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禾源镇

禾源镇

禾源镇地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部边缘,东邻南康区,南与上犹县交界,其余周边分别与左安、南江、草林、珠田等乡镇接壤。镇政府驻地禾源圩距县城22公里。辖10个村委会、191个村民小组,5254户。与镇相望的峨峰海拔1000米左右,是遂川县内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山顶有一广播电视转播塔。该镇已创办“禾源镇人民政府网站”,可了解更多信息。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禾源镇常住人口为17621人。

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七条水系发源于南部崇山峻岭,名曰“河源市”,加上地肥水美、水稻高产、稻种质优,故易名为“禾源”。

1956年,撤区并乡,禾源、严塘、黄背、黄溪、三溪镇等5个小乡合并为禾源乡。

2001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5年,辖禾源、三溪、严塘、山坳、富溪、谷团、杂口、小黄坑、洞溪、黄背10个行政村,圩镇1个居委会,192个村(居)民小组。镇政府驻禾源村。

截至2019年10月,禾源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禾源社区、禾源村、富溪村、三溪村、小黄坑村、洞溪村、黄背村、山坳村、谷团村、杂口村、严塘村。

地理环境

全镇土地面积为106.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7公顷,林地面积735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5%。境内蕴藏着花岗石、石灰石、滑石瓷土硅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1个村民小组,4889户。

位置境域

禾源镇位于遂川县境南部边缘,东邻南康区,南与上犹县交界,其余周边分别与左安镇南江乡草林镇、珠田乡等乡镇接壤,为两市三县七乡镇交汇处。镇政府驻地禾源村,距县城22千米。土地总面积106.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禾源镇属阶梯式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00~300米之间。

气候特征

禾源镇年平均气温15.1~18.7℃。

水文

遂川江支流禾源河由南向北,流贯禾源镇全境。

自然资源

2015年,禾源镇有耕地面积1120公顷,林地面积7351.6公顷,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蓄积量9.47万立方米。

禾源镇境内蕴藏着花岗石、石灰石、滑石瓷土钨矿硅石等矿产资源,尤以花岗岩储量丰富,有“石材之乡”之誉。

人口民族

2015年末,禾源镇6771户,总人口2.4万人。

2017年,禾源镇常住人口24557人。

2018年,禾源镇户籍人口24435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禾源镇常住人口为17621人。

经济

支柱产业

花岗岩产业是禾源镇的支柱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功引进外商投资开发。2011年,禾源镇筹建禾源镇花岗岩建材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00亩,是江西省发改委批复的非重金属矿加工基地,被誉为遂川县工业园区“南区”,被列为2014年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园一期200亩已建成投产,2015年,入驻企业7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5亿元;占地近300亩的产业园二期,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9家沿河沿路企业已报名搬迁。禾源镇共有4大矿区,辖14个采矿点,石材加工企业22家,年产板材300万平方米,产值1.2亿元。 

农业经济

2015年,禾源镇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茶油、豆浆、茶叶、苗木、杉木等。2006年开始在贫困村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禾源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油茶种植、杂交水稻制种、豆浆依加工和生猪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有优质高产油茶林面积5万多亩,涉农90%以上,是遂川县油茶主产区之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000多亩,覆盖谷团、禾源、严塘、杂口、富溪、三溪、小黄坑等7个行政村,是江西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成立了豆浆依专业合作社,加工农户120多户。2015年,粮食总产量9219吨,农业总产值8192万元。

工业发展

禾源镇花岗石资源储量丰富。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外商投资开发,2003年全镇有花岗岩板材加工企业18家,采石场20个,年产花岗岩板材50万平方米,总产值2000万元。

