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跃进号货轮

跃进号货轮

跃进号货轮是中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货轮全长169.9米,两柱间长156米,型宽21.8米、型深12.9米,满载排水量2.21万吨,航速18海里每小时,续航能力1.2万海里,载重量1.34万吨。

1955年12月,新中国开始独立经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批准了将其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船厂的方案,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58年,大连造船厂在改造扩建后的万吨级船台上,按照苏联专家帮助设计的图纸,开始建造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跃进号”。1958年7月22日,跃进号货轮正式开工建造,船厂的干部与工人吃住都在船台上,在建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齐心协力,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以及许多先进的工艺,保证了船体结构装配准确,外形光顺美观,焊接质量优良,主要尺度精确,主机、轴系安装全部符合规范要求,用时58天时间就完成了船体的建造工作,于 1958 年11月27日建成下水,1961年5月7日开始航海试验,由于进口设备延误,拖至1962年12月8日才正式交付使用。

1963年4月30日,跃进号货轮装载13460吨玉米、萤石和杂货,从青岛港出发,驶向日本九州门司港,开展中日民间贸易活动。5月1日中午,当跃进号货轮航行到朝鲜济州岛附近的苏岩礁海域时,突然向中国发出了“我船受损严重”的电报,下午2时10分,交通部收到了跃进号货轮第一次发出的“SOS”国际求救信号。下午2时左右,跃进号货轮沉没于黄海中。周总理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组成联合舰船编队负责调查跃进号货轮失事原因,编队于5月18日早由吴淞口码头出发。6月3日,编队撤离作业区,历时15天的水下侦查工作结束了,新华通讯社同时发出了电稿,经过周密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是因触礁而沉没的。

建造背景

1955年1月1日,中苏造船公司停止合营易名为“国营大连造船公司”,开始了由中国政府独立经营的历史新时期。12月,国务院作出“将大连造船公司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的船厂”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老厂扩建和改造,为造万吨轮做好了技术与物质准备。在“一五”计划即将结束之际,交通部与一级部门联合签发了建造34艘华北沿海和长江大型船舶及首批万吨级远洋货船的决定。在国家批准大连造船公司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的同时,决定新中国第一艘由苏联转让的万吨级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公司建造,该轮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产品。

1957年6月1日,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关于更改厂名的指示,大连造船公司更名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955年至196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大连造船厂为及时解决沿海和内河航运急需,促进航运业的发展,于1957年下半年陆续承造了中国第一艘中型油轮和第一艘中型货轮,这是大连造船厂由建造小型船舶到建造中型船舶迈向新台阶的标志。在造好中型船舶的基础上,1958年下半年,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跃进号货轮,这是新中国自行建造大型船舶的新开端。

建造过程

建造前

1957年6月,船舶工业管理局会同工厂对生产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与检查,并编制出生产准备措施计划草案。积极组织协调全局范围内的生产技术大协作,指定专人划分责任,有力地支持了万吨轮的建造。1957年8月,根据中苏技术合作会议商定:苏联政府同意向中国提供正在试造的“567”型万吨级船(设计号为“567”)的技术资料;通过中苏协作的关系,协助中国建造万吨轮;并同意中国派考察小组赴苏联学习“567”型万吨轮设计建造。根据万吨轮生产周期长、内容复杂、产品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生产准备工作。1957年12月17日,大连造船厂厂长李衡生发出命令,即组织万吨轮建造准备工作,成立万吨轮建造筹备工作小组。

1958年4月,中国政府派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船体及轮机专家小组分两批赴苏联考察。第一批考察组由6人组成,组长是大连造船厂党委书记原宪千,组员有大连造船厂船体工程师孙嘉良、轮机工程师陈信隆等。此次考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有关远洋船的设计建造情况;负责资料验收及图纸供应;与有关设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协作产品配套设备的供应情况等等。1958年7月22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第一次老厂改造扩建后的万吨级船台上开工建造跃进号货轮。

建造中

大连造船厂以往所造的最大的船是5000吨,根本没有造万吨船的经验,因此在技术上是处于摸索学习的状态。建造时间紧、任务重、协作配套设备复杂等情况,都给按时完成任务带来困难。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关键问题,工厂组织技术人员请苏联专家答疑解惑。将专家的建议整理归案,随时消化吸收应用到实践中去。造万吨轮所需的零部件多,苏联有140多个工厂和设计部门负责供应部件和图纸。为此,苏联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公司负责提供和管理,以保证生产进度按期进行。1958年至1961年间,苏联政府先后派出各种专家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帮助指导万吨轮的建造工作。万吨轮的建造可以说是在引进苏联建造材料、建造技术以及技术人员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万吨轮的建造中,采取引进苏联技术和中国研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与工人紧密配合、集思广益,先后成功地解决了钢板冷加工、两“岛”之间如何插入分段、如何控制船的长度和变形及如何保证船体的焊接质量等技术难题;在船体施工中采用经纬仪找线形基线等多种新工艺技术,为生产进度如期或提前完成创造了条件。

