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次子,母亲是贺皇后。
干德二年(964年),赵德昭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任检校太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征幽州,遭赵光义赵光义斥责后自尽。
赵德昭死后,被追赠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谥号“懿”,后改吴王,又改越王、朱棣。赵恒即位后,追贈赵德昭为太傅。乾兴初年,加赠太师。南宋赵昀赵及之后的南宋帝王为赵德昭直系后裔。
人物生平
出阁任官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赵匡胤因得郭威赏识,提升为禁军东西班行首,后又升任滑州副指挥使,是年长子赵德昭出生。
干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出阁。按照旧例,皇子出阁应该封王,但是赵匡胤认为赵德昭此时年幼,想让他慢慢晋升,所以让他担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赵匡胤在世期间,始终未封他王爵。
开宝九年(976)二月,吴越国王钱俶前来朝见赵匡胤,赵德昭被赵匡胤安排主持迎接仪式。
分封郡王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赵光义皇帝即位,改任赵德昭为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让其与齐王赵廷美在朝会时位列宰相之前。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赵德昭娶了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封她为韩国夫人。当年冬天祭天时,加封赵德昭为检校太尉。
自刎而死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德昭随征,高梁河一战,宋军溃败,宋太宗赵光义与主力部队失散。军中诸将怀疑皇帝遇难,觉得国不可无主,商量立德昭为皇帝。后来得知赵光义还活着,立帝之事就不了了之。可不久这一拟议中的立帝风波很快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由此触犯忌讳,使赵光义心里很不安心。按照惯例,宋军出征班师,每次都要论功行赏,这次还京多日,毫无颁赏之迹,军中议论纷纷,诸将不免口有怨言。德昭见状,当年八月,主动面见叔父,请求对将士叙功行赏。赵光义对赵德昭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赐好了!”德昭顿感惶恐,默然出宫,后自刎而死。赵光义听闻后,到其宅邸抱住赵德昭的尸体,大哭表示:“痴儿何至于此”。
死后追封
赵德昭死后,赵光义下令厚葬,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谥号“懿”。宋真宗即位后,追赠太傅。乾兴初年(1022年)赵祯即位后,加赠太师,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改封吴王。嘉祐八年(1063年)赵曙即位,追封越王。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追封燕王。
人物评价
《宋史》中评价赵德昭:德昭为人,喜怒不形于色。
学者李强在《赵匡胤传》中评价赵德昭:我们在现存的历史记录中,很难找到这位皇子在赵光义上台前的活动资料,对他成为赵光义竞争对手的发展历程所知甚少,可以说这是一位在历史上失语的皇子。
人物关系
相关典故
金匮之盟
建隆二年(961年)昭宪太后病重时,为防止骨肉相残,要赵匡胤传位给二弟赵光义,赵光义(太宗)传给三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给太祖长子赵德昭(因为赵德秀早夭,此时赵德昭最为年长),等等;命赵普撰写誓书,藏入金质,是为金匮之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明代作家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讲述杨家将故事,其中的重要人物八王,称为赵德昭,是后世“八贤王”这一文学人物的最初形象。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前,传位赵光义,同时赐给赵德昭金锏,可专诛不正之臣。而赵德昭在此后也多次举荐、营救杨家将诸人,最后在赵恒年间去世,追封魏懿王。
而之后的明清小说和戏曲,则将八贤王的名号转到赵德芳、赵元佐等人物。而在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中,赵德昭也有出场,因太祖死因不明,赵德昭上殿质问太宗,反遭太宗痛斥,德昭撞殿柱而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封神劫.豆瓣电影.2024-04-03
绝代双雄.豆瓣电影.2024-04-03
大宋王朝赵匡胤.豆瓣电影.2024-04-03
情剑山河.豆瓣电影.2024-04-03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豆瓣电影.2024-04-03
大宋宫词.豆瓣电影.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