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六(1879-1962),男,日本昭和时期陆军元帅,甲级战犯,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33年后历任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日本航空本部长,日本台湾军司令官,教育总监等职。1938年调任上海市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司令官,曾指挥日军侵犯武汉。1939年任内阁陆军大臣。1941年再次来华,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负责全面指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44年获得元帅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79年7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
1885年进入东京四谷普小。
1891年随父迁居函馆市,转入函馆市弥生小学高等科。
1893年父亲因心脏病故去,举家又再次搬回东京。
1896年9月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野战炮兵部队第一联队。12月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生中有杉山元,小矶国昭等。次年以同期66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正式开始他的军人生涯。
服役经历
1901年被晋升为炮兵少尉。
1903年11月晋升陆军中尉。
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服役于乃木希典将军的第三军,在进攻旅顺外围的鸡冠山一役中,被一颗俄罗斯子弹射穿了肺部。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越来越消瘦,这次负伤也使他获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枚勋章——功五级金鵄勋章。伤愈后,被送入陆军炮兵工科学校学习。
1905年4月任野炮兵第1联队补充大队中队长。6月晋升陆军上尉。
1906年12月月从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毕业。
1907年进入培养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学习。
1910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校。后来就沿着精英路线一直在参谋本部干。进入参谋本部后,正值参谋本部根据《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制定年度作战计划,于是随队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以便为日后侵略中国作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被派往德国担任武官,在那里学习了德国的军事思想及战略战术。大战爆发后,回到日本,继续在参谋本部任职,不久又被派往瑞典常驻,搜集情报。
1912年3月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辅佐官。
1914年4月晋升陆军少校。8月任驻瑞典武官。
1916年奉调回国,继续在参谋本部工作,担任作战班长,参加了对《帝国国防方针》及《帝国用兵纲领》的修改。在此期间,与同在东京的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小矶国昭交往甚密。
1918年兼任军令部参谋,同年末作为巴黎和会全权代表的随员赴欧。
1919年担任陆军大学战术教官。
1920年第二次到中国考察。同年晋升为陆军炮兵上校,下放部队进行历练,先后任野战炮兵第十六联队联队长、陆军野战炮兵学校教导队联队长。
1921年7月20日晋升陆军大佐,任野炮兵第16联队长。
1922年8月15日在陆军野战炮兵学校任教导联队长。
1923年升任参谋本部做战课长兼军令部参谋。
1927年任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
1928年转任参谋本部做战部部长,参与其兄关东军司令畑英太郎与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策划满蒙占领的行动,该行动最终因其兄于1930年5月暴病而亡告终。
1931年晋升为中将,担任野战炮兵总监。
1933年起,陆续担任过第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航空本部长、二·二六事件后代替皇道派的柳川平助担任台湾军司令官。
1937年晋升为大将,就任陆军三长官之一的教育总监一职,成为日本陆军的首脑之一。
1938年2月由于华中派遣军在原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率领下,在侵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撤回松井石根,由畑俊六接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市,打通陇海铁路。但预定歼灭的中国军队主力50万人已经在李宗仁指挥下先期撤出,日军占领地域越发宽广,兵力不敷分配的情况更加严重。紧接着,中国军炸开了河南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挡住了华北日军的深入。
1938年6月18日大本营根据御前会议的决定,向陆海军下达了准备武汉作战的命令。接到作战命令后,开始积极进行进攻武汉的作战准备。先是派兵拿下了军事重镇安庆市,将德州好敏中将的航空兵团基干兵力部署在此地,以方便日军的战斗机从此起飞,轰炸汉口抢占制空权。6月底在“安宅”号军舰上与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及川古志郎交换了《关于汉口攻略作战的陆海军协定备忘录》,与海军达成共同作战的协定,由海军负责打通长江水路交通,沿长江运送陆军。
1938年7月19日日军进攻黄梅县。7月23日日军主攻部队在姑塘登陆。7月26日攻占九江。8月1日占领黄梅。作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的畑俊六率其所属14个师团和1个航空兵团的兵力投入这场战争。畑俊六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他命令东久迩稔彦中将所率第二军4个半师团向庐州附近集结;命令冈村宁次中将所率第十一军的5个师团和精锐波田支队向黄梅、九江附近靠拢;进攻部队达到9个师团2个旅团25万之众,为了保证不“后院起火”,畑俊六又将5个师团的兵力布置在上海、南京、安庆市等已占领地区。11月2日乘军舰抵达武汉。
1938年2月14日任中支那派遣军团司令官12月15日被召回大本营,转任军事参议官。
1939年5月25日转任天皇氏身边亲近的侍从武官长。8月成为了阿部信行内阁的陆军大臣,并在米内光政内阁留任。
1940年7月22日任军事参议官。
1941年3月正式被任命为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接替他的前任西尾寿造,负责统一指挥侵华日军的侵略活动。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悍然挑起太平洋战争。
