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流

韩流

“韩流”,广义上是指韩国饮食、服饰等,从文化内容产业角度来解读就是韩剧、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的统称。“韩流”一词由中国媒体人在1999年首次提出,用以形象地描述韩国大众文化在中国市场上的来势汹汹,源于 20 世纪90 年代末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热播以及韩国音乐的流行。随着“韩流”旋风般席卷亚洲甚至走向世界,“韩流”一词才被频繁使用,并产生了相应的英文词汇“Korean wave”和韩文单词“한류”。

韩国媒体也随之开始使用“韩流”这个词来指称韩国流行文化在其它国家的影响。韩剧作为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载体,对“韩流”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韩国女性服饰和美容则是时尚的具体形态。它们都是韩国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共同构成了韩国流行文化。

历史沿革

初始期 (1993~2000年)

这一时期,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中国荧屏。韩国百变天后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并引起了轰动。这一阶段的韩流主要以电视剧和音乐为主,韩国的电视剧和音乐开始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定的成功,引发了中国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关注和追捧。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这一阶段的韩流开始多元化,除了电视剧和音乐外,韩国的电影、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韩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

成长期 (2000~2002年)

“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越南、蒙古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剧服装,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

成熟期 (2003~2005)

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韩国的历史、文化也受到人们进捧。这一阶段的韩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电视剧、音乐、电影、动漫、游戏、化妆品等各个领域,韩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达到了顶峰。《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成为最受中国年轻人喜欢的韩剧,一部《大长今》更是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韩国烧烤,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停滞期 (2005年至今):韩流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韩流开始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中国市场的饱和、中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崛起、中韩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等因素,都对韩流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流行原因

中国原因

文化同源性与接近性

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韩剧中展现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家庭伦理、社会等级等元素与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相契合,使得中国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独特的文化混合性

“韩流”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混合性特质,这种混合性体现在韩国大众文化中融合了东西方不同的流行元素,打造出一种新兴亚文化在中国市场上的流行现象。这种文化混合性增加了“韩流”的吸引力和新鲜感。

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韩流”以韩剧、韩国音乐、电影、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播,这些文化产品质量高、数量众多,并且以青少年为核心受众,形成了强烈的追捧和模仿风潮。这种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韩流”的流行。

成功的文化产业模式

“韩流”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代表了一种成功的文化产业模式。韩国政府和文化产业机构精心策划和推动“韩流”的全球化策略,通过推动韩国文化产品的全球传播,提升韩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推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成功的文化产业模式为“韩流”的流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原因

综述

除了中国,韩流文化对亚洲周边国家也造成了冲击,近些年来韩国影视文化产业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让亚洲周边国家为之侧目。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韩国电影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为韩民族文化赢得了国际发言的舞台,一大批韩国电视剧也长驱直入中国、日本东南亚和西亚地区,正积极地向欧美市场扩展。主要原因是,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汉城协会将年度人物的殊荣授予《蓝色生死恋》的导演尹锡浩,理由就是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席卷亚洲的“韩流”热潮而且一举扭转了邻国日本长期以来对朝鲜族的文化偏见。

文化借鉴

韩国的电影、电视剧创作借鉴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成为韩国文化流行的主要力量。

以韩国电影创作为例。《春香传》《悲歌一曲》和《醉面仙》中浓郁的韩民族传统文化情绪积淀,《春来冬去》《八月的照相馆》和《菊花香味》对东亚文化精神与传统情感的探询,《红字》和《丑闻》对于世界经典作品的改编,《撒玛利亚女孩》、《海岸线》《太极旗飘扬》和《海云台》等围绕人性救赎、战争创伤、文明灾难等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展开,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拓展了韩国电影创作主题的丰富与思想深度。

与韩国电影的振兴之路相仿,韩剧也在模仿学习与探索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吸引力。新世纪前后,随着《向日葵》《汉城奇缘》和《泡沫爱情》等韩剧的热映,造就了安在旭金喜善等第一波“韩流”先锋,此后从《爱情是什么》到偶像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轻喜剧《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生活剧《看了又看》,家庭伦理剧《人鱼小姐》、《黄手帕》,历史剧大长今》,青春励志剧《加油!金顺》每一部韩剧在东亚文化圈乃至欧美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遵循全球化法则