在万吨轮船体分段制作中,全部采用反造法工艺规程,将拼好的外板铺在船台木墩的临时平台上,用自动焊焊接,再将内底构架扣到外底板上,然后装配焊接。建造中所有自动焊和半自动步枪焊均是按照预先进行过试验的焊接规范进行的。在船体分段装配和焊接时,首先制订出典型工艺规程,其原则是采取分离装配焊接法,使焊件尽可能自由收缩。采用逐步退焊,以减少应力变形,并同时前后左右对称施焊。施工中考虑到所用的钢板是低合金高强度钢,因此在开工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派出焊工到江南造船学习焊接技术,回厂后进行实际操作试验练习。多次组织焊工培训讲座,进行焊工考试,以保证焊接的质量。根据万吨轮分段数量多、工作量大、作业面积狭窄有限这些特点,大连造船厂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决定改革以往建造方法,采用“三岛式”合拢新工艺,即把整个船体在船台上分成三大部分,称为三个“岛”,每个“岛”同时向前、向后和向上三个方向施工发展,以增加作业空间,加快建造速度。

吊板工人常维明、黄令先为及时满足吊板需要,将行李搬到厂里,连夜进行工作。青年工人卢金禹在承担船胎架组装任务中,大胆修改工艺,使工作效率比开始提高38倍;又苦心钻研,研制出一个万能拖板工具,使帮板研缝组装效率比原来提高3倍。工厂工人们充分发挥特别行动队作用,在保证本职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利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在时间和质量上都保证了万吨轮的计划要求。万吨轮的建成也是中国其他相关单位无私援助的结果。在船体建造中,部分原材料和部件加工,得到沈阳重型机械厂、瓦房店市滚珠轴承厂、大连起重机器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单位的大力协助。这些单位主动克服困难,赶时间、撵任务,确保大船的材料、部件及下水物资需要。正是因为各方的支持和努力,1958年9月28日跃进号货轮轮上船台合拢,船台建造周期仅58天,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奇迹。

竣工

1958年11月27日跃进号货轮下水,时任大连市委书记郭述申出席下水典礼,并为下水剪彩。1961年5月7日开始航海试验,由于进口设备延误,拖至1962年12月8日才正式交付使用。至此,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货轮胜利竣工。

检收

1960年5月28日,交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文报请国家科委,建议在国家科委主持下,分别组织万吨船国家验收委员会。1960年8月11日,国家科委向中央书记处请示“关于组织验收万吨远洋轮”一事,指出,为确保质量,保证万无一失,我们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交通部意见,成立验收委员会,严格验收。1960年8月20日,国务院批示“同意科委和韩光同志(国家科委副主任)报告精神。委员会建议由韩光同志任主任,主要任务:确保质量无差错,才能接收。”1960年10月13日,韩光同志组织召开验收万吨轮准备工作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鼎(三机部副部长)、潘琪(交通部副部长)、葛琛(交通部技术局局长)、张有萱(国家科委副主任)等。经讨论,商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跃进号货轮即将竣工,鉴定工作就要开始,有必要在大连成立鉴定工作组,其主要任务是提出技术鉴定报告,解决有关技术问题,为正式验收做好准备。从1960年12月起至1962年11月止,三个阶段试验鉴定工作均已完成。“跃进”轮原定由苏联船舶登记局驻大连验船处检验,但由于中苏关系影响,该处于1962年7月全部撤回苏联,检验工作移交给中国船检局大连办事处继续进行。在“跃进”轮首航前,为争取到苏联船舶登记局的证书,中国船舶检验局大连办事处验船师与苏联船舶登记局留守在上海的两名全权代表进行了多次有理有利有节的艰辛谈判,最终争取到苏方发出的符合国际航行的全套验证书。至此,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巨轮,持有苏联船舶登记局和中国船检局颁发的两套船舶检验证书。

基本参数

跃进号货轮全长169.9米,两柱间长156米,型宽21.8米、型深12.9米、设计吃水8.5米,满载排水量2.21万吨,航速18海里每小时,续航能力1.2万海里,载重量1.34万吨。

构造与原理

跃进号货轮先将船底中间一段铺架在船台上、再将构建往船头、船尾和上部三个方向装配的“塔式”排船法,而是改用将船底分成三段、每段都同时往前、后和上部装配构件、最后三段合拢的“三岛式”造船法。而且还装备了全套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设备等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跃进号货轮船体结构型式属于纵横混合式,考虑到冰区等问题,专门采用高强度合金板,能够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并装备有先进的导航仪和大功率的高参数蒸汽轮机,可以中途不补充燃料航行于世界上任何航区,抵达世界各个主要港口,是当时世界上同类船舶中的先进产品。

