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
张志和(1894-1975),原名清平,四川邛崃人。早年就读于陆军小学堂,1911年升入西安陆军二中。1912年,张志和离川前往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二年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1916年毕业。毕业后,长期在川东军中服务,历任连长、营长、旅长、师长、川军总司令部参谋。
人物经历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刘文辉派他作为代表之一去武汉,表示响应革命,川军改为国民革命军24军。1927年在邛崃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29年,张志和随刘文辉部同刘湘周旋作战。1932年交战失利,刘文辉军队瓦解,张志和就此离开蜀军出川。1933年回家寓居。1934到1935年,到印度、法国、苏联等14个国家游历。
1937年9月,同李一氓一起去延安见毛主席。到延安市后,毛主席在一天傍晚接见了张志和,谈了几个小时。最后,毛主席交给了张志和一项光荣的任务,要他利用与四川军阀的历史关系,去策动他们。
1938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参谋长,8月兼三十集团军战地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出川抗日,后辞职回川。
1941年,张志和奉党的指示,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4年11月任民盟四川省支部第一届委员会组织委员,1946年11月任民盟四川省支部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入盟后,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争取中国国民党西南方面高级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上。1947年3月,张志和到上海市参加民盟二中全会后回到成都市,在“六·一”大逮捕时被捕,后被营救释放。大逮捕之后,民盟组织被迫由公开转入地下,张志和负责四川民盟的工作担子就更重了。由于客观环境的激烈演变,1948年的川盟工作重点转为深入群众,建立武装。当时,张志和和川盟其他负责同志在成都直接领导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如 “四九血案”、 “反乔运动”、“争温饱运动”等。
1949年赴雅安市,协助策动刘文辉起义。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四川省主席邓锡侯、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潘文华联名自四川彭县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起义通电。在雅安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张志和在商得“西康临时军政会议”的同意下,采取紧急措施,保证起义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国务院参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等职。1957年,张志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1975年在北京因车祸逝世,1981年2月1日,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人物著作
著有《抗战必胜论》、《现代战争》(笔名李凡夫)、《军事与政治》等。
参考资料
人物传略——张志和.中国民主同盟雅安市委员会.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