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戎光(1909年-1965年春),别名:克戍,射阳县通洋乡六塘人。戴戎光曾任江阴要塞司令。

戴戎光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炮科、清华大学工科、中央训练团国防要塞班第二期等。他历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第五军第七十八师排、连、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军第二00师炮兵营中校营长,第五军参谋处上校作战科长,第十六步兵团上校团长,新编第二十四师参谋长,青年军第六军少将炮兵指挥官。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湘南会战、桂南昆仑关会战和远征印缅抗战。1948年9月,戴戎光被授少将军衔。1949年,戴戎光在江阴要塞起义过程中被炮台起义部队俘虏。其被俘虏后送苏北解放军官团学习,后曾任军事理论及炮兵教员。1965年春病逝。戴戎光著有《汤恩伯江防总崩溃中的江阴要塞》等。

人物生平

戴戎光是射阳县通洋乡六塘人,出生于豪绅家庭,家中排行老二。早期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炮科、清华大学工科、中央训练团国防要塞班第二期,并留学于日本上智大学德语班,精通日、德、英三国语言,曾考取过国民党政府驻德使馆武官(未赴任)。他历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第五军第七十八师排、连、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军第二00师炮兵营中校营长,第五军参谋处上校作战科长,第十六步兵团上校团长,新编第二十四师参谋长,青年军第六军少将炮兵指挥官。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湘南会战、桂南昆仑关会战和远征印缅抗战等。1946年起任陆军总司令部军被处处长,江阴要塞司令部少将司令兼江防司令。1948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

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起义后,戴戎光被俘虏后送苏北解放军官团学习,后曾任军事理论及炮兵教员。1965年春病逝。

人物事迹

任江阴要塞司令

江阴要塞素有“江防门户”之称,战略地位重要,且因其下辖黄田港检查站(长江南北交通枢纽)、芦苇收入、矿山开采权、农田租赁及江阴棉纱厂干股等利益资源,成为中国国民党高官争相角逐的肥缺。时任司令孔庆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因贪污自肥欲辞职,引发多方保荐:孔曾推荐炮兵五十一团团长李道恭或参谋长夏琦继任,胡宗南亦致电保荐郑瑞充,但均未获蒋介石批准。

在此背景下,戴戎光因与陆军总部总司令顾祝同的苏北同乡及亲戚关系,被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等人视为可争取对象。通过军务局秘密运作,戴戎光的考评材料被列为最优,并经军务局局长俞济时签呈后,于蒋介石召见中脱颖而出。蒋介石在官邸对其进行了江防训示后,1948年5月,蒋介石正式任命其戴戎光为江阴要塞司令。

江阴要塞起义

在1946年初,游动炮兵团刚刚建立,从台湾调来一个营的部队和装备。要塞地下党商议后决定,一定要掌控这支力量,于是积极运作,让王德容去掌握这支队伍。在获得戴戎光的同意后,王德容担任了游动炮兵团团长。至此,江阴要塞的主要部队——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兵团和工兵营,都在中共地下党的直接控制之下,成功落实了华中地区工委“掌握兵权,架空要塞司令”和“抓上层”的指示。

1947年11月,唐秉琳和唐秉煜加入了党组织。鉴于当时环境和任务的特殊,他们是由华中工委直接发展和领导的地下特别党员。同年12月唐秉煜的堂侄、中共建阳县上岗区委委员、副区长唐坚华奉命过江。从此,江阴要塞有了3个党员,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唐坚华还传达了管文蔚、陈不显和曹获秋首长的指示:“绝对保密,取得信任,掌握兵权,大抓实力利用敌人的招牌掩护自己,设法架空要塞司令,等待时机。”

为了保障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顺利进行,组织上在年底决定派唐仲衡以逃亡地主”身份在江阴城里设立了地下联络站。要塞地下党又增加了一名共产党员。1948年秋,上级党组织批准办理了当时在国民党国防部第一厅认事厅任参谋的吴广文的入党手续。

江阴要塞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曾经引起过对方的怀疑。1948年冬天,有几个在江阴和上海市的苏北逃亡地主曾向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说:“江阴要塞有一个姓唐的团长,他的哥哥是共产党,他也靠不住”。这些话虽然对唐秉琳的威胁很大,但是由于戴戎光对唐的信任,就起了“保护”作用。有一次,戴戎光出席江苏省人民政府的联防会议,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丁治磐和保安司令都曾向戴追问唐秉琳的情况,戴戎光心中有数,便连忙解释说:“对唐秉琳的传说都是猜测,我知道他的根底,他是小老弟(指黄埔后期同学),对校长是忠诚的。他的哥哥是共产党,这也是各为其主嘛!我也有一个弟弟是共产党,难道我也是共产党?所以,这种传说不可轻信”。经戴这么一说,果然使有些上层人士释去疑窦,但有些顽固派后来对戴戎光也怀疑上了。中国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曾接到密报说:“江阴要塞共产党活动猖獗,要塞司令戴戎光预备在解放军渡江时叛变响应。”李宗仁为此事特地去找参谋总长顾祝同讨议,提出要将戴调开。顾祝同则认为流言不可轻信,言戴为黄埔学生,为蒋所器重,才委以江阴要塞司令的要职;加之顾祝同自言与其是亲戚,信其无他。在此同时,国防部保密局安插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内的军统头头毛森也得到情报,正准备要对戴下手,后被戴的同乡、上海军统头头杨斌也以顾祝同为名,在毛森面前将戴戎光保了下来。

