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画
香港漫画有别于日本漫画,接受并吸取了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的双重影响,在制作过程上吸取了欧美漫画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带典型的流水线制作特点,分工细致,由主编统筹主笔,团队协力制作。
画风以欧式为主,兼及水墨,在内容上及人物设定上受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武侠观念影响,情节曲折细腻,题材广泛,大多数作品商业色彩浓厚,题材兼及科幻、社会、娱乐、励志、黑帮、搞笑等。随著电脑和互联网的日渐普及,民间独立创作的漫画在网络上出现。
历史
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在清末期间已有记载,南海区人何剑士是香港漫画的先驱,因不满朝廷腐败,在上海及香港各大报章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讽刺时局的漫画。后来,广州市画家郑磊泉(「赣公」)应香港梁国英药局之邀,来港编绘《人鉴》画册。但郑氏在画册出版前一年(1919年)去世,未能目睹这本被誉为香港第一本漫画集面世。这两位漫画家逝世后,香港漫画界沉寂一时,各报刊的漫画仅靠报社内的电版美术人员支撑大局。直到1934年「工商日报」的《漫画周刊》出现,香港漫画才再次蓬勃起来。
1940年代初期,不少内地漫画家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局势吃紧,避难而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如广州的李凡夫、林、潘醉生,上海市的叶浅予、张正宇、丁聪等,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漫画大师。他们合租了坚道13A号一层旧式楼宇,成立了著名的「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该分会于1939年主办了「现代中国漫画展」,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漫画展。画展以抗战为主题,参展的画家三十多位,全是中国一流漫画家,展期不到四天,观众高达三万多人次。
战后到1950年代中期,部分漫画家先后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又再次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59年,由一群漫画家李凡夫、李翰、陈子多、区晴、黄蒙田、郑家镇等人合资,出版了《漫画世界》半月刊,才再度掀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界的热潮。
1970年代的香港漫画市场除充斥著未获授权的翻版日本漫画外,主要由黑社会武打漫画占据,其中以黄玉郎的《龙虎门》及上官小宝的《李小龙》占领导地位。两人的徒弟分别被称为「御林军」(祁文杰、张万有、毛名威等)及「上官家族」(上官小龙、上官小威、上官小强等)。王司马的《牛仔》漫画是当时少数的清新小品。
1980年代是港产漫画的黄金年代,黄玉郎一统香港漫画书的出版,为了增加生产量,玉郎漫画将漫画分工成流水作业,每个步骤均由不同的专人处理。
80年代港漫另一大师马荣成崭露头角。其作品《中华英雄》创下当时销量最高的每期可达20万册的惊人纪录,而紧随其后的《龙虎门》、《醉拳》及《如来神掌》等每期亦有7-8万册的销量。1986年8月12日玉郎机构上市。1988年冯志明与刘定坚一同创立「自由人」。1989年马荣成脱离「玉郎机构」创立「天下」。著名的港漫作品《风云》诞生。
其后黄玉郎因涉嫌讹骗公款,于1991年被判入狱四年。
1990年代中期,随著《小朋友画报》及《儿童乐园》相继停刊,香港漫画弥漫著一片色情与暴力。1992年4月牛佬的《古惑仔》创刊。1993年黄玉郎出狱,将剩馀的「玉郎机构」股份全部售予星岛集团的胡仙,玉郎机构随即更名「文化传信」。当时香港漫画业三分天下,由「天下」、「自由人」和「文化传信」领导市场。黄玉郎动用手上的资金成立「玉皇朝」,号召四散的「御林军」重归旗下,重夺漫画市场的领导地位。黄玉郎除继续传统武打路线的畅销漫画外,另推出内容挑逗敏感的《情双周》,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自由人」的刘定坚照办煮碗推出《情侣周刊》,内容连漫画也加插裸露镜头,内页专栏的裸照更与一般色情书刊无异,很快在市场冒起,刘定坚把握机会,相继推出《情人知己》、《情侣特刊》等同类作品,令市场上有大量「情」字头漫画。