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风景区位于医巫闾山中麓,东临国道102线,西与义县各景区相通,北连大观音阁风景区,南通大芦花风景区、与青岩寺风景区接壤,海拔678米,总覆盖面积为5000亩。这里景区、景点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介绍

灵山,自古以来就是佛家和广大信士所尊崇和敬仰的神山。灵山的灵字是人杰地灵的灵,是灵气万千的灵,是灵芝仙草的灵。从佛教的意义上讲,灵山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弘法道场,是佛教的发祥地。所以灵山这方神山的仙灵、神灵、佛灵。可谓有求必应。

灵山,群峰争霸,陡崖托天,岭高林密,古松成片,奇花异草,布满山间,鸟纲百种,走兽常见,沟谷溪流,清澈碧透,古刹遍布,神秘幽静。

灵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古今传奇数不胜数。她孕育着三大古刹、六座奇峰、六大幽谷、六座古洞、六大奇绝、六大景点,有七百年的古刹、八百年的辽墓、九百年的高句丽城遗址、一千年的唐朝古井。包含着48处景观景点。其中自然景观31外,人文景观17处。在这里流传着千百个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

灵山,这里生态良好,植被茂盛。有三百年的银杏、四百年的古松、五百年的香柏、六百年的古槐。有吃不尽的山葡萄山核桃、山樱桃、山梨、山枣、山榛子、山托巴、山桑力、山野菜、山药,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还有东方狍山兔、松鼠、野猪、狼、狐狸、蛇、鹰、环颈雉等百种的飞禽走兽在灵山五千亩的丛林中栖息活动。

灵山,她峰高、石怪、谷幽、松奇、庙久、花艳。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劲、古朴的风格。古往今来来赞美灵山、讴歌灵山的文人墨客络绎不决。有一首诗词是这样描绘灵山美景的:海露清风聚此间,天生奇境人康安,先君国主修身地,众草千峰尘不沾,日月星光经奇路,山川流水落基宽,春新景丽芳香气,今游神山乐无边。

标志门

这座标志门是灵山的标致性建筑,它代表着灵山的灵气,灵山的神韵和灵山的整体建筑艺术。它建筑宏伟,雕梁画柱,造型独特,精美大方,是一座上乘的仿明清建筑。

功能 门

景区功能门是一座高大仿古建筑,是灵山风景区的二道门。这座功能门担负着灵山景区的警卫、监管、指挥及接待游人的任务。由这里开始,游客才真正的进入灵山风景区的怀抱。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灵山的灵气、灵山的秀美,灵山的古韵,灵山的奇特和无限的魅力。

停车场

南北长250米,平均宽度60米,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可容纳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2000多台。这里原来是一块荒废的河滩地。中国辽宁医巫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了减少占用农民的耕地,投入巨资在河滩地上修建了这座停车场。同时方便了到灵山风景区观光旅游、礼佛上香的旅游团队和自驾车车队。

管理中心

这座大楼就是灵山风景区的管理中心。它集办公、会展、值班、执勤、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商业小区(服务区)灵山风景区的商业服务区,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分布着150多个摊位。为了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中国辽宁医巫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全面打造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商业小区货物种类齐全,商品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商品的种类多达上百个品种。

白莲松

这株远近闻名的白莲神松在灵山风景区很有名气,说起这株白莲松来,在灵山这里实属罕见,据当地的老年人讲,还有一段故事呢!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天气干旱,几年没下过一场透雨,老百姓们都无法种地,苦不堪言。没有粮食吃,就上山挖食用野菜充饥,后来野菜吃光了就刨草根扒树皮来添饱肚子。再后来草根树皮也吃没了,人们最后把生存的愿望就寄托于佛主和神明身上了。于是人们都上山朝拜佛主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突然有一天夜里,人们从梦中被一种特殊的声音惊醒,一睁眼睛发现满空霞光万丈,就纷纷穿上衣服,成群结队来到山上,人们当时都大吃一惊;有一株联体大双叉白莲松树,托天盖地长在山泉边上。那种呼呼声响和万丈霞光都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大家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嗑头的嗑头,祈祷的祈祷。这时只见这株大白莲松树晃头摇干,不一会工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从那以后灵山地区风调雨顺,再也没有发生任何灾害。