1949年2月,要塞地下党又发展了要塞游动炮兵团团长王德容入党;1949年3月下旬,根据要塞地下党的提请,三野10兵团党委又派来了李干、王刚、徐以逊陆德荣等4人协助要塞地下党工作。此时,要塞地下党组织有10名共产党员:犹如10颗“定时炸弹”埋伏在要塞的移心。这个核心,以唐秉琳为主,以唐秉煜为辅。4月渡江战役前夕,戴戎光表面上维持要塞防务,实则已被架空,地下党控制大部分兵力。吴广文任守备总队长,王德蓉任参谋长,唐秉煜兼任工兵营长,形成完整指挥体系。

1949年4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下达“准备作战”的命令,戴戎光接到命令后,于当日下午驱车前往黄山炮台,亲自坐镇指挥作战。入夜时分,国民党二十一军一四五师布置在靖江八圩作为桥头堡,该师遭到了解放军的炮火袭击。一四五师参谋长随即打电话向江阴要塞炮兵总台长唐秉琳请求“炮火支援”。唐秉琳接到电话后,表面上答应支援,实际上却命令黄山炮台将射程减缩四百米,致使炮弹直接落在蒋军一四五师阵地上。由于炮弹密集,部分电话线都被打断,一四五师遭受猛烈炮击,阵地上一片混乱,鬼哭狼嚎。一四五师师长在报话机里焦急万分,苦苦哀求:“请停止炮击。”与此同时,在江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叶飞司令员从报话机中清晰听到了这一情况,判断时机成熟,兴奋地一拍桌子,果断下达命令:“时机已到,全体登船出发。”

1949年4月21日凌晨约一时,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在肖山和长山北麓成功登陆。中共地下党员徐以逊在肖山脚下接应到了解放军渡江登陆部队,迅速带领他们前往黄山市,与江阴要塞准备起义的部队会合。凌晨两点过后,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判断,确认解放军渡江部队前锋已顺利抵达南岸。为抓住战机,紧密配合大军渡江,唐秉琳迅速做出部署:一方面安排王刚和李勇有立即切断江阴要塞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另一方面指挥炮台执行佯攻射击计划,即发射不卸保险且不装引信的炮弹,以此继续迷惑蒋军。此时,戴戎光仍在总台指挥所。此前,中共地下党员已设法将他的警卫支开,唐秉煜、李干、吴铭等人对他进行暗中监视,而戴戎光对此毫无察觉。直到唐秉琳下令发射不卸保险的炮弹时,戴戎光才惊觉情况异常,气急败坏地叫嚷:“你们打的什么炮?这打的是欢迎的礼炮呀?!”然而,此时改变局势已无可能。天色微亮时,徐以逊带领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抵达黄山脚下,与要塞起义队伍成功会师。在唐秉煜的安排下,战士们在黄山各炮台进行换岗放哨。随后,唐秉煜召集吴铭和李干等人,在总台指挥所门外商议后,三人持枪冲进指挥所,将枪口对准戴戎光。吴铭向戴戎光严肃宣布:“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江阴要塞全体官兵已宣布起义,现在要求你缴械投降!”戴戎光听闻此言,顿时脸色煞白,急忙辩解道:“我跟贵军从未作过战,我对贵军向来是友好的。”吴铭回应道:“你的情况我们非常清楚,无需多言!”戴戎光见大势已去,无奈地说:“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就缴枪投降吧!”说罢,他解下所佩带的M629C左轮手枪和子弹袋,交给身旁的唐秉煜,随后无力地瘫坐在行军床上。紧接着,唐秉琳果断命令江阴要塞各炮台和游动炮团全部调转炮口,正式宣布举行战场起义。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在东线未遭遇激烈抵抗,顺利实现全部胜利渡江。

人物著作

戴戎光著有《汤恩伯江防总崩溃中的江阴要塞》等。

家庭关系

相关评论

戴戎光,时任国民党江阴要塞少将司令。而他能接任江阴要塞司令,就是唐秉煜等人的“功劳”。在一开始的备选名单中,戴戎光仅排在第五,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等人就在国防部找人,送礼、花钱,把戴戎光的名字排到了第一。事后,戴戎光认为这几个人助选有功,就调整了他们的职位:唐秉琳擢升为炮台总台长、吴广文任要塞守备总队总队长、唐秉煜任工兵营营长。戴戎光对唐氏兄弟非常信任,放松了军事方面的管理。(江阴日报评)

戴戎光就是个钻营进来的不当人选。戴戎光黄埔六期,又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炮科,陆军部部少将兵工处长,早把形势看透,急于捞把,以便远走国外。前任司令忆庆桂腰包填满,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借故辞官去了南美,戴戎光费了一番苦心钻了进来。(《《国共风云大决战下篇》作者傅文评)

参考资料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要塞起义,一场惊心动魄的无声战斗_中国江苏网.中国江苏网.2023-12-15

黄埔学生与江阴要塞起义.中国台湾网.2025-02-21

黄埔学生与江阴要塞起义.黄埔军校同学会.2025-02-22

央视讲述了这段荡气回肠的“江阴故事”.今日头条.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