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邮件门是指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 2009 年至 2013 年任职期间没有政府电子邮件账户,只使用私人电子邮箱和位于家中的私人服务器收发公务邮件,这些邮件可能涉及部分绝密的文件。

2009年1月,希拉里出任美国国务卿,开始使用架设在私人服务器上的个人邮箱。2013年6月,国务院工作人员第一次发现了希拉里私人邮箱与其直属工作人员政府邮箱之间的通信记录。次年12月,希拉里提交了超过30000封邮件,共55000页。2015年,国会、国务院和联邦调查局对“邮件门”事件的调查。同年3月,《纽约时报》率先披露“邮件门”事件。3月10日,希拉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回应“邮件门”事件。同月,希拉里承认在任职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邮箱处理约6万封邮件,其中3万封因涉及私人生活已被其团队删除,剩余约3万封公务邮件已于2014年底全部上交国务院。

2016年美国大选年的“邮件门”事件两度升级,包括第一次事件升级揭露希拉里“操控媒体、导演游行、卖官鬻爵”和第二次事件升级揭露“党内斗争、权钱交易、色情间谍”等内容。大选年“邮件门”事件的升级直接导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重启对该事件的调查,对大选选情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还关系到美俄两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博弈。

2019年10月18日,美国务院提交希拉里“邮件门”事件调查报告,报告称国务院工作人员没有系统性或蓄意不当处理机密信息,同时称共发现38个人实施的91起违规行为,另有497起违规行为“没有发现个人负有责任”。

2020年10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称,将《希拉里邮件门》有关的文件彻底解密。

事件背景

2009年1月,希拉里出任美国国务卿,开始使用架设在私人服务器上的个人邮箱。

201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成立了独立委员会调查当年9月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使馆遭袭事件,袭击造成包括时任美国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内的4名美国人丧生,委员会要求国务院提供所有相关文件。国务院向该委员会提交了数千份文件,但后来发现,这此并非全部文件,其中没有任何希拉里的公务邮件,但委员会对此并不知情。

2013年2月,希拉里卸任国务卿。同年6月,国务院工作人员在调查班加西事件时,第一次发现了希拉里私人邮箱与其直属工作人员政府邮箱之间的通信记录。

2014年7月,调查人员为了得到希拉里的所有邮件,开始与希拉里的助手谈判,包括前国务院幕僚长Cheryl D. Mills。Mills称希拉里将提交邮件,但她也提醒那将花些时间。同年8月,国会向众议院班加西事件特别委员会提供了15000页文件,包括少数从希拉里私人服务器发出的邮件。同年12月,在美国国务院发出正式请求之后,希拉里提交了超过30000封邮件,共55000页。

事件经过

事件曝光

2015年,美国国会在调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总领馆遭袭事件时,众议院共和党人发现希拉里·克林顿使用私人电子邮箱收发工作邮件,这引发了国会、国务院和联邦调查局对“邮件门”事件的调查。

2015年3月,《纽约时报》率先披露“邮件门”事件。3月10日,希拉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回应“邮件门”事件。表示自己只是为了方便才“私邮公用”,不存在机密外泄的情况。同月,希拉里承认在任职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邮箱处理约6万封邮件,其中3万封因涉及私人生活已被其团队删除,剩余约3万封公务邮件已于2014年底全部上交国务院。

2015年3月27日,希拉里被美国国会下属“班加西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特里·高迪指责“一股脑儿删除”了服务器上的全部邮件,勒令她在2015年4月3日最后期限前交出全部相关邮件。

2015年7月,政府调查员称他们在来自希拉里私人服务器的邮件中发现了机密信息,但当时邮件并未被标注机密,同时也不确定希拉里是否知道信息涉及机密。调查员将此案移送司法部。

2016年1月,美国国务院首次承认22封包含绝密信息的邮件曾通过希拉里的私人账户传递。

事件升级

2016年3月19日,希拉里团队的竞选主席约翰·波德斯塔收到一封邮件,称有人试图侵入他的账号,需要立即更改邮箱密码。波德斯塔的助手将警告邮件转给技术人员查尔斯·德拉万后,得到回复:“这是一封合法邮件”。随后,波德斯塔的助手放心点开邮件所附实为网络钓鱼的欺诈链接,将波德斯塔近十年来的6000余封邮件拱手送给了黑客。

2016年5月25日,美国务院监察长办公室向美国会递交报告指出,希拉里“私邮公用”的行为做出认定,认定她违反美国务院内部的有关规定。报告还指出,希拉里并未全力配合调查,拒绝接受面谈,也没有交出全部公务电邮。