这株联体双叉大白莲松,干粗一米有余,主干高度也有3米上下,在3米以上部位并立分出两个立干,直插云霄。分支两干相应圆直、挺拔。两支主干腰间在相等部位各向外长出伞形枝框。两支干的顶端又合二为一,交织着成为一株顶部,在半空中遮光挡雨,真乃是天造地设之物。

古往今来,到这株树下朝拜上香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人们总是把心底里的愿望、要求托付于此神松之上,又有相关传说:有两位修炼千年的神仙附于此松干之中,借助于松精气韵在修行。当然,这都是民间口头传出来的神话故事而已。但人们信仰她、供奉她、保护她那是千真万确的事,直到今天,白莲松虽历经千年磨难,但仍毫发未损。

龙盘松

这株古松,枝干粗壮,长势苍劲。在伸向西南方的侧干上有两个洞穴,直径约为15厘米左右。其实是两座松门。因为在这株松树的松体内有两位得道成仙的龙蛇,借助于古松之精气,盘踞在树洞里。不论春夏秋冬从不离开此松半步。每年农历5月过后至8月份,每日午时两龙蛇必出松门,顺树势趴于古松支干之上,依松采阳。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据几位隔辈老人说,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也就是公元1878年,接待寺的香火非常旺盛,为寺庙做供养的老百姓每天多达几十人。有的管理农田,有的管理菜园。一天中午,为庙上拿梨狗子的(梨树上的虫子)十几个人打算回寺里吃午饭,刚推开山门,发现有两条近百斤重的大蛇对盘于山门内,闭目凝神一动不动,不论你用木棍挑它、拍它、拨它,这两条蛇就像睡着了一样,仍旧一动不动。后来人们用牛头大筐每4只算一组,费了很大的劲总算把这两条巨蛇送到山上去了。可等人们一进山门,见两条巨蛇还是原封没动的盘在那。这下子谁也不敢再动了。寺里僧人就给龙蛇上香颂经,半个时辰过后,两条巨蛇才慢慢的睁开眼睛,张了张嘴,然后才一点一点的顺路爬到这株古松边。说也真是奇怪,有大碗口粗的蛇身,一到这株古树洞下就变成只有斡面杖粗细了。不大一会就上树钻进松树洞里去了。像这样的神话传说很多。]由于古松形状又像腾飞的巨龙,所以后人就把这株古松称为龙盘松了。

辽代广陵郡王耶律墓

这座辽朝古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葬于此墓内的墓主人叫耶律宗教。他姓耶律,名宗教。契丹名字的译音叫驴粪。他生于辽代圣宗统和九年,也就是公元991年,死于重熙22年6月2日。也就是公元1052年,享年62岁。他是大契丹国耶律贤皇帝耶律贤的孙子。是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的侄子。皇帝的弟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儿子。耶律宗教有兄弟5人,那就是魏国王查葛(耶律宗政)、豳国王遂哥(耶律宗德)、陈胜谢家奴(耶律宗允)、广陵郡王驴粪(耶律宗教)、漆水郡王苏撒(不祥)。他娶妻萧氏,为他生有二男二女四个孩子。男孩在辽朝为官,女孩嫁于二位国舅。

古墓位于向阳坡崖下,背靠虎头崖,东西青山环抱,南逢开阔之地,是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这座古墓是由青砖券顶建造。它由墓门、甬道、左右耳墓和主墓室组成。

耶律宗教一生中功绩卓越,他先后任:彰国军节度使、俄换崇义县节制、宜州区崇义军上节度、宜州节度使、左夷离毕、东北路领将军、征释宣徽使、忠义军节度使事、大内惕隐等重要职务。为了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中国辽宁医巫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素英女士,投入巨资积极开发灵山风景区,同时重点修缮辽代广陵郡王耶律宗教这座千年古墓。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医巫闾山的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接待寺

