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萼龙胆(龙胆属 pterocalyx Franch. ex Hemsl.)一年生草本,高35厘米。茎暗紫色或黄绿色,直立、较粗壮。基生叶匙形,先端钝;茎生叶无柄,心形、卵形或宽卵形。花单生茎顶、无梗,基部有一对叶状苞叶;花萼钟形,萼筒上部具宽翅,沿翅密生紫色及白色分节长柔毛和短柔毛,先端渐尖,基部常渐狭;花冠蓝色或蓝紫色,狭钟形,先端尖,褶偏斜半圆形;子房长椭圆形,两端渐狭,具长2-5毫米的短柄,花柱线形,柱头线形。果淡褐色,椭圆形;种子褐色,椭圆形或近圆形,呈黑三棱状,沿棱具翅,表面具增粗网纹。花果期8-11月。

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生于山坡草地。全草可药用;花朵艳丽,可作观赏植物。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5厘米。茎暗紫色或黄绿色,直立、较粗壮,具分枝,近圆形,具4条明显的翅,节间长3-5厘米。基生叶匙形,长达1.5厘米,先端钝,具1脉;茎生叶无柄,心形、卵形或宽卵形,长(0.7)1.3-2.5厘米,宽0.6-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细齿状,密被短柔毛及粗糙乳突,叶脉3条,在下面明显突起,沿脉密被长柔毛或短柔毛,有时稀疏,叶柄宽扁、极短,长1-2毫米,两边及背面被柔毛,延伸至茎的条棱上。

花单生茎顶、无梗,基部有一对叶状苞叶;花萼钟形,萼筒长1-1.2厘米,上部具宽翅,沿翅密生紫色及白色分节长柔毛和短柔毛,萼筒常有膜质透明的萼内膜,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常渐狭,中脉突起成翅、下延至萼筒上,弯缺宽圆形;花冠蓝色或蓝紫色,狭钟形,长3-4厘米,果 时增长可达5厘米,冠筒长3-3.5厘米,裂片卵形,长8-11毫米,宽(3)4-5毫米,先端尖,褶偏斜半圆形,长1-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不整齐齿裂;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齐,花丝线形,长15-17毫米,顶端弯曲,花药矩圆形,长2.5-3毫米;子房长椭圆形,两端渐狭,长10-15毫米,具长2-5毫米的短柄,花柱线形,长8-12毫米,柱头线形,2裂。

蒴果淡褐色,椭圆形,长2-2.5厘米,宽约0.5厘米,柄长(0.5)1-1.5厘米;种子褐色,椭圆形或近圆形,呈黑三棱状,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沿棱具翅,表面具增粗网纹。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龙胆属植物为典型的高山植物,喜冷凉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对温度要求不严格,但种子萌发时,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条件,苗期忌高温潮湿天气。

龙胆草在较为湿润的土壤长生长良好,忌干旱,当耐旱能力较强。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龙胆草的生长,而且会造成烂根。喜欢微酸性土壤。

龙胆草对养分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较肥沃的黑壤土生长发育良好,因此可以不进行追肥,但在苗期由于幼苗根比较细小,吸收肥料的能力差,可以施入一定量的基肥。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省西北部及东北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生于山坡草地,海拔1650-3500米。

主要价值

药用

龙胆的性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脒毒。”龙胆具有清热、消肿、止血、解毒、祛黄水的功效,主要可用于治疗诸热症、黄水热症、胃肠腑热症等。从保健作用来说,龙胆除了可以搭配胡黄连丹参等中药材做药用,同时具有保肝、健胃、抗炎药、升血糖等作用。

龙胆草功效: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流行性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喉痛,黄疸,热痢,肿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阴肿阴痒带下病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龙胆在作为药材使用时,要注意对其毒性的处理。

观赏

龙胆是一种细长型的植物,它的花枝呈直立状态,花朵艳丽,观赏价值高。

植物文化

龙胆虽然外表看上去浓烈鲜艳,但洋桔梗的花语和象征意义却透着一股悲伤的味道。龙胆花的花语是“喜欢看忧伤时的你”。很多人说,或许是因为龙胆花本身有着像胆汁一样苦的根,因此得到了这样的花语。也有说法认为,是因为龙胆花清冷、神秘的颜色,以及一般只长在远离喧嚣市镇、空气清纯的户外世界的风格,才让它得到了这样寂寞的花语。

