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胺的国标编号 82510,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蒸汽压0.32kPa/55℃;闪点86℃;熔点70℃;沸点216.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7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简介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肌肉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可致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910mg/m3,6小时/次,19次,动物表现不安,动作不直辖市,震颤及鼻刺激症状。体重未见增加,脏器组织学无异常。220mg/m3仅有轻嗜睡状态。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22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编号系统

MDL号:MFCD00009431

RTECS号:YA0350000

BRN号:1698872

PubChem号:24889404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至黄色吸湿性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2.熔点(℃):-70

3.沸点(℃):216.5

4.相对密度(水=1):0.778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4

6.饱和蒸气压(kPa):0.0387(25℃)

7.临界温度(℃):365.2

8.临界压力(MPa):1.8

9.正辛醇/水分配系数:1.52

10.闪点(℃):86(OC)

11.引燃温度(℃):210

12.爆炸上限(%):6.0

13.爆炸下限(%):1.4

14.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及多数有机溶剂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14mg/kg;大鼠吸入LCL0:75ppm/4H;大鼠皮下LDL0:380mg/kg;小鼠经口LD50:114mg/kg;兔子经口LD50:615mg/kg;兔子皮肤接触LD50:250μL/kg;豚鼠经口LD50:350mg/kg;哺乳纲经口LD50:888mg/kg;哺乳动物腹膜腔LD50:107mg/kg;

2、其他多剂量毒性:兔子经口TDLo:1119mg/kg/26W-I;哺乳动物腹膜腔TDLo:107mg/kg/3D-I;

3、能刺激眼睛和皮肤,与皮肤直接接触引起皮肤炎。

4.急性毒性 LD50:114mg/kg(大鼠经口);250μl(195mg)/kg(兔经皮)

5.刺激性 暂无资料

6.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暴露于910mg/m3,每次6h,19次,动物表现不安,动作不协调,震颤及鼻刺激症状。体重未见增加,脏器组织学无异常。220mg/m3仅有轻微嗜睡状态。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16.3mg/L(48h)(青鳉

2.生物降解性 N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mg/L,污泥浓度30mg/L,4周后降解2%。

3.非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4.生物富集性 BCF:38(理论);0.38~18(鲤鱼,接触浓度100mg/L,接触时间28d);3.2~47(鲤鱼,接触浓度10mg/L,接触时间28d)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61.36

2、摩尔体积(m3/mol):233.8

3、等张比容(90.2K):535.2

4、表面张力(dyne/cm):27.4

5、介电常数:

6、偶极距(10-24cm3):

7、极化率:24.32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4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9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3.2

7.重原子数量:1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72.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具有叔胺的化学反应性质。对氧化剂不稳定。在三氯甲烷甲醇中与臭氧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二丁胺等。

2.稳定性 稳定

3.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基氯、酸酐

4.聚合危害 不聚合

5.分解产物 胺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深圳市火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

将丁醇、氨、氢气按配比通入填充铜酸性白土催化剂的反应塔中,在200℃左右反应,将反应气体冷凝,得到含一丁胺二丁胺、三丁胺的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出三个产品。

精制方法:三丁胺是由溴丁烷与氨,或丁醇与氨反应制造的。因此易含有丁胺、二丁胺及未反应的物质等。通常是在金属钠存在下通过分馏精制。为了除去丁胺、二丁胺等伯胺仲胺,也可以加入对苯基苯磺酰氯,伯胺、仲胺与之反应,而叔胺不发生反应。加入稀盐酸将三丁胺转变为可溶于水的盐酸盐,从水层中分离后进行重结晶。再用碱分解盐酸盐,则三丁胺被游离出来,蒸馏后得纯品。

用途

1.用于石油添加剂、溶剂萃取剂,也用于防腐蚀剂、染色剂、医药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塑料增塑剂、矿物浮选剂及表面活性剂等。

2.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参考资料

三丁胺.物竞化学品数据库.201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