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在中国的神话形象中,天马是奔腾的骏马,无角无双翼。为表现其翼马的不同,常于马下方绘制云朵,体现天马可以腾云驾雾。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
人物来源
词典释义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阿哈捷金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曹魏阮籍《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随天马,蒲桃逐汉臣。”清
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黄龙饮,从西天马来。”(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
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志俶傥,精权奇,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
《云笈七签》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明刘基《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
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生”汉高诱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蜋(螳螂)许文叔重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神话传说
据古书记载,马成山上有一种兽,形状长得象一只白色的大狗。
头上的毛是黑色的,脊背上长一双翅膀。它见到人时就会腾空飞升起来,人们叫这种兽为“天马”。又传说,有一种名叫“乘黄”的动物,它生活在西方很遥远的白民国,长得象狐属,脊背上还有肉角,寿命长达数千岁,人若能骑上它,就能活千岁而不死。也有人说这种叫“乘黄”的动物长得象麒麟,还有人说它的身体长得象马,背上长着一对象龙的翅膀。
为战神,有多位,表现了汉族的尚武精神。其中最重要的马神为锋星,是刘彻的化身。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是军人崇拜的偶像,也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天马是人格化、神化了的马,因而马俑的表情神态被塑造得格外生动,有的闭目遐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愤怒之极……。天马的塑造明显不同于写实的马,多取安平大乐相,呈现出十分快乐的样子,因而也可称为“大乐马”。
武威市出土了大量呈现出安平大乐相的马俑,表明河西地区东汉时战事频仍,多有军队驻扎。东汉时道教流行,除河西地区外,大乐马在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地均有出土。神态生动的马俑表明,中国古代人民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生活在神话里。
总之,这种传说中的动物谁也没真正见到过,关于它的具体模样,大家也说不清楚。不过,乘黄为马身有翅膀的说法在古代最为流行,若按照这种说法,乘黄也应是翼马的一种。“乘黄”在古代又被叫作“飞黄”,据说黄帝就是骑乘“飞黄”而升天成仙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写下了“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代指月亮)”的著名诗句。现代社会比喻某人发迹了仍使用“飞黄腾达”的成语。
历史溯源
汉画中有这么一幅:一只猛虎咬住妖怪的大腿。妖怪双臂上举,作惊恐挣扎状,与此同时,一匹肩生羽翼的天马狂奔而至。
西汉,为了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作战的军事需要,汉朝政府非常重视马匹的驯养,不仅鼓励老百姓养马,而且官方也大量养马。西汉刘启时,朝廷就在甘肃省、陕西省一带设置了三十六个养马场,饲养了三十万匹马。刘彻更是一位爱马如命的皇帝,当他得到西域乌孙国的良种马时,非常激动地赐给一个“天马”的美称。
大宛国有一种名为“汗血”的马,比乌孙国的马更优良,它能日行千里。由于这种马流出的汗水呈红色,所以取名“阿哈捷金马”。据传说汗血马是“天马”的后代,后来降落人间而成为一种骏马,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马”不惜用金马与之交易。他派汉使带上金银财宝去大宛国买马,大宛国王不但不卖给马,反而杀死了汉使,还劫走了财物。不久,刘彻又派李广利从玉门关出发,翻山越岭,越过茫茫的撒哈拉沙漠,行走一万多里,终于从大宛带回了三千多匹良种马。由于大宛马比乌孙马更高大健壮,所以武帝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而把“天马”的桂冠戴在了“汗血马”的头上,并兴奋地以“西极天马歌”为题赋诗一首,以庆贺从西域得到骏马之事。阿哈捷金马被名为“天马”只是一种比喻而己,尽管它奔跑的速度很快,但远比不上有翅膀能在天空飞的真“天马”。
现实基础
马在汉家备受尊崇,在汉画像行里,马是表现得最多、刻画得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动物。
在那惟知雄飞、不知雌伏的时代,在那建功立业、固边拓疆的年代,马是国力盛衰的标志,是豪门世家炫耀财势的资本,是和英雄与生俱来、血肉相连、浑然天成、允威允武的辅助形象。在中国古代,军马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重要的标准。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之所以如此重视马匹,是因为马不仅可以牵引车辆、运载货物、耕种拉犁,而且还是军事斗争和交通中外的基本工具。
其他解释
哆啦A梦大电影《大雄与日本的诞生》中哆啦A梦给大雄用“动物遗传因子安”和“无性生殖蛋”孵化出了天马·柏伽索斯
人物形象
外貌形态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描写:“于花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西河骢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长落日试天步,知有四极无由驰。电行山立气深稳,可耐珠白玉羁。”
艺术形象
汉代人由爱马进而神化马,借助丰富的想像力给骏马身上安上一双翅膀,使只能在陆地上奔跑的凡马摇身一变而成为了能在天空仙界自由飞行的翼马。“天马行空任驰骋”。天马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极为便捷的升仙骑乘工具。也因此,汉代人便塑造出了“天马”的艺术形象。1966年,人们从陕西成阳西汉元帝渭陵的“长寿官”遗址中就发掘了一件“羽人骑天马”的白玉圆雕艺术品。在南阳郡汉画像石中同样可以见到“天马”的形象:前边是一只猛虎正在撕咬一妄图阻碍升仙道路的妖怪,后边是一匹“天马”腾云驾雾飞奔而来。墓主人的灵魂将要骑上“天马”飞升天国。
参考资料
汉典天马.汉典.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