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虫夏草是中国青海省的一种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粗蛋白含量约为25%,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1.1%至13.6%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2%至82.5%之间。冬虫夏草图中含有甘露醇、腺苷[gān]类物质、冬虫夏草多糖有效成分,同时已验出有12种有机酸,包括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14-甲基-十五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3-十八烷酸、9-十六烯酸、14-甲基-十六烷酸、9-十八烯酸、11-二十烯酸。2010年5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海冬虫夏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青海玉树地区的冬虫夏草以色泽褐黄、肉质肥厚、菌麻短而粗壮,质量好而最为出名。

冬虫夏草简称冬虫夏草、虫草。它是冬虫夏草真菌侵染蝙蝠蛾科美国白灯蛾而成的虫菌结合体。冬虫夏草一直为藏医、蒙医所常用。随着藏、蒙、汉文化的不断交流,冬虫夏草健体疗疾的经验也传入中原大地,并被中医认可。

产地环境

青海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米~4600米高寒山区的阴坡或半阴半阳坡,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坡度为15~30°的浑圆山头和分水岭两侧分布较为集中。草场类型是以莎草科嵩草属植物、蓼科头花蓼珠芽拳参以及小大黄、蔷薇科的金露梅等植物为主的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灌丛。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雪域高原,人烟稀少、洁净、寒冷、缺氧、紫外线照射强烈、无污染。青海冬虫夏草亦由于受到土壤、海拔、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蝙蝠蛾科的生长繁殖等诸多自然条件的影响,造就了“青海冬虫夏草”的品质。

历史溯源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药物,历史早有记载,李显(710年)时,金城公主嫁到西藏自治区,带去了大批医药人员和书籍,并将《月王药诊》译成藏文,(亦称《医法月王论》)。其中首次记载了冬虫夏草图功效——治肺部疾病。冬虫夏草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有“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的说法。

生产情况

2010年~2011年,青海省冬虫夏草年产量150吨左右,占到中国总销售量的60%以上,

截止到2013年,青海省经营冬虫夏草的公司和个人有4000多个,以2012年不变价计算,青海省冬虫夏草年交易额达100多亿元,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荣誉

2010年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海冬虫夏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青海省冬虫夏草应选用在青海地区采挖的,由中华被毛孢侵染鳞翅目玉树蝠蛾、门源蝠蛾、斜脉蝠蛾、暗色蝠蛾、循化蝠蛾、碌曲蝠蛾、拉脊蝠蛾及贵德蝠蛾等美国白灯蛾之后,发育而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体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外型完整、干燥,虫体饱满,无明显可见外来杂质、气味正常,无腐烂、霉变或虫蛀。

二、采挖范围。

青海冬虫夏草的采挖范围在青海省现辖区域: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菜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甘德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海晏县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尖扎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海东市乐都区化隆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宁市的大通回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

三、采挖要求。

⒈采挖时间:每年的4月至6月。

⒉采挖工具:采挖工具切面宽度不超过3厘米。

⒊采挖方式:采挖应遵循轮挖限采的原则进行。采挖工具在距离草头7厘米左右,连草皮挖9厘米左右,取出冬虫夏草。虫草采挖后,坑要填平、踩实,采挖产生的裸露面积不应该超过50厘米。

⒋阴干后的青海冬虫夏草水分≤10%。

四、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虫体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粗糙,质脆;断面类白色;虫体长2.8厘米至6.5厘米;

⑵子座为棕色细长圆柱形,长约2厘米至5厘米;

⑶有环纹20个至30个;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尾部1对,中部4对较明显。

⑷青海冬草夏草的“虫”、“草”完整,每500克≤2000根。

物理化学指标: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青海冬虫夏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青海冬虫夏草.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6-26

专家为青海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把脉.青海日报.2018-08-21

关于批准对龙泉灵芝、平度大花生、 湘莲、青海冬虫夏草、同心圆枣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