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州志》是一部由颜希深、成城等人在1982年创作的图书,全志10卷。新编《泰安地区志》始修于1982年,历15年,1997年出版。

正文

泰安市修志始于东汉末年,泰山郡守应劭编修《泰山郡记》,今已无存。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弘治元年(1488) 胡?、李锦修《泰安州志》,全志10卷。万历三十一年(1603) ,任弘烈、段廷选修纂《泰安州志》6卷。清雍正元年张迎芳修《泰安州志》4卷。地区志上起1912年,因事而异适当上溯;下限止于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建立泰安市时。全志共设13编,依次为:境域、经济管理、农业、工业、交通·基建、财贸、中国共产党泰安地方组织、党派群团、政权·政务、军事、文化、泰山、人物。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西汉初设泰山郡。金大定年间设泰安直隶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泰安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设泰安府,区域范围大致相当于后来的泰安地区。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1985年改为泰安市之前,辖泰安、莱芜、新泰市3市,宁阳县肥城市东平县平阴县泗水县汶上县6县,总面积1.27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平原、湖洼分别占总面积的39.3%、23.7%、26.0%、11.0%。总人口70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东部属鲁中山区,全区800米以上山峰30座。五岳独尊的泰山在境区北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水系,北部属黄河流域,南部属淮河大汶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中境内长度193千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泗河由东往西穿越泗水县境。黄河沿西北境流过。京杭大运河流经汶上县西南边境。东平县湖在东平县境内西部,处于梁山县平阴县、汶上、东平四县交界处,最低海拔36米,总蓄水面积627平方千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5℃至13.5℃,无霜期20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700毫米上下。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铝土、钴、石膏石盐、钾盐、硫、硫铁、陶土耐火土正长石花岗石石灰岩、石英石、蛇纹石、磷等。区内有四大煤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型。 1984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社会总产值541377万元,比1949年增长35.54倍。 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20.18亿元,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71.7%。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2000多年以来,泰安市为郡,为州、府、专区、地区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周围地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政区。这固然有其历史、社会的原因,但也与泰山密不可分。五岳独尊的泰山,是泰安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泰安地区人民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传统,在泰山周围,几乎历代都有农民起义和农民斗争,或在区内起义,或安营扎寨、转战在泰山地区,著名的有汉代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唐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宋代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清代赖文光领导的捻军等。近代,区内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泰安市是革命老根据地。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省委领导了徕山起义、泰西武装起义,点燃了山东武装抗日的烽火。1939年5月在肥城市发生了著名的陆房战役, 1947年1月在莱芜发生了著名的莱芜战役。泰安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区内文物众多,名人辈出,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18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造就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如著名烈士洪涛、汪洋、远静沧,全国劳动模范李顺章,著名教育家、散文作家吴伯箫,著名文学家燕遇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田纪云等。新编《泰安地区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