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陛
陈于陛(1545年—1596年),字元忠,号玉垒,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今四川南充市)人,祖籍阆中古城,明朝政治人物。陈于陛是陈以勤之子,陈于陛幼好学,为文颇似其父,年十七参与乡试,脱稿敏捷,主试奇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官至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冬,卒于官,年五十二岁。
人物生平
陈于陛在17岁时参加了嘉靖辛酉科(1561年)的四川省乡试,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隆庆二年(1568年),他在会试中取得了第三名,廷试二甲第七名进士,被选为庶吉士。隆庆四年(1570年),他被任命为编修,充任《世宗肃皇帝实录》的修官。隆庆六年(1572年),他因父亲致仕,扶侍同回四川。隆庆六年,他赴京师,以《穆宗实录》成,升修撰。旋以太夫人去世归乡守制。
万历五年(1577年)以《世宗实录》成,升俸一级。服阕,十月复除原职,十二月充经筵日讲官。八年四月请求回乡省亲。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仍补日讲兼起居注,十二年二月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四月充会典纂修官,十三年八月与右谕德张一桂主持顺天府乡试,十二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四年父亲陈以勤去世,丁忧回乡。十七年八月复召为日讲官,十一月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十九年正月升礼部右侍郎,仍掌詹事府印信,二十年正月与盛讷充礼部会试考试官,七月改任吏部右侍郎,经筵日讲如故,十月转左侍郎,教习庶吉士。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日讲、教习如故。他跟从父亲时,便勤读国家故实;担任史官时,更是习知典故,于经世之学尤有造诣。上疏请招集人才,开设史局,纂修明朝国史,并兼任副总督官。万历二十三年夏接替王锡爵,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疏请亲大臣,起用被罢忠贤(录遗贤)、奖励外吏、核实边饷、储养将才,慎择边吏,又请赵顼亟图更始、兴修百业,但是神宗只是称赞却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优诏答之,而不能用)。后来又再三力救因兵部考选军政而被削职的言官。神宗俱不采纳。不久,改陈于陛为文渊阁大学士,而以甘肃省破贼功,加太子少保。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于官,年五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文宪。《明史》有传。
主要作品
著有《意见》《万卷楼集》。《意见》反映了陈于陛忠君爱民、维护儒家传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佛、道、天命等方面的消极思想。
人物评价
陈以勤诚心辅导,献纳良多。后贤济美,继登相位。终明之世,称韦、平者,数以勤父子。天之报之,何其厚哉。——《明史》
人物关系
始祖:陈彦良
九世祖:陈兴祖
八世祖:陈思诚
七世祖:陈文质
六世祖:陈平
五世祖:陈纪
四世祖:陈衡,官至大理府训导,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大学士。
曾祖父:陈信,太学生,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大学士。
祖父:陈大策,,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大学士。
父:陈以勤
研究书目
《明史》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陈于陛.大英县政府.2024-07-27
陈于陛:万历十七年掌翰林院 万历二十一年擢礼部尚书.中国小康网.2024-07-27
《列传第八十一》.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7-27
明史(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微信读书.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