开发的“江西红”、“芝麻白”花岗岩品种在省内外享有声誉,远销全国各地。镇办企业有木制品厂、粮食加工厂等。

发展突出

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0188万元,同比增长9.8%。财政总收入上新台阶,突破200万元,达到243.8万元,占县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31.1%,超额完成58.5万元,获得了县里财政收入上新台阶奖,其中非税收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完成88.1万元,占县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293.7%,超额完成58.1万元。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镇实际引进内资2000万元,引进境外资金50万美元。引进工业园区项目二个,即遂川钻石玩具有限公司,现已投产经营;遂川江南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县工业园区征地18亩兴建投产。2007年,全镇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完成生产总值7170万元,同比增长10%,激活民营资本1800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8家。涌现了50余位乡土人才从事重型机械施工、河道资源开发、生猪规模化养殖等行业,乡土人才创业形势喜人。

农村经济、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扶持了杂交水稻制种、豆浆加工、茶油生产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镇杂交水稻制种总产量达49.9吨,实现产值157.4万元。新增豆浆生产农户10家,实现产值195余万元。全镇茶油产量117.6吨,同比增长25%,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316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二十字”方针,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背、杂口、三溪、小黄坑、严塘、富溪、禾源等村的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抓紧抓好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年未发生疫情。

民生工程、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2007年,着力抓好了年初确定的8件实事,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了扬禾公路禾源—黄背路段硬化工程的路基工作。建设了禾源—小黄坑村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全年完成深山区移民27户119人,地质灾害移民8户35人。规划建设了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开工建设了镇公安派出所大楼。动工建设了圩镇排污工程。启动了圩镇原农业银行营业所的改建工程。全面开展了花岗石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与此同时,开工建设了黄背至禄坑,三溪至洞下等村组水泥路。

2007年,扎实开展了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人。加大了对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众的关注力度,加强了民政优抚工作,全年发放各类优抚救济款12万元,发放低保金26万元;稳步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0%,全年全镇参合农民医疗补偿67.5万元,其中门诊6.7万元,住院60.8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切实加强了机关效能、信访、综治工作,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与此同时,大力抓紧抓好了计划统计、邮政通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2018年,禾源镇工业企业有13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1家。

社会教育

2015年,禾源镇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10个,民办幼儿园13所。

文化事业

2015年,禾源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娱乐活动中心11个,农家书屋11个。

医疗卫生

2015年,禾源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1个。

农建设在设

禾源镇形成了“四纵四横四区”的街道格局。2006年起,开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杂口、谷团、禾源、山坳和黄背五个行政村主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突出了产业、文化和生态特色,实行了客家风格精品打造,共拆除破旧栏厕600多平方米,粉刷装修房屋8200平方米,新建透光围墙240米,黑改彩800平方米;改水127户、改厕127户、改路1.2公里,铺设排水排污管道240米、维修水圳320米,绿化面积400平方米。

乡镇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立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按照“壮大产业促增收,招商引资强工业,经营城镇树品牌,统筹发展建和谐”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禾源镇基础设施完善。电信、移动和联通网络覆盖全镇,镇村公路全部硬化,电力、自来水、加油站、有线电线设施完备,学校、医疗、邮政、金融等功能性单位配套齐全。圩镇建设初具规模,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初步形成了三横两纵的街道布局,集贸繁荣,交易有序,市场活跃。

基础设施

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坑(口)禾(源)公路自遂桂线坑口至禾源圩镇,全长12公里,禾源至店背公路直通赣州市,每日有客车往返,交通便利。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7所,村初小14所,中心卫生院1所。镇内还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等文化设施。

交通

禾源镇是遂川县南部边陲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坑(口)禾(源)公路自遂(川)桂(线)穿越禾源圩镇,禾源至紫阳乡店背公路直通赣州市上犹县

旅游

风景名胜

禾源镇有神奇峻险的青龙峡,充满神话色彩的峨峰等自然景观。

获得荣誉

2012年,禾源镇获遂川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乡镇。

2014年,禾源镇获遂川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乡镇。

2015年,禾源镇获遂川县乡镇综合考评第1名。

参考资料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8-25

遂川县人民政府网 - 遂川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遂川县统计局.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