这座庞大、宏伟的古代建筑庙群,就是灵山风景区规模最大的寺庙----接待寺。这座古刹始建于公元1368年的朱元璋洪武年间。多经战火劫难,原貌以荡然无存。今逢盛世、喜象万千、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下边我就把这座殿宇和所供奉的佛圣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座庙是前殿,东侧这座庙是财神庙,殿内供奉着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关云长。首先请大家看这幅对联:财金八斗奉诸公心诚来拜。下联是:富运九江送各位行善积德。横批是:有求于心。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这里有很多的财宝可以送给大家,但来此朝拜者必须心态虔诚。关公一生仗义凛然、大公无私、忠贞不二。来求财者也必须像他那样忠厚赤诚和以公待人。下联是说,你求财万千,成为赫赫有名的百万富翁,但你必须行善道、积公德、扶贫救困、施舍于人。或建造庙宇、或雕塑佛像弘扬佛法。这样才能广积功德、福报现示。大家随我进殿,请看这位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关云长。因他一生忠烈、公正无私、人们总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关羽关云长那样忠正义气。特别经营买卖之人,都希望公平合理、不欺不诈、不骗不压。久而久之人们把这种想法就化成了关公来从心灵上解脱。就把关公推到了财主的宝座上。诸位要想发家致富、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来,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就此祈祷、烧上几柱香,准能获大利大财。保你发财八斗,获利万千。

西边这座大殿是刘伯温殿。大家请看对联。上联是:腑乾坤满宇宙玄机指掌。下联是:善未来识过去迷茫点津。横批是:心正其验。大意是说,刘基这个人满腹五行八卦,深握道家阴阳秘诀。有求者能算出你过去所经历的善举恶报。推算你今后吉凶之应验。大家随我进殿。这位就是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军事家刘伯温之像。你看他面容和蔼、满腹经纶、胸怀万象。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很少见有刘伯温庙,这里为什么会有刘伯温庙呢?原来,这座接待寺庙是刘伯温执监而造的。那是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挥马定天下以后,于甲子年东征高丽,班师还朝,派军事刘伯温沿疆土山川查看地理风脉。以除干扰政权之隐患。刘基率众人这一天就来到了灵山,发现这里是最好的风水宝地,就上奏洪武帝。旨下:命伯温用官库白银修庙一座,以压其灵气。所以在原接待寺庙前两根明柱上各雕塑青龙一条。以示为官庙。从此这个地方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百姓们为感谢刘伯温之真情,特为他修建了这座刘伯温庙,这里的香火一直是十分旺盛。请大家随我来。

这里是中殿,西边这座庙宇始地藏王殿,请看对联,上联是:发菩提度众生无尽无止。下联是:化地狱唯空时才能成佛。地藏王菩萨有一大宏愿:不把众生度尽,不把地狱罪鬼度尽誓不成佛。请大家进殿,这位就是主管阴世要度尽罪鬼的最高权威者---地藏王菩萨。他的前身是目犍连。在《三教搜神大全》卷七中说:相传王舍城傅罗堡、法名叫目犍连。尝师事如来,救母于饿鬼群众,作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胜会。殁而为地藏王。七月三十为所生之晨日。目犍连简称目连,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神通第一”。目连救母的故事非常出名,比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救母的名声要大的多。地藏王金蝉子。他是一位大长者之子,是过去久远不可说劫之前,千佛广严而发愿,证得此身相,他自发誓说: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王菩萨未出家时为一国王,因国人民多造众恶,于是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人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大家如有消灾免祸、超度超拔,请上香迦侍。大家随我到这边来,这座庙宇是药师佛殿。请看对联是:度众生除病魔永除疾苦,下联是:使生灵安康乐吉祥寿长。横批:缘者求应。大家请进殿,这位就是药师佛,他的全称是:药师琉璃光王佛。又称大医王佛。还有一个名字叫消灾延寿药师佛。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他曾立下十二条誓愿求度众生,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除一切众生疾,令身心安乐。这点正是人们所企求的莫大功法,药师佛身背药囊,以医疗为职业,因而大受敬仰。药师佛还有两个化身:一个是药王树,一个是如意珠王。