过火内容很快引发社会的压力,《情侣周刊》首先停刊,而《情双周》亦大幅收敛,不久更名《情周刊》后亦停刊。在199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针对「《情侣周刊》事件」进行了「1995年第73号第8条增补修订」,除所有「不雅」刊物必须封上胶袋外,香港漫画更被规定封面及封底皆至少用百分之二十面积印上警告字句。2000年以黄玉郎为首的香港漫画联会成立,并向政府争取将现行的三级制改四级制,期间更闹出色情漫画《金瓶梅》随书送赠色情物品,建议最终不获接纳。1993年《星期天周刊》创,随周刊附送儿童杂志《黄巴士》,由谢立文撰写及麦家碧绘画的《麦》成功获得大小读者的欢迎。
60年代
战后至50年代中期,部分漫画家先后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又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59年,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漫画工作者李凡夫、李凌翰、陈子多、区晴、黄蒙田、郑家镇等人合资,出版了一本《漫画世界》半月刊,再度掀起香港漫画界的第二个高峰。
香港漫画的变革是在1967年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早期的漫画,多以单格或近似插图的方式,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时事讽刺画,与今天的连环漫画大不相同。在60年代末,老派漫画如许冠文的《财叔》《神笔》《神犬》、王泽的《老夫子》、宋三郎的《傻侦探》和司徒庸的《傻大姐》等,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
70年代
70年代,香港漫画受到了大量外国漫画的影响,当时香港无线电视台大量推出日本动画片,如《绿水英雄》、《柔道小金刚》、《铁臂阿童木》、《青春火花》和《超人》等,机敏的漫画出版商乘机大量翻印这类漫画,一直深受中国漫画熏陶的青年漫画家受到了不少冲击和影响。
黄玉郎、上官小宝、上官小强等人纷纷仿效,投入新型连环漫画创作,他们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从而带动和影响了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界和漫画出版业。老一辈的单格漫画,已经敌不过具有电影感和分镜头式漫画的武打技艺以及具有社会写实性的连环漫画了。
1974年初,由于当时的连环漫画(又称公仔画)与香港社会风气一样,受到欧美性解放的影响,部分作品过分渲染色情和暴力,因而引起香港社会各方人士的谴责。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扶轮社三四五区国际少年服务团,联合发表了公仔画之暴力与色情的报告书,香港立法局也于1975年7月2日通过《不良刊物法案》,这一法案直到今天仍然有效。
80年代
这一时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供不应求。随着读者对漫画质量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少数漫画家确实忙不过来,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通过大家合作来完成一篇作品,于是出现了工厂式的漫画制作,也称为是“流水线操作”,如有专人做背景气氛,描头发和花衬衫,有的画肌肉纹等等。这种大量生产漫画的结果,就有可能把双周刊改为周刊。这种分工制作虽然会淹没个人风格,但增加了经济效益。漫画家黄玉郎就在这一时期成功的将一个手工业式的创作室发展成为上市集团企业。
80年代初,黄氏将唯一的对手——上官小宝连同公司员工全部兼并吸收,纳入玉郎公司麾下,冠盖全港连环画界。他培育出一批新一代的漫画接班人,当今漫坛的天之骄子马荣成,冯志明,狄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徒和晚辈。
在1987年,由于民办灾难性股票市场的牵连,黄玉郎个人身陷囹,他手下的漫画主笔纷纷离去,自立门户,“玉郎”(后改为文化传信公司)再不能独领画坛风骚了,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况,如刘定坚与冯志明合办的“自由人”,马荣成的“天下”,黄玉郎出狱后又东山再起,创办了“玉皇朝”,加上上官小宝的“邝姓”和牛佬的“浩一”,这些刊物都各具特色,五彩缤纷。