再度升级

2016年 7月22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内部的19252封绝密邮件和8034个附件。这些邮件的内容涉及民主党高层有意排挤民主党竞选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暗助希拉里获胜等内容。同月27日,维基解密网站再爆第二波“猛料”,公布了29段来自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内部邮件中的音频附件。同年10月7日,维基解密第三次爆料公开了希拉里竞选团队主席波德斯塔私人邮箱里的数千封邮件。

重启调查

2016年10月3号,FBI拿到了搜查令,查扣了韦纳的电子设备。FBI在韦纳的电脑中发现,其邮箱里面有662,781封邮件,这个数量“太多了”。在FBI把案件甩给纽约市警察局(NYPD)让他们帮助查找犯罪线索后,纽约警察发现,韦纳的邮箱里有11,112封邮件是他的前妻胡玛·阿贝丁的,还有一部分邮件是希拉里的,是“之前希拉里从电脑里彻底删除了的那33,000封邮件中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宣布,因意外发现大量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有关的电子邮件,遂决定重启对“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次日,希拉里公开质疑科米动机不纯,再次敦促其尽快公开邮件内容。

2016年11月3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与其他部分美国情报机关正在筛查一些伪造邮件,这些邮件旨在抹黑希拉里的竞选阵营。同年12月14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希拉里邮件门是因为技术人员打错字而招致希拉里再次遭遇“邮件门”。

2018年1月22日,美国共和党一名参议员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因技术故障,导致关于希拉里“邮件门”和特朗普“通俄门”的两名调查人员之间5个月的短信数据丢失。同年6月14日,美国司法部发布对联邦调查局(FBI)处理前国务卿、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报告。报告对时任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和部分高层官员提出尖锐批评,但同时认定对“邮件门”的调查没有受政治偏见驱使、偏袒希拉里或她的竞选对手唐纳德·特朗普。

事件调查结果

2019年10月18日,美国国会收到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务院对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使用私人邮箱收发的电子邮件进行了多年调查,得出结论“国务院工作人员没有系统性或蓄意不当处理机密信息”。报告同时称,共发现38个人实施的91起违规行为,另有497起违规行为“没有发现个人负有责任”。

事件后续发展

2020年10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称,他已授权将《俄罗斯骗局》《希拉里邮件门》等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罪行有关的文件彻底解密。

事件影响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竞选期间,联邦调查局两次高调宣布介入调查,对希拉里选情造成一定影响。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 “邮件门” 事件被认为是导致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白宫梦碎的主要原因。

2016年11月1日,RealClearPolitics更新了总统候选人支持率的统计,唐纳德·特朗普以46%的支持率领先希拉里的45%。

媒体普遍认为,距离大选日只剩下11天,“邮件门”事件风波再起将对希拉里选情造成重大冲击,有助于民调落后的竞争对手特朗普挽回颓势,或将制造改变本届大选战局的“十月惊奇”。

希拉里邮件门丑闻发酵后,特朗普行情看涨,美元下跌,股市下跌。

事件评价

这是自水门事件以来最大的政治丑闻。希拉里怪不得别人,只能怪她自己。——特朗普评

大多数人觉得她不诚实和不值得信任。——美国《海军时报》评

希拉里在处理政府机密时“极度草率”。——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

62%的选民认为希拉里“言不由衷”。——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参考资料

全美国大选年“邮件门”事件回顾.国家信息中心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2024-01-15

反超!特朗普支持率领先希拉里1%(图).凤凰网.2024-01-11

希拉里因“邮件门”丢总统宝座冤不冤?“邮件门”真相大回顾.搜狐网.2024-01-15

美国务院提交希拉里“邮件门”事件调查报告.人民网.2024-01-15

“邮件门”,不只是一个人的痛.甘肃纪检监查网.2024-01-11

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将重启希拉里“邮件门”调查.新华网.2024-01-11

特朗普下令解密希拉里邮件门、通俄门全部文件.界面新闻.2024-01-15

美国务院认定希拉里“私邮公用”存在过失.央视网.2024-01-15

希拉里删光邮件国会议员不满 引发双方激烈交锋.中国新闻网.2024-01-15

没有搜查证、不知邮件内容 希拉里谴责FBI重启调查动机不纯.人民网.2024-01-15

美国联邦调查局:有邮件系伪造 或专为抹黑希拉里.央视网.2024-01-15

希拉里"邮件门"丢了5个月数据 因FBI"软件故障".海外网.2024-01-15

美司法部认定希拉里“邮件门”调查未受偏见影响.新华网.2024-01-15

“白宫梦碎”——希拉里邮件分析.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2024-01-15

希拉里“邮件门”调查重启 美大选上演“10月惊奇”.央视网.2024-01-15

西媒:希拉里“电邮门”凸显美大选乱象.新华网.2024-01-15

邮件门”暴露希拉里两大“致命伤”.新华网.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