他身边有两个胁侍,一位是左胁侍日光菩萨,一为是右胁侍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诸位如有求者上香祈祷,良机难得,切莫错过。

大家步上台阶,这里就是接待寺庙的上层殿宇,这两侧厢房是禅房、斋房和僚房。正面这座大殿气势磅礴、庄严古朴、工艺精湛、结构合理严谨,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造筑。请看这座庙上联:开智示慧满乾坤众生皆喜,下联是:文墨挥笔化宇宙生灵同欢。横批:妙智妙慧。大意是说:要想大开智慧成才于天下,人们都是喜于祈求文殊菩萨护持。特别是胜仕进禄,文化笔墨是基础的基础,要想升官发财,孩子进取,只有文殊菩萨才能保护。请进殿,这里是神韵迷离,古彩缤纷。佛像彩绘和布局合为一样,仿佛把我们带回远古时代。尽情去享受和欣赏着远古时期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尊主佛就是文殊菩萨,他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者,与右胁侍者普贤合称为,〈华严三圣〉。而观音、文殊、普贤合称为〈三大士〉。文殊的梵文全称是文殊师利菩萨。意为妙法、妙吉祥。据佛经说,早在许多年前,有一个金焰光明世界,当时教主叫无垢日焰光明如来。在这个世界中有位名叫最善辩才的国王,他深信佛法,有一天大慧公主跪在如来面前哀求说:“祈求如来慈悲,教我如何把女儿身边为男身,而速证菩提胜果。”无垢日焰光如来说:“你的扇根深厚,我就告诉你一个法门吧,只要你能深发无上菩提心,圆满十善功行,就能转女为男。”大慧公主听了如来的话,居然立刻变成了男身,他又祈求如来:“我希望出家修行。”如来和高兴,说:“善来比丘,我今为你证明出家!”说完,大慧的头发自行脱落,身上不知何时穿上了袈裟,经过长期的修行,终于成为文殊菩萨,大家看文殊菩萨稳坐在狮子背上,头结五髻,手持宝剑,象征着智慧,辩才犀利和威猛。被誉为〈大智菩萨〉。今落座于灵山接待寺文殊殿中,乃是我方之福,百姓之幸,众生之运。大家如有求子求学、求官求利、求平安福至,机遇就在眼前,请赶快上香礼拜,无不灵验。再请到殿外,在这东侧有一株参天大树,你们看它干挺笔直,枝叶茂盛,干粗需二人合搂,着就是银杏树。据有关人士断定,这棵银杏树距今足有八百年左右,一到深秋金果倒挂,闪闪发光,好象金株在半当摇动,十分喜人。在西侧有一株古槐树,在两千零二年突然死亡,它和银杏树为同年所栽。于两千零五年五月二十日突然又发新芽。已经死亡三年之久的大槐树又长出了新枝叶。据高起堡的老百姓说:“中国辽宁医巫闾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素英女士,开发灵山接待寺,感动了上苍,佛主降甘露于灵山,使枯死的大槐书得以复生。

松风水月

这块天然巨石,它威严雄壮,古老而沧桑,它是乾坤宇宙的开天产物。巨石上的这块石匾,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上面书写着四个正楷宋体字:松风水月。请看这四个字苍劲有力,笔峰顺挺。这是清代翰林院大学士王尔烈的手迹。王尔烈,清代辽阳市人,字君武、号瑶峰,生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他在乾隆三十六年考为进士,公元1771年任翰林院编修。他先后任会试同考官,陕西道监察御使,顺天府丞,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等职务,享年75岁而终。这块松风水月石匾就是他在清乾隆年间来灵山寻游揽胜时,被灵山的美景所震撼,挥毫泼墨留此佳句,但由于当地的工匠雕刻水平比较低,将四个字雕的有大有小,比例很不协调,留下历史遗憾。