作为全球文化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韩剧从故事构思、剧本创作、表演调度以及后产品开发,都严格遵循全球化的产业法则,从而形成了唯美纯净而又奢侈华丽的大众影像景观组合。它们一一体现为《蓝色生死恋》中的爱情童话,《天桥风云》中的时尚丽影,《夏日香气》中的自然风光,《火花》中的恩怨情仇,《青春的陷阱》中的率真清纯。

韩剧不仅制造出了全球通行的视觉消费符号,而且这些符号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又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即时性”文化消费保持同步发展。韩剧深谙“制作一消费一传播”的产业运作模式,刚开始是大众需要什么,韩剧就制造什么。

衰落原因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韩流文化开始出现萧条。很多方面没有了2005年之前的韩流文化的火暴。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内容:

代表人物

演员代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韩国电视剧和电影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系列剧集如《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大长今》等在亚洲范围内热播,成功引发了韩流热潮,使许多韩国一线演员成为备受瞩目的“韩流明星”。金喜善宋承宪宋慧乔元斌玄彬李英爱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早期韩国演员。而随着《我的女孩》《花样男子》《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剧集的热播,李准基李敏镐金贤重金秀贤宋仲基等年轻演员也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团队代表

韩流组合一直是韩流的前沿,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代表组合如:H.O.T.东方神起、宝岛、2NE1WINNERiKONBLACKPINKTWICE、Super Junior、少女时代BIGBANG、神话、INFINITE、Wonder girls等等。韩国在培养偶像团体上的投入已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已形成一套分工明确、紧密合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产业链,由专业的经纪公司对偶像团体进行挖掘、培训及包装,像S.M、JYP娱乐、YG、DSP、CUBE、CJ这类实力强大的韩国经纪公司推出的组合,一般都会成为K-POP STAR。

作品代表

音乐作品

江南Style》《Nobody》《sorry sorry》《gee》《可爱颂》《nonono》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曲”,从而可知韩国歌曲的影响力。韩国有许多著名歌手和组合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朴载相、Wonder girls、Super junior、KARA等歌手在韩国乐坛、亚洲乐坛甚至世界乐坛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影视作品

从时间上叙述,韩流文化的影视作品经历了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停滞期等阶段。初始期,即是1993年至2000年期间,韩流文化形成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嫉妒》《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恋风恋歌》《异国女友》《可爱先生》《天桥风云》《妙手情天》《夏娃的诱惑》等。成长期,即是2001年至2002年期间,韩流文化成长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蓝色生死恋》、《明朗少女成功记》等。成熟期,即是2003年至2005年期间,韩流文化发展成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天国的阶梯》、《All In》、《浪漫满屋》、《对不起,我爱你》、《黄手帕》、《加油,金顺》、《豪杰春香》、《大长今》、《我叫金三顺》。停滞期,即是2005年至今,韩流文化发展至顶峰,再也难以突破,代表作品主要有《我的女孩》、《宫》)《梦情侣》《你来自哪颗》、《人鱼小姐》、《继承者》等。

各地韩流

香港韩流

1996年,韩国电影《隔世琴缘》在香港上映后,韩国电影开启了香港这个大门,但第一股潮流没有持续很久。后来,亚洲电视及有线电视陆续播放多套韩剧,为其后韩流在香港的盛行奠下基础。

2001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香港热映,使港人再次留意到韩国电影,也是韩流在香港也更为旺盛,同年香港有线电视台播放的韩剧《蓝色生死恋》广受欢迎,2002年亚洲电视也购入同系列的《冬日恋歌》播放。之后香港新城电台香港商业电台等推出由《香港韩流第一人》刘伟恒主持的《韩流袭港》、《大韩风》等韩流电台节目,专播放韩国音乐及介绍韩流,“韩风”自此在香港渐为人认识。

200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先后播出《天国的阶梯》、《浪漫满屋》等韩剧,深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市民欢迎。2005年《大长今》在香港最轰动及最有影响力,创下香港从1991年设立收视率统计以来的最高收视率纪录,不少香港人开始奉韩国艺人为偶像。九十年代末期,韩国音乐追随着第一波韩流也登陆香港,其流行多变的风格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韩国音乐人、韩国偶像团体也逐渐走进香港人的视线中。