90年代
毋庸置疑,香港特别行政区漫坛新一代后起之秀的成长,是从日本漫画中吸取了不少精髓的。尽管香港有了自己的漫画,但盗版的日本漫画仍然充斥市场。直到1993年,日本正式授权给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出版中文版漫画,盗版的现象始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日本出版商同意授权,香港漫画公司又打起购买日本漫画版权的争夺战,而且台湾的漫画出版商也踏足香港,力图分一杯羹。香港的漫画市场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
1999年7月,正式成立“香港漫画家协会”,黄玉郎被选为会长,马荣成当选副会长,同年,香港漫画节开办。
2000年,世界漫画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利开办。
2001年,第三届香港漫画节,12万人参加。
风格特征
香港漫画有别于日本漫画,一直保持其本土气质:彩色画版、单行本发行,内容多以武打或玄幻为主,而且画风狂热粗放,兼及水墨,并且在制作过程上吸取了欧美漫画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大多数作品商业色彩浓厚,题材多以武侠为主,兼及科幻、社会,娱乐,励志、黑帮、搞笑等,
香港漫画的创作很少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一本漫画从创意、构图、绘制脚本到上色、补白和发行,经常都是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依次完成,大家分工明确,逐步传递,被称为“流水线操作”。
香港漫画的制作基本有两种模式,可以根据作者和作品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个人风格比较强的,就由作者创作大部分漫画,比如《风云》的创作;另外一种就是流水线,它的优点是稳定,比如周刊、双周刊是固定出版,如果作者不稳定,出版的品质就得不到保障,这样发展下去跟电影的分工协作很像。流水线作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业模式能够运行成功的重要原因。
港漫40多年的定位,有了相对稳定的风貌。少了色情,暴力,更多的是本土的东西,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和水准。
分类
八格
香港早期的漫画大部份是报章刊登的单格漫画,内容包括民生、政治或社会风气等问题。逐渐单格漫画发展成四格漫画,所表达的意思变得更详细,再发展到连载式四格漫画。
政治
香港的政治漫画以严以敬在《快报》及《天天日报》刊载广为人知,于2000年「次文化堂」所推出的《老懵董》为同类成书创先河。
漫画书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45年和平后,为迎合一般小市民的趣味而出版连续漫画(或称为漫画书、连环画、公仔书),主要利用小报上受欢迎的专栏的旧电版拼合成8页,出版单行本,售价一毫。
香港的漫画书除本地市场外,主要出口到东南亚,1960年因排华而遭禁运,骤然失去庞大的市场,漫画书业陷于困境。由许冠文主编的《财叔》改以本地市场为主导,采用横度32开本,以一页多格的创新手法,每本一角的低廉售价,非常畅销。
薄装漫画
香港漫画书有今天的成就要从香港漫画家黄玉郎经典作品《龙虎门》/《龙虎门》说起,创刊于1970年,当时社会不景气,黑社会横行,黄玉郎创作出对抗黑势力的街头英雄王小虎,《小流氓》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漫画书。黄玉郎借机自组公司,将原本32开本的漫画书加大到16开本,由黑白变为彩色,为减低《小流氓》的暴力色彩,更名为《龙虎门》。
儿童图书
1950年代内地大量人口移入香港特别行政区,使儿童人口骤增,「星岛日报」及「华侨日报」开设儿童园地版,而上海书局及文光书局也编印了一些儿童文化丛书。1953年由罗冠樵主编的《儿童乐园》半月刋成为香港第一本彩色综合性儿童画报,一直出版到1995年1月第1006期才停刋。而《小朋友画报》于1959年创刋,封面由漫画家陈子多绘画,于1981年并入新雅文化,到1987年更名为《变形豆—小朋友画报》月刋,于1992年才告停刋。
少女漫画
香港的少女漫画家有1950、1960年代的关山美、李惠珍、谢玲玲,1970年代的金东方,1980年代末的陈也,1990年代的麦家碧、雪晴及刘莉莉。