天桥瀑布

这座拱式古石大桥,它依山石崖掘地而起,飞空凌架,示意接天盖地。这座古桥始建于明初的洪武年间,它设有三十三个石阶,意味着登上此桥三十三阶就仿佛登上了三十三层天,然后才能进寺朝拜佛主,才能得其正果。古桥的西面是悬崖绝壁,顺山势而下的清泉从这悬崖狂泄而下,形成九天银河落凡尘的磅礴气势。一到雨季山洪狂泄,这瀑布犹如万马奔腾之势,瀑布落差可达15米,宽可覆盖30米,巨大洪水冲击着石壁和阻拦它的一切障碍物,发出地动山摇的轰鸣声,可传出数里之外。

晒经台和面壁石

这块天然卧地巨石,南北长10米有余,东西宽有8米左右,它露天石面平整光滑,由东南倾斜于西北,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在明朝末年的天启年间,崩山老祖的前身智成老和尚接到师兄智化禅师的飞鸽传书,要他立即赶往五台山迎请佛主经文。经过两个月的旅途奔波,他终于回到灵山。刚过天桥,忽然天降大雨,老和尚忙脱掉外衣遮盖经文,等雨过天晴时他忙打开衣服一看,有部分经文已被雨水浇湿。老和尚便把被雨淋湿的几十部经文放在石面上晾晒了起来。说也奇怪,这块大平面石头慢慢的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不一会就看见经文中的雨水顺着石面流进沟中。智成老和尚见此情景,忙面南而坐,把这块立地顶天的巨石化意为佛主,忏悔祈祷自己的过失。后人们就把这块平面大石称为晒经石,把南边这块立石称为是面壁石。

千 佛 石 洞

这座千佛古洞始建于辽代,洞中珍藏千年的佛经度化了有缘人成千上万,所以故称千佛洞。千佛洞香火旺盛,万众朝拜。这座古洞南北长14米,东西宽7米,占地总面积为98平方米,它的建筑面积进深8米,阔5米,总面积为40平方米。从这里现存的遗迹来看,历史上的僧人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为什么这么说?在清理遗址的过程中,景区人员发现了寺庙僧人使用过的小磨,捣米用的臼和桩,这里还有一口常年积水的山泉古井,还有几处平整的菜园,土质十分肥沃,也可以说这里是灵山寺僧人的生活区。

地藏王洞

这座地藏王古洞是几块天然巨形扁石搭接而成,实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它洞宽6米,进深10米,总洞容为60平方米。最为奇特的是这北方石缝是此洞的唯一进口处,一株天然连根双干小树,其根长在进口中心,而两条树干分左右紧贴其缝的两壁。人要进出此洞必需由此而过,好象天意在测试你的菩提之心。如爱惜生灵你就大步从小树两干中侧身而过。如你没有菩提心肠,就用双手搬扶两根树干,脚蹬其根而进出。洞内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圣像,来上香朝拜的人川流不息,洞内整日是香烟缭绕,佛声阵阵。地藏王菩萨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王菩萨有宏愿之前,他立誓说: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佛陀说他是:“安忍不动状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他的职能是“救渡地狱中的所有罪鬼,他是主管教化阴鬼的幽冥教主,也是冥界地狱的主宰者”。

仙露泉

俗话说“从善如登山”,游人每登一阶,心地离灵山佛主就近了一步,每往上进一步,就意味着脱离苦海一步。经过左盘右拐,举步维艰,就来到了灵山圣水泉的源头——仙露泉,这仙露泉的泉水内含2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成份,这是辽宁省锦州市卫生部门经过多次取样化验而得出来的结论,闾山地区的广大信士经常来仙露泉定期取水,仙露泉的泉水对心肌缺血高血压、胃肠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这眼仙露泉是观音菩萨把净水瓶内的甘露洒入此泉中,才落的现在这样神奇。此井深三尺,水清如镜,喝一口甘甜爽身,回味无穷,它冬不结冰,夏不浑浊,是难得的玉液琼浆。