台湾韩流

1995年,台湾最霹雳卫星电视台成立并开始播放韩剧,其播出的韩剧以台湾闽南语配音或以朝鲜语原版的形式播出。随后,在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播出越南语配音的韩剧并逐渐兴起一股韩国热。其他的电视台陆续跟进播出韩剧,唱片公司也引进韩国的唱片,也有电视台自制介绍韩国料理、旅游的电视节目,更有综艺节目穿插介绍韩国文化及流行乃至于间单韩语教学的单元。甚至有一些电视台不再自制电视剧而外购韩剧播出以节省成本。因此也有艺人呼吁政府限制韩剧及日剧的播出以保护本土娱乐文化。

原先由于台湾与韩国于1992年“断交”之后所终止的航线,在2004年起复航,让韩流更加兴盛,多家旅行社推出前往韩国观光的旅行团。然而,因为台韩“断交”时韩国政府的态度以及一些国际体育比赛时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表现,透过媒体让有些台湾人对韩国留下负面印象。

内地韩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一样,内地的韩流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韩两国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1993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在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随后内地陆续播出过几部韩国电视剧,韩国娱乐文化开始在内地萌芽。1997年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引入韩国电视剧、电影,举办中韩歌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韩流的蓬勃发展,1999年,北京记者用“韩流”一词形容这一现象,之后该词被媒体广泛使用,韩国媒体及学界也相继借用韩流一词x形容本国文化输出的盛况,后来该词又延伸至西方,使得英语中增加了新词汇“Hallyu”。

由于韩流在内地盛行,内地演员、导演张国立曾经猛烈批评韩流使中国大陆演艺界受到打击,并建议政府以强硬手段击退韩流。另外,由于端午节事件、高句丽历史争端、韩国古装剧对东北地区的描写、2002年韩日世界杯等各种原因,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韩流极度厌恶和蔑视,内地很多论坛内反韩流情绪高涨。

日本韩流

韩流在日本形成热潮源于韩剧《冬日恋歌》在NHK综合频道的播出。特别是中老年观众如醉如痴,观众不仅反复收看,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影迷开始收集有关的纪念品和到拍摄地韩国观光。根据韩国观光公社提供的2004年日本游客在韩国的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不论是游客数还是总收入都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因为韩流的影响,2005年日本来韩游客为300万~400万人。

据《朝鲜日报》2004年12月11日的新闻报道:裴勇俊产生的韩日经济效益当年为2兆3000亿元(约合23亿美元),其中为韩国旅游业、出版业等创收约1兆多韩元日本的光盘等影像产品和广告效益2兆韩元。其后,《美丽的日子》等多出韩剧在日本播出受到欢迎。不少韩国艺人亦成功打进日本市场,当中最成功的例子包括BoA、李秉宪宋承宪崔智友东方神起ss501等。日本的一些电视台开始与韩国的电视台合作制播戏剧;如TBS电视台推出元斌深田恭子合演的《命运之恋》,以及崔智友与竹野内丰合演的《轮舞曲》等。

与此同时,日本同样存在着反韩情绪,有些人憎恶韩国文化,他们以漫画等方式抗议韩流,《嫌韩流》就是例子,更有日本人抗议电视台大量播放韩国电视剧集和节目。

韩流服饰

韩流服装的特点:个性鲜明,精致前卫

韩国民族是个崇尚白色的民族,从其国旗的底色为白色就可见一斑,因此韩国又称为“白衣民族”。韩国人对白色的偏爱,使其服饰的色彩形成一种淡雅的基调,纯净的颜色和简洁的款式,使韩国服饰创造出一种混搭的风格。齐膝的旗袍配紧身裤,外加一件短款小外套,大方帅气;娃娃裙配中长款外套,外加长靴和长袜,清纯可爱;淡蓝的长袖圆领汗衫套上淡黄的短袖衬衫,自由活泼。尽管韩国服饰常搭配成里三层外三层却丝毫不显累赘,反而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和创意的混搭典范。