“人间花木眼曾经,未识斯花状与名”。花大色艳的龙胆,大多生于高山深谷。因为关山阻隔,交通不便,因而较少为人们引种栽培,也就不大为人们熟悉。

龙胆顶风冒寒的品格也十分被人们看重。“霜重色愈浓”可以说是龙胆的写照,在秋风萧瑟、草木枯黄的时节,高山龙胆亦如傲霜的秋菊,含笑西风,战严寒,安详地开放着艳丽的花朵。

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龙胆种子细小,又是光萌发种子,直播于田间出苗率低,也不便于生产管理,因此生产上多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育苗地多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块,土质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移栽地块多选平岗地、山脚下平地或缓坡地,也可利用参地种植龙胆。育苗地必须精耕细作,通常深翻20厘米,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公斤、磷酸二氢铵1公斤,耙细整平,作床长200-300厘米,宽40-50厘米,高5厘米左右,或在床四周做起高于床面6-7厘米的土梗。移栽地块要深翻20厘米,清除杂物,施入足量有机肥、耙细整平,最后做成宽100-130厘米的床待移栽。

二、育苗

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1—3天,先用少量乙醇溶解激勃素后,配成水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清水洗种,将种子用布袋和尚控到不流水为止,再用3%硝酸钾水溶液于室温下浸种3小时后用清水洗净,达到水无色为止,控出水,按细砂子与种子以3:1的体积比拌种处理待播。

2、播种:春播在4月中旬—5月中旬为宜,将处理后的种子按(干种)每100平方米0.2—0.25公斤的播种量,均匀撒播在整好的面上,然后用木板或平锹将畦面拍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并在畦面上覆一层长松针或稻草,厚度为似露地而非露地,大约1—2厘米。以早播为好,使幼苗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苗白萝卜粗、越冬芽也较粗壮、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形成粗壮的虎冬芽。注意床上盖薄膜保湿透光较好,秋播不用处理种子,播种方法与春播相同。

3、育苗管理:龙胆种子小,幼苗生长慢,苗期管理要抓好保湿防旱、控光,视出苗情况适当调整透光度,另外应适时浇水和除草。一年生龙胆草在10月下旬要上防寒物,最好是树叶、稻草,厚度为2—3厘米。

三、移栽

1、秋栽:二年生苗秋栽时间在地上叶枯萎后至封冻前都可以进行。

2、春栽:一或二年生苗春栽时间于4月中旬至5月初,越冬芽萌动进行。

3、移栽方法:一年生苗移栽 在事先准备好的畦上,按行距10厘米横畦开沟,沟深南京地铁10号线12厘米,按株距5--6厘米摆苗,须根展开,覆土深度为芽胞似露非露为止。栽后浇透水,覆上1--2厘米稻草保温(每平方米约栽150株)。二年生苗移栽 在准备好的床上,按行距10厘米横畦开沟,沟深成都地铁10号线15厘米,按株距7--8厘米摆苗,须根展开,把土覆到芽胞,栽后浇透水,覆上1--2厘米稻草即可(每平方米约栽120株)。

四、病虫害防治

1、防虫害:在播种后畦面的覆盖物下有蝼蛄科为害,将麦麸炒香,用90%敌百虫乐果15倍液将麦拌潮,一堆一堆放在畦边,进行诱杀。毒饵大约每亩4—5公斤。

2、猝倒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病盛期,猝倒病属真菌引起病害,病状为感病植株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植株成片倒伏,5—8天后死亡,湿度过大,种植密度过高发病严重。一旦发病,停止浇水。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完全生命体伊弗病:该病发生在两对真叶后到8月份,发病原因及症状为感病叶片萎蔫,逐渐变黑腐烂,重者边根烂掉,病区呈同心圆状向四周蔓延,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发病后暂停浇水,用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500倍液浇灌病区。发病前用700—800倍液多菌灵或500倍液代森锰锌进行叶面喷雾进行预防。

4、斑枯病:每年6月末到10月发病。此病是危害龙胆草严重的病害。患病叶片出现棕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颜色稍浅,边缘褐色,病斑两面处有黑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最后导致整株枯萎。6月初至6月中旬用具65%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从6月中旬至于10月用代森锰锌300倍液体3-5天喷一次。也可用于50%多菌灵400倍液体3-5天喷一次与代森锰锌交替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