灵山寺

这座深山古刹就是闾山地区著名的寺庙之一——灵山寺。它始建于唐朝,几经战乱和沧桑,今又获得重修,这里也是崩山老祖入道、修道和出道的佛门圣地。传说崩山老祖就出家修行在这座寺庙里。那是在明国末年,有一位智成和尚在此山修道,他收养了一位傻徒弟。当他100多岁的时候突然感到自己已要寿中正寝,就一连不停的问他傻徒弟山崩了没有。在除夕的晚上,外边下起了鹅毛大雪,他拿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傻徒弟,告诉他,我圆寂以后,你就拿这张画像去周游找我,这画上的人就是我,少了一枝左眉,如果有人能给添这只眉,他就是我,无论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你可用佛法普渡,我会与你继续修道悟法的。接着他还问傻徒弟山崩了没有!傻徒弟正在想刚才师父说的话,便顺口说“崩了”。话音刚落,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你们大家看:这东面的劈石,南边的劈石和这西面的劈石,这样巨大劈力使人不得不相信这个传说是千真万确的,除天地神力以外,还有谁能把这么大的天然巨石立劈四半呢!这个传说由古至今越传越远,无论是严寒的东北三省,还是温暖如春的大江南北,就连四季酷暑的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都知道东北有一位崩山老祖。寺院占地1452平方米,东西宽22米,南北长66米。建筑面积南北为28米,东西为36.5米,殿宇分前、中、后三层。后殿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如来,居中而坐的是佛主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顺甬道往南行,两边原有石碑4块,记录着本寺院始建、维修、重修以及捐款赞助人姓名,现仅存一块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四方领袖”维修碑。左侧有钟楼一座,右侧有鼓楼一座。中殿,殿内供奉弥勒佛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前殿内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关羽)。前殿右前方有一株千年古香柏树,它干粗约70公分,挺拔、壮观,树高约15米,它枝繁叶茂,树荫遮地约10米,最为壮观的是这株古柏神奇般的长在百丈崖头,使人甚感神奇,这株古柏是当年智成老和尚亲手所栽。这里是当年智成老和尚所铸的佛家古钟,高1.5米,直径为0.7米,重899斤,归佛门九九归真之数。这里有一口直径为2尺5寸见方古井,如果低下身子仔细听一会,就会听到呼呼的音响,这不是水井,而是一口神奇的风井,这里的玄妙就在于从井中不断的传出凉风,就是盛夏的三伏天也是如此,如果你把手帕或帽子扔进井中,约3到5分钟便从井口给抛出来,原来此井深约80米,井口与谷底的石缝相通。游客看这里,每个腩子的直径2尺,四边用青砖镶边,这样的腩子一共是二十四个,据说古时老和尚每年在每个腩子里只种一株高粱,这二十四个高粱穗所打的粮食,不论有多少人吃饭正好吃一年,也就是吃到第二年新粮下来,此二十四个腩子是佛家天龙护法中二十四位护法神,用这种神奇的现象来教渡众生归佛、归法、归于僧,从而真修向善,脱离六道。这是剑劈石,那是1400年前的唐朝时期,有一次兵马大元帅薛仁贵东征高句丽获胜返回途中,见这里风光如画,就在此地息兵修整,遍游灵山,当他来到此石旁,不觉被四周圣境所动,一时兴起,便拔出青钢落叶宝剑向巨石劈去,只见一股冷风过后,咔嚓一声巨响,一块巨石被一劈两半,成为如今这个样子。

塔林

这里就是灵山寺由辽至今,历代长老的圆寂塔,灵山寺先后历经十位长老,而在塔林中只有八座圆寂塔,怎么还少两位呢?原来智成长老的圆寂塔在这座山峰上,因此这座山峰就被后人称为老祖峰,另一位是灵山寺最后一位长老,在解放后云游在外,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和尚坟中只有八座圆寂塔。