1942年4月美国空军就报复性的空袭东京,事后在中国浙江机场降落,日本大本营大为恼怒,指示畑俊六派兵扫荡浙江机场,畑俊六原本就对放弃中国战场,而到南洋去招惹英美不满,对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提倡,深入西安-成都的5号作战计划也不赞同,他的主张是稳扎稳打,借此机会,擅自扩大作战规模和地域,最后形成了一个历时3个月,出兵87个大队的庞大的浙赣会战,由于顾祝同的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有被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和11军夹击的危险,不敢力战,任凭日军抢劫肆虐,他的这次作战虽获得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因为大量抽调日军,使日军1942-1943年冬春预计发动西安作战流产。
1944年随着盟军逐步组织起猛烈的反攻,日本本土与侵入西南太平洋的日军的海上联系被美国海空军所切断。日军大本营因而盘算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交通线,将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贯通起来形成一条通往越南、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使大本营与南太平洋上的孤军之间取得联系。为此,日军大本营制定了“一号作战”行动,即中国通常所说的豫湘桂会战。
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京汉铁路,同时歼灭国军于河南省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市,摧毁国军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期作战由第6方面军与华南第23军配合,由广州市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并与前述第11军会师。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再出兵攻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的通路。此次作战期间日军亦需尽量攻击并摧毁华军于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的机场。在情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比如,有些计划图示上,竟标示出要进攻西安市、重庆市。对武汉方面的增兵则是进12万,走5、6万,让人觉得是正常换防的模样。计划上明确说:为了这次交战,(占领区)警备的部分牺牲是值得的。由这份计划中可清楚的看出,第一期作战计划即为豫中会战,第二期为长衡会战,第四期部份为桂柳会战。此次如日方达成其战略目的,中国将被分为两半。
豫陕战事结束后,畑俊六在武汉设立前进指挥所,同时将第5陆军航空军指挥所也移至武汉,第11军各部队开始向长江沿岸运动,由中国派遣军直接组织班子,对九战区的前三次的打法进行了研究,战役开始后,日军攻击部队分为两个梯队,对攻击地域实施波浪式交替推进,同时置强大集群于两翼,使九战区多次使用的两翼侧击战术失效,外翼兵团在整个战役中不能发挥作用,成为看客,战前畑俊六就预计能一举击破长沙市、衡阳市,派遣军最大的危机在于在预计桂柳会战时迎战由印缅云南返回的中国远征军,为此专门成了了第六方面军,预计由冈村宁次担任这次作战的指挥。
“一号作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51万余人。畑俊六所指挥的日军,在8个月的时间里击溃了中国国民党军队五六十万人,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侵占了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地区。洛阳市、长沙、桂林市、福州市4个省会及郑州市等140余座城市悉被攻占,衡阳、永州市、邵阳市、桂林、柳州市、丹竹、南宁市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也被占据。这场最后的“胜利”,是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者在侵略战场上最后的挣扎。
由于这一“卓越”的“战绩”,畑俊六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天皇亲自向他颁发了一级“金鹄”勋章。
1944年6月2日被任命陆军元帅。11月23日任教育总监。
1945年4月6日任第2总军团司令官。11月被编入预备役。12月2日作为甲级战犯被逮捕。
1948年11月12日被判终生监禁。
1954年10月保外就医。
1958年4月被赦免。7月任偕行社会长。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健康状况
1962年5月10日出席福岛县用棚仓阵亡者慰灵碑揭幕式期间倒下,不治身亡。
人物事件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设立,同时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指出法庭有权审判犯有反和平罪、普通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日本甲级战犯。经过反法西斯同盟的多边磋商,一致同意组成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和检察官由这11国各派一位,庭长是澳大利亚人卫勃爵士,检察长为美国律师季南。审判对象是28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犯,他们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贞夫、平沼骐一郎、重光葵、木户幸一、大岛浩、东乡茂德、桥本欣五郎、岛田繁太郎、贺屋兴宣、南次郎、梅津美治郎、畑俊六、小矶国昭、星野直树、铃木贞一、佐滕贤了、冈敬纯、白鸟敏夫、松冈洋右、永野修身、大川周明。
在世界历史上,组成海牙国际法庭审判战犯,这是规模最大、审判时间最长的一次。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至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在审判期间,共开庭818次,先后有11名法官、88名检察官和90余名辩护律师出席审判,审判记录竟达48412页;又有419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件,判决书长达1212页。加上翻译人员、采访法庭消息的记者和卫兵,法庭全部人员已超过1000人。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畑俊六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公开审理。陆军元帅杉山元在作为战犯被捕之前已畏罪自杀,另一个陆军元帅寺内寿一客死南洋,因而畑俊六成为法庭被告席上唯一的一名日本陆军元帅。由于米内光政为他辩护,他逃脱了缔结三国同盟的指责。畑俊六被指控犯有《起诉书》中列举的第1项(图谋侵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第27项(对中国实行侵略战争)、第29项(对美国实行侵略战争)、第31项(对英国实行侵略战争)、第32项(对荷兰实行侵略战争)以及第55项(违反人道)等罪行。“违反人道”的罪行,主要包括被告畑俊六纵容、唆使部下在武汉杀戮平民和俘虏,奸淫妇女,抢劫和破坏财物等犯罪事实。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5:6的判决票数(5票是赞成死刑,6票是赞成无期徒刑)正式宣布对畑俊六判处无期徒刑时,他感激地朝着法官席鞠了一躬。
参考资料
日本投降,接受东京审判.人民网.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