纪念章

1958年11月27日,跃进号货轮万吨远洋货轮建成下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特制作一枚纪念章,铜质镀金,红色珐琅彩,副章上铸有主题文字“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纪念”。当时各大媒体也载文欢呼“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竞相称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伟大成就。为了宣传这一重要的工业成就,邮电部于1960年12月15日发行特种邮票(编号T32,全套1枚)《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画面为“跃进号”航行在大海中的英姿,船头有“跃进”二字。

沉没事件

事件背景

根据中日民间贸易的规定,跃进号货轮装载着玉米近万吨、矿产品和其他杂货3600多吨,于1963年4月30日下午3点58分从青岛港外锚地启航,首航日本的门司和名古屋市西港,开辟中日航线。

经过

1963年5月1日中午,当跃进号货轮航行到朝鲜济州岛附近的苏岩礁海域时,突然向中国发出了“我船受损严重”的电报,下午2时10分,交通部收到了跃进号货轮第一次发出的“SOS”国际求救信号。周总理得知事情后亲自给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打电话,命令海军立即派军舰去营救。5月2日,日本贸易促进会发来通知,“跃进”号59名船员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时,被日本渔船救起。周恩来再次命令海军:“派军舰把遇难船员接回来。”

调查

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国家派出由四艘潜水作业船和六艘战斗舰艇组成的编队,于1963年5月19日6时到达“跃进”号失事海域进行调查。5月21日,“金州”号围着苏岩礁四周搜索。10时11分,声呐班长兴奋地向艇长报告:“发现金属回波,位置在北纬32°06〃,东经125°24〃。”艇长朝目标上方慢速开去,测出水深50米突然变为32米。艇长命令航海人员用磁水陀鉴别。航海人员兴奋地向艇长报告:“水下目标有吸引力,是铁家伙!”艇长惊喜地向指挥员报告了金属回波的准确位置。第二天,指挥员又命令用三艘小艇组成编队,到目标上方和四周进行拖扫。两个小时后,1号小艇收起的铁锚上,发现锚钩刮有白色和绿色油漆。另两艘小艇也拖到了沉船,其中一艘传来惊喜的喊声:“玉蜀黍属!玉米!”原来锚钩上夹有玉米,而玉米是“跃进”号上的主要货物。5月22日, “海设” 号组织潜水作业,起初几名潜水员均失败。5月25日,中国“潜水大王”的严士法在海底发现 “跃进” 号。5月26日上午,第一个潜水员因船位被海流移动百米未摸到 “跃进” 号,后经重新研究固定船位,大规模潜水作业开始。沈阿四等潜水员发现 “跃进” 号上有纵向裂缝,他们用脚一步步地量着,约有17米长,40厘米宽。潜水员们从沉船驾驶室内取出航海日志,找到了文字证据。经过前后72人次潜水员探摸,摸清了 “跃进” 号沉没的准确位置和原因。

“跃进”号的准确位置在苏岩礁方位148度、距离1.2海里,即北纬32度06分、东经125度11分42秒。其沉坐状态为船身左舷平卧海底,船首向北偏东15度。破损情况是,摸到破洞3处,凹陷5处,舭龙骨折裂一处。对苏岩礁的探摸情况是,在其西南角处发现一块长约3.5米、宽不到1米的平坦岩礁,岩礁有遭受触撞的明显痕迹,在被撞处的周围有很多岩石碎片,当时还取回8块。有3名潜水员在水下见到部分礁石上有紫红色油漆皮存在。同时对“跃进”号船体3段合拢的两条焊缝,经多次核查,未发现破损或异常变化。至此,终于弄清了“跃进”号并非鱼雷击沉,而是触礁沉没的。也排除了对造船工艺有问题而沉没的猜疑。

结果

1963年6月1日下午,编队传达周总理通过总参转达的指示:鉴于调查作业已基本完成,编队应于6月2日、3日返航。6月2日清晨,编队最后一次组织潜水复查,取出了“跃进”号航向记录纸、国旗和有关资料。除弃掉“海设”钩住船舱的一只锚外,其余器材俱已收拾齐备。6月3日,编队撤离作业区,历时15天的水下侦查工作结束了,新华通讯社同时发出了电稿:中国交通部为了进一步查明“跃进”号沉没的真实原因而派出的调查作业船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协助调查的舰艇在苏岩礁周围海域经过15天的调查作业,在北纬32度6分东经125度11分42秒处发现沉没了的“跃进”号船体,经过周密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是因触礁而沉没的。

重要意义

跃进号货轮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它的建造成功,为中国船舶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锻炼了造船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也提升了中国造船整体水平。跃进号货轮的建造成功,不仅标志着新中国造船工业和远洋运输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由建造小型船舶到建造大型船舶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的造船事业已进入了万吨级时代,是中国造船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性质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参考资料

11月27日: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中国政府网.2024-04-04

1958年11月27日 “跃进”号远洋货轮建成下水.科普中国网.2024-11-29

中 国 “第 一 艘 万 吨 级 远 洋 货 轮” 沉 没 之 谜.澎湃新闻.2024-11-28

5月1日: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跃进号”沉没.人民网.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