老祖洞

在这幽深的山间小路两侧,到处都长满了山野菜,有山菠菜、苦碟子、山萝卜菜等,像这样的山野菜这里能采到几十种,它们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没有一点污染,这些野菜的味道非常鲜美,可以生着蘸酱吃,也可炸熟了蘸酱吃。来到老祖洞,这里山高崖陡,峰耸谷幽,古松成片。顺着这陡峭的石阶往上攀,将是另一番府地洞天。进入山门,有棵槭属,它根扎于院内,其干顺地面爬行,从墙缝中把头和双臂伸到墙外,好像点头摇手欢迎各位游客来老祖洞观光旅游。再看这里,这就是传说中智成和尚面壁打坐修炼的地方,相传他白天在灵山寺庙里接待众生,一到晚上就来到这里打坐修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无间断,所以这里得名老祖洞。这里是他用手指年复一年而写下的“佛”字。有人多次想把它盗走,但都没有成功。这一排凿痕,就是偷盗者留下的痕迹。这里就是智成和尚用来捣药为众生救离苦难的石臼。当时老和尚不知救渡了多少善男信女。站这里往下看,顺石阶下到4米处,左右各有一天然洞穴,右边这座洞穴人们能走进去,深约40米,可以从另一端钻出去。左侧这座天然古洞人可以直进直出,洞内宽阔,但黑暗潮湿,严重缺氧,至今尚无人敢进入里面。穿过洞左侧小角门,又来到了一处府地洞天,这里呱啦鸡成群,黄雀成帮,灌木蔽日,古松托天,崖高百丈,气势磅礴,力压群峰。在那千米的山崖上,有几棵苍松,它们根扎石缝,挺干附崖,是那样的坚挺、顽强,所以叫灵山劲松。这块掌击石,它就是当年智成老和尚习武、健身时用掌击崖,从半山间被击落的一大块崖石。这里就是崖顶小服务区,餐饮、住宿一应俱全。

老祖峰

沿着这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顺坡式左转右拐,便来到了这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灵山老祖峰。此峰陡壁千尺,似冲地而出的利剑直插云霄,游人站在峰顶似身在九天云外,令人心旷神怡,心境万千。这里就是智成老和尚的圆寂塔,游人每当游到此处,都要到智成老和尚的圆寂塔前进行祭拜。

洞尔寺

爬越东梁,这是一条当年由接待寺庙修建的横山古道,它直通洞尔寺庙。一路观赏灵山美景,一路谈论灵山的神奇和古老文化,便来到洞尔寺古刹。它地处两山相映的山谷中,始建于公元1845年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依东山梁底部天然石洞、用自然河光石块造成。这座坐北朝南的大殿是弥勒殿,内奉未来佛主弥勒佛,这座殿宇是肃穆的,这尊弥勒佛法像:坦腹跌坐,腰肢极粗大,他笑口常开、慈容满面、神情很温和,使人感觉亲切、和睦、包容和慈悲。

弥勒佛佛他原是天竺南部人,他姓弥勒,名叫弥勒佛,他出身于婆罗门贵族的一个家庭。他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多年,受尽了磨难,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立地成佛。

据佛经介绍说,弥勒佛仅次于释迦牟尼佛尊位的。他是处于续补地位的佛。在中排行是第五位。弥勒佛在西方的兜率天内院经历了四千佛岁,的劫难,于公元前 五百余年轮回下界到了人间,辅弼释迦牟尼。后来,他因缘已尽,跳出三界外,在,以化了一切,成了。

弥勒佛佛的弥勒,在古竺国的语言中是慈和,慈祥之意。其名弥勒佛,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佛如其名,据说此尊最著名的功法便是《慈心三昧》。他在人间传道时,总是笑嘻嘻的,令众人产生好感。弥勒佛也是佛教中的《未来佛》。