李惠珍于1966年创作的《13点》合共出了178期。《13点》的主角经常穿著新款时装,为读者提供了流行讯息,配合当时的社会及经济环,使到《13点》成为1960年代的流行产品。
另外,于1995年8月创刊的Comic Fans,也有几位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少女漫画家的作品。如猫十字、千草等。
漫画日报
1970年代由黄玉郎出版的《金报》、《生报》以及上官小宝出版的《喜报》、《连环图日报》较为人熟悉。
同人志
自1990年代尾开始,同人漫画出版模式迅速澎涨,吸引了大量的创作者及读者。所谓「同人」(どうじん),原指一群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之人,但现今已有个人创作的作者,因此「同人志」已泛指这些群体或个人所自主创作、自资出版的书籍,同人志并不一定为漫画,可以是文字、视像或音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人志主要可分为原创(original doujinshi)及改编(parody doujinshi,二次创作)两类。除漫画外,同人文化还有其他产物,如音乐、歌词、小说、MV、CG、游戏等,还有大热的Cosplay,同人文化在香港作为动漫文化的分支,可以说是一个「次文化中的次文化」。同人文化最早在艺穗节的「艺墟」中出现,逐渐扩展到香港书展及香港动漫节,成为其中吸引点之一。
独立漫画
相对于玉皇朝集团有限公司工厂流水作业式所生产的漫画,香港特别行政区仍有小部分漫画家凭个人之力绘制漫画,被称为独立漫画。1980年代香港第一代独立漫画家联合编制了一本名为《退地》的合集,作者包括荣念曾、黄志辉、李念慈、欧阳应霁等。2006年欧阳应霁再联合小克、杨学德、智海及人形公仔艺术家Eric So合作推出另一本名为《香港春卷》的合集。
绘本
台湾漫画家几米自1998年开始绘本创作,以精美细腻的图画,配上新诗一样的文字,描绘出都市人的感慨、幻想与梦,大受欢迎,类似的创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相继出现,绘本多以独立漫画形式推出市场。
其他媒介
电影
《细路祥》改编自袁步云的同名漫画,拍摄于1950年,由李小龙主演。《老夫子》是港产漫画中被搬上银幕(真人电影加动画电影)次数最多的一本,早于1960年代已拍成三套粤语黑白片,由高鲁泉及矮冬瓜扮演老夫子及大蕃薯。其后于1970年代再拍两套彩色电影,分别由梁天及新加坡演员黄沙扮演老夫子。《财叔》由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改编拍成《财叔之横扫千军》。而《龙虎门》、《风云》及《中华英雄》亦曾被改编搬上大银幕。由郑伊健主演的《古惑仔4战无不胜》一共拍了六集,而由其中配角带出的电影亦有四套之多。
动画
1980年代初由胡树儒投资拍摄了三套《老夫子》卡通。其后由中国星集团开拍由3D动画加真人演出的《老夫子2001》。《麦兜故事》和《麦兜菠萝油王子》先后上画及获奖无数,但由真人配合动画的《春田花花同学会》则未能再上一层楼。
电视剧
《中华英雄》被亚洲电视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麦唛故事》于1997年首先在互动电视播出。《风云》亦被台湾中视改编成电视剧。
电视节目
《春田花花中华博物馆》是香港电台外判拍摄利用动画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
电子游戏
由漫画改编的著名电子游戏有《风云Online》《古惑仔Online》《神兵玄奇》等。
其他商品
漫画带来无限商机,衍生的商品林林总总,常见的有小说(如风云小说)、海报、兵器及各类型的精品(如文具、砌图等)。
著名作品
《大官》(1934年)
《细路祥》(1947年)
《财叔》(1958年)
《老夫子》(1964年)
《十三点》(1966年)
《龙虎门》(1970-2000年)
《牛仔》(1970年-1980年)
《李小龙我的兄弟》(1971年-2009年)
《寿星仔》(1973年-1989年)
《中华英雄》(1980-1995年)
《醉拳》(1981年-2000年)
《如来神掌》(1982年)
《怪异集》(1983年)
《玉郎漫画》(1984年-1992年)
《少林奇兵》(1984年-1986年)
《黑豹列传》
《麦唛》(1988年)
《风云》(1989年至今)
《古惑仔4战无不胜》(1992年)
《龙神》(1992年-1999年)
《海虎》(1994年-1997年)
《天子传奇》(1992年至今)
《神兵玄奇》(1999—2006年)
《新著龙虎门》(2000年至今)
《火凤燎原》(2001年至今)
