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克里斯托夫·约克兹(Jean-Christophe Yoccoz,1957年5月29日 - 2016年9月3日)是一位杰出的法国数学家,以其在动力系统领域的深刻工作而闻名。1994年,他因将复动力系统的拟周期情形和双曲的情形加以复合,对更一般的复动力系统的性状和分类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获得“菲尔兹奖”。约克兹于2016年9月3日去世,享年59岁。
人物经历
约克兹197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同时考入赫赫有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综合工科学校,在这两校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他选择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在此之前,他曾就读于路易大学附属中学,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银牌和金牌。1977年,约克兹获得数学教育学位。在完成巴西的兵役后,他于1985年在洛朗·施瓦茨数学中心获得了迈克尔·赫尔曼的指导下的博士学位,该中心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共同运营的研究单位。1987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教授,并在巴黎-苏德大学任职。他还兼任南巴黎大学教授,是法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约克兹是当代动力系统理论(特别是混浊理论)的主要研究者。这领域虽然花样很多,理论结果却较少。他在统一理论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例如,过去分开处理的二次多项式变换、有理分式变换、埃农映射分开的极个别处理,完全统一加以考虑,对于映射的双曲性、遍历性、周期性等,都给出重要结果。约克兹在动力系统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对KAM理论的进展,以及引入了约克兹难题方法,这是一种组合技术,对于研究朱利亚集合非常有用。他的重要著作包括《可微同胚的圆环面向映射的共轭,其旋转数满足丢番特条件》(1984年)和《西格尔定理,布鲁诺数和二次多项式。一维小除数》(1995年)。约克兹于1988年获得了塞勒姆奖,曾受邀在1990年的京都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演讲,并于1994年在苏黎世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了菲尔兹奖。他于1994年加入了法国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于1995年成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并于1998年获得了巴西国家科学功勋大铁十字勋章。
相关资料
菲尔兹奖
菲尔茨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茨奖誉为数学届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中文全名:约翰·菲尔兹。
奖章设计
奖章由加拿大雕塑家罗伯特•泰特•麦肯齐(Robert Tait McKenzie)设计。正面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右侧头像。在头像旁刻上希腊文“ΑΡΧΙΜΗΔΟΥΣ”,意思为“阿基米德的(头像)”。又刻上作者名字缩写RTM,和设计年份的罗马数字MCNXXXIII(1933年,第二个M字以N代替),还有一句拉丁文“TRANSIRE SUUM PECTUS MUNDOQUE POTIRI”,意为“超越他的心灵,掌握世界”,出自罗马诗人波菲利马尼利乌斯(Marcus Manilius)的著作《天文学》(Astronomica)卷四第392行。奖章背面刻有拉丁文“CONGREGATI EX TOTO ORBE MATHEMATICI OB SCRIPTA INSIGNIA TRIBUERE”,意为“聚集自全球的数学家,为了杰出著作颁发(奖项)”。背景为阿基米德的球体嵌进圆柱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