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区
香山区是中国台湾新竹市的市辖区,位于新竹市西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北与北区相邻,东与东区接壤,东南与新竹县宝山乡相连,南与苗栗县竹南镇、头份市交界。香山区是新竹市面积最大的区,占新竹市总面积的56%,面积约为54.85平方千米。该区在1982年由新竹县香山乡合并改制而成,1990年正式成立香山区公所。
历史沿革
香山地名由来,传说有二:郑成功治台时,为竹堑社番所居,无固定名称,尔东汉人流寓至此,见大坪顶一带,漫山遍野无名花草盛开,薰芳馥郁,故名香山;另一说自鹿仔坑秀才林秀春派,传云:香山往昔为竹堑番栖住地,汉人初来称曰番山,后觉地名不雅,乃改称香山。
1950年,台湾省实施地方自治行政区域划分为香山乡,并于同年十二月成立香山乡公所,为新竹县所辖;讫1982年七月一日辖并新竹市改为香山区,并于七十九年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香山区公所。
地理环境
地形
香山湿地位于客雅溪口至盐水港溪口的沿海地区,为一片长13公里,宽2公里,面积1,025公顷的潮间带,由客雅溪与盐水港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
扁杆荆三棱生长期为2~5月,8月后开始老化,11月后地上部分枯萎。
香山湿地出现过的涉禽,纪录中有277种,其中26种为保育类动物,聚集于客雅溪口的水笔仔纯林内,每当退潮时大批水鸟集中至浅滩觅食,涨潮后再退至客雅溪北岸的新竹海埔新生地。由于淡水河口近年的开发压力,冬季来自西伯利亚、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的候鸟,多由竹围湿地与关渡湿地转至香山湿地栖息。
香山湿地是台湾本岛招潮蟹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地区,纪录上超过40种,数量达400,000,000只,其中短指和尚蟹有250,000,000只,台湾招潮有10,000只。香山湿地也是北台湾重要的鱼场,潮间带地形平缓,有不少鱼苗与蟹苗生长,客雅溪口西北海域同时划为保护礁禁渔区。香山湿地也是北台湾最大的牡蛎科养殖场,亦是台湾本岛牡蛎养殖的北限区域,但于1997年受海水污染影响,造成产量锐减。
1996年在澳洲举行的拉姆萨公约组织会议中,将香山湿地列为“东亚重要湿地及水鸟保护网”。2001年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公告为新竹市滨海野生动物保护区。
水文
河川
客雅溪:原名隙仔溪。发源于新竹县宝山乡东部北坑子,向西流经枫桥、坊子坑、洽水桥、大崎、葫芦肚与双溪。于李附近进入新竹市东区,向西北流经青草湖、牛屎崎与乌崩坎。于客雅一带进入北区。于埔羌园附近进入香山区,持续向西北流经大南势与虎子山,于西南侧住入台湾海峡。其中双溪至青草湖间的河道,因其风景秀丽,清代中叶即被列入堑南八景之一,称“隙溪墨水”。同治十年(1871年)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陈培桂编《淡水厅志》时,将“隙溪吐墨”列为全淡八景之一。
三姓公溪:又称三圣公溪。相传此地在开垦过程中,有陈、许、曾三姓共十余人遭原住民杀害,后人为之兴建祠庙祭拜,故称三圣公,又称三姓公。三姓公溪上游称北坑溪,汇入南坑溪始称三姓公溪。向西北流经三姓桥、浸水后注入台湾海峡。
北坑溪:发源于东香里东南部,向西北流经内狮、狮头、香山坑,至隘口与南坑溪交会。
韭菜坑溪:发源于大哭脚山西北麓,北流市至狮头汇入北坑溪。
南坑溪:发源于香村里中部,向北流经柑林沟,至隘口与北坑溪交会。
大庄溪:发源于信长坑,向西北流经福慈宫后转向北,流经万厝、下厝至顶厝转向西北,经宫口南测后注入台湾海峡。
顶寮溪:发源于吊鬼坑,西流经顶寮南侧注入台湾海峡。
水港溪:发源于鹿子坑,西流经丽子坑、李厝后于汫水港注入台湾海峡。
海山川:发源于内湖区里,西流经海山里后注入台湾海峡。
盐水港溪:发源于新竹县宝山乡与峨眉乡交界的油车坡,向西北流经柑子崎与新城,转向西流经虎头山。于石秀桥附近进入新竹市香山区,先于南隘汇入南隘溪,再于柳子口汇入柳子湳,向西流至中隘后转向西北,于内湖桥汇入粟仔坑溪,持续向西流经内湖后于灰窑西南方注入台湾海峡。
粟仔坑溪:上游有二源,东源于柯子湳;西源于草楠子。二源于菜瓜坑汇合后,向西南流经埤埔、虎尾寮、八股、顶厝粟子坑,过内湖桥后注入盐水港溪。
苦仔坑溪:发源于苦子坑,于顶厝附近汇入粟仔坑溪。
柳子湳:发源于中隘里与南隘里交界,于柳子湳口汇入盐水港溪。
南隘溪:发源于南隘里与大湖里交界,于南隘汇入盐水港溪。
水圳
汀甫圳:大正十三年(1924年)开筑,于九甲埔东南取头前溪与冷水坑溪,沿35米等高线西经埔顶脚、赤土崎脚、二五甲、虎头山下与乌崩崁,以水泥渡过客雅溪,再向西北沿25米等高线经顶埔,转向西南沿15米等高线经三姓侨,改沿10米等高线经香山塘,至盐水港后西折注入台湾海峡。
行政区划
人口
根据新竹市香山区户政事务所统计,2022年底香山区户数约2.9万户,人口约7.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435人,为新竹市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虎山里与南港里,2022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6,297人与895人。
经济
香山牧场
香山牧场位于母圣宫后方的丘陵内,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的示范牧场。面积约100多公顷,辟有3,000米的牧路,2,800米的供水系统与12个牛只饮水池,所饲养的乳牛采全天开放制度。
香山蚵田
光绪十九年(1893年)梧栖蚵农林与林盖兄弟,邀集香山当地居民出资养蚵。初期采插式(以竹板插于滩地的养殖法),后受台风影响,改行平挂式(以利器将蚵壳穿洞,绑在蚵架上的养殖法)。在农历七月后,将蚵串往海中放养,蚵苗会吸收海中的浮游生物逐渐成长。但在1997年因海水污染造成的香山绿牡蛎事件,使香山蚵田的产量受影响。此外蚵壳也是重要的副产品,供烧制石灰之用,盐水港的地名“灰窑”即可证明此项产业的存在。
交通
铁路
公路
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茄苳交流道(103)
香山交流道(109)
台1线:中华路
台13线:内湖路
台15线:西滨路
台61线(西滨快速公路)
大庄平交匝道(76)
美山平交匝道(79)
海山平交匝道(81)
内湖平交匝道(82)
香山联络道平交路口(83)
县道117号:五福路,新竹市北区-新竹市香山区。
道路
秋枫景观大道。
客运
香山客运站。
公共自行车
截至2018年1月10日,YouBike微笑单车在香山区共设有5个站点。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香山观海:同治十年(1871年)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陈培桂编纂《淡水厅志》时,将“香山观海”列为全淡八景之一,同时志中所附的堑南八景,列有“香山夕照”。美山村和朝山村海堤与母圣宫,皆是著名的观海景点。
人文景观
唐高义士铜像。
三姓公。
新竹海八景自行车道。
港南滨海风景区。
许荣灿铜像。
港南运河公园。
香山竖琴桥。
秋枫景观大道观景步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