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鱼
包公鱼,鱼类品种。是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的俗称,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鲈科(Pomadasyi—dae)。其它俗称有黑包公,打铁婆、乌鲛薯等。
包公鱼体长椭圆形,侧扁而宽厚,头部背缘几乎呈直线状。眼间隔略阔而突起。鼻孔每侧2个,椭圆形。颏部有一簇痕迹状的小。属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肉食性,主食虾类。
其色彩鲜艳、肉质肥嫩,尤其是产卵前的成鱼,肉味特别鲜美,市场售价颇高。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斜带髭鲷现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
物种简介
包公鱼又称斑加吉,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型海产鱼类。一般体长180-300毫米,体重0.6-2斤,体长椭圆形,侧偏、头大。体披小栉鳞,尾鳍圆截形,体灰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3条黑色宽带,斜向尾部,在背上后方,背鳍鳍条部及尾鳍上散布许多黑色斑点。标准规格:0.2-0.4斤。生活于热带和温带近海中下层。喜在岩礁和岛屿近活动,不集群,活动范围不大,以鱼、虾、甲壳亚门为食,肉质肥厚、肉味鲜美,是高级食用鱼类。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有铬、碘、锌等矿物质,可以加强身体的能量代谢,加速器官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食用价值
烹: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以清蒸、红焖,制生鱼片为主。
选购:应选购外观完整,鱼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个体。
保鲜/蓄养:在充氧条件下,适宜水温为8~35℃,最适生长水温22℃~28℃。适盐范围15~35,最适盐度26~32。
提示:痛风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