韩式服装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运用的夸张手法,它满足了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渴望宣泄的心情。个性的张扬就是快乐的源泉:宽就宽到极至的阔腿裤,瘦便瘦到极至的紧身衣。你可以妩媚到极至:纯白色紧身背心,嫩粉色的绣花长裤,一举手,一凝眸,都散发无尽的女性魅力;你也可以神秘到极至:黑色无带背心配黑色的阔腿长裤,本色的鱼网长裙,一个令人目光追寻的神秘女郎。而近来由于韩国偶像团体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紧身衣即Skinny Jean,来凸显自身曲线。

韩流影响

政治影响

韩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与韩国政治也有密切关系。根据OECD(经合组织)2021年统计数据,韩国是世界第七大文化创意国,2021年文化产品销售额达1140亿美元,出口额为103亿美元,创造了68万个工作岗位。

除了作为一种经济产业,韩国政府还积极挖掘“韩流”的地缘政治价值。前文提到的《太阳的后裔》在全球32个国家播出,其中就包括沙特阿拉伯中东地区。

2019年的韩剧《爱的迫降》在一个离奇的爱情故事中,借助男女主角对朝韩两国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当时文在寅政府对朝接触的政策紧密相连。

经济影响

1997年,韩国深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困顿,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社会寄予厚望的突破口。1998年,时任总统金大中提出,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韩裔作家洪又妮曾经指出:“如果不是这场危机,可能永远不会有韩流……在危机之前,韩国娱乐产业从未积极向海外推销自己的产品”。当时,韩国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亚洲市场份额,以此为依托进行文化产品出口。

韩剧《太阳的后裔》创造了极高的附加经济价值。三星智能手机现代汽车、爱茉莉口红等韩国产品在剧中无处不在,仅现代汽车就收益价值超过 1100 亿韩元(约为5.8亿人民币)的广告效果。

文化影响

1998年,有韩国企业家就表示,如果人们愿意购买韩国的三星手机,为什么不能在里面装满韩国文化?因此早期的韩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特别重视对于出口价值的提升。韩国政府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推动韩国文创领域走出国门,采取了“支持但不就文化产品创作进行微观管理”的方针,鼓励韩国文创人员与国际同行竞争。2000年韩国政府在电视和音乐行业进行改革,鼓励小型公司和独立工作室为市场带来活力。

2013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联合发布了《韩国文化产业对外输出促进方案》,该方案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对于欧美市场,韩国政府强调商业网络运作和产业链协同合作;对于亚洲地区,则强调基于相同的历史文化,重点推动电影和动漫方面的联合制作;而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则被选作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重点市场。

外交影响

韩联社在2022年11月23日报道,韩国总统室负责宣传事务的首席秘书金恩惠表示,基于近期中韩首脑的会谈成果,“希望可以创造韩国文创内容在中国的光明未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同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相关问题回应道,中方对同韩方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参考资料

韩流文化为何具有持久活力.人民网.2023-12-06

..2023-12-06

张东健、宋慧乔获票选为中国年轻人最爱韩星.央视网.2023-11-26

盘点近十年收视率飙高的韩剧:太阳的后裔、请回答1988均上榜.新浪看点.2023-11-25

韩国爱豆到底靠什么挣钱?新团怎么就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新浪看点.2023-11-25

策划:韩国神曲风靡 这个鸟叔不一般(组图).新浪娱乐.2023-11-25

再掀韩剧热潮 《蓝色生死恋》风靡香港台湾(附图).新浪娱乐.2023-11-25

《大长今》在香港引发韩流热潮(组图).新浪网.2023-11-25

Rain凭《浪漫满屋》人气飙升看齐李英爱(附图).新浪娱乐.2023-11-25

“韩流”来袭 特别备忘(图).新浪娱乐.2023-11-26

张国立提限韩:花高价抢韩星来拍戏 失去了文化自信(1).中华网.2023-11-26

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竟将中国有关端午的视频举报下线!.新浪看点.2023-11-26

韩国热播电视剧歪曲高句丽史实 成针对中国武器.新浪网.2023-11-26

维埃里炮轰02年韩国:世界杯丑闻 韩国人该羞愧.新浪体育.2023-11-26

日本漫画书歪曲日韩历史 诅咒丑化韩国总统(图).新浪网.2023-11-26

“韩流”为何能席卷全球?.百家号.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