弥勒佛的笑容有几分神秘,据一些清朝高僧说,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固观佛容的人不同心境,看弥勒佛的笑容都不一样,佛会呈现出微笑、略笑、欢笑、冷笑、嘲笑、苦笑、假笑等不同表情。

许多庙宇供奉弥勒佛时都会写出这幅对联:

腹大可容人间难容之事,

口阔以笑世上可笑之人。

东侧有禅房二间、斋房二间、库房一间,都健在东侧山洞内,西部露天光地是僧人菜园,由这佛殿至山门有石板铺成的甬道约20米长,古刹占地南北30米,东西10米左右,占地总面积300平方米,西北南三面有一丈二尺高围墙,正南有山门及内护门两座、两门相距约5米,内设有土地庙一座和哼哈二将。这是山门外平台,供僧人休息观赏风光之用。

古刹幽古、朴实、灵雅而又带有神气。与四周自然风范和古代那种工艺精良、设计合难、结构大方的建筑风格,使后人看完赞叹不止。

姊妹古松

这株联体双叉古松,叫姊妹松。树主干周围长约有3米左右,高度在25米左右。干粗,枝壮、针叶繁浓。据林业专家认定为1000年。关于这棵古松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相传在清代中期,这里下了一个整年的大雨,到处是山洪暴发,急流奔泻。河涨沟满一片汪洋。到处是山体滑坡,庄稼颗粒不收。百姓们都背井离乡四处奔逃,以求生路。病残老幼死亡过半。在南海紫竹林里,由一对肉体修道的姐妹。见灵山此状,大发慈悲之心,驾彩云来到这里解救万民疾苦。姐妹俩人到这一看:天连水、水连天、到处都是水漫金山。两姐妹连忙念动真言,展施道家玄功:收起三江水,聚集九江龙。刹时雨过天晴,积水无迹。众百姓欢呼,跪在地上黑压压一片。当时这姐俩实在是太累了,姐姐就站在这个地方,妹妹依在姐姐身上,两个闭目养神,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这观世音在彩云里看得一清二楚,口念阿弥陀佛,观表相这姐俩慈悲无限。看内性以到脱凡出六道以证菩提。观世音菩萨用法点化,使姐妹二人转凡成圣,当时俩姐妹真情出窍,回南海去了,观世音用杨柳科甘露点点两具肉体化为一株古松,永远屹立再此,保佑这一方风调雨顺,万事祥和。

圣水潭(洞尔寺瀑布)

顺石铺小路,到一处神秘的地方。这里古松托天、灌木丛林、到处岩石裸露,与别处相比,又另有天地,游人所走的石铺小路就是原洞尔寺僧人所修,这里就是灵山的圣水湖,也叫洞尔寺瀑布。这座圣水潭地处两坡夹沟处,北面像刀削一样石子高5米,常年流水不断,特别一到雨季洪水奔泻,形成一个约有8米落差,像一条勇猛的巨龙扎到潭底,扎到山石上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据此五里以外能听到响声。这个水潭四壁是天然山石相围结构而成,东西长10米,南北宽6米,潭中常年水伴芦苇,潭水深约1米。这座圣水潭一年四季清澈透底,虽然水中满布芦苇,但从不混浊。喝一口甜香美味,滋肝补肾,利脑清肺,使人回味无穷。

大石棚

这座天然巨石斜插山脚中而形成的天然石棚南北长约100米,宽平均20米,高度平均在3――5米左右。纯花岗石结构、石质坚硬、由于百万年前地壳变迁而自然形成一个石棚。至今在棚内壁上还留有〈洞天福地、仙境〉等古人手迹。凡来此观光的人都有一种宏大、雄伟、神秘的感觉。在这里传出去的神话故事,传奇故事一棕棕、一件件,都带有浓厚的神韵仙凤之意味。洞前北部有一株参天古松,用全力支撑此棚,如果不是这株古松支撑,这座石棚早就趴在地上变成大片石头了。

参考资料