《老懵董》(2000年)
《午餐肉漫画》(2006年)
经典人物
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十大经典人物,大多数人的心中都能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生动形象,既有以三脚震香港著称的民族英雄李小龙、万王之王中的高手王小虎、一代宗师华英雄、奸王至尊贾母、性格飘忽的步惊云、陈浩南,又有传承很久的老夫子,诙谐趣怪的南极仙翁仔、Q版经典麦兜。他们虽然性格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但却都代表了漫画中分门别类人物中的经典。这也看出了港漫“百花齐放”的局面。
老夫子
王泽作品
《老夫子》属于香港战后第一批漫画,从1964年面世以来,老夫子的形象深受欢迎,时至今日,读者遍及全世界华人,老、中、青三代人都喜欢看他。老夫子不仅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更有甚者,连政府禁毒宣传都用他来做主角。可见其受欢迎度和影响力。令同时期出版李惠珍的《十三点》及以后的同类型的作品都望尘莫及。老夫子风趣幽默,针砭时弊。可以看出早期的漫画受中国大陆漫画的影响,常常由小见大,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又有所启迪。
王小虎
黄玉郎作品
70年代,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界出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人物形象,他就是《龙虎门》中的王小虎。这个角色的不同经历使他成为港漫十大经典人物之首。为给香港底层生活的人打抱不平,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经过了生死考验,武功尽失,痛苦的失恋,身边朋友逐渐死去的遭遇。这个角色影响了不少以后的动作派主角。在许多漫画作品中都能找到王小虎格斗的影子。但唯觉疑惑的是漫画中的女主角马小灵,作为王小虎的女朋友,被敌人翻江蛟掳走之后就再无消息。不过这是不是更能体现当时社会的残酷一面呢?只能说马小灵的悲惨够经典。女一号都没能幸免,更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深处。而更令人叫绝的是奸王之王老祖宗的刻画。经典在于他是漫画中一等一的奸角,也是《龙虎门》里最有杀伤力,最有魄力的角色!龙虎门三兄弟联手都不是他的对手,即使是意外落败也可以飞升,在另一个空间生存。而且背景国际化,这些英雄们打击的对象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坏人到国际领域的坏人。这也成为香港功夫题材漫画的一个规律。即代表正义的中国功夫英雄与代表邪恶的武士决战。黄玉郎开创了功夫漫画的先河。掀起香港功夫漫画潮流,甚至到80年代,港漫市场被黄玉郎一度垄断。他的影响力,是将港漫浓缩成了一个文化符号“热血战斗”。整个港漫市场充斥着“港漫精神”。
李小龙
上官小宝作品
1970年左右,上官小宝看了电影《唐山大兄》,对主角李小龙印象深刻,尤其是电影中表现的硬桥硬马真功夫,可说是电影有史以来,最具新意和震撼力。当时漫画尚未有任何主流,小宝也在不断的摸索固定的新题材。上官小宝捕捉了这刹那的灵感,创作了《李小龙我的兄弟》。《李小龙》创刊号出版时间略迟於《小流氓》,大约是《小流氓》出版了第5、6期左右的时期出现。当时有这个灵感的不只小宝一个,差不多同一时期,有4、5本以《李小龙》或《唐山大兄》为名的漫画出现。3期之后,优劣立见,其他的《李小龙》已经销声匿迹,市面上仅存的就只有小宝的《李小龙》。《李小龙》的内容虽与《小流氓》的武打路线相若,但故事中往往注入了家族斗争及侠义情仇的重要元素。而且,《李小龙》的风格和意识也较《小流氓》来得有深度和高层次。初期反应未尽理想,创刊号销量大约4000本,但小宝毅然放弃其他的漫画工作,专心一致使《李小龙》尽善尽美,销量於是直线上升,更於《李小龙》第38期改为自资出版。1981年,上官小宝效力的公司被〈玉郎机构〉收购了,连带《李小龙》也被纳入〈玉郎机构〉的大版图之中。于是,《李小龙》由243期起,转由〈玉郎机构〉出版。两人一直合作到1985年10月合约到期为止,《李小龙我的兄弟》一书才又重新回到上官小宝手上,449期之后改为自资出版。多年来虽然《李小龙》换过多任主编,但是上官小宝仍然坚持亲自勾画主角面相,即使在澳洲坐移民监的一段时间,也坚持要将稿件速递回港。多年来无论上官小宝转到那一间公司,或是自资出版,都能够永不离弃的和《李小龙》相依为命。这一份情感,确然没有甚么事物能够取代。香港漫画历史上第二最长寿漫画,跨越两个世纪的上官小宝钜铸、曾经出现过无数经典场面的《李小龙》,就在公元2009年2月2日星期一,连载至第1560期时堂堂完结!正式走入香港漫画历史!经过了近40年,对於《李小龙》的完结,资深漫画读者肯定很舍不得,因为它毕竟是陪伴著自己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悠长岁月的漫画。
