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眶鸦雀
白眶灰冠鸦雀(学名:Sinosuthora conspicillata)是鸦雀科鸦雀属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1900-2900米的山地竹林和林缘灌丛中,也出现于稀树草坡和耕地边的矮树丛内。它们有时会生活芦苇床或靠近森林和竹质块的地方,首选栖息地主要位于1000-3000米之间的平均海拔。
形态特征
外形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枕、后颈一直到上背棕褐色,眼圈白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灰褐色,两翅覆羽与背相同,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稍淡而沾灰色。眼先、耳羽和头侧淡棕褐色。颏、喉和上胸淡葡萄红色具粗著的暗色纵纹,其余下体淡棕灰色或橄榄褐色。嘴蜡黄色,脚暗黄褐色。
大小度量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青海(东北部祁连山脉)、甘肃省(西部兰州市和西南部、东南部)、陕西省(南部秦岭)、四川省(北部平武县、松潘县、九寨沟县、汶川、茂县、东北部万源市、南江县、东南巫溪、中部成都市、宝兴县)以及湖北(西部和西南部)。
生活习性
行为:性活泼,结小群藏隐于山区森林的竹林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与棕头鸦雀混群。通常生活在成群的15只或以上的群体。有时,在筑巢季节之外,它们可以形成可容纳40只的群体。它们在树木的中低层,甚至在树脚下的灌木丛和灌木丛中觅食。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和禾本科杂草果实与种子。
叫声:一般有4种类型的声音系统,叫声是一系列4-5个精细的音符,带鼻音的高音“triiih-triiih-triiih-triiih…”及较短的“triit”声。穿透性强。从“ssiu”到“hsiuu”或“tsiu”略有不同,它们逐渐上升,并且在中间间隔或较长间隔之后重复。最显著的叫声是有些机械性和嗡嗡声,可以将它们转录为“trrr-trrr-trrr”,交替上下。警报声更加刺耳,发出“ttrrrh”或“ddrri”的声音,最后发出嗡嗡声。
亚种
1、白眶鸦雀指名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 conspicillat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青海极东部。
2、白眶鸦雀湖北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 rock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西部宜昌市及西南部"Hsien-tien-tsze"。
繁殖
白眶鸦雀的筑巢季节通常为6-8月,大约有1-2个巢。白眶鸦雀是一夫一妻制。雌雄双方或多或少地平等地分担了筑巢、孵化、对早成雏的照顾和喂养以及所有主要义务。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白眶鸦雀的保护级别为二级。
此外,白眶鸦雀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并被鸟类生活国际(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天津东疆港区管委会.2024-02-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