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愚
王景愚(1935年9月-2021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默剧演员、 编剧。
1958年10月进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杜鹃山》。1967年,担任编剧的《考场上的反修斗争》上映。1977年,王景愚创作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在全国近三百个文艺团体中相继上演。1983年,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王景愚和刘晓庆、姜昆、马季等共同主持了首届春晚,还应邀上台表演了喜哑剧小品《吃鸡》。
1984年起,王景愚开始探索中国民族哑剧艺术,创作并领衔主演《讽刺与幽默》哑剧专场晚会,在全国演了70多场。同年合作表演哑剧小品《电视纠纷》。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可口可笑》被翻译成日语,成为在日本上演的第一部中国当代戏剧。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举重》等作品。1995年,王景愚正式退休,逐渐淡出公众视线。2020年7月,王景愚作为嘉宾参与天津卫视的《你看谁来了》成为王景愚在公众面前最后一次亮相。
王景愚1980年凭借喜剧《威尼斯商人》精彩表演,荣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创作演出多部优秀经典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文艺晚会,塑造众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投入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艺术人生。
人物生平
1935年9月,出生于天津市。1948年,参加天津儿童广播剧团,后入天津市南开中学学习,加入南开剧社。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编剧。
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赴广东省演出的王景愚在当地吃罐焖鸡。太有韧劲儿而嚼不动的鸡肉,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1962年,王景愚参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杜鹃山》。1967年,担任编剧的《考场上的反修斗争》上映。
1977年,王景愚创作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在全国近三百个文艺团体中相继上演。1979年,创作演出《撩开你的面纱》。1980年,《威尼斯商人》一经演出,便从全国上百个剧团的汇演中脱颖而出,大获成功。王景愚也因扮演夏洛克而荣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1982年创作讽刺喜剧《可口可笑》,并担任主角,饰演梁小军。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王景愚和刘晓庆、姜昆、马季等共同主持了首届春晚。除了担任1983年春晚主持人,王景愚还应邀上台表演了喜哑剧小品《吃鸡》。这个作品创作于1962年,源于他当时受邀到广东省演出,吃到一只没有煮烂的鸡的真实经历。表演时,他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并且融入戏曲表演的一些技巧手段,生动再现了这桩趣事,还传递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一夜之间被全国的电视观众熟知,同时也让哑剧这种艺术形式深入人心。
1984年起,王景愚开始探索中国民族哑剧艺术,创作并领衔主演《讽刺与幽默》哑剧专场晚会,在全国演了70多场。同年合作表演哑剧小品《电视纠纷》。同年,王景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可口可笑》被翻译成日语,成为在日本上演的第一部中国当代戏剧。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举重》等作品。1995年,王景愚正式退休,逐渐淡出公众视线。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美国华人协会邀请王景愚参加一个在洛杉矶的演出。他准备了哑剧小品《走钢丝》和《幸福绳》。演出前一刻,艺术团负责人告诉王景愚很多观众希望他能演《吃鸡》,想在大洋彼岸重温八十年代初在故乡和亲人过春节的温馨。
2006年,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采访。2020年7月,王景愚作为嘉宾参与天津卫视的《你看谁来了》,助阵相声演员赵炎。在节目中,王景愚被赵炎赞为“笑的艺术的推动者”。这也成为王景愚在公众面前最后一次亮相。
王景愚另著有《菜田会诊》《特别审讯》等独幕喜剧20余部,散文集《幕后》《王景愚与哑剧艺术》等著作。曾先后被派往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为文化交流与推广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5月3日上午9点52分,王景愚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生前遗嘱为不举行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骨灰撒入渤海。
主要作品
参演作品
参考资料:
参加节目
编剧作品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轶事
《吃鸡》创作、演出
1983年1月12日晚,燕京饭店302房。总导演黄一鹤、邓在军召集了马季、王景愚等人,开始策划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两位导演确定了晚会由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担任主持人,并要求每位主持人都拿出自己的节目。王景愚自告奋勇:“我演喜剧小品《吃鸡》。”黄一鹤一拍大腿说:“好,晚会又多了一个品种,喜剧小品!”