中华英雄
马荣成作品
马荣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界继黄玉郎后又一最受欢迎的人物。一代宗师华英雄这个角色将香港漫画推向了另一个境界,除了画功遒劲精美外,华英雄犯天煞孤星的观点更是一绝。《中华英雄》的出现不但带动了市场销量。还打破了漫画在香港属于低俗读物的观念。光大集团了香港漫画文化。马荣成笔下的另一经典人物要数《风云天下3之断浪》中的步惊云,与聂风亦敌亦友。开始时是奸角,之后慢慢变好。这个角色性格飘忽不定,他的情感刻画的很细致。他对孔慈的痴情令人赞叹,就连他的尸骸都放在身边;但忽然间却可以将这段感情忘记的一干二净。这种飘忽不定拿得起放的下的性格更是令人钦佩。
横刀
冯志名作品
这是冯志名笔下《刀剑笑》中江湖味浓郁的人物。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罕见的原创漫画角色。也代表港漫原创的力量。冯志名之后的作品《霸刀》里的主角亦有很强很重横刀的影子。横刀是香港本地漫画刻画的意志力最强的人物。即使杀招“刀剑笑”打不赢对手,最后都要靠意志去战胜对方。
陈浩南
牛佬作品
陈浩南的横空出世又为港漫增加了新种类。黑色会题材的作品通过漫画展现出来。陈浩南是牛佬作品《古惑仔》中的角色。这部作品相当有名。令一个不为人们所了解的的人生状态引起我们关注。后被改编成电影。连新加坡这种抵抗黑社会的地方都公开播放。可见这个漫画的普及度。
麦兜
在打打杀杀和古惑仔中杀出一条血路,原创Q版漫画人物也异军突起。卖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成功的原创Q版漫画形象,是Q版风格的代表,是90年代最能够勾起我们少年童真的漫画。谢立文的无限创意和想象,加上麦家碧的细致画功,创造了麦兜这个鲜活、真实而又生动的漫画形象。小猪麦唛就好像现代的小朋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性格,我地看麦唛就好像反映着我们日常生活那样。
老祖宗
黄玉郎作品
老祖宗是漫画界的一等一的奸角,也是最抢风头的配角,连作为男主角的王小虎风头都几乎盖过。他功力深厚之极,是在《龙虎门》故事中,最具杀伤力、杀气最强及最有魅力的角色!龙虎门三兄弟联手都打不赢他,即使落败也可以飞升,在另一空间生存。
最初老祖宗这个人物在《醉拳》里面出现过,叫天下无敌小剑仙。故事人物跨越两个年代同两本书的做法在美国就好常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就非常罕有,所以大大加强漫画的追看性。
步惊云
马荣成作品
步惊云是漫画《风云》里面一个很受欢迎的漫画人物,是继马荣成创作出华英雄之后另一个最受欢迎的人物。他与聂风是兄弟,亦是宿敌。故事开始时,步惊云是奸角,之后慢慢转型,这个转变好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受读者欢迎所致。再加上步惊云的感情在故事入面刻划得好细致,最经典的是描的他和孔慈的一段情。当孔慈死了,步惊云连她的尸骸都要放在身边,表现出他对孔慈深厚的爱情;但是,忽然间他可以将这段情忘记得一干二净,就是因为这种飘忽的性格令他更加令人吸引,成为十大经典人物之一。同门的聂风虽然飘逸,但是都不及步惊云的角色有吸引力,所以在《风云》当中,无人可挑战步惊云在十大的位置。
南宫问天
黄玉郎作品
南宫问天是由黄玉郎所画港漫《神兵玄奇》的主角。本该富贵之身,却因避祸成为一个小伙头。因解救世家小姐而步入江湖,结识相爱,一步步的努力打拼,终成为武林盟主。一生守正辟邪,除魔卫道,守护神州大地。《神兵玄奇》是玉皇朝漫画集团的绝地逢生之作,漫画汇集了当时众多精英参与,同时创作出了玄天邪帝、天地盟主燕王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龙神
邱福龙作品
中西合璧的龙神是邱福龙作品《龙神》中的主角。这个角色做到了将东方的青龙、白虎同西方的BATMAN结合。而龙神可以说是香港漫画的一个新的希望,一个经典的开始。
漫画家
梁进
邱福龙
上官小威
陈某
汉民
牛佬
王泽
李惠珍
一木
尊子
陈也
杜琛
阿平(A Pink)
智海
利志达
小克
林祥
大泥
阿兴
尼路燕
风雅颂
瑞云
千草
漫画双雄
