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盖铁线蕨是一种铁线蕨科植物,学名为Adiantum erythrochlamys。它是一种中药材,可以用于外敷,具有消肿功效。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肾盖铁线蕨
种拉丁名:Adiantum erythrochlamys Diels
科中文名:铁线蕨科
科拉丁名:Adiantaceae
属中文名:铁线蕨属
属拉丁名:Adiantum
概述
【药 名】:肾盖铁线蕨
【来 源】:为铁线蕨科植物肾盖铁线蕨的全草。
【相关药材】荷叶铁线蕨 单盖铁线蕨 长盖铁线蕨 毛足铁线蕨 埃氏铁线蕨 鞭叶铁线蕨翅柄铁线蕨
【功 效】:利水通淋、散结消肿。
【主 治】:用于热淋、溃疡。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膀胱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捣敷。
【别 名】:小猪棕七(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省。
【拉丁名】:Adiantum erythochlamys Diels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植物形态
植株高12-35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或斜升,密被栗黑色、有光泽的狭长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或近生;柄长5-22厘米,粗可达2毫米,栗色,有光泽,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披针状长三角形,长6-22厘米,基部宽约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三回羽状,羽片4-7对,互生,斜向上,有柄,基部一对略大,长2.5-4厘米,宽约2厘米,长卵形,中部以下为简单的二回羽状,具小羽片2对,互生,斜展,相距6-18毫米,二至三出,彼此密接且稍重叠;末回小羽片狭扇形或倒卵形,长5-14毫米,宽4-10毫米,基部狭楔形,不育小羽片的上缘圆形,有明显的波状圆齿;能育小羽片的中央具阔而深的缺刻,两侧也具明显的波状圆齿,外缘和内缘全缘,两侧对称,具纤细的短柄(长约1毫米);羽片上部为奇数一回羽状,具小羽片3-4对,互生,斜向上,相距4-9毫米,与末回小羽片同形同大;第二对羽片距基部一对2-4厘米,向上各对均与基部一对同形而略变小。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纸质,黄绿色或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有光泽、光滑。孢子囊群每羽片多为1枚,少有2枚,横生于每小羽片上缘的阔而深的缺刻内;囊群盖圆形或圆肾形,上缘呈深缺刻状,褐色,近革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具颗粒状纹饰,处理后易破坏,但不脱落。
地域分布
产湖北(神农架林区、兴山县)、四川省(江、南川区、峨眉山市、芦山、兴文县、雅安市)、贵州省(桐梓县)、西藏自治区(波密、隆子县)。生林下溪旁岩石上或石缝中,海拔600-3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