《吃鸡》并不是为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意创作的,它“诞生”于1962年。王景愚一次受邀到广东省演出,在吃罐焖鸡的时候,因为鸡不太烂,吃着有点费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绝地求生》就是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下创作出来的”。在1963年的元旦晚会和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笑的晚会”上,王景愚曾多次登台表演《吃鸡》,周恩来和陈毅看了也笑得直流眼泪。但在随后的“文革”中,这台晚会和《吃鸡》都被批判“笑里藏刀”。
《吃鸡》给王景愚带来巨大荣耀,也给他带来了麻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被认出是《吃鸡》的演员,甚至有老板想让他担任鸡肉加工厂的顾问。但是,最令王景愚痛苦和不能接受的是《吃鸡》在文艺界所受到的误解和蔑视:一位老前辈在某研讨会上表示“曾在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扮演夏洛克的王景愚同志,出人意外地演些逗人一笑的非常浅薄的小品,令人吃惊和惋惜”。
不甘心就此被定格为一个“吃鸡的”,王景愚与剧院同志搞了一台哑剧专场《讽刺与幽默》,包括《吃鸡》在内一共十六个哑剧小品,连演七十多场。
超前戏剧意识
《可口可笑》还展示出王景愚具有超前的戏剧意识的一面,《可口可笑》讲的是一个食品公司的领导要给局长送礼,想来想去想到送一大筐梨。王景愚扮演的公司小职员觉察到领导的小动作,就跑去仓库里查看。到了仓库,没想到正好负责送梨的人开门进来,小职员急忙藏进一个空的大柳条筐里。送梨的人左搬搬,右看看,偏偏把藏着小职员的大筐抬到了局长家。局长夫人看到送来的一筐梨突然自己滚动起来,冒出来一个大活人,随后引发一系列喜剧效果。
心得予青年
王景愚在书里讲过一个经历,50岁时他就对舞台演出有过力不从心之感。有一次他演完《足球守门员》之后,心脏在激烈跳动,猛然又是一阵疼痛,从左胸直穿背部,“我觉得幕布和灯光在我眼前旋转。我只好重新拿起笔来,把我要写出来的东西落在纸上。”由此,王景愚把探索哑剧的心得体会和几个哑剧小品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有志于从事艺术的青年朋友。在王景愚看来,哑剧艺术之花应毫无愧色地在艺苑中绽蕾怒放,争芳斗艳。
人物评价
他一生酷爱戏剧,对探索钻研哑剧艺术特别痴迷,他创作或演出的《枫叶红了的时候》《威尼斯商人》《可口可笑》等作品,都成为舞台上的经典。(北京青年报评)
王景愚同志自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创作演出多部优秀经典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文艺晚会,塑造众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投入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艺术人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与喜爱。(中国国家话剧院评)
王景愚先生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著名编导邹友开评)
王景愚非常聪明,他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的很多喜剧点子,有的是喜剧人物,有的是喜剧性格,有的是喜剧情节,他用各种各样的喜剧手法把一场喜剧支撑起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雷瑞琴评)
参考资料
王景愚.猫眼电影.2024-01-22
著名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去世 享年85岁|王景愚|去世_新浪娱乐_新浪网.新浪.2021-05-07
沉痛悼念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先生.中国国家话剧院.2024-01-22
著名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病逝,曾主持第一届央视春晚.京报网.2024-01-22
考场上的反修斗争.猫眼电影.2024-01-22
告别王景愚,他是“笑的艺术的推动者”.界面新闻.2024-01-22
央视春晚走过35载 细数这道"年夜饭"那些"第一次".人民网.2024-01-22
京华时报:王德顺的独角戏要走到何时.人民网.2024-01-22
王景愚 Jingyu Wang.豆瓣电影.2024-01-22
王景愚:将哑剧带上春晚舞台,也曾创造过话剧传奇|逝者.百家号.2024-01-23
那个表演《吃鸡》的中国哑剧开创者走了.中国新闻网.2024-01-22
逝者 | 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去世!曾主持首届春晚.澎湃新闻.2024-01-22
王景愚" 吃鸡" 登春晚一夜成名 幽默小品无讽刺之心.人民网.2024-01-22
王景愚.豆瓣.2024-01-22
王景愚 《吃鸡》就是幽默小品,并无讽刺之心.凤凰网音乐.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