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为 max(L)Merrill,别名:黄豆(包括青豆、黑豆、紫豆和斑茶Giycine豆等)。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形态特征
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 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分布范围
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
主要价值
营养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36.3克,脂肪18.4克,碳水化合物25克,钙367毫克,磷571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0.4毫克,硫胺素0.79毫克,维生素B20.25毫克,pp2.1毫克。还含有卵磷脂,大豆皂醇A、B、C、D、E等各种物质。
食疗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00克的大豆含蛋白质相当于1000克瘦肉或1500克鸡蛋或6000毫升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组织细胞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弓愧的脂肪性肝病。
3.促进骨骼发育。大豆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4.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可减少胆固醇。
5.抗缺铁性贫血。黄豆中的铁不仅含量多,而且易被人体所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6.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大豆所含的皂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清、肝中脂质含量和脂肪含量。
7.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大豆皂甙对阿霉素所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可显著对抗,对阿霉素所致小鼠死亡有显著保护效果。
药用信息
气味(淡豉)苦、寒、无毒。
(蒲州豉)咸、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4、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5、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动。用豉汁炒服。
11、小儿丹毒。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12、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饮豉汁。
16、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