黄玉郎和马荣成合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双雄”。
黄玉郎和马荣成在香港漫画界的地位相比,从来没有人可以取代黄玉郎,就像日本漫画坛上没有人可以超越手冢治虫一样;即使是天才马荣成也不例外。因为在香港众多漫迷心中,黄玉郎已经是神。
就画功而言,两人可以说不相上下。马荣成在风格上稍占优势,因为他的风格大部分以纯美术为基础。论“线”的表达方式,马荣成可以用比黄玉郎多一倍的方式来表现效果。有些比黄玉郎的风格合适。而且马大多数是自己钩线,黄玉郎的却是流水式分配钩线,就不如马荣成的唯美了。但论到色彩,在比天下早接触电脑上色的情况下,玉皇朝绝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处于领导者地位,色彩华丽却又统一,而且风格颇多,而天下的颜色就有点死板了,上色的手法也不多。而且论动作的流畅度和眼神的表现,香港无出玉皇朝其右。
在二人故事创作上都有相对的优缺。在黄玉郎的漫画中,主角都是见义勇为,而且比较阳光的帅小伙子,觉主角都太像了。没有一些有个性的主角,问天倒有一点叛逆,不过还是不够,毕竟的年轻人都追求个性化,但配角方面,却有很多不错的人物,邪帝,宗主,燕王都已成为经典了,原因是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居于俗世。马在这方面就很功,打死一个又一个的强敌,给人感觉像是在拖戏一样。这也是导致《风云》后来不如《神兵》之势的一个原因。我想他应该开一个全新的故事了,《风云》这茶泡太久了,变了味儿~~!老黄也要注意的是,不要搞太多的群雄争兵之类的剧情,如虎魄;雷刀;黄道之争等已太多了。专业术语方面,老马的正规,老黄的轻松,各走极端。媒体方面,马靠早年的《风云》《中华英雄》电影令他在媒体大放光彩。又乘着火势推出了一系列的电视剧,布袋戏和游戏等产品。不过,老黄好像也有骚动了,《神兵》电影和《大圣王》动画,都在筹备中。而内地市场,马与新加坡画一公司达成协议,黄也找到了国内漫画NO.1--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马授权了《风云》《英雄无泪》《雪山飞狐》等漫画版权;黄也推出了《神兵3》《侠客行》《四大名捕》等多种漫画。
对比结果:玉皇朝50:天下50,平分秋色。
论公司职员,马手下好像只有少杰的画功和其差不多。而玉皇朝就有“御林军”一干为数众多的强手,加上叶明发(原天下人士),邱福龙,司徒剑桥等别具风格的画手。在这方面可谓占尽优势。因为天下其他画手总以临摹“马式”风格为首,而功力却没老马娴熟,使眼神的表现较死板,动作也比较僵硬。玉皇朝就不一样了,他们设计的动作,场景绝对一流,更在风格上有少许差别。龙少的“狂”,彬冰的“豪”以及庆仔的“傲”与“狠”,他们的风格虽很像,但却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令知道他们得人一看便知是谁的作品。老黄善于培养人才,这方面非老马所能及。而公司业务人员,志德和杜比怎也要强过梁光明吧。
制作机构
玉皇朝集团有限公司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天下出版有限公司
海洋创作有限公司
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口田有限公司(黄巴士)
福龙动漫画有限公司
一漫年出版有限公司
壹本创作有限公司
和平出版有限公司
邝姓漫画有限公司
瑞新集团有限公司
世纪少年创作出版有限公司
星光大道
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一直在亚洲以至世界的华人社会,深具影响力,部分香港经典漫画亦被翻译成超过10种语言而通行世界,与日本漫画分庭抗礼。而由漫画而衍生而成的创意作品不计其数,包括电影、电视、小说、游戏、玩具等等,触动一代一代的读者。在2010年世博期间,香港漫画嘉年华会在上海中展示的二十多个香港经典漫画人物,亦深深吸引内地超过50万的观众。
为此,香港动漫画联会向香港特区政府建议香港申请拨款资助,将于2012年中建设世界首条漫画星光大道。大道位于尖沙咀九龙公园内,旁边为著名旅游区柏丽购物大道,大道内将放置著名漫画家的手印及漫画人物的雕塑供游人拍照。建立漫画星光大道的目的如下:
1、向世界推广及宣传香港漫画业
2、建立香港漫画的世界地位及形象
3、表扬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家的杰出成就
4、建立旅游景点以推广香港旅游业
10位香港杰出漫画家:
上官小宝、小克、王泽、王司马、李志清、李惠珍、马荣成、黄玉郎、刘云杰、麦家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