71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218.7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4.2万册,学位论文等资料23.2万余册);国内外电子资源库113个(其中,外文数据库69个,中文数据库44个。主要包括Elsevier Science电子期刊、 Science Online电子期刊、 Nature电子期刊、Spring-Link电子期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国内外电子图书203.19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2万余种,电子版学位论文994.5万余册。馆藏文献已涵盖西北农大所有学科。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118个。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7个,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个,国家和省部级野外(科学)实验台站18个,省部级哲学社科研究中心8个;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29个。
科研成就
学校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截至2024年5月,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中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527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课题35项,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1091项,获批205项,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二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居全国农业院校第二位,获批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47项,获批陕西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项,获批其他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14项,参与获批1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未公开);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3项(已公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以第一署名单位在G1期刊发表论文3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574篇,同比增长14.38%。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0个,其中国审品种10个。获批授权专利776项,其中发明专利390项。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
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
校训
“诚、朴、勇、毅”。
诚:诚者,信也,真实无妄之谓,为人处事,须以诚为本。
朴:朴者,质也,少私厚道之谓,博学经世,须以朴修身。
勇:勇者,气也,刚心锐志之谓,创新创业,须以勇求进。
毅:毅者,力也,不达不止之谓,任重道远,须以毅建功。
校风
教稼务本 求实创新
西农精神
扎根杨陵区、胸怀社稷;
脚踏黄土、情系三农;
甘于吃苦、追求卓越。
校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包含徽志和徽章。
徽志图案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象形图案和学校创建年份“1934”构成,金、白、绿三色套印。主要象征生命科学,体现农、林、水主题,表达产学研结合、传承农业文明和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圆形证章。
校旗
校旗长宽比为3:2,旗面中央为学校徽志和中英文校名,用白底绿字(徽)和绿底白字(徽)两种方式印制。
校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
作词:黎琦、王军道
作曲:赵季平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3年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排名
Q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801-1000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951-1000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第851-900名。
软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401—500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301-400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4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3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1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统计截至2024年12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占地45378亩,其中校区占地面积4900亩,分为南校区、北校区2个校区。
北校区
北校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校区,包括水保所、后勤集团、产业集团、出版社、体育部以及机电学院、信息学院、动科学院、植保学院、食品学院等单位。
南校区
南校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新校区。包括国际交流中心、中心图书馆、科研主楼、体育馆、博览园、林学院、农学院、资环学院、园艺学院、经管学院、成教学院、水建学院等单位。
校园环境
三号教学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号教学楼是民国时期建筑,位于杨陵区西农路22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存最早的一栋教学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杨陵的最高点,1934年4月10日奠基,1936年竣工,主楼七层,广三层,为砖木结构,占地4亩,全楼共7251平方米,大楼建成后,戴季陶在正门题额“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大楼东南墙角处竖有奠基碑,上书“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
在1944年10年校庆时,于右任手书“教稼楼”条幅于楼内。抗战期间,日军飞机曾三次轰炸校园,三号楼的多间教室被炸毁,主楼则安然无恙。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校区图书馆
北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4865.08平方米,分为地上5层、地下1层,总投资约2.65亿元。该建筑获2023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参考资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20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艺术类专业(美术类)招生简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2024-05-09
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4-05-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沿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3
现任领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4-05-09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08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2025-04-16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04-03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学科概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本科院系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士校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网.2023-05-14
教师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最后10天,放手一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你加油!.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中管高校.共产党员网.2025-03-16
王旭光在杨凌调研强调:聚力当好农业检察卫士.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6
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在线.2025-03-16
信息名称: 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4-05-25
【中国教育新闻网】9所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2025-03-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3-16
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受理单位一览表.国家留学网.2025-03-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农科研究与 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3-16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教育部网站.2024-05-25
陕西省名牌专业(11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03-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上校史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揭示科学规律再造秀美山川.中国科学院.2024-05-25
所况简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024-05-25
西农简史!.澎湃新闻.2024-05-25
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12-14
陕西河湖长学院、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我校揭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专家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我校6名专家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今年来19所大学拟撤销或停招99个本科专业,专家:估计明年调整力度也很大.上游新闻-腾讯网.2024-08-02
关于对2024 年拟新增与撤销专业的公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4-08-02
专业一览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2024-05-25
我校31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新增17个!我校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新增13个!我校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一流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25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4-05-25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4-05-25
精品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览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2024-05-25
2023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及提名奖揭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我校获批6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我校25种教材获评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我校15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2014-2015年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2024-05-25
喜报!我校谢寿安教授团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2024-05-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名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名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三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这六年——奠定双一流建设良好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本馆概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4-05-09
科学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科研基地» 国家级科研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省部级科研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24-05-25
1999——2020年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清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24-05-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已结束】关于对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陕西省教育厅.2023-05-14
我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3-05-14
QS世界大学排名2023.QS官网.2024-04-03
QS世界大学排名2024.QS官网.2024-04-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情况.上海软科官网.2023-05-14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09
历任领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李振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网.2023-05-14
周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网.2023-05-14
追忆校友李佩成院士的治水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校友徐明岗院士回校作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
对话碧桂园2020杰出人物谭东岳:唯有惶者,方能生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网.2023-05-14
【走进校友】(1)陈耀祥:镌刻实业兴国的永恒与经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05-25
陈军:不断学习 砥砺前行 .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2024-05-25
校园导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号教学楼.陕西杨陵区人民政府.2024-05-25
学校一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