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峰,1983年3月生于石家庄市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人物经历

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获文学学士,2005年免试推荐为本校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底通过考核提前攻博,201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

本科生:古代汉语 研究生:语法化理论。

研究方向

汉语历史语法学。

主要贡献

学术论文

《从《汇编宋》看总括副词“都”“皆”的历时兴替》,《中国语文研究》第2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

《唐宋时期“取”的两种虚词用法的再探讨》(第二作者),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汉语史学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你说”变体的使用特征及其语法化》,《中国语文研究》第2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说近代汉语“一VV……”格式的来源》,《中国语文研究》第1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

《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说上古汉语“云”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7年第3期。

《西方语法化理论概览》(上),《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1期。

《西方语法化理论概览》(下),《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1期。

《古汉语副词“方”的多义性及其语义演变》,《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

《上古汉语“诚”“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接触中的语言〉述评》,《南开语言学刊》总第18期(合著 第一作者)(CSSCI来源集刊)。

《汉语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研究综述》,《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

《上古汉语语气副词“一(壹)”偏离预期功能的形成》,《语文研究》2012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14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

《“都”在东汉有没有语气副词的用法》,《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语言学一级权威期刊)。

《上古汉语“其”的祈使语气用法及其形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51辑(纪念专号),商务印书馆(CSSCI来源集刊)。

《“聚集”义动词“都”的形成及其语法表现》,《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1期(CSSCI来源集刊)。

《上古汉语不确定语气副词的区分》,《中国语文》2016年第5期(中文学科一级权威期刊)。

译文及译著

《基本词汇和语言演变》(汪锋 王士元著,谷峰译),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编《语言学论丛》(33),商务印书馆,2006。

《从苗瑶语与汉藏语看上古汉语鼻冠音》(Laurent Sagart著,谷峰译,曾晓渝校),《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商务印书馆,2006。

《语言接触与蓄意演变》(SG Thomason著,谷峰译,曾晓渝校),《语言学译林》创刊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待刊。

《语法化的世界词库》(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Bernd Heine和Tania Kuteva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翻译、注释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语言接触与蓄意演变》(SG Thomason著,谷峰译,曾晓渝校),《语言学译林》创刊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7月。

《语法化的世界词库》(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Bernd Heine和Tania Kuteva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翻译、注释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教材

体验汉语100句》(文化篇)(合编,第三作者),高教社,2007年。

《体验汉语文化篇练习册》(合编,第二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学术会议

“你说”变体的使用特征及其语法化,第十三次全国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福建师范大学,2003。

说近代汉语“一VV……”格式的来源,新世纪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浙江师范大学,2005。

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说上古汉语“云”的语法化,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5届年会,纽约哥伦比亚大学,2007。

虚拟口气与古汉语多功能虚词“其”,“中国语言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2009。

参与课题

1 天津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TJHY11-010)。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同经异译与中古汉语语法演变专题研究”(14YJC740025)。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语法化中的语法性及相关问题研究”(14CYY034)第一参与者。

4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著作出版资助“上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AS1621)。

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汉语篇章中时间连接成分的功能研究”(批准号:07JC740014)。

获奖记录

1.2002年获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南开大学二等奖

2.2004年获香港大学中文系、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斯坦福大学东亚系举办“中文书评写作比赛”亚军。

3.2005年5月获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生个人特殊成就奖。

4.2005年6月获新世纪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金华市)“语法新秀二等奖”。

5.2006年及2007年连获“叶氏驼庵奖学金及蔡章阁奖助学金”一等奖

6.2007年5月获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IACL-15,纽约)“青年学者奖“(YSA)提名。

7.2007年在一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获2008年度人南开大学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8.2008年6月获南开大学“人文科学概论青年学者奖”一等奖。

9.2009年6月获南开大学“人文科学青年学者奖”三等奖

10.2011年在一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获2012年度南开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11.2012年3月获“云林县”奖教金一等奖

12.2012年8月获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

13.2013年7月获天津市第13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文学组第一名,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

14 2013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同时获得2014年度南开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配套奖励)。

15.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16.北方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文汇报、今晚报、中国科技报、城市快报、天津教育报、天津广播电视台《HELLO天津》节目对古代汉语课的小篆板书有专门报道。

17. 本人指导杨凯杰同学的论文《《论语》歧解研究——以《论语·述而篇》、《阳货》为例》获得“2016年南开大学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荣誉称号。

18. 2015年在一级权威期刊发表文章,获2016年度南开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