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森海
阿蒙森海(英文名:Amundsen Sea)位于南极地区,为西南极玛丽·伯德地沿岸边缘海,东起瑟 斯顿岛(Thurston, 98°W, 71°21′S),西至赛普尔岛 (Cape Dart, 126°W, 73°S),属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同时也是西南极海洋冰盖三大冰流系统之一。阿蒙森海扇区冰川体积约7×105平方千米 ,承担了西南极冰盖约35%的排泄量。阿蒙森海因温度和冰盖变化,盐度和海域随时间和温度变化,海域面积约为9.8万平方千米。
2016年,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2018年,中国“雪龙”号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综合调查。2024年1月6日,中国首次在极地的阿蒙森海布放生态潜标布放生态潜标。除中国以外,还有韩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对该海域开展过研究。
名称由来
1928年,罗尔德·阿蒙森的队友乘坐“意大利”号飞艇前往北极点考察,返航时飞艇失事,被困在冰上。罗尔德·阿蒙森得知消息后乘坐飞机前往救援。在罗尔德·阿蒙森出发后2天,人们收到飞机最后一条信息后,就再也没有人收到过罗尔德·阿蒙森的消息。这位探险家永远消失在了北极。尽管挪威政府派出搜救队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搜索,但既没找到罗尔德·阿蒙森本人,也没搜寻到他的遗体。于是在1929年,为了纪念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南极洲的这片海域。
探索历史
曾有韩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在夏季对该海域开展过研究。
2016年,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大洋考察队在南极阿蒙森海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所获数据弥补了中国在该区域研究的空白。2018年,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号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综合调查,内容涵盖了水文、气象、海冰、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多学科作业。
2020年2月6日,随着“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完成中层鱼类生物拖网回收,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阿蒙森海调查圆满收官。该次阿蒙森海作业期间,考察队共完成了48个站位的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超额完成原计划任务。
2024年1月4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抵达阿蒙森海,并且在1月6日成功布放了深水生态潜标。这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布放这套生态潜标有助于更好掌握南极磷虾的季节分布特征,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为南极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气候
地理环境
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地区,属于西南极洲边缘海,靠近南极洲边缘的玛丽·伯德地。东临别林斯高晋海,西面为罗斯海,其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3公里。
阿蒙森海海底地形复杂,东部陆架宽阔,发育3条深水海槽,海槽南端较深,并与现代冰川相连接,在陆架中部汇合成较宽的海槽,至外陆架则变浅。这些海槽系古冰川塑造而成,也成为现代陆架温暖绕极深层水上涌、输送和存储的重要场所。125°W以西,陆架较窄,但槽脊相间的冰川成因地貌特征相似。陆架坡折以北,为陆坡和陆隆区, 它们在110°~132°W之间较宽,向北西方向突出。
水文
阿蒙森海及邻近的南大洋环流主要由向西流动的沿岸水系和向东流动的大洋水系组成。靠近阿蒙森海陆架坡折,发育向西流动的南极陆坡锋(Antarctic Slope Front,ASF),它是一个密度等值线倾斜区域,将温暖的亚热带水与南极洲隔离,从而限制了热量的向南输送,并使南极冰盖得以维持。 与此同时,受地形、风应力和跃层等因素的影响,相对温暖的绕极深层水穿越陆坡锋壁垒,上涌至陆架,沿陆架深槽向南流动,与陆架水团混合,形成变性的绕极深层水(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 MCDW)。进而潜入沿岸冰架之下,使冰架底部发生融化,产生大量的冰融水。冰融水以及较冷的表层水总体向西流动,形成沿岸流(Coastal Current,CC), 也有部分向陆架外缘流动。陆坡锋以北,靠近罗斯海一侧受罗斯涡流(Ross Gyre,RG)影响,靠近别林斯高晋海一侧受南下的南极绕极流南边界(Southern Boundary (SB) of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制约,与此同时,南半球冬季海冰覆盖线(Winter Sea Ice, WSI)与夏季海冰覆盖线(Summer Sea Ice, SSI)同步向西南极靠拢,在空间上与阿蒙森海和别林斯高晋海沿岸快速增温区相对应。
气候
阿蒙森海受西风带气旋及其北部梯度风区域的影响, 阿蒙森海域70°S—55°S的风向常年呈现相对稳定偏西风, 风速以及海浪大小分布存在明显的纬向分布, 都表现为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由于影响系统的强度变化, 12—1月, 处于南半球的夏季, 气旋活动偏少, 强度偏弱, 2—3月份气旋逐渐增多, 强度增强; 另外南半球南极大陆高压的强度也在2—3月份逐渐增强, 导致各月份之间风 速、海浪存在较大的差异。相比而言,3月份的风浪条件为所有统计月份中最差, 12—1 月份的风浪条件较好。
生物生态
阿蒙森海拥有海星纲、海胆和海蛇尾等生物,通常比环南极洲其他海域中的同类动物具有更强的游动性,其他海域的动物通常被不爱活动的大型海绵所左右。
相关事件
1956年,美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座永久性建筑,也成为科学考察的大本营。这座大本营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25年执行的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是1972年之后,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任务,而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选择的着陆点就在月球的阿蒙森环形山附近。
2019年1月21日,“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洲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位置与冰山碰撞,碰撞时船速3节(约5.56千米/小时),船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压载水舱、油舱、主机及其他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参考资料
Unavoidable future increase in West Antarctic ice-shelf melting ov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ature.2024-01-09
“雪龙”船在南极阿蒙森海碰撞冰山 目前人船安全.观察者.2024-01-09
中国在极地布放首个生态潜标的阿蒙森海是片什么海?丨天工开问㊲.封面新闻.2024-01-09
“雪龙”号在南极阿蒙森海碰撞冰山 目前人船安全.今日头条.2024-01-09
南极考察队阿蒙森海综合调查圆满收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1-09
南极深海神奇新物种.中国科学院.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