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就职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担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持日常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先心病介入治疗、小儿心律失常诊治、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技术等。同时,黄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川崎病等结缔组织疾病具有临床诊治经验。她还开展了小儿心率变异性测定、血管通透性、晕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黄敏还兼任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联谊会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儿科分会委员。
基本介绍
教育经历
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小儿科系。
1991年9月-1992年3月,由市卫生局公派赴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和横滨市立市民病院进修。
1996年6月-1998年3月,由市卫生局选送留学日本川崎医科大学。
工作经历
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内科工作至今,历任副院长。
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
致力于小儿心率变异性测定、血管迷走性晕厥等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承担包括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等局级以上课题10余项,其中:
2010年01月-2013年03月,主持研究“川崎病大剂量丙球治疗后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变化的研究”。
2010年06月-2013年06月,主持研究“川崎病随访方案的应用和评价”。
2010年08月-2013年08月,主持研究“川崎病发病机制及心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优化诊治研究”。
2012年01月-2014年12月,主持研究“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术研究”。
2012年10月-2015年09月,主持研究“危重型川崎病预测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推广”。
2013年06月-2016年05月,主持研究“通过EDC系统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随访的应用与评价”。
2015年01月-2017年12月,主持研究“高危预测体系在川崎病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5年10月-2018年09月,主持研究“基于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川崎病易感性研究”。
2016年09月-2019年09月,主持研究“基于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川崎病易感性多中心研究”。
2017年10月-2020年09月,主持研究“中国儿童川崎病高危预测系统及精准医学大数据应用示范平台”。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小儿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全科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儿科毕业后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儿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儿科专科委员会心血管专业组组长
上海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涉外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儿科学杂志编委
《国际儿科学杂志》副主编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
《临床儿科杂志》常务编委
《循证儿科杂志》编委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
《儿科药学杂志》编委
出版著作
主编及参编《儿科临床新理论与实践》、《小儿心脏病学》、《儿童昏厥》等著作。
主要论文
1.黄敏。基于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川崎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08):592-594.
2.黄敏,黄玉娟。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08):578-582.
3.黄敏,黄玉娟。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04):246-248.
4.黄敏。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912-914.
5.黄敏,陈秀玉,杨思源。小儿暴发型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8(08):17-20.
6.黄敏,杨晓东。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01):76-78.
7.黄敏,陈秀玉。快速心律失常儿童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3):966-968.
8.黄敏,沈捷,陈秀玉,陈树宝,黄美蓉,黄国英,洪建国,过仲珍,周晓迅。上海市地区小儿暴发型心肌炎50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02):113-115.
9.黄敏。川崎病随访方案(试行)[J].临床儿科杂志,2006(05):427-428.
10.黄敏,陈秀玉。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心律失常[J].临床儿科杂志,2005(12):899-900+908.
参考资料
黄敏